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情感日记 > 好文章 > 正文

寻找日记

2021/04/14好文章

寻找幸福

文/轶者

人人都在追求尘世中的幸福,可是有没有人停下脚步问自己你要的幸福只是这样吗?

或许,今天我找到了答案: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一种感觉,它来自于心灵深处,我平凡,故我幸福,我能感受来自亲人的关爱,电话那端一句朴实的问候,让我感到幸福;花前月下的轻柔漫步,让我感到幸福;平常离别的一次回眸,让我感到幸福;平淡日子的默默相守,让我感到幸福;我能感受来自周围的亲切,同事的一抹微笑,能让我感受到幸福;陌生人诚恳的目光,也能让我感受到幸福……  

幸福就在生活的细微处,幸福就围绕在我们身边,就像阳光照耀在我们身上一般,只要我们以一种阳光的心态,去看身边的人和事,你便会发现,平凡的我们,平凡的生活,其实给予我们的是一种看起来很轻,很淡,事实上却很重,很浓的一种情,一种幸福之情。   

拥有幸福其实也很简单,一句问候,一朵鲜花,一点掌声 ……都足以实现你的幸福梦想,因为给予别人爱与关怀,就是一种幸福。

岁月会老去,千金会散去,唯有我们的爱和关怀不会随岁月而流逝,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给人关爱,口齿生香,无论是付出,还是拥有,都是一种幸福  

这就是我的幸福,我的幸福感很低,很容易让我幸福。我不会说花言巧语,又不会哄人开心,而且我只能给予看似不是关心的关心,看似不是爱情的爱情,看似不是幸福的幸福,你会接受吗?

幸福并不需要寻找

文/茶苦茶香

我们听了一场关于如何构建幸福人生的讲座,仿佛幸福可以学。可是幸福的感觉哪里需要去培养,当青年人经历不期而至的爱情,当孩子捧回奖状,当学生向你绽开笑脸,当你辛苦了几个小时,完成了一个任务,当你心仪的衣服穿在身上,甜蜜、舒心、快乐、自豪那就是幸福的感觉,它明白无二就在那里。幸福人生的构建并不需要你把自己的小心脏放在哲学的天平上翻来倒去。当你费尽心思去寻找幸福的时候,你分明就是不幸福的,为什么要像阿Q那样自欺欺人,找出各种理由非要认定自己很幸福呢?

人生就是五颜六色,生活工作中自然有成功与失败,幸福夹杂其中只是其中一种。要想增加幸福度,不是要对灰暗视而不见,是要努力自我改变。

教师和环卫工人、井下工人相比,人文环境、物理环境、工作过程、风险系数、社会地位确实好。脚已经做了选择,没有哪个老师愿意辞去工作,拿起扫把扫大街。只看到一线教师想尽各种招数,进入领导层;没见到几个领导自愿辞去官职到一线当老师。如果说以上各个方面都很好,那他一定不是一线教师,至少现在不是。上要对领导负责面,下要对这一群各色样的未成年人负责,工作之艰巨复杂,甚至风险与其他职业一样都存在。

那么幸福从哪里来呢?绝不是靠阿Q来增强幸福感,一首歌早就告诉我们:“辛勤汗水浇灌得来”,这是一个常理,适用于任何一项职业,教师职业不特殊差,也不特别好。

觉得自己当教师当得太辛苦,那你有没有想着改变自己的做法,让它科学有效;你觉着工作中太枯燥,那是你没有对工作付出更多的热情,自然体会不到工作中的奥妙。

寻找不一样的自己

文/潜江彭麻麻

曾经与一位中年教师对话,聊起了专业成长问题,她一脸沮丧。说参加工作二十多年了,很累,有一种无助的感觉,只知道整天干活,不知道为什么工作,一点儿成就感也没有。她说,刚参加工作时,也参加过外出学习培训,后来,工作成绩平平,学校也不派她学习,自己也不积极争取。平时,连专业书籍也不翻,“看不懂了”,她无奈地说。

作为一名老师,一生最宝贵的时间是在学校,是与孩子们相处的日子,如果每天的工作找不到感觉,没有一种成就感,这样的日子是非常可怕的,会觉得平时的工作是多么琐碎繁重。没有专业发展的工作,会使人陷入低效的工作状态,感觉不到发展所带来的变化,欣赏不到自己的劳动成果的快乐,长年累月不断的重复机械地工作,多么乏味呀!

