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情感日记 > 心情文章 > 正文

沉醉不知归路

作者: 鱼丽2016/01/19心情文章

作为一个编辑,一个读书人,喜好书画,雅爱墨戏,向来已久。时间长了,不免要自己动手,在宣纸上涂涂抹抹,这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庚寅年伊始,我开始习书法,学画画。常常是午饭后,稍事休息,我会临临帖。选的是天津杨柳青书画社的《九成宫醴泉铭》。书帖封面古雅,墨色晕染,不忍释手,但也是下了好大决心才临的。一本字贴临下来,大半年也快过去了,看着书柜里增厚的临帖纸,颇有光阴流转之感。中午这段时间并不长,吃完饭,会有一个半小时。以前,会去打乒乓,出去散步、逛街,晒晒太阳,顺带去附近的邮局、银行,办点琐事,或去东方出版中心在底楼开的书店,看看新书。浏览文史学术书籍的同时,也看到不少关于书画方面的,既有荣宝斋画谱,也有尤无曲、吴藕汀作品集,还有一些书帖,画谱,杂志等,它们在书架上,让爱书人的目光在其中穿梭。就这样,大多琐琐碎碎地,把午后这段时间打发了。但近年来,临贴这种形式还是固定下来。基本上,花半个小时,写上两页,边临边背,临完后,签上日期,以便以后对比着看,是否有进步。

临完帖,还会翻翻其他的碑帖,以增强自己对书法的感性认识。其他编辑在午休,为免于打扰他们,我的窸窣声就尽量控制得轻些。

周末呢,有一段时间,我去画廊学画。周日的上午,画廊人不多,只有我与另一位女士。她画凡高的油画,我学国画。老师是厦门人,经历坎坷,但心地朴实善良。边教,边说一些美术史上的事情。说好是两个小时,但常常会画三四个小时。记得刚学时,老师拿出几本国画书,让我看画些什么。我挑了一本《传统花鸟技法解析》,因为里面有恽寿平用没骨法画的花卉,很想尝试一下。起先是在生宣上画绣球花和碧桃,后来,画叶子时觉得洇得太开,老师建议改用一种生熟宣的黄裱纸。他示范性地画了一朵碧桃,看上去的确不错,很好看。在他的指导下,我完成了一幅碧桃图,还不错。接着,又临白石老人的牡丹、荷花、枇杷、玉兰、荔枝、樱桃等。看着朱红,花青,钛白与藤黄等颜料,质地细密,在雪白宣纸上以不可理喻之思氤氲开去,微妙地渐变出色彩与光华,心情非常愉悦。画完后,拿给老师看,听老师讲解其中的水墨得失,有受到赞赏的,很自然地,调节了我作画时的兴奋感。与此同时,又找一些画家的传记来看。读过的有,八大山人、张大千、林风眠、吴冠中、傅抱石、齐白石……它们对艺术的那份深情坚执,让人感动。画画累了,就会看着窗外。外面蓊郁高大的松树,阳光斑驳陆离,在其间穿行。四季的阳光,姗姗可爱,学画的时光,也姗姗可爱,让人想依步和韵,作一现代仿徘诗:闲寂仲春日,绘事暂迷离。

画室楼下就是画廊,有时举办画展。学完画后,我就进去转转。有次,看到展出一组外国女性的中国画,16位女性,68幅画作,主题为《不同的视觉》,感觉颇为好奇。这些外国人,起有中文名字,苏珊、葛碧丽、庄琦、李花等,她们的习作,画的也是平常的花草风物,如秋菊、紫藤、牵牛花、兰花、梅等,虽是初学画,但笔墨之间透着股浓郁的中国味。写干,行梗,出枝,圈花,点蕊,均透出灵秀,有风外清香之致。有一些画作还帖上了红色标签,因是被人买走了。有的笔墨虽还显稚嫩,但能看出来,她们热爱中国画的心是真诚的。或许,中国书画的艺术潜质里暗合的密码,独具文化的调性,竟引得外国人如此迷恋中国的书画……

逛书城时,会去观摩一些美术书法书籍,还有古籍书店、艺术书坊,专门经营艺术书籍,自然淘回来不少喜欢的书籍,希望边读书边实践,将书法与绘画学好。

吃完晚饭后,抽空也会临临帖,画上一两幅,调节一下情趣。所画之作,均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只为自娱。或者,翻翻买来的画帖,书画杂志,体会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其中,总会有打动我的画——江寒汀的彩蝶双雀,唐云的山水花鸟册页,任伯年的松下抚琴图,恽寿平的牡丹图……现在记日记,写散文随笔、书评、日常所思,也多与书画调和在一起。中国的书画艺术如此丰瞻,的确让人沉醉不知归路。

更多心情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心情文章

必读文章

更多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