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情感日记 > 好文章 > 正文

春节故事

2020/08/27好文章

闻着年味过春节

文/吕雪萱

小时候憧憬过年,除了盼望吃和玩外,更多的似是对“年味”的向往和感觉,是那种扑面而来看得见、闻得着、品味得到浓厚醇香的氛围。

年味在瀰漫,最先感觉到的是村里那些常年在外谋事、久未谋面的叔叔伯伯,陆陆续续都回到村里,人们热情地招呼着,“回来过年啦”的寒暄不绝于耳,这时我便突然意识到,久盼的新年来临了。

新年的序幕拉开,每天总是满满的喜悦和期盼,母亲早早就把裁缝师傅请到家里,为我们兄妹几个量身裁衣,一年里也只有在迎新年时才穿上新衣服。

穿上新衣服的感觉真好,就连年前的房子清扫除粉刷这样的脏活累活,我竟也是哼着歌儿给母亲帮手,闻着“年味”干活不累,里里外外收拾干净粉刷一新的老屋,随即贴上色彩斑斓维妙维肖的年画,以及新换上的年联春贴,老屋顿时有了焕发青春般的靓丽。

母亲开始忙于墟场的年货采购,以往每五天一周期的集市,年前的墟市则天天都是“集”,异常热闹。我跟着母亲后面,在人山人海熙来攘往的墟场里穿行,任凭周遭畜唤禽鸣、人声鼎沸及叫卖吆喝的立体声浪轰击,以及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的年节食品用品,让我目不暇给。

此时母亲只顾买她的年货,我则以孩童喜热闹好猎奇的视角,穿行在“货山物海”间,不住地流连顾盼,更为眼前不时出现的“捏泥人”、“耍猴儿”、“卖艺练摊儿”的精采场景而惊叹,在饱享眼福中,尽情品嗅着墟场中缭绕的浓浓“年味”,有种过瘾至“醉”的感觉。

品类繁多的年节食品准备中,制作年糕点心是一项重体力劳动。没有电的年代,将大米碾成粉的过程,完全靠人力踩踏“石对窝”完成。故小年夜一过,“石对窝”捣粉咚咚的巨响便在村子上空回荡,我帮母亲踩着沉重的“石对窝”,心里却觉得欢快,萦绕耳畔的好听声音,传递着新年到来最温馨的信息。

年廿八是很特别的时刻,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做年糕,灶膛里的熊熊炉火映照着张张笑脸,看母亲轻柔慢搓着洁白的粉团,家乡特有的“煎堆”、“角子”、“橙糍”、“牛郎圆”等应节糍糕,在母亲手法娴熟的捏弄下,变戏法似的脱颖而出,孩子们插不上手,但也喜欢凑热闹,往往趁母亲不注意时掐块粉团把玩鼓捣,常常捏出些“四不像”的兔呀狗呀什么的,而引发出哄堂大笑。

当晚,油锅炸出来金黄焦脆的“煎堆”、“角子”、“橙糍”,热腾腾的送到嘴里一咬,酥脆香甜、绵软劲道,真是口味绝佳的民间过年美食;这边厢尚满嘴留香,那边厢,白花花凝脂般的“牛郎圆”在噗噗蒸气中端出锅来,这种不添加任何味料的纯米粉团,清淡爽口不滞胃,吃多也无妨,乃老少咸宜人见人爱的传统团年糕点,一出锅便引发大家的欢呼。

年节中最期盼也是最辉煌的时刻——除夕团年宴在此起彼落的鞭炮声中降临,一大家人团坐在一起,面对满桌美味佳肴,每个人的脸上如沐春风,说不尽的话语、道不完的亲情,“年味”的升腾积聚,此刻骤升似至“燃点”,亲人都沉醉在喜悦中。

大年初一,一家人正式穿上新衣新鞋,接受了长辈的压岁钱,便喜气洋洋进城逛街看热闹去,满城人流,个个簇新衣裳,花枝招展,那种无限开怀的样子,我似乎觉得这天才是自己真正的“儿童节”。

从年初二开始,则是年味里的另一道别开生面的风景线:各家各户倾巢出动,几乎清一色的用扁担挑着两只颇具地方特色的竹篮子,里面塞满了糕点和鸡鸭鱼肉等贺年食品,我们则跟在挑着篮子的母亲后面快步走着,乡间土路人来人往,浩浩荡荡,蔚为壮观的走亲大军景象闪耀着别样风情,令人神往。

追昔抚今,那种传统的过年程序大都已被现代化所取代,尽管带有酒楼聚餐的豪气、旅游散心的自在、驾车省亲的洒脱,但怎么也忘不了早已沁入心田但却似愈飘愈远的那种浓浓年味。

春节记忆

文/燕飞侠

旧时的春节农村不叫春节,叫过年。过年了,放鞭炮,吃水饺,舞狮子,辛劳一年的乡亲们难得有这么热闹的时候,一个个笑逐颜开,家里家外洋溢着幸福。直到过了正月十五,大人开始忙春耕,学生背上书包上学堂,新的一年才又开始了。

幼年的我是在农村度过的。六十年过去如今进入了暮年,回想起在农村度过的那十几个春节,依然清晰,依然觉得兴奋。可是细细品起来,在当时那种热闹的背后,留在记忆中的总还有一种异样的感觉,一种浸入骨髓的感觉,那就是到姑母家走亲戚时感受到的那种温馨的气氛。

