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美文 > 经典美文 > 正文

睦邻

作者: 顾仁洋2022/03/10经典美文

那天,有朋友在自己的空间里晒出了一组图片:华丽大厅、高朋满座、菜肴丰盛,宾客们推杯换盏、觥筹交错、笑逐颜开。配文说,“楼上住户迁新居,请我们老邻居聚餐,气氛热烈。这还是第一回,可谓开了先河。”我的脑海里立即蹦出了一个词:“睦邻”。

睦邻,这个词,是前不久刚从一位渔友嘴里说出来的。一个周日,我们约好下午一起野钓。终于等到他的时候,只见他满面酡红,神采飞扬。什么事这么高兴呀?我问。老大家“睦邻”呢,他快活地回答。睦邻?我有点纳闷,倒是新闻播报里经常听到“两国间将加强双边合作和交流,致力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第一次听普通人说睦邻,啥意思?渔友带着酒后的兴奋解释说,他乡下的大哥家新建了房屋,中午带四邻吃饭,相互客气,也算打招呼,以后一起做邻居了,提请相互帮衬照顾呢。渔友拍拍我的肩膀,乡情嘛,你懂的,远亲不如近邻呗!

这我懂,邻居好,赛金宝。可我们那不叫睦邻,带吃饭在乡下倒是也有过一段时间。记得农村开始规划建设居民居住点的时候,这个习俗尤盛。逢到一户新迁入,户主必定请上厨师,在家里搭起敞篷,办起丰盛的家宴,每户请来一位乡邻,一起团着吃顿饭,宣示着从此就是好邻居了。后来,城里镇里都开始建商品房了,房主还是请客,只是只请亲戚了,叫做“贺搬”,一来亲戚们祝贺买了新房,道个喜;二来,亲戚们知道房主以后住哪了,有事好登个门拜个访。这与乡下的睦邻原委已经大不相同了。

乡下的睦邻之风其实“恒久远”。记得儿时,日子过得特别的艰苦,缺衣少食的。我就十分盼望两件事:有人家生娃,或者有人过生日。为什么呢?有人家生娃,一定会挨家挨户分红蛋和端“猫咪粥”。红蛋如今还分,只是很少涂色,一般还是生的,据说这样方便收到的人好自行安排。那时,我们收到的红蛋一律是煮熟了的,而且用洋红粉涂了色。拿到手,满手的红。立即将红蛋敲碎、剥开,狼吞虎咽吃开了。父母总是追在后面提醒,慢点、慢点,喝口水,小心噎着。“猫咪粥”现在几乎没人家端了。过去生娃的家庭,总会安排两个人出来。一个人自然是挎着一大篮子红蛋,另一只手里拎着一袋红糖,还有一个人拎着一桶子(木桶)糯米粥。到一户,分过红蛋,便等家主拿来蓝瓷粗碗,盛上一碗糯米粥,挖一调羹红糖递过去。家主也会随心意给一些零钱,说上一些祝贺的话语。分红蛋的还没走远,“消灭”了三五只红蛋,我们又打起了“猫咪粥”的主意。父母也由着我们小孩子他一调羹,你一调羹地挖着吃。规矩不可破,碗底最后总要留一点粥给猫咪,希望人家新生的孩子像猫咪一样秀气呢(所以才叫“猫咪粥”)。

有人过生日就更好了。“逢十”过整生日是乡下人的大事,平时小生日是忽略不计的。整生日要挨家挨户端寿面,还不用给随心意的份子钱。和分红蛋一样,也是两个人出来,一个拎着一桶煮熟的面条,一个端着盛着菜肴的大盘子。挨家挨户地端,到一户,先给你叉一大海碗面条,再在碗头上叉一两筷子炒菜。很多时候,炒菜无非是韭菜炒百叶,药芹炒香干什么的,偶尔一两户会有炒肉丝,那我们就更加开心了。现在想起来,还舌下满满的生津呢。

留得住乡音,记得住乡愁,念得起乡情,睦邻是多么美好而又令人怀念的事情啊!

更多经典美文

猜你喜欢

更多经典美文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