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困难的散文

2022/12/20经典文章

困难的散文(精选19篇)

创新

文/张承永

三个月前,我所在的企业更换了领导。新任一把手王总是从上级“空降”来的年轻干部,很有朝气和活力。新官上任三把火,他多次在大会小会上强调“创新”二字,要求各部门和分公司不能墨守成规,工作上必须有创新举措。也许是怕我们一时领会不了他的要求,只要一有时间,他就到各部门亲临指导。

企业的困难职工补助一直是我们人事部的工作,每月都会有一定数额的现金补贴。这种工作该怎么创新呢?我们一筹莫展。为了争取主动,经理瞅准时机,找王总汇报了一次。王总很高兴,把我们人事部的人召集到一块,发表了一番演说:“什么工作都能创新,就说困难职工补贴吧,每月发的那点钱买不了仨瓜俩枣的,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如果我们把每月的补贴集中起来,改成幸运大抽奖的方式,把这些钱花在少数几个人身上,就有可能帮他们圆一个梦,给他们一个惊喜!”

领导就是领导,果然是有思路有办法。不过,这办法能行吗?困难职工们该怎么想?虽心有疑惑,但领导说了,我们也只能照办。很快,抽奖方案正式出台了,是王局长亲自拍板设定的。共设大奖3名,奖品是港澳七日游。让困难职工去港澳旅游?消息传出,单位一片哗然。

抽奖那天,登记在册的30名困难职工齐聚会议室,挨个把手伸进事先准备好的抽奖箱。很快,三个大奖各有其主,分别是已经退休的老刘,孩子患白血病的刘科长,还有丈夫因车祸瘫痪在床的孟姐。

最后,王总让老刘代表获奖职工讲几句获奖感言,他脸一下红了,半天没说出话来。“怎么想就怎么说,不用紧张!”王总鼓励他。老刘这才搓着双手开了口:“王总,我有个请求,我想把这个大奖兑换成现金,不知道行不行?”“为什么?”王总很吃惊。“您看啊,我和老伴儿身体都不好,不用说香港澳门了,平时连市区的公园都很少去,所以还是兑换成钱吧,哪怕所有困难职工们分了也行啊!”“是啊,兑换成现金吧!”“把钱给大家分了吧!”身后传来刘科长和孟姐的声音。

最终,困难补贴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式发了下去,人事处的“创新”举措宣告失败。但故事并没有因此而结束。就在这几天,局里在广泛流传着一个消息,说王总的小舅子是某旅行社的总经理……

坚持就是胜利

文/张嘉珂

去年国庆节的一天,我们全家去方城爬七峰山。到那儿一看,哇,好高啊,七峰山就像一个巍峨的巨人。

看着人们都往上爬,我不禁跃跃欲试。妈妈提议说:“咱们来一次爬山比赛吧,谁先到达山顶谁就是胜利者。”一听到比赛我就兴奋起来,要知道我可是一个“飞毛腿”呢,冠军一定非我莫属。于是,我像吃了兴奋剂似的疯一般向山上冲去,不一会儿就把妈妈爸爸甩得老远老远,连影子也看不到了。但山路越来越陡,我的冲劲儿也越来越小了,等到半山腰儿时,我已汗流夹背,呼哧呼哧直喘气,双腿像灌了铅似的一步也迈不动了,再抬头看看顶峰,天哪,还有那么高!我有点想放弃了。这时爸爸妈妈赶上来了,看着我的狼狈样儿笑话我说:“我们的冠军怎么累趴了?”“我……我爬不动了。”我有气无力地说。爸爸语重心长地说:“坚持就是胜利。不能遇到一点困难就半途而废,现在七峰山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我们一定要战胜它!”爸爸的话像一缕阳光照进我心田,我立时又充满了力量。我振奋起精神继续向上爬,最后终于爬上了山顶。站在上顶上,极目远眺,树木郁郁葱葱,花儿灿烂夺目,真美啊!

从那以后,每到我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脑海里就会浮现出爸爸的那句话——坚持就是胜利!