姑母家是富户,地多房高,还雇有一个长工。逢年过节宾客盈门,宽大的堂屋里一摆就是两三桌,上满了鸡鸭鱼肉。我生性内向,上不了台盘,姑母就嘱咐特意为我另设小桌,摆几样好吃的菜肴,由表姐陪着我吃。表姐叫小美,大我八岁,是姑母家三兄妹中的一支花。表姐还有一个堂妹,名叫凤仙,大我四岁,有时也来和我们一块吃。有两个大姐陪着,说起话来悦耳动听,我心情就出奇的好,觉得这一顿饭是我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刻。

表姐从小上过几年学,在村里也算是知书达礼的人,长相又格外俊俏,娉娉婷婷,肤色细白,柳眉凤眼,娴雅文静,村里人无不夸赞。也许是由于姑母的嘱托吧,在众多的客人中,表姐独独对我特别关照,这一天里与我形影不离,领着我前院后院地玩,还拿水果糖给我吃。有一年春节前,我因为上课玩弹子受到老师批评,还挨了父亲一顿打。不知怎么传到表姐耳朵里,这年春节她拉着我的手说:“好弟弟,听妈妈和舅妈说,你是上学的好材料,记性好,心里灵,可千万别荒废学业,姐姐盼望你功成名就呐!”说着竟把我抱着,似乎要流下眼泪。此时,我就像在妈妈的怀里,心里一阵阵温暖。待我傍晚回家时,表姐总是偷偷给我的篮里塞上几个雪白的蒸馍,再夹上几块厚厚的条子肉。

表姐过了十八岁,一直没有出嫁。上门提媒的成群结队,说的不是张村财主家的公子,就是李村县大队副的兄弟,家家都是有钱有势,表姐都不中意,说这个是歪瓜裂枣,那个是无德无才,就是一辈子当老姑娘也不嫁。有一年春节,一个大地主家的大公子,仰慕表姐的才貌,亲自提着礼品上门提亲。这一天表姐正领着我在院里玩,姑母把她叫在屋里说:“人家来了,又是大户人家,见见吧!”表姐大声地说:“不见不见!我打听过了,他就是《游龟山》里的那个花花公子卢世宽,欺男霸女,无恶不作。谁要嫁谁嫁,我不嫁!”说着冲出房门,拉着我的手就到街门打秋千玩耍了。此时我忽然觉得,表姐就像妈妈多次讲过的《七仙女下凡》故事中的那个七仙女,不仅貌似天仙,还温柔善良,不嫌贫爱富,更不爱慕虚荣。我长大以后,要能找个像表姐一样的妻子那该多好啊!

由于对表姐的倾慕,到姑母家走亲戚成了我每年最盼望的一件事。一过大年初二,就闹着和父母一起去姑母家,一出村就一路小跑,六里路不到一顿饭时就到。父亲说:“跑那么快,像兔子,狗撵着你哪?”那时似乎父亲还不知道我心里的小秘密。

又过了两年,我们的家乡解放了。接着就是土改,姑母家被定成了富农,虽然房产未动,土地的一大半分都分给了贫下中农。从外表看来,姑母家架子未倒,可在村里人看来已经是下架的凤凰了。表姐年龄已过了22岁,成了名符其实的老姑娘。姑母急,我母亲也急,到处托人说媒。可表姐不急,倒是关心着给我定亲。那年春节,表姐拉着母亲说:“我这个兄弟可是有出息的,找个媳妇一定得识文断字,大家闺秀才好。”她指着院子里刚满18岁的凤仙说:“你看我这个堂妹,长得细皮嫩肉、苗苗条条的,像个仙女,也上过几年学,要不是年龄大了几岁,正合适。咱就照这个样子给我找弟妹吧!”母亲说:“他才多大一点啊,不急。”

回到家母亲把表姐的话告诉了我,我一时真有点感激涕零,心想:“表姐呀表姐,你要是晚生几年该多好啊!”

表姐23了,非得出嫁不可了。在诸多的求婚者中间,表姐挑选了邻村一户中农家庭的小伙,长我5岁,小表姐3岁。此人姓张,是我的学兄,中等个子,学习一般,倒还老实。结婚那天我跟上去了,表姐表请凝重,拉着我的手说:“兄弟呀,姐姐就这样了,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以后,你要努力,一定要混出个人样给姐姐看啊!”说着竟留下了泪来。

打这以后,我先后离开家到郑州、西安读高中、上大学,一别几十年,见面机会很少了,只记得我结婚时她来看过我。我最后见到她时,是母亲去世时。她年届七十高龄,头发皆白,细看上去仍隐约能辨出当年的俊俏模样。送母亲进老坟归来,她站在我身边似有话说,我说:“大姐,有什么事你说吧!”她嗫嚅着说:“也没有什么大事,就是我的小儿子、你的外甥中专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工作,你能不能想想办法?”当时我已年过六十,从领导岗位退了下来,工作单位又在千里之外,实在无能为力,可我无法拒绝这个当年爱我、疼我、关心我的亲爱表姐,就一口答应了下来。事后,我郑重地嘱托给在本县当记者的小弟,让他无论如何代我完成这个任务。最近听说这个外甥在县上自己开了个公司,收入还不错,我心里还好受一些。

再过二十天,羊年春节就又到了。当年那个爱我、疼我、关心我的亲爱表姐的形象,又在我的眼前萦回,那种受表姐爱抚的温馨感觉又荡漾在心头。表姐啊,弟弟在千里之外,遥祝你幸福平安,健康长寿!