专业成长是改变自己生命状态的利器,读书、学习、实践与研究是提高专业水平的主要渠道。虽然单位经常组织学习,但是教师自觉主动学习的意识并不强,更多的是一种被学习状态。被逼迫地规定读书的任务,被逼迫地“原创”,应该说,如果没有内心积极悦纳,没有自我主动地提升,这种作用并不明显。我很信奉一种规律,就是当你对某件事物(某篇文章)思考15分钟以上时,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养成一种主动研究、阅读的习惯,专业水平怎能不提升。作为一名教师,能够对教育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时,其工作的目的性更强,不断改变工作方式的欲望会更高,脚步就会越来越轻松。

自觉主动地成长,还基于我们教育对象的需要。师者,学生之榜样也。为师者不读书,语言干巴,思维混乱,能够引领学生读书是不可能的。做事草率、粗枝大叶的老师不会培养出思维严谨缜密的学生。师生生命交流的过程,会让专业化的教师感受到职业的崇高与快乐。

从繁琐的工作中发现规律,从枯燥的小事之中找到快乐,改变我们的生命状态的最有效动力就是每天发现不同的自己。我们学校提出“做最好的自己”的校训,引导每一名师生每天努力着,进步着,向着更好前进,倾听内心成长的声音。发现不同的自己,不断思考今天的我与昨天的我的区别,诸如专业、思想以及情感方面的变化,细细地品味,是否我们会与心中那些不如意远一些呢?

寻找失落的记忆

文/女宛

结束一天的学习,重新接触以前学过部分的PS,老师讲的内容太快,说的话听起来断断续续引发暴躁因子,经过情绪的舒缓,晚上还是找了视频来看,看着看着找到以前学习的感觉,我想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破碎需要一点一点找回。

放纵得久了容易遗落在安逸里迷失。

曾经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让我努力追寻,可是追着追着就觉得很疲惫,太过于紧绷的节奏一点一点蚕食年轻健康的体魄,有人说我现在的生活和心理状态更像个老人,没有青春该有的活力。禁不起刺激的胃,几乎每天早晨四五点醒来,无论早睡晚睡。

没有压力的生活,每天在书籍中沉浸,看着历史沉沦,看他人嬉笑怒骂,偶尔赏赏夕阳、看看星星,没有自责,没有鞭笞,只有一个随主沉浮的心,突然回归从前的状态才发觉安逸有另外一个名字迷失。

在不知不觉间无形的影响在逐渐深远,过去是一个不能回头的空间,也是一个不该被随时拿出来琢磨细细抚摸的物什。事态的发展有着它本身的必然性,既然是必然又何必执着于它为何必然、为何存在。被遗忘是痛苦的,可记忆一旦失落就意味着它到了该被遗忘的时候,到了新的状态出现的时机。

出逃了很久,每每觉得寻找的会是新的、会是未来,一沉思,才发觉寻找到的不过是一条回的路。回,归至本心,生命之本源。人的生命历程是既定的,从生到死,无可躲避,不管去往何处,看过何景陪伴何人,始与终均已安排妥当。

记忆如已开始崩裂,既失落又何必寻找。

在旧照片里寻找童年

文/刘晓红

年前帮妈妈收拾屋子时,看见了许多小时候的旧照片,有我和姥姥照的,有和姥爷照的,还有很多和哥哥、姐姐们照的,这些照片勾起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我的父母都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大学生,他们服从国家分配,分别在偏远的地方干着一项伟大的工作——列车发电,并且都担任着很重要的职位。当时国家用电紧张,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他们参加过油田大会战,第一颗原子弹发射。现在,妈妈讲起来还非常的自豪呢!

姥姥有七个孩子:两个儿子,五个女儿。我的舅舅和姨们的孩子都放在了姥姥家,由姥姥照看。我的父母和姨舅们每月给姥姥、姥爷寄钱,供我们吃喝。我的姥姥是一个勤俭持家、精打细算的老人,在那个年代里我们这些孩子们都没有缺过吃的、穿的。姥爷是一个在铁路大厂工作的退休工人,也是一个有木匠手艺的人,非常勤劳,姥姥家的所用家具都是姥爷打造而成,至今我妈妈家还留着一个姥爷做的大写字台呢。当年我们这些孩子们放学回来,就是在这个大写字台上写作业的。平时谁表现好,姥姥就从写字台的抽屉里,拿好吃的东西犒劳我们。妈妈说,这个写字台可是咱们家的传家宝啊!