萤火虫的意义

文/竹扇后的笑

高考落榜的那个苦涩的夏天,我回到了久违的故乡。眼前的一切既熟悉又显得十分陌生,一切都和繁华的城市有着天壤之别,一切都没有城市里的喧闹,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种特别的宁静。仿佛这眼前之物都已被水浸过似的,毫无尘世的繁乱,有的只是一种大自然的清新脱俗。但,在我的眼里,这一切却又增添了几分陌落。

我最先见到的人是年迈的爷爷,他站在家门前,身着一件灰色大褂和一条朴实的黑色长裤。岁月这把无情的刀在他的脸上留下了一条又一条的皱纹,着实让他显得老了许多。

夜幕降临,爷爷带我去到了儿时看萤火虫的那片野草地。

微风拂面,树叶丛发出“沙沙”的响声,乡间的萤火虫渐渐布满了整个天空。爷爷望着这些萤火虫,问我这些萤火虫代表着什么?我摇了摇头。爷爷笑着说,这每一只萤火虫都代表着一个人。我有些不解,便问,哪只萤火虫代表的是我。爷爷指着一只正在飞,但却没亮起“灯”的一只小萤火虫,说这就是代表我的萤火虫。又意味深长的说,你将来要走的路还长着呢,即使现在没能“亮”起来。但只要有恒心,肯下苦功,那么就总有成功的一天。走吧!回去吧!

我跟随着爷爷朝回家的方向走去,远远地,我回头看见,刚才那只代表我的小萤火虫渐渐飞高了。突然,一个黄色的亮点出现在它的尾巴上!那一刻,我作出了决定,我要重考!我不能就这么放弃!

如今回想起这件事,我不禁感慨万千。人的一生是那么地漫长,难免在你前行的路上有时会出现一些小石子,需要你在摔倒后,反省为什么会摔倒。

在遇到这些小石子的时候,有一种人会停在原地。因为他们缺乏自信去面对这些困难,从而一遇到困难就会退缩,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而另一种人会拾起它,并立刻把它丢掉。但这种人往往也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因为他们虽然克服了困难,但却并不吸取教训,所以经常会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

还有一种人,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勇敢的面对困难,并反省为什么会遇到困难。时间久了,他们的“口袋”装的就都是那些曾经遇到的小石子。那么,他们的智慧和勇敢也会增加,给将来的成功打下基础。

想想看,你又是哪一种人?

面对困难永不退缩

文/耿付蕊

我在这段时间里读了一本名叫《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书,读了这本书,我深有感触。

这本书是海伦·凯勒的自传。书中的女主角就是海伦,她在出生仅仅18个月零20天时,无情的病魔使她变成了一个又聋又瞎的残疾孩子,但好强的她并没有向命运认输,而是不断地努力,希望自己像别的孩子一样能够上学、读书、认字。海伦的遭遇可以说是不幸的,但是,她又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一个好老师。在海伦七岁时认识了她的老师莎莉文。在老师的指导下,海伦逐渐学会了说话和写作,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名校拉德克利夫学院,还掌握了英、法、德等五种文字。在大学期间,她还把她的生活编成了一本书。

读完了这本书,我心里想:海伦在面对困难时不认输,能够去面对,去拼搏。而我呢?我却像是一朵温室里的花朵,弱不禁风,遇到危险就知道藏在爸爸妈妈后面躲避,不知道去面对。我应该学习她的优秀品质,她的坚强、勇敢、乐观……

困难面前不低头

文/袁雨婷

《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主要讲了鲁滨逊由于货船失事,孤身一人流落到一个荒岛上。陷入绝境的鲁滨逊以人们难以想象的坚强和毅力,勇敢地向各种困难挑战,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开荒种地、砍树建房、圈养山羊、修造船只。凭着他积极的人生态度,不仅使自己生存下来,而且还救出了一个土着的俘虏“星期五”。

鲁滨逊的离奇遭遇告诉人们:当遇到困难、挫折等不幸时,只要有勇气、有毅力,并充分调动自己的智慧,就可以创造出超乎自己想象的奇迹来。正如《喜羊羊与灰太狼》中唱的:“在困难来临的时候,请你举起你的左手,左手代表着方向,它不会向困难低头,当遇到挫折的时候,请你举起你的右手,右手代表着希望,它不会为挫折发愁……”