春节期间故乡行

文/人生如水

因为退休了,闲暇时间多了,所以这个春节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乡度过的。我是个凡夫俗子,但是对故乡的眷恋,始终萦绕在心头,离开家乡9年,原来的房子仍然保留着,这样每次回故乡都有个栖身之所。回到故乡,沿着那熟悉的乡间小路,看着那亲切的村落,仔细回忆搜寻似曾相识的已被岁月侵蚀的面孔,闻着清新的空气,我知道,我切实的感觉到我已回到了故乡。

在和煦的冬日阳光下,故乡亲情扑面而来,如此温暖和感动这我。过年的家乡,到处透着节日的的气息,不时的从各个方向传来喜庆的鞭炮声,大街上出现了全国各省牌照的汽车都是回家过年的,见面后说着各种版本吉祥如意的话,令人心里暖融融的,不象大城市的新年祝福,除了“新年好”的问候语之外在无别的创意。

回到故乡最多的是会亲朋、会同学,请兄弟姐妹吃过饭,再请同学吃饭,畅叙经年往事,在棒槌沟专门召唤仍在坚守这块风水宝地的同学们在一起聚一聚,亲朋相聚,欢乐开怀,大家都是奔六的人了,可是见了面还像孩子一样。爱人也是个要面子的人,不管里子多差,面子必须过得去。将近60年的时间,要把亲朋同学找齐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

而我回到家乡最想看的是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因为她承载着我们许多童年的欢乐。老家舒兰在长白山余脉张广才岭和第二松花江的过渡带上,向北逐渐由丘陵转为平原,向南越过丘陵山势越高,丛林茂密,过了上盘山再往南就是老爷岭了,海拔1000多米,是吉林省中部海拔最高的山,珲乌高速公路从老爷岭底下穿过,这里是东北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

这次过年回家的时候,我专门顺着二道河向南走走,目的是寻找一下二道河的源头,看看它的变化。穿过自家门前的马路,走进通往河西的胡同,远远的就听见了水声,那是水从南边山中流过来的水声,不很大但又能让人家听见的哗哗声触动了我心底的心弦,我竟然有一种小小的激动,150米小路很快就到了小河边,由于城镇冬天相对较暖,所以进入矿区的河水冬天是不封冻的,始终是流水潺潺。

我小的时候,二道河没有污染,河水是那么的清澈,可以看见水底下细细的河沙,河的两旁是随风摆动的柳毛子,河滩淤泥的长着青青的柔软的水草。这个季节小河已经封冻而且被厚厚的白雪覆盖,河边的柳毛子沿着河岸生长着,一直通到南边的大山里。冬天里我的家乡不知要下多少场雪,那雪在羊毛风的作用下,形成道道雪的悬崖,在加上柳毛子的衬托,格外壮观,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粼粼,刺的你无法睁大眼睛。

离河道不远便是乡村公路,这条乡路小时候我们经常走,特别冬天走的最多,冬天最便捷的承载工具就是爬犁,家乡雪大,爬犁在家乡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每年冬天准备烧火柴,我们都拉着小爬犁,在南山上捡拾干柴,拉回家来取暖用,童年和少年在这条小路上我们不知跑了多少趟,那里留下了我们的汗水和欢乐。现在这条路已经变成了混凝土路面了,积雪下面不时露出水泥和鹅卵石,不时有小轿车、大卡车、摩托车、电动车,从这里飞驰而过,当年的爬犁早已不见了踪影。

原来这里村屯都是土坯房,现在已经全部变成了砖瓦房,瓷砖罩面,整洁周正,看出来现在农民的富足,红底金字春联,高高挂起的灯笼,在灿烂阳光下熠熠生辉。在一片高高的快杨林中,一栋红砖房已经残破不堪了,房脊上红瓦犹在,但是房梁已经塌陷,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建起的青年点(集体户),看到那栋红房子,我们这茬人就会想起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那栋房子已经成为历史的见证。

顺着乡村小路再向南,便开始进入山区,不远处是两个山头,山下就是碧水清清的二道河,上小学的时候,学校曾两次组织我们到这座山上野游。50年前这两座山,全是茂密的森林,长满北方特有的树种,非常高大,让我们这帮小孩子望山兴叹,在这里我们爬山,找宝,做游戏。饿了吃自己带的干粮或米饭,渴了就到二道河里捧起河水就喝。如今我长大了,人变老了,走在山下,却感觉这山没有小时候那么高峻了,树也没有小时候那么高大了,是山小了是树矮了,还是环境变化了,我无法找到答案。

走过山根向西一拐,便是跨在二道河上的第一座桥,当年这座桥是个木桥,不知什么时候建成双孔石拱桥,桥边的电线杆子上挂着一块纤维板的牌子,“禁止采摘松塔”,过了桥就是原来的木材检查站,现在木材检查的牌子和栏杆已经没有了,牌子上变成了高台子林业管理工段的字样。沿着蜿蜒的山路继续前行,远望南部,山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高,二道河形成的柳条趟子,一直伸向山根。