姥姥家住在一个大院子里,院子的北面是我们住的三间大房子,中间是一个堂屋,房子门前种着丁香树,当丁香开花时满院子香气,白色的丁香花落满地,美极了。这时候,姥爷最忙碌了,他负责将丁香的落叶和花收集起来打扫干净。院子的南边分别种着无花果树、桑葚树、香椿树、黑枣树、向日葵,还有葡萄树等。当树上的果实成熟的时候,是我们这些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我们跟着姥爷,手里拿着篓子、簸箕,帮着姥爷摘葡萄,拿杆子打黑枣、桑葚,一边摘一边吃,笑着,闹着,满院子都是欢声笑语。

院子的西南角有一个鸡圈,里面养着十几只鸡,我们每天就是听着鸡打鸣的声音起床的,每天放学回来,都抢着去鸡圈拿鸡蛋回来。这些树呀鸡啊都有姥爷打理,姥爷也很辛苦,每天姥爷早早起来先在院子里跑两圈,然后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了。姥姥负责给我们买菜、做饭、洗衣服,也很忙碌。我们这些孩子在这样的院子里生活,虽然没有父母在身边,也很快乐!

我记得,姥姥家最热闹的时候要数过年了,我的爸爸妈妈还有舅舅和姨们都回来了,我们可以吃上各种美食,穿上漂亮的新衣服,然后大舅给我们这些孩子在院子里照相。

这些充满温情的照片,可是我们童年生活的全部写照啊。

寻找农村的气息

文/win方方

当很多同学都选择去兼职,去实习,而我则是选择回家,之前的每次假期都不例外。因为家里的老人为了沿袭老祖宗的生活方式,在很多事情上都选择亲历亲为,干农活带给了他们很多的欢乐和丰收的喜悦,这其中有艰辛,有汗水,有失望也有努力。

随着他们年龄的增加,家人们都建议他们在保重身体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的做一些农作物,老人们的执着让子女也很为难,毕竟子女们在外打工,不可能会常回家看看。其实作为农村人也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尽管有些人会认为农村人不爱干净、素质低下等行为,但是一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人将为我国的农业做出巨大的贡献。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不要瞧不起农村人,要知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农村的一切有很大的联系。

我爷爷现在是一名小学退休教师,在曾经任教的时候也一直在农村居住,他每天走路去学校为学生讲课,给农村的孩子传播知识,让他们不忘本。我一直很敬佩我的爷爷,不仅仅是他在教育方面做出了贡献,还有他的教育方式是值得每一位父母学习的;奶奶一直是家里最辛苦的人,每天不辞劳苦地种庄稼,让我们家一直在饮食方面有良好的健康保证,如今绿色食品成为全世界的主流,这都是每一位农民的功劳,每一位农民的辛勤付出。

每次的暑假,我都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计划,那就是搬玉米,搭谷子……把每一次流过的汗水都转化为丰收的喜悦,我有时对爷爷说可以少种一些庄稼,爷爷说:“虽然我们也感觉到累,但是在收获了庄稼之后都什么痛苦都不会存在了,我们这些老人家可以靠这些来养活自己,每年都能尝到新米饭,总比在超市买的强;而且现在的很多蔬菜都加了催熟剂,打了农药,吃了又不放心,自己种一点也能减少家里的很多开支”。每次家里人聚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奶奶就给我们讲一些以前所发生的事,在她们年轻的时候要从这个山坡走到另外一个山坡去种庄稼,每次的搬运都很辛苦也不像现在这样还有拖车之类的工具。吃饭都成问题的那个年代都过了,现在更要懂得珍惜粮食,珍惜农村的每一片土地。如今很多老板选择在农村搭建工厂,占用了很多的土地,荒芜一片,爷爷奶奶选择在有生之年做得尽兴,做得高兴,黝黑的肤色正是他们努力一辈子的标志,作为后代的我们在他们身体健康的情况下也会选择默默支持。

我很庆幸自己有一个农村的家,我学习到了很多的知识,至少以后出去不会不认识自己吃的蔬菜,然后对饮食也会有更好的研究和看法。教育不只是出现在书本上,大自然的课堂也尤其重要。回归自然,让自己的知识和阅历更加丰富。

我们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北京大学的高才生也有回农村生活的,我们不要过着行尸走肉般的生活,或许农村优美的环境会让你更有想法和创新;快节奏的生活并不是适用于每一个人,如果你累了,倦了,回农村看看吧!