我们也应该这样,要勇于向世界挑战,不被打垮,压力越大越坚强,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勇于斗争、勇于行动、勇于挑战、勇于追求,这样才能造就一个坚强的自我。

战胜困难,活出精彩

文/韦东玲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本书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在读的过程中,我曾为书中主人公的悲惨命运而伤心落泪,也正因为这样我更加坚信人的一生中有悲也有欢,老天不会眷顾任何人,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主人公海伦出生不久就被病魔所折磨,成为了一个聋哑人,因此她变得不再快乐,脾气也很暴躁。后来一位慈祥的老师出现了,她给海伦带来了光明,使海伦对生活有了希望。她不再自卑,不再逃避,而是勤奋刻苦地学习。学习了盲文,她的生活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了,变得多姿多彩。渐渐地,她变成了一个开朗的女生,走出了人生的低谷,并在文学上有了大的成就。

读完这本书,我有很多的感触:人生就像一条在大海中扬帆起航的船。有能顶住风浪的万吨巨轮,也有经不起风吹浪涌的小舟。这就要看你如何去选择,是选择勇敢去面对艰辛的路程,还是选择退缩。我觉得,我们应该像海伦一样,不仅要去战胜困难,还要活出精彩。

呵护,我们不要了

文/雨恋霖

雏鹰没有了母亲的呵护,很快学会了飞翔;花朵经历了风霜,却弥漫着芳香,使人轻狂;狂风追逐白云,白云却享受着别一般的游荡;小草钻出大地,离开那温暖的臂膀,却看见了世界的光芒!

万物离开了庇佑自己的胸膛,一路上饱经挫折与磨难,但会使自己长风破浪,茁壮成长。同样,我们也一样,一样的需要经历,一样的需要成长!

沙粒不断地磨搓着蚌壳,才使珍珠得见光芒;松树不畏悬崖,终屹立顶峰;溪流不断地飞岩走壁,浪遏飞舟,适才融入洋洋大海。每个人或者每样事物,只有离开了呵护,成长才会变为现实。如果蚌壳忍不住细沙的折磨,会有熠熠生辉的宝贝吗?如果松树害怕陡峭的悬崖,会有“一览众山小”的见识吗?如果溪流遇阻,就停滞不前,会有“百川东到海”的绝唱?

呵护,我们已经不需要了,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帮助我们成长的绊脚石。而困难就是那位拦路先生。困难犹如一道砍,跨过这砍,我们就能看见不一样的精彩;困难犹如一扇门,推开这门,我们就能领略到无限的风景;困难犹如一道墙,走出这道墙,我们就能放眼世界,闪耀光芒。

孙子失去了双腿,却不放弃,有了《兵法》;司马迁忍受巨辱,却依然坚强,有了《史记》;李杜两人,一生坎坷,却绝世唱响,耀眼于文坛,流芳于千古。

走出呵护,走出暖暖的港湾,请学会独立,请学会刚强。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缓缓走。

友谊让生活更美好

文/李艳花

在生活的旅途中,少不了风风雨雨,少不了坎坎坷坷,少不了各种困难和挫折的考验,而我们生活至今,是谁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帮我们摆脱困境呢?又是谁在鼓励我们,让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明天呢?对,是朋友,是友情,是同学情,是他们让我们在困难时再次信心百倍,在遭受挫折后继续向前。

有了这亲人般的友谊,我的生活每天都过得充实,快乐无比。校园生活多姿多彩,丰富有趣,但如果没有友谊的存在,则不管学习生活有多美好,都是无济于事的。有了友谊,自然有了团结,有了团结,那才是一个好的学校和班级。假如友谊不存在了,那么每个人将会自私自利,只为自己着想,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就会出现有人因遇到困难而退缩,有人因遭受挫折而失去了信心,有人因一点小事而打得头破血流,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友谊是同学之间沟通的桥梁,是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的化解因素,是同学之间团结奋进的起点。每当听到《朋友》这首歌时,我总是想起我从前最好的朋友。她长得不高,胖胖的,一头乌黑的秀发再加上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更是让我记忆犹新,我俩可以说是红颜知己,每每遇到困难总是互相帮助,一起度过最难忘的时光。记得一次做数学题,我左思右想,绞尽脑汁想了半天,每当觉得有点希望时,那希望的火苗又扑灭了,我硬是不问她,那是因为我们俩为了一点小事而闹矛盾了,她看我那样,就主动给我进行了讲解,她还说:“你呀,就是这个怪脾气把你给惯坏了,你可要改掉啊,不然以后还有更多的麻烦啊。”听了这话,我心里的乌云一下散开了,脸上又有了笑容,学习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虽然她现在已经不在这所学校读书了,但她的笑容总是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她那宽容的话语也时常在我的耳边回响,我真的好羡慕她那颗包容别人,包容一切的心,我也要向她学习,做一个宽容别人的人。