那山重重叠叠,莽莽苍苍,百年来生长树木在这里茁壮成长,最珍贵的树种有:红松、黄波罗、核桃楸、紫椴、水曲柳。山下有个大屯子,原来都是小草房,现在也都变成红砖大瓦房。上世纪90年时代,矿务局在这座大山里养过林蛙,我曾陪同煤炭部的官员路过这里,从那以后在没到过这里,将近20年了,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但已物是人非了。站在山底下,望着那高高的山岗,我终于看到了二道河的源头。山的北面水向北流,翻过山,南面的水向西流。向西流的河直接进入第二松花江,向北流的河进入卡岔河,在流入拉林河,然后再流入第二松花江。

山顶上是高高的防火了望塔和移动通讯的基站,据说站在高高的了望塔上,向北能看到亮甲山和中国的大粮仓榆树市,向南可以看到老爷岭,向东能看到舒兰市和蛟河市,向西可以看到北方化工城吉林市。在山下望着这大山,犹如一幅立体画卷,一层层,一座座把大森林饱含,站在山下我久久的凝望,虽然我不知道你的名字,但是我知道她就是我家乡的山。

时间不早了,我按原路返回吉舒镇,背对太阳一直向北,头上是蓝蓝的天空,璀璨的太阳,大地是皑皑的白雪,山上是黝黑的树林,大自然为我的家乡创造如此美妙的环境,怎能不让我日思夜想呢。感谢我的相机,让我多了双眼睛,能把所见到的的一切,变成影像资料,让我在闲暇时有了回忆的蓝本,再次走进高台子村,路边的一家车库的门,有一张特殊的请柬,红纸黑字,上面写着:“孙长发于三月六日正月十六农历 在兴顺家常菜饭店 举行众老母亲八十大寿生日祝(助)兴 希众亲朋友人准时光临。”第一次见过这样特殊的请柬,简明扼要,既不用挨家送请柬,又不用挨家去通知,贴下醒目的地方,一目了然,让人感受到农人的纯朴实在。

我这个人喜欢走进大自然,喜欢站在高高的山顶上,这样可以看到整个原野和原野上的小河,还有周围的村庄,故乡的全貌尽收眼底,每次我都贪婪的看着这一草一木,尽情的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每次站在山巅心里都在狂呼:风啊,来得更猛烈些吧,吹乱我的头发,掀起我的衣角,让每一丝风都吹进我的每一个细胞,让他们都吸足乡情,在以后的日子里营养我滋润我,让我的心田在很长的日子里充满故乡的温情,而一旦淡忘了,一旦浮躁了,我会回来再回来。

羊年春节的快乐回顾

文/黎燕

此刻,北风呼啸,雾霾消散,伴着“铃儿响叮当”,童话般的圣诞节蹁跹而来。我坐在温暖如春的卧室里,回想2015年的春节,快乐的波涛宛如绿如蓝的春水,叮咚叮咚在我的心里激荡,由此感慨:

——现在,金色的日月星辰,又一次照耀了我的身心。我用瘦削的指尖,触摸键盘,将那些代表美好的信息,细节、面容和声音,次第展现在荧屏上,并在暗香盈盈与深深感激中,放飞我如花的梦想。

——现在,五彩的吉祥鸟,正打开它灵逸的翅膀,在冬日寂寥的天空里,缱慻地歌唱,轻盈地飞翔。它斑斓的羽翅,掠过寒风与云朵,将春之神的身影和福音,漫无际涯,连绵不断地传给遥远的地方。

儿子成家后,我家的春节在哪儿过,就有选择的余地了。随着大儿子结婚在北京买房,2005年以后,春节就在鞍山、北京两地轮流过了。2014年底,小儿子小两口搬进上海浦东的新房,羊年的春节,顺其自然在上海和北京过了。

我和先生2月15日晚6时,随着小儿子晓文走进了刚入住的小区。幽暗中,馨香扑鼻,北方一片冰天雪地之时,江南还有花香宜人。第二天,我看见了小区里山石、林木、花草错落,环境雅致。树树红梅,正值花期,朵朵清逸的花儿,静然地绽放红颜,洗人心尘。

小儿子的新房在11楼,3居室,2间朝阳,1间阴面,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南北阳台的布局合理,通透、舒适。家用电器和厨具等一应俱全,且品位不俗。两个儿子和两个儿媳全靠自己打拼,白手起家,贷款买房、装修、新家建设,没用老爸老妈花一文钱,就将自己的小家营造得各有特色。我和先生对儿子和儿媳心存敬意和感激。

晓文的丈母娘早在2014的圣诞节前就到了上海,说是为了治疗身体不适,其实是为了帮助女儿女婿建设新家。我们到来已是2月中旬了,在室内穿棉服,还过得去的;而亲家小妹来时,正是上海最阴冷最难熬的二个月。为了准备可口的早饭,小妹每到凌晨就睡不安稳,还忙于采购、烹饪、收拾卫生等。亲家公因工作离不开,独自一人在牡丹江,吃饭都囫囵。小妹比我小10岁,颜面和体型余韵犹在,整天笑容满面,喜气洋洋的,说话也绵软,让人如沐春风,我和先生喜欢她的性情和为人。

老儿媳不顾在外企工作和通勤十分辛苦(工作努力,也有业绩),早就买了蓝莓等上佳的水果。休假的几天里,每天都细心地研磨咖啡。一杯地道、纯正、可口的哥伦比亚热咖啡,捧在手中,袅袅的香气让我温暖又惬意,这是我喝到的最香最美的咖啡了。怕我们冷着,将朝阳的卧室让给我们住,晚上不声不响地将卧室的空调打开。我和老儿媳都是话少的人,心却贴近。