寻找心灵宁静

文/莘景林

生活在纷繁世界,每天面对许多事情和无端的烦恼,心中不宁静,无法感到快乐,忧虑是不请自来,面对工作生活压力许多人感到无奈,只是惆怅。向后看日子飞一般的过去了,向前看日子还得一天天煎熬的过下去,我们处在一个竞争的时代,追赶速度时代,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天的步伐都是急匆匆的,心里宁静不下来,遇到不顺心的事会莫名其妙的发火。我们生活在现实中,不是真空,无法超越,无法逃避,像古代的陶渊明躲进洞里的山林里,过采菊东南下,悠游自在的生活。其实我们可以寻找心灵的宁静,人之所以比动物高贵,就是人的心灵宽广,美丽智慧爱心,只是利益驱使我们忘记了初衷。

有时候自己也着急,老是担心这担心那,后来我看了许多书,知道修心还是靠自己,烦躁的心情还是需要自己寻找心灵宁静。每天我都自己反思,生活是美好的,社会现实矛盾的,我们生活在矛盾之中。生活在当下,把握好今天过好每天的生活,让生活充满阳光;让心中的雾霭,跑得无影无踪,激发生命的正能量,发挥你的才智,让生命绽放光彩。让生活的质量更高一些;周末的清晨,我迎着冉冉升起的太阳,走向城外的原野,聆听大自然的脉动,风声鹤唳;看花开花落,流水潺潺,庄稼的长势;看鸢飞戾天,遍地黄花,绿树成荫。在高高的山顶上,对着苍穹对着大地呼喊,我来了。黄昏时分,我追赶着落日,看夕阳西下,看五彩的云霞燃烧天际,在清新的自然里,寻找到心灵的安宁。

午后的阳光照进屋里,沏一杯茗茶,手捧一本喜爱的书,走进书里的世界,看酸甜苦辣,看不知道的事情,看人生的智慧,看不一样的人生。时间在滴嗒嗒嗒声中过去,读书养性,培养情操,使心灵得到宁静。

在夜色笼罩的夜晚,我踏着月光在公园里散步,星星在向我眨眼,晚风吹拂着我的脸庞,敞开心扉,一天的疲惫烟消云散。弯弯曲曲的石径小路,洒下斑驳的月光阴影,一对对年轻的情侣从面前闪过,宁静的夜晚宁静的月光,宁静的心灵。

假日的时光里,背起行囊,行走在旅途,看家乡的变化,看黄河黄河楼。穿行在湿地公园,碧波荡漾的湖面,野鸭在翠绿芦苇中叼鱼,满眼皆是绿。各种植物在阳光里婀娜多姿,人在旅途,平日里许多烦恼事烟消云散,浮躁的心灵变得安宁。天气不是很好的时候,我在家里,打开低音炮音响,选几首熟悉的歌曲,优美欢快的歌曲响彻在房间;或是打开琴盖,弹几首钢琴曲,房间弥漫着清脆的琴声,有音乐相伴的日子真好,心灵得到安宁。

寻找灵魂的栖息地

文/赵锦慧

爱默生说:“世界上唯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一个人充满活力的灵魂”。《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正是拥有“充满活力的灵魂”的人。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在书中,笔触冷静、语言平实、述事手法清晰,以超脱于世外的旁观者的角度,讲述了思特里克兰德跟随梦想的召唤,抛弃现实中稳定的职业、优越的社会地位和美满的婚姻生活,迷恋上绘画,毅然离家出走,在经历了贫穷和煎熬后,最终找到了自己灵魂的栖息地。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观察家,也是对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它用冷峻的视角审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丈量艺术与世俗的距离,探讨生活和艺术两者的矛盾和相互作用。在他的笔下,思特里克兰德是幸运的,幸运的是他找到了梦想的家园;他也是不幸的,在追梦的路上他的经历太过坎坷与凄凉。

读完整本书,我的脑海里不断显现出,思特里克兰德最后的时光。在那个神秘的太平洋孤岛的丛林深处,一间破旧的土屋里,一个因麻风病而毁容的老人,坐在自己满墙壁画中间,聆听那些汹涌澎湃,熟悉而神秘的颜色,那些承载着他活着的全部意义,崇高而冷漠,美丽而残忍,让人无法躲避,只能直面灵魂的颜色——是的,他已经失明,只能聆听。我承认,此情此景不断地在我的脑海中盘旋,却无法唤起我丝毫的温情,因为心中只有敬畏——骇然与敬畏。我想这就是传说中的宁静。

大部分人的人生都在做加法,无数个身份,无数个角色,不同的身份代表着不同的荣耀,在这些光环保护与束缚下面,我们动弹不得挣脱不了。而思特里克兰德却在做减法。他甩掉一个一个身份,挣脱一层又一层的枷锁,最后一抬脚,赤身裸体踏进内心召唤的未知里去,无畏而决然。