友谊是美好的,友谊是来之不易的,让我们用自己那颗温暖和热情的心去珍惜彼此的友谊吧!

莫做“窒井碎瓶”之人

文/袁文良

谁要是吃饭噎住了,竟怪碗不圆,准会惹得众人捧腹;谁要是走路摔了跤,只怪道路不平,也同样会给人以笑柄。也许有人会说:“你这不是胡咧咧么,世界上哪有这种人?”有的,请看古人传下来的一则故事:

从前,一个村子里有一眼井,井水又清冽又甜美。全村男女老少来来往往都到井上汲水,日常的淘米、洗衣、饮用等都靠这口井的水。可是大家只管汲水,不知爱护,渐渐地,井被泥沙堵塞,干枯了。村里人汲不着水,围在井边吵吵嚷嚷,气愤至极。井不掏则无水,天经地义,可偏偏就没有人想到掏通这眼井,反倒有人气急败坏地把汲水用的瓶子摔了个稀烂,以此发泄愤怒。

古人可不是闲得无聊,胡咧咧出这段故事来打发时间。正是因为生活中有这种人,才有了这则“窒井碎瓶”的故事。

今天,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仍会见到有的同志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不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而是时常做出一些类似古人“窒井碎瓶”的盲目举动。有些人做事之前不做详尽的调查研究,出了问题也不剖析原因,又放不下架子听取群众意见,方法粗暴简单,习惯于“一言堂”,结果口舌没少废,时间没少用,精力没少花,收效却不大,群众一肚子意见,自己也憋了一肚子气。对此,本应该从自身找原因,改进方法,但一些同志把气乱撒乱泄,要么怪群众觉悟低,对他的工作不予配合不予支持;要么怪时间太紧,说领导安排得不够科学;要么怪环境欠佳,说时机和条件不够成熟……如此这般,和古时的“窒井碎瓶”之人没什么两样。

我们从事的每一项工作,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没有永远的困难,只是解决时间的长短而已。因此,在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无论遇到多么大的艰难险阻,都不能像“碎瓶”之人那样怨天尤人,而应该吸取“碎瓶”之人的教训,保持头脑清醒,勇敢面对,认真分析问题,弄清造成某种结果的真正原因,这样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记得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有一句名言:“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所以,当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吸取“窒井碎瓶”之人的教训,做一名战胜困难的强者。

信念无敌

文/顾羽昕

“读一本好书,像交一个益友。”我十分喜欢读书,喜欢在书的海洋中遨游。最近,我迷恋上了杨红樱阿姨写的《笑猫日记》系列小说,其中,我感触最深的是《那个黑色的下午》。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突然听见一声惊天动地的声响,地面剧烈地晃动,啊,地震了!这次地震把笑猫一家五口都震散了,笑猫决心要找到自己的孩子和虎皮猫。一路上,笑猫遇到了许多困难,但它始终坚信,自己的家人就在不远处。于是,它克服了重重困难,最后全家终于团聚了!

读了这本书,我就想起了自己学游泳的情景。当我第一次看到许多同龄人能在泳池中像鱼儿一样自由地游来游去时,我是多么地羡慕呀!可刚把头闷进水里,没到一秒钟,我就受不了了,在水中无法呼吸,太难受了!此时,我真想逃得远远的。可当我听到池中一阵阵欢声笑语时,心中有一个声音在不断地鼓舞着我:顾羽昕,千万不要放弃!别人能做到的事,你肯定也能行!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通过我的努力,最终我也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在水中快乐地游着。

是呀,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在困难面前,我们要像书中的笑猫一样,心中永存信念。因为,信念是通往成功的大门!