晓文腊月29就放假了,为了多陪老爸老妈,开车领我们逛了外滩,拍了多张照片。临近除夕,游人较少。眼前的黄浦江,对个矗立的东方明珠,民国时期的欧式老建筑,人行道旁绽放的鲜花,与1996年我第三次来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不同的是,不久前发生的踩踏惨剧,撕心裂肺的哭喊还在这里回旋,让人心有余痛。

初一,吃过早饭,老儿媳陪母亲给老姨选购指定的物品,晓文领我们游新场古镇,一路慢悠悠地走,慢条斯理地欣赏。有儿子做导游,娓娓道来古镇的由来及特色,快乐如云中漫步。在繁华的国际大都市,还有活在古诗中的小桥流水,矗立水边白墙黑瓦的老式民居,沧桑斑驳的石牌坊,水之上雕凿精美图案的石拱桥,它们沉淀着古老岁月的余韵和回声。宁静、悠然的慢节奏,将心中的浮躁洗涤、过滤,我听到了远古箫音的依依清韵。

吃过午饭,晓文知道老爸不喜欢多走动,就说爸你睡一会,我和妈去摘草莓。母子俩在人迹稀少,清洁雅致的路上边走边聊,路遇两条较宽的河流,河水清澈,涟漪无声,乐水的母子越发兴致勃勃。走了20多分钟,就到了有机草莓园。挎着小篮子,走进主人指定的19号大棚,中途来了五、六个玩客,在里面一通说笑拍照,几分钟之后,戛然而去。诺大的草莓棚里,就我们母子,好得不能再好了。晓文说只摘不大不小,模样周正的。哈,这样的果子随处可见。仿佛画中,带着薄霜的鲜红草莓;开着白花,幽香流溢的草莓花儿;情趣盎然的母子,合成一帧如诗如歌的图画,铭刻记忆深处。眼前的草莓真馋人,我忍不住挑最好的慢尝细品。味道好极了,既有草莓花的幽香,又有鲜果的沁香,美得我心花怒放,手舞足蹈。即使回到鞍山多日,这样的情景一如电影的慢镜头,不时在我的心里回放。人生啊,有过这样的片段,夫复何求!

2月20日晚6时,我和先生愉快地坐卧铺进京。期待在心,与晓文两口子及亲家分手,就没有太多的沮丧。看来,两个孩子真好,既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让父母多了精神寄托和支撑。

在北京北苑北站在地铁站出口,与接站的大儿子晓林汇合,三个人有说有笑走进亲家所住的航空大院(大儿媳刘华生孩前一个月,他们就告别自己的小家,在母亲家安营扎寨了),有说有笑行走中,我接到远在上海的老儿媳问安电话,倍感温暖。

兴冲冲地上楼,开门,大儿媳怀里抱着的小孙女满面笑容迎接我们。朵朵那么小,袖珍娃娃似的让人怜爱;眼睛那么大,滴溜溜黑葡萄似的看着陌生的爷爷奶奶,让我们的心里透亮。刘华的皮肤、身材没有大的改变,增添了做母亲的风韵。亲家的气色也很不错,笑容可掬地打招呼。

不可思议的是,见面不一会儿,才11个月大的朵朵就与我们亲近起来,在妈妈和姥姥的引导下,喜笑如花,张开肉乎乎的小手,反复做欢迎状。逗得大人们哈哈大笑,将欢乐的波涛推向了又一个高潮。

亲家和儿媳热情地安排我们住亲家的卧室,无论我们如何拒绝,都无济于事。大姐比我们大好几岁,且腰腿有病。她住厅里的沙发(为了适于朵朵活动,大姐一年内买了2个折叠沙发),这让我和老公过意不去。大姐不顾腰腿不便,还要骑小三轮到附近的市场买菜,一日三餐变着花样做佳肴,我们再一次品享了她的拿手菜品。每顿饭,儿媳都要等晓林或母亲吃完,换下朵朵才上桌吃凉了的饭菜。每天还要精心给朵朵做小灶,喂完朵朵,就开始洗碗、收拾房间、洗衣服,很辛苦也很细心(刘华料理生活有天分,又追求完美)。这样的细致入微,再有亲家大姐的贴补,我们可以一心无挂地在鞍山逍遥自在了。两家亲家都是善良、实在、细心,又懂生活,会做家务的贤惠人,我们的关系就亲切、和美,越处越好。

初四,晓林和刘华张罗出去吃火锅,我们来到附近的卜蜂莲花超市。先在三楼的儿童乐园让朵朵坐在玩具轿车里,五个大人分别与小宝贝朵朵合影,手机屏幕里显现出一张张喜笑颜开的定格,欢乐的波涛在心里美美地流淌。

初六上午,晓林用童车推朵朵在楼下小区里转悠,要我陪着。我知道,大儿子是想陪陪老妈。晓林做父亲后,只要在家就带女儿,我很高兴,多次点赞。在没有车辆通行的路上,啾啾喳喳的鸟鸣如轻音乐缓缓流泻。京城还有这样静默之处,让人喜欢。只露出小脸的朵朵,黝黑的大眼睛兴奋地转来转去,一会儿就困了睡着了。母子俩随便地聊着,又一次美如神仙。

