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经典文章 > 生活随笔 > 正文

寄送年货的变迁

作者: 李叙彬2023/03/05生活随笔

年货,大概是中国特有的名词。置办年货,则是中国人千年不变的生活习俗。古典小说《红楼梦》中就有一个章节描写贾府为过年而置办年货的场景,管家报了一大堆的食材清单,且都是一些高档的奇珍食材,但贾府的老爷却很不满意,抱怨着说:“这年真正叫没法子过了。”当然这是小说,有许多文学的夸张成分,现实生活未必如此。

不过,置办年货的确是黎民百姓年年要做的一件大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副食品奇缺、供应紧张,一切都要凭票购买,连豆腐也要凭票供应。那时虽然到了春节也会增加一定的数量和一两个新品种,让除夕的餐桌上稍稍显得好看一些,但总的来说,家家准备的年货都很简单。

上世纪六十年代,姐姐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广州工作,在那里成家立业。广东的副食品供应历来紧张,都是凭票供应,且数量少。母亲心疼姐姐,每年到了腊月就会腌制一点鱼和肉,再灌上几斤香肠,装在一个纸箱里,让我通过铁路的零担房寄过去。一般要等上十天半月,甚至更长一些的时间,装有年货的纸箱才能到达目的地。至今我都记得,我拎着沉甸甸的纸箱,妻子抱着刚满周岁的女儿一起去铁路零担房办理托运的情景。那时,镇江火车站的零担房就在镇江西火车站那一边,现在的中山西路与朱方路的交界处。现在这地方早就没有了,变成了街边的一处花园绿地。

有一年母亲对我说:“儿呀,妈老啦,以后这些事就你们来忙吧。你要记住,你有一姐姐在广州,那里的副食品紧张,你每年要想办法做上一点腌制的鱼和肉,灌上几斤香肠给你姐姐寄上,让他们过年有点好的吃。”“妈,你放心吧,这事就交给我们了。”我赶紧说道。 以后,我和妻就担负起腌制鱼和肉,灌香肠,再打包寄往广州的工作。说实话,镇江的副食品供应也很紧张,比广东好不了多少,无非我们平时节省一点,自己少吃一点罢了。

不过这事没干几年,情况就起了变化。广东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率先改革的脚步推动了广东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商品越来越丰富,副食品供应的难题逐渐解决。姐姐来信说,你们以后不用再寄腌制的鱼肉和香肠来了,现在广州什么都能买得到。就这样我和妻失去了刚刚接手没几年的“工作”,彻底“下岗”了。

我们不用再向广州寄副食品,一下感觉清闲了许多。不知什么时候起,姐姐在广州开始忙碌起来,一到年底她就忙着给我们寄年货,什么广式腊肠、鱿鱼、干贝、花菇以及许多我们叫不出名字的海鲜产品和副食品。我们的餐桌上多了以前我们没有吃过的食品,年迈的父母十分高兴,他们不用再担心女儿家过年吃不上好东西,而且自己也能吃上从前很少吃过的美味佳肴了。

没过几年,我们发现镇江的商场超市里的商品也越来越丰富了,天南海北的货物都有,广式腊肠、鱿鱼、花菇等凡是姐姐从广州寄过来的食品,在镇江的各商场超市都有得卖。我电话告诉姐姐,以后你也不用再给我们寄年货了,镇江什么都能买到。

不过近年来情况又有了新的变化,姐姐每次回到镇江都想品尝从前吃过的东西,回味一下家乡的味道,什么豌豆苗、山芽菜、马兰头、芦蒿薹、荠菜等,几乎全部是野菜。

前几年,我们全家去广州过春节,妻为带什么年货忙碌了好几天。连续一个星期,天天去菜场采购新鲜的豌豆苗、山芽菜、马兰头、芦蒿薹、荠菜。大棚生长的芦蒿薹还不行,一定要买野生的芦蒿薹。回到家再分拣、一袋一袋的包好,放进冰箱冷藏,最为麻烦的是荠菜,不但要拣择好,还要洗干净,在开水中汆一下,然后一袋一袋包好,再放进冰箱冷藏。这过程一点不比腌制鱼肉、灌香肠简单。去广州的那一天,清早从冰箱里取出这些包装好的野菜,放进一个大纸箱,周围再放上几个冰袋,随机托运。

那年除夕,我们在广州姐姐家吃上了豌豆苗炒百叶,镇江人取其谐音——安安逸逸,还有芦蒿薹炒香干,再加上一大盆热气腾腾的荠菜水饺,家乡的味道,浓浓的亲情,一时难以言表。

这样我们又多了一个工作,每年到了腊月就开始准备寄往广州的年货。妻忙着购买野生的芦蒿薹和荠菜,加上在此之前腌制好的山芽菜等,整理、打包、装箱,女儿开车送到快递公司,争取赶上最后一趟到禄口机场的车,次日傍晚这些年货就能送达广州的姐姐家。

我对妻说:“咱们又上岗啦。”妻笑道:“想不到这些野菜也会成为现在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成了受欢迎的年货,这变化真是太大了。”

感慨万千间突发奇想,已在天国的父母若看到此情此景,一定会大惑不解:“儿呀,寄给你姐的年货怎么都是一些野菜啊?”

猜你喜欢

生活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