困难是成功的垫脚石

文/张聪蓉

朋友的儿子从小就很喜欢电脑,但家里很困难,初中毕业后上了一所中等师范学校,没有读上计算机专业。但他总是利用课余时间到同学家里学计算机。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他的老师启发他,先就业再创业,等有机会了再向IT方面发展。于是他先后在几家公司打工,工作之余继续钻研电脑。3年后,他因为电脑基础知识扎实、编程操作能力强,被深圳一家企业录用。来到这家企业后,他如鱼得水,在电子游戏研究开发方面大有长进,如今已成为这家企业的技术骨干。后来,他买了房,结了婚,家人幸福美满。

朋友感慨儿子命运一波三折,困难重重,而今总算熬出头。其实我认为,有时候多点波折不算什么,困难可以将自己锤炼得更坚强,成功因此来得更可喜可贵。

有人说,成功等于艰苦劳动加正确方法加少说空话。要获得成功,就应当以恒心为友,以经验为顾问,以耐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守护者。人活几十百把年,无论在工作或生活中,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没有一点问题和困难。只要我们朝着正确的目标和道路,坚持走下去,不怕麻烦,努力奋斗,问题和困难就会一个个被解决,人生道路上终会开出艳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勇者无惧

文/杨文尧

俗话说: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第一次读《鲁滨逊漂流记》时,我就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被书中的故事深深地吸引。在寒假中,我再一次读了这本经典名着,让我对主人公鲁滨逊更加的佩服。

这本书主要讲了鲁滨逊在经过两次航海后拥有了一些财产,于是决定拿一些物品去和黑人交换一些兽皮,不料在海上遭遇了风暴,船在一个无名小岛触礁,只有他一人活了下来。他用了两三个星期的时间把船上的物品全部拿上小岛,在这座小岛上他为自己建造了一座房子,并用船上的麻绳做了一道“围墙”。他还用自己的智慧给自己做了一些生活用品,还捕捉了一只鹦鹉作为宠物和一些山羊作为肉食的来源。还救下了一个俘虏,因为那天是星期五,所以给这个俘虏取名为“星期五”。最后随着一艘英国轮船离开了小岛。

我喜欢这本书不仅是因为里面的故事情节令人回肠荡气,更因为鲁滨逊他机智聪明,敢于冒险,面对任何困难都不屈不挠,用自己的智慧化解了一切困难,用他的精神激励着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

正如作者笛福在书中写的那样:“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事实上的确如此,当人们逃避困难时它只会如影相随,永远存在;但当人们勇敢地面对它,用自己的智慧战胜它后,所有的困难都将迎刃而解。

《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世界名着,它用自己的精神激励着每一个读过它的人,让每一个人学会坚强,让每一个人学会正确地面对困难。

永远的榜样

文/武政

1942年大旱,没有收成,不到一年家里的粮食就吃完了,只靠挖野菜、刮榆树皮过日子。

1943年5月,母亲抱着不满3月的我,领着6岁的姐姐,由父亲送到蝉房和自家叔叔婶子一同上山西。一路乞讨。母亲裹着小脚,走路很费劲,脚上起了泡,腿也肿了,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累得腿软、腰痛、胳膊酸。

因都是山坡路,母亲不止一次摔倒,头上碰破流着血,便用裹脚布包住头,人看不见时还跪着走几步。后来膝盖连磨带碰破了,便用树叶包住,用草绳绑住。不能跪着走了,就一手扶着地,一手抱着我,侧着身子往前挪。累了就歇一会儿,渴了到河边用手捧着喝口水,饿了要口饭,一天走不了十来里路。自家叔叔、婶子开始还一直等着我们,后来看母亲实在跟不上了,也就先走了。

路上遇上一条河,河水不大,但也有膝盖深,母亲休息了一大会儿,犹豫了许久,还是鼓足了勇气,壮着胆子试探着过,心里十分紧张,尽管小心翼翼,有时还被石头拌倒,喝几口水,跌倒再起。突然,一个小波浪将姐姐冲走,母亲大喊“救人”,幸亏一个同过河的路人,冲上前去,将姐姐救回来。过河后,母亲摁倒姐姐,母女都双膝跪下,连连作揖感谢人家。那人说:“都是穷苦人,怎能见死不救。”