我和儿子一向如此,从没剑拔弩张,抑或煞有介事的时候。是啊,我的。两个儿子都是善良、孝顺、阳光、聪慧,文质彬彬的大男孩,又找到了真诚、仁义、清纯的好姑娘,有周到体贴、全力奉献的丈母娘(晓文还有幽默豁达的岳父)。他们大学毕业后,与人为善,努力工作,恪尽职责,只要他们有大的襟怀,在做人上,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境界,激发智能,生命会厚重起来的,我对此深信不疑。

满怀喜悦和期待回到鞍山,正月十五,我和先生到辽阳给我父母拜晚年。奔九的老爸老妈身体尚好,精神矍铄。弟弟、妹妹及侄儿、侄女等17口人欢聚一堂,喜乐融融地举杯同庆,为羊年的春节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我家的每一个成员及亲人,因善良、勤勉、朴素、上进的本性,都活得坦然安详。在羊年的新春佳节里,亲密地相互陪伴中,浓缩并释放、传递了人间最美好的情愫。从此出发,就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催动着生命的船帆,向着期许的彼岸风生水起!

顺致所有的亲朋、博友及陌生人,在寒凝大地的日子里,张开温暖的怀抱,去迎接2016的春潮旖旎,蓝天明媚,梦花璀璨!

顺致所有的亲朋、博友及陌生人,圣诞快乐,吉祥安康!

春节

文/山涧流水

年三十

过大年,就是亲人团聚就是吃年饭,一年到头吃个不停,可这餐饭意义非同小可。腊月二十五一过,人们就开始采购食材,越买价越往上蹿,小菜遍地,多以十元论斤,肉类以几十元论斤,无数只手都伸向同一处,给我秤,给我秤,排队买呢。我连买三天,每天几大包,每包重沉沉,过大年拿刀使劲才知左手臂肌肉酸痛,伤了。

三十这天,天气特别给力,阳光明媚,正午走到室外,感觉前几天的冷空气只剩下一点点,丝丝风从脸面从耳朵滑过,不再冷得惊皮肤,立春了,风带着春的气息扑面而来,心情就如漾开的水波,在阳光下惬意地伸展开。

乘午饭前有段空闲时间,和老公赶快到大舅家拜个早年。舅舅舅妈正忙着打扫卫生,门窗大开,寒性体质的我,却明显感觉到底层的过堂风有点冷,看样子俩老身体和精神都不错。匆匆去,香茶上桌喝上几口,又匆匆回,到家要准备一家人的年夜饭。

做个十足的烟火女子,在厨房厅堂来回穿梭,独掌大勺身兼重任,倒也忙中有趣。这桌菜都是老面孔,好吃不好吃是次要的,过年讲究的是气氛,开心才是最好的菜。卤归卤,烧归烧,这牛肉那猪脚还有红烧肉,早早准备好,汤煨上,再洗切装盘,凉的拌,素的炒,很快捣腾得像样了。菜烧中间,老公拉开架式,我来。不一会儿,把条桂鱼蒸得像水煮鱼。大冷天扎堆去抢购,白白浪费了多付出的高价费。

傍晚,鞭炮陆续响起来,响声在空气中传播,上下左右连成一片,惊天动地,传入耳鼓却仿佛喜乐愉悦人心,年味也被搅和得浓而稠。儿子陪弟弟去为老妈在朋友处拿戏票,回到楼下手机直呼他爸去放鞭炮,老公扎着围裙像个妇男,命令我:你去放炮,我做菜。我听令抱着鞭炮就往楼下跑,却左等右等不见人,只得返回喊他们,却见俩爷们珊珊而来。弟摊开大鞭,儿子点燃引线,从头到尾鞭炮那个响啊,三十元一包,值值。

妈妈年前感冒,高烧了几天,身体显得很虚弱,话不能多说,还不时地哼上几声,哼得我心里那个急。暗暗埋怨自己平时对母亲关心太少了。母亲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如何是好。恨不得母亲多吃点饭菜和有营养的食品,可母亲总是愁着眉:不能吃,吃了怕不消化。再劝她吃,就面有怒色:你就是搞死了,再叫我吃,我索性一口不吃。弄得我灰溜溜地往后退。每餐几口汤,几口饭菜了事,看着母亲面无血色瘦削不堪的脸孔,心里很是不安。但愿母亲身体很快好起来。

老风俗,鞭炮一放就吃年饭。老公在厨房先前架式十足,我看除了蒸桂鱼,热热红烧肉,把一个咸肉炒篱篙弄得酱味十足,余下没了。我系上围裙,推他出厨房,还是我来吧。弟媳下午来了,钻进厨房:姐姐,可要我帮你。不用,快出去,别把衣服弄脏了,我把她也推出去了。年夜饭年年准备,都做出套路来了,我一人当然能搞定。弟一家人加上我们一家人,显得人有点少气氛也不十分浓。别急,妹回婆家过年,等会一家人要赶回来再赔我们过年。

外面拉酒扯酒我不参与,我接着做我的菜。弟弟小酒一喝,话越来越多,越来越风趣。老公也是老小孩,酒多就发疯,儿子话不多,冷不丁地嘿嘿笑几声,样子挺可爱。小侄子就喜欢吃我做的卤牛肉,饭也是姑姑家的香,叭叭就两大碗下了肚。弟媳也喝了好几杯白酒,大家都超能量发挥自己,我也超水平做菜,尽管年年老一套。

