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日志 > 情感日志 > 正文

浮生一考天地宽

作者: 孙曙2021/12/30情感日志

1976年。学生们排成一队,喊着口号走出庄子……

隔年,开考了,一个公社就考上几个。放电影前,公社放映队加映自己制作的幻灯片,介绍这些优秀生。我家舅爹爹的亲家公的大侄子啊,这个亲哪儿远啊,就有人声音响响地摆,跩死了。农中任教的父母奔公社去开会,我跟路,走过邻村一个大河湾,父母亲会讲某某儇死了,到公社拿个录取通知书,回来路上不停掏出来自己看、给人看。就在这块,风一刮,飞到河边芦柴窠;又一刮,下河了,鼻涕眼泪地哭,大冷天在水里摸。四乡八邻的人涌过来看,一家子和亲戚都在水里摸,亏得大队书记弄几条罱泥船过来,罱到了,一张通知书,一家子的命啊。莫名其妙地就要抱紧身子捂紧自己口袋,还是感觉风在使劲地掏自己口袋。

1978年,初中毕业生也能参考了,跟高中毕业生一张卷子。訄啊,一瓢芝麻不抵个大茄瓜啦,老师们相互叮嘱,他们齐心协力要盘出农门的,就是领我们喊口号的初中大哥哥,我妈妈是他班主任,他是班长。你哥哥念到初中毕业,你也念到初中毕业还不好呢,他老子把他领家去做生活了。小中专开考的消息一到,我妈妈又去动员来参考。公社先数学比赛选人,倒数。考过了,暑假里,爸爸带着,我抓着大澡桶在河里学游泳,大哥哥撑着船过来了。孙校长啊,小曙这样哪学得上啊?他用竹篙把澡桶往水里一压,澡桶翻了,我沉了,可没能像他想的那样吓会了。他赶紧跳进河里,把我拖上岸。还有几天成绩要公布了,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啊,爸爸说。那么多老师都一块考呢,哪能轮到我们?大哥哥憨憨地说。分数有了,要大队开介绍信到公社拿。拿分数的老师路上偷偷打开信封看了分数,“咦兮,咦兮,老师考得没得学生高,咦兮!”一个大队全轰动了,虽然是小中专,却是大队里第一个考上的,也是全公社的农中初中毕业生里唯一考中的。大哥哥考上的是药剂专业,分在三院,现在妈妈看病体检都是他管,比我们孝顺。

老婆也是高考考出来的。她妈妈一放假就把他们姐弟带到田里干活,“农民苦啊?”。她的堂伯父,腿有点跛,不是分数不够,就是体检刷下来,复习三四年才考上,就晓得读书,读硕读博,南大博导,家里现成的榜样。老婆现在做梦还老梦到考试,要考了却找不到教室,慌慌张张在楼梯上上下下,空中垂一根绳子下来,让她拽着绳子上去,一拽绳子醒了。高三开始失眠,白天也不想睡,就是不知道老师讲什么。初中、高中的同学都回忆她是学霸,但老婆第一年也没考上,也是第二年才考上。

还是高考,儿子也挤上这独木桥,我们教育儿子也没有几多道理:父母没有权力,没有人脉,又不是大款,你有这读书的天分,只有靠自己。高考考英语,她妈妈也教高三,要送考,提前离开家,路上儿子突然打电话向她问题目。还是紧张啊。分数是儿子自己查询的,涩涩地告诉我们,没考好。我们笑笑。都是经过高考的,太多偶然了。最终,他录到了上海财经大学。

今天看,恢复高考是中国转型的开始,一种新的秩序,社会阶层生产的秩序产生了,不再依赖于出身等,而是依赖于知识和智力。阶层固化的锈锁被砸开,教育与考试制度“择优而上”给了人们认可的合法性,也为城市化工业化从农村吸纳了丰厚的优质人才资源,寒门子弟特别是农民子女有了改变命运的希望和现实路径。恢复高考已经整整四十年了,无论多高估价高考都不过分。现在的中国,已是一个开放的强盛的充满活力与机会的国度,高考之外成才立业的途径更为多样,高考指挥棒下应试教育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二十四小时无接缝”的教学模式给民族的明天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需要新的转型!但我们一家依然对高考充满敬畏与感激,它是机会,它是公平,它是希望!

更多情感日志

猜你喜欢

更多情感日志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