六便士是英国价值最低的银币,代表现实与卑微;而月亮则象征了崇高。两者都是圆形,都闪闪发亮,但本质却完全不同,或许它们就象征着理想与现实。虽然满地都是六便士,思特里克兰德却抬头看见了照亮自己的那个月亮。选择生活与生活的选择是一个两难的题目,我们终其一生都在月亮与六便士之间徘徊,却往往臣服与现实放弃了理想。思特里克兰德,在别人眼里无疑是个另类,行为怪诞,让人无法理解,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他是勇敢的。面对自己灵魂的呼唤,他动力实足,即使在生命垂危之时他依然没有放弃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毛姆的笔下,思特里克兰德形象极其邋遢,生活极尽贫穷,但是却拥有饱含活力的灵魂。他是无数苟且与梦与远方的集合体,告诉我们人生这趟旅行,必须有梦和远方,才能活成自己灵魂的样子,不负此生。

寻找春天

文/苗人友

轻轻地,春天的脚步来了,气温也慢慢升高了,在这草长莺飞的日子里,我走进了美丽的大自然,去寻找春天。

我到田野里寻找春天。我看到青青的麦苗茁壮成长,田埂上的小草也悄悄换上绿油油的衣服,农民伯伯正在菜地里播种一颗颗小小的种子。

我到白河岸边寻找春天。我看见河边的柳树枝上长出绿绿的小叶子,在风中翩翩起舞,鸟儿在枝头上高兴地歌唱,青青的河水中央游着几只小野鸭,它们在欢快地游泳戏水。

我到解放广场寻找春天。我看到很多小朋友在广场上放风筝,有大的、有小的,有金鱼、章鱼、老鹰、飞机、小鸟等各种风筝,它们都漂亮极了。

我在大自然里找到了春天,它充满了绿色、生机和美丽。我爱这个美好的季节!

寻找浪漫

文/冯庆茹

出去玩了几天,也算另一种放松吧。白天,一群人在山里疯跑;晚上,住在木房里,虽有些凉,但依然疲惫而兴奋——“好不容易出来玩嘛”!男同胞们喝着酒,大声地说话,像吵架似的;女同胞们则聚在那边拉家常,语气里总少不了埋怨,好像这个世界亏欠了她们太多。直到午夜2点,都困倦了,男女打着哈欠,嚷嚷着各回住处,一会儿,就隐在夜的神秘里,没了声响。

其实,这样的旅游和聚会就是换环境,说不上尽兴,也说不上不尽兴。

人在一种环境里呆久了,腻了,想换另一种环境,幻想那里会有别样的风情,让我们琐碎烦闷的生活鲜活起来,不一样起来……但即使在山里,一些人也是不停地接电话、打电话,因为山里信号不好,时断时续……弄得心气更烦更躁。看来,人要切断熟悉的生活模式,犹如切断脐带,很痛苦。所以切断是不可能的,即使这种生活有种种缺陷和不如意,也只能进行一次次的修补。而换环境就是一种修补形式。在另一种环境里,人们暂时忘掉从前,尽力抖掉内心的灰暗,充进一些明亮的智慧,或者无奈的妥协,然后带着新鲜的自己,重回原有的生活大潮。

男人们常常要借助酒,借助风花雪月,借助废话和假话,炮制一些或浪漫或热闹的场面。其实,每个人都心知肚明,只是让自己的表演更真实一些。而有些人喜欢默默地观看,他们属于内敛型或飘浮型,像水上的油不愿与之相溶。我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可以和大自然很快相融,却不能很快与人相融,因为不愿说些冠冕堂皇的话。所以不理他们吵嚷,独自早早回屋休息。

这时,很意外的,守护在门前的那只老狗在午夜开始哀嚎。

小时候听父亲讲过,老狗也是通神的,如果它在午夜哀嚎,一定是星光璀璨,那星光引发了它的哲思,它像一个孤独而悲苦的哲学家,向世界“宣告”另一种境界,但世间被名利,被各种争端拥塞着,谁能听得到呢?

我披衣起来,走出门去,果然是满天星斗,而且是很密很大很亮的星斗,每一颗都闪动着眼睛,会说话似的——这是我们在城市里永远无法看到的星空,它像一块缀满珍珠的手帕,悬在你的头顶,低低的,好想伸手去拽……多么宁静美好的夜晚,我的内心忽然有一种久违的澄明。有了这样的心境,就达到了去别地旅行的目的。但有时,足不出户或独自在小区花园里静坐,也可以偶有澄明的心境。所以心境还要靠自己去营造,外界环境只是契机。

记得林清玄说过:“人不是向外奔走才是旅行,静静坐着思维也是旅行,凡是探索、追寻、触及那些不可知的情景,不论是风土的,或是心灵的,都是一种旅行。”所以,好的旅行更需要心灵的参与,而不是走马观花。

更多好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好文章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