电话打给妹妹,说已在返回的途中,到大渡口了,大家放慢吃喝速度,下席看春晚联欢,并静等他们来。又忙着添两盘小菜。妹婿走进门不带一丝酒味,开车的受约束了,正好来这儿喝。儿子叫声:喝酒,第二轮年饭又开始了。热菜添菜端上桌,不一会,只见妹婿红着脸对我叫:姐姐,我和翔喝了不少酒啊。我笑着答:好。饭毕,那边春晚联欢进行时,这边收拾杯碗洗刷,什么节目也顾不上看了,彻头彻尾做煮妇。

终于忙清坐下来,又一个节目上演了,大家视线不在电视在手机,说是马云发了两个亿,让全国人民咻咻地抢。很快听见妹婿大声哈哈,说抢到八块八了。我干瞪眼,怎么抢?我什么都不会。于是妹婿为我开通支付宝,教会我怎么按咻咻,说等会时间到就用手指不停地点。我也加入这个兴奋行列了。儿子抢到两快钱,又抢到四个福,就差一个最主要的福没抢到。又开始抢了,我也拼命地点手指,点到抢红包中止,只抢到一个福字,手臂也酸胀不行了。却听妹婿又在叫:哈哈,我又抢到一个八块八,晚上回家坐的钱有了。看来今天他手气最好。奇了怪了,今晚的钱值钱啦,十几元钱就让人兴奋得不能自拔。

马云真本事,财大气粗,还带全国人一齐乐,了不得。那么多钱,我怎的就抢不着,不过,这参与过程也让人开心得发疯。大年夜,不就是要人开心么,那就抢马云的钱吧。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该改为人为钱玩,乐被钱玩,看不看《春晚》无所谓啦。

初一

年在轰天的响炮声中走过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只那么一瞬,年作了个飞跃,从15跨进了16,全国上下全欢腾,焰火上天,鞭炮轰鸣。早晨枕着迎新的鞭炮声好睡觉,新年第一天起床已是大半上午,惬意地伸了个懒腰。

原打算出门拜年去,母亲说安庆风俗正月初一最好不出门,真是规矩多了捆人手脚,无奈却要随俗,只好在室内走动走动。没有了年三十的满堂笑声,突然觉得气氛有点清冷,过年呗,就应该是热闹喜气的,想喊弟妹们来玩牌,这个有事,那个回老家,罢了。

起床迟,早饭连着中饭吃,厨房有的是多余的饭菜,随便找点就填饱了肚子。下午呢,该把明天的菜在脑子里打个草稿,再着手备一备,明天舅舅还有表弟两家人来家里吃中饭,加上弟妹两家人陪酒,得多备点菜,总不能酒至半酣菜没了。好在年前准备充分,一桌子十几二十个菜还能拿得出。这样也好,忙来忙去,初一的时光就被打发掉了。

晚上,儿子下载了一个印度译制片在电视上播放,看得我全神投入,眼睛一眨不眨。最喜欢剧中穿插的歌舞,乐声优美,舞蹈风趣,仿佛俏女子在面前卖弄,举手投足皆含情,艳不妖娆,动不狂野,看着看着动心了,爱上了。

初二

今天主要任务在厨房。舅一大家人来吃饭,这桌菜要用心做,上班后,大家各忙各的,难得聚齐,不似过年这么人齐团圆。

备菜也可以讨巧,比如红烧肉事先烧好一大锅,每桌盛一盘子蒸热端上桌,这样省事多了,免了反复备菜烧菜的麻烦。其它卤的烧的也如此。炒菜必须临时准备,营养及色泽都要讲究,宜渐炒渐吃。一桌子饭菜经过用心准备,虽然花费不少时间,倒也不显得仓促和劳累。

舅一大家人除舅妈在家守门待客,其余的都来了,俩表弟,弟媳,俩侄子全到齐了。上绿茶,边嗑瓜子边聊天。满堂宾客满屋笑声,外面喧闹内面也闹腾,热油在锅里滋滋响,我边炒菜边欣赏自己的杰作。摆酒摆碗筷是老公任务,敬酒陪酒弟妹们有份,我负责掌勺做大厨,保证热菜不断供应。

来吧,请舅入席,请表弟两家人入席,其余人围坐陪客,可要把弟们喝好。我这俩表弟智商情商都高,酒量也惊人。大表弟习惯冷幽默,酒后喜欢玩玩小牌,还弄点小动作,一张口说话逗得人笑个不停。工作那是没得说的,在教育部门主要科室任负责人,电视上经常露脸,能干是出了名的。小表弟天生聪明,当年读书却不好好学,只取得中专学历,是金子总是要发光,先下岗后到大城市闯荡,终于成了某企业的副总,房子有了,车子有了,票子有了,这过年红包一发就是上千,逗得姐姐哥哥妹妹弟弟,把他名字一喊一个响:方总,再发再发。大表弟妻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性格温和,人长得像韦唯,特有气质。相夫教子,持家有方,还是才女,我的文章未出炉,她就在报刊发表多篇美文,后来担任科护士长,忙工作去了,忍痛割爱,被迫移情别恋。

尽忙着旁白,顾不上看他们喝酒,其实是也没时间看,我的任务在厨房。反正外面拉来扯去,现在过去反复穿插,只听舅舅不时地提到从前,还说到当年舅和父亲一起送我上卫校的事,我说,你们走后我一个人躲在帐子里掉泪呢。忆苦思甜,小字辈个个站起来敬舅舅酒。

