必读社 > 经典散文 > 原创散文 > 正文

逼着冤家当领导

作者: 侯国平2020/11/26原创散文

在人们纷纷追逐金钱和权力的时候。逼着别人当自己顶头上司的事不会发生,只有在风起云涌。你抢我夺的战争年代才会有这种事。1903年3月清政府统治风雨飘摇,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方兴未艾。为了推翻清政府,黄兴的学生胡瑛,结识了革命党同仁张难先,两人分析了孙中山先生屡败屡战的斗争经验,一致认为革命非运动军队不可,而要运动军队,必须要亲自加入到队伍里才可。随即决定投入新军当兵。开辟了一条知识精英与军队相结合的道路。这是其他地区革命党人。所没有的特色。正是这一条道路,最终导致了武昌起义。打响了推翻满清王朝的第一枪。

武昌起义前,经过革命党人的宣传,发动湖北新军加入文学社和共进社的人数已达两千多人。美中不足的是,这其中兵多将无,实际掌握兵权的,没有一人。文学社的首任社长是湖北人蒋翊武。当时不过是。鄂军混成协第四十三标三营里的一个小士卒,后升任了正副班长。名列史册的辛亥功臣熊秉坤也都是普通士兵。所以他们一旦到造起反来,局面搞大了,就遇到了有兵无将之难,尤其是当袁世凯率清兵攻至武昌城下,与之对垒需要统兵打仗的大将。一个紧要问题摆在革命党人面前,谁来挂帅呢?革命党人急需一个领头羊。

1911年4月革命党人在召开筹备武装起义的会议上。就提议起义成功后,由新军第二十一协统黎元洪出任军政府大都督。为什么请黎元洪当都督呢?因为革命党人希望借助有名望的汉官号召天下。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皆为士兵和下级军官,无一有声望。由此可见,革命的愿望多发起于基层,一旦声势弄大了,形成了一定气候,就要请出能驾驭局面的人来当领导,这是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辛亥革命前黎元洪确实抵触革命,武昌起义爆发前,他曾捕杀一名联络起义的革命党人。武昌起义胜利后。部下们用枪逼着他当湖北省军政府都督,他坚决不答应,不吃不喝也不说话。一直僵持到湖北军政府以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几天后,他知道大势已去。自己再也回不去了,这才剪掉辫子宣誓不再效忠清廷,走上了革命道路。

逼人当领导的事并非武昌城头的发明,古已有之。譬如梁山水泊就发生过这样的事,那时候梁山好汉齐聚,人丁兴旺,很有点红红火火。这时,宋江忽然动了请人上山当领导的念头,请的这人是谁呢,就是大员外卢俊义。

北京城里有个卢大员外,双名俊义,绰号王麒麟是河北三绝。祖居北京人氏,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无对,梁山寨中若得此人时,何惧官军缉捕,岂恐兵马来临,宋江这个主意不错。

为了请卢俊义上山当领导,吴用军师亲自出马,搞了顶层设计,又用电信诈骗那一套吓唬卢俊义。吴用说,员外这命,目下不出百日之内,必有血光之灾,家私不能保守,死余刀箭之下。卢俊义笑道,先生差矣,卢某生于北京,长在富豪之家,祖宗无犯法之男,亲族无再婚之女,更兼俊义作事谨慎,非理不为,非财不取,如何能有血光之灾?尽管卢俊义嘴上说不相信算命先生的胡说八道,但心里狐疑不定,惶惶不案。

再聪明的人也有犯糊涂的时候,卢俊义还是慢慢地走进了吴用设计的圈套里。当他被梁山人马擒上山时,他还蒙在鼓里。宋江向前陪话说,小可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幸得拜识,大慰半生。却才众兄弟基是冒读,万乞恕罪。吴用也上前说,昨奉兄长之命,特令吴某亲临门墙,以卖卦为由,赚员外上山,共聚大义,一同替天行道。

卢俊义如梦方醒,知道中了圈套,但他坚决不肯上梁山闹革命。宋江三番五次要卢俊义上山当领导,卢俊义说,不才无识无能,误犯虎威,万死尚轻,何故相戏。宋江陪笑道,怎敢相戏,实慕员外威德,如饥如渴,万望不弃,为山寨之主,早晚共听严命,宋江这话不是客套,真诚的很,但卢俊义就是不听。

这时,梁山的好汉做了非常重要的工作,不是拿枪逼,而是四处散布消息。说卢大员外已经在梁山坐上了椅子。这一招很阴险,断了卢大员外的回头路。卢俊义在历经磨难,九死一生后,知道已经回不去了,这才逼上梁山闹革命。

请人当领导,一定有不得已的苦衷,这和革命者的初衷是有违背的。武昌起义的战士们,是为了推翻专制,争取民主而战争。一旦黎元洪当上了都督,是不会让下层百姓当家做主的。李逵和阮氏三雄上梁山,为的是自由快活,而卢大员外上了梁山。就要招安,向皇帝投降回归到体制内。

鸣呼,革命一旦走上了逼人当领导的阶段,革命的方向就一定会走偏,所谓革命的胜利果实和革命者的理想相差何止千万里。

更多原创散文

猜你喜欢

更多原创散文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