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日志 > 心情日志 > 正文

母亲的偏方

作者: 刘明礼2022/05/28心情日志

偶感风寒,鼻塞流涕。妻子催着我去看医生,或到药店买点药吃。忽然想到儿时得了感冒,母亲常常是给我煮姜糖水喝。于是切了些姜丝,放上红糖煮了一锅,趁着滚热连喝下三大杯,顿时头上便冒出大汗。照过去母亲教我的,就势蒙头钻进被窝,感到浑身每个毛孔都彻底张开了,不一会就透汗通体。清涕不流了,鼻孔通气了,感冒一下子减轻许多。

我出生在1964年,小的时候身体弱,灾病不断。那时候的农村不光贫穷,卫生条件也差,对于抵抗力不强的孩子来说,生病是常事。记忆中每年过春节,我家兄弟姊妹五个经常是躺倒一屋,这个拉那个吐,这个哭那个叫。而那个年代缺医少药,孩子有病很多时候都是靠民间流传的各种偏方硬扛过去。有些人家的孩子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轻则留下残疾、重则不幸夭折。多亏了母亲,用各种偏方一次次妙手回春,把我从阎王手里生生给夺了回来。

“偏方治大病”,这是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感冒了,母亲就给我煮上一锅姜糖水。若是发烧了,母亲则会变戏法似的从墙缝里抠出一团头发,醮上香油给我搓手心脚心。后来我留意才发现,每次梳头,母亲都会把梳下来的长头发绾成团塞进墙缝里。有时候发烧、嗓子疼,母亲还会让我趴在炕上,拿出那枚被摩挲得发亮的铜钱,醮着香油顺着我脖颈、脊背反复地刮。虽然刮的时候有些疼,但过后觉得被刮过的地儿呼呼地出火,烧神奇地退去,嗓子也渐渐不肿不疼了。

村里的孩子,基本上都是“放养”。吃东西没干没净,渴了就喝水瓮里的生水,吃饱喝足满村子乱跑,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肚疼拉稀。都说是“久病成医”,孩子生病多了,母亲似乎也懂了些望闻问切之道。母亲让我站到她跟前,在我肚皮上摸摸叩叩,就大体知道了病在哪。有时候给我冲小半碗“起子”(小苏打)水喝下去,打两个饱嗝、放两个响屁,肚子就不疼了;有时候用嘴对着我的肚脐哈几口热气,觉得肚子里暖暖的,咕噜噜一响,病也就好了;若是拉稀,母亲则会给我泡马齿苋或烧几瓣大蒜吃,两三次下来,“药”到病除。杀鸡宰出的鸡包肚(学名鸡内金),母亲都要留起来,等我们“积住食”的时候,在瓦片上焙干了研成面,就着温开水喝下去,母亲说这东西叫“打食水”。

母亲斗大的字不识半升,却有五花八门的偏方:被锐器划破了肉,揪一棵“戚家菜”,将叶挤出绿汁滴上去,当即止血;被蚊子叮了,抹点碱水,一会儿就不痒了;不小心被烫伤,抹点酱油或香油……这些偏方,都有意想不到的奇效。在那个特定的年代,母亲把对儿女的舔犊之情,融入到一则则小偏方之中,护佑着我们,让我们健康的成长!

心情日志

猜你喜欢

心情日志

好文章

优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