菜烧得差不多了,我上桌给各位敬酒。大表弟又旧话重提:姐,书一定要出啊,出版社我来找,写了这么多文章,怎么也要为自己作个总结,也为后人留下一笔精神财富。说得我心蠢蠢欲动,犹疑着,肯定着,又否定着。可弟弟的鼓励让我心暖得愉快啊。

总结前几次喝酒经验,酒喝好不能喝倒,去年喝得我水池堵床单换,有人先哭后笑,今天喝得真正好,弟哼着小曲悠悠得瑟,大表弟发话就幽人一默,小表弟早早坐到牌桌旁,准备散钞,只有妹婿最贪杯,喝不到三两酒就头一歪倒沙发上呼呼。

打麻将,好好陪舅舅玩一玩。舅,你多赢点哈。我边擦桌子,边对着牌桌那边叫。待我收拾好卫生,另一牌扑克掼蛋又玩开了,我和大表弟一家,弟媳和表弟媳一家。打着打着,我悄悄看见表弟把桌子上的牌夹到自己手指上,我偷笑了一下,未声张,他和我一家,我要帮他窝脏。

留他们吃晚饭,舅执意不肯,说明天还有一桌子客人,够我忙的。一个个陆续地离开。我命令妹妹一家人,不准走啊,晚上我们把剩菜吃掉,明天有客人来,要重新做菜。

初三

正如舅舅说的,今天有远客来,乡下三舅小舅的子女秀小俩口等要来给妈妈拜年,他们从两百里以外的青草镇开车赶过来,长途行驶为的是对姑姑的尊敬和关爱,这足令我这位做女儿的感动,虽没好的招待,但我要热情地迎接他们的到来。

今天谁陪客呢,弟弟一家拜岳丈的年,妹一家拜亲戚年,我请舅和表弟们来,推三阻四,都说不行,怕给我增加负担。拗不过我的执意,舅终于答应来了,俩表弟说在外面,不能过来。我按老公指令再打电话过去:今天你们姊妹来,难道你们不陪酒吗?还是激将法有用,电话那头,表弟很快答:好,我们过去。

上午忙备菜,熟刀熟路,驾轻就熟,按前两餐出招,菜做起来也快。半上午打电话过去,秀说快了,车子已在金拱,不过,路上堵车厉害。等啊等,客人迟迟未到,快到十二点,门铃响了,远客近客都来了,秀姊妹俩成双成对,在桐城工作的表弟方胜姐弟俩,还有他姐夫也来了,一同进门的还有舅和表弟。早起还哼声不歇的母亲,看到侄子侄女来,声调一声比一声高,脸上也有丝丝血色了,人逢喜事精神爽,看她高兴的,状态看起来好了许多。

拉桌子开饭,正月里待客不离酒,我高声宣布:小桂酒量大,大家多陪几蛊啊。又知道他性子直,喝酒爽快,空肚子伤胃,特上盆肉炖藕汤放他面前,好先填肚子。哪知一上桌子,大家就干开了,藕受冷落干脆撤下,免得挤桌面。

你敬我,我敬你,大家喝得热火朝天,半杯喝,满杯喝,冷不丁还和对方炸个雷子。这桌上大表弟是从事教育的,明表妹和男友是老师,亲戚加同行如何不喝,彼此又再干几杯。秀举杯跑到奇弟旁边:小奇哥,那年在苏州工作三个月,多亏你照顾周到,真谢谢你!小桂也挤过来,和老婆一起敬哥哥酒。秀夫妻俩在合肥工作,我更要敬他们酒了。

许多人劝酒,小桂有点招架不住,喝到中间,忍不住一个人溜进卫生间,翻江倒海去了。我醉过,深知醉酒滋味不好受,有点于心不忍。我对秀说,以后喝酒留点心,喝之前,你要先抢点菜让他吃,那样酒精吸收慢点。

喝了酒,车是不能开了,晚上一大家人又聚到舅舅家。远客明早赶回家。我这边玩牌的玩牌,休息的休息,那边忙坏了舅妈,忙着为我们做菜。晚上老公发疯,上桌就和方胜表弟炸雷子,然后矛头又指向小桂,做姐的我担心喝伤他的胃,硬是将小桂举起的酒杯夺下来。我霸住桌子一角,坚决不让大家多喝。俩表弟跃跃入试,恨不得和人一口一个干,老姐我寸步不让,坚持己见到底。

酒喝中间,群里有人发红包,这下大家全丢了碗筷,注意力齐刷刷聚到手机上。这个叫:哈哈,抢到一个,几块几。那边又有人叫:又有人发红包啦,快抢。别人红包抢到手了,我的手机还在加载,频面转转转,动作总比别人慢一拍。不过,总算不错,连抢带送,我也进了上百元。只听铃妹在叫:姐姐发,给我们来个大红包。我这边半生半熟操作,很快将袋中钞票发个干净,然后静候着抢他人的红包。大款是奇弟,发出的数额最大,抢到的人最开心,欢叫声也最大。妹妹叫她已抢到二百了。还有老家的表弟妹,静静候一边,不声不响地拿红包。老公把下午打麻将蠃的钱塞进红包,也发个底朝天,换来的是一片欢笑声和叫好声。红包就是好啊!闹到晚上九点多大家才不舍地离开。

刚到家,就接到秀的信息:姐姐,今天这场子你搓合得真好,好开心啊!谢谢姐姐!姐的炒菜技术也是杠杠的赞!说得我心花怒放,晚上怕是兴奋得睡不着了。

更多好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好文章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