就这样历尽艰险到了山西目的地。到了山西,并不像别人介绍的那么好。遇到好心人给口饭,遇到性子不好的人还骂:“穷酸、滚蛋。”有的还放狗去咬,母亲虽拿着棍子,也防不住,姐姐裤子被咬破,腿上流着血,抱着母亲的腿直哭。我也抱着母亲的脖子哭叫。母亲也一直掉泪,晚上母子三人就在庙里蹲一夜。后来遇到好心人让我们在他旧房住,没有门窗,炕上什么铺的东西也没有,盖着自己的衣服睡觉,晚上不断听到狗叫狼嚎,怕狼来,用棍十字闩住街门,经常是胆战心惊。因母亲吃不饱,奶水不足,我也经常哭叫,尿布湿了也没有换洗的,母亲就把我放在她肚子上。后来靠给别人做针线活维持生活。母亲的手很巧,做活的人越来越多,给谁做,谁管饭,有的管得好、有的光让吃剩饭,母亲说:“能填饱肚子就行。”

当年8月,母亲便领着我们离开了山西。只有一块尿布,在路上也被别人抢走。过岗哨时还遭日本人查岗、要证、打骂。

回家不到两个月,我姐姐连饿带病而死。

父母亲都是文盲,所以决定家庭再困难,也得让我上学,我是全呼村历史上第二个高中毕业生。

自我记事,家庭就很困难,但当我够上学年龄时,父母毫不犹豫地把我送进了学校。

上初中二年级,因家庭困难,我失学三个月,下午到地里割了160斤草,担回来顶了两个工,在母亲面前摆功,却受到母亲的批评:“我不是叫你来家挣工分,就是割头卖辫子也要供你上学。”在母亲的督催下我又复了课。

1965年,我上了邢台师范一年制短训班,毕业后当了公立教师。

自我记事,母亲都非常节俭,从不多花一分钱。

从小我不记得过生日,见别的小孩过,也要求给我过,母亲就给擀了面条,连个鸡蛋也不打,只是葱花当卤子。就这,每年都查着指头算这一天。母亲对我说:“你姥姥死得早,自己根本没过过生日,你奶奶六十岁以后才跟你父亲同一天过生日。”

散食堂后,自己做饭也很少吃到白面,夏天母亲让吃包皮面条,里面是红薯面,外面是白面,吃得还挺好。母亲等我们吃饱后,到最后只喝碗汤吃个糠窝子。

母亲经常说:“家和万事兴。”三代婆媳和妯娌多年相处和睦,从没红过脸、吵过嘴,有事商量互相帮助,2015年我家荣获沙河市最美家庭奖。

从小,母亲就教育我们,“多做好事,积德行善”,她是这样教育,也以身作则。小时候我记得吃饭时,盲先生来饭场上唱戏,唱罢要口饭吃,有的给、有的给口剩饭,而母亲都是宁可自己一顿不吃,也得让人家吃,没等戏唱完就给端来了热腾腾的饭菜。一次发现盲先生孩子裤子破了,母亲便把三弟正穿的裤子脱下来给了人家。一个要饭的到门口,母亲急忙回家给他煮了一碗挂面,还打了两个鸡蛋。

母亲与人为善,常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与邻居和睦相处,从来没和别人发生过纠纷。

母亲晚年,每逢村里救灾、唱戏收钱,母亲便慷慨解囊。邻家谁困难了就拿钱救济。一次发现一个孩子因没钱交学费,失了学,母亲便给了他学费钱,让他复了学。还有一次知道一个邻家病了没钱治,让我推着轮椅送她,给了人家100元。

母亲离开我们三年多了,但母亲待人忠诚的心态,与人为善的人格,宽宏大量的胸怀,坚强不屈的意志,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难忘那束玫瑰

文/丰新源

在我人生旅程中,可以说经历了许多,感动了许多,唯独那束玫瑰让我手留余香。

我一直认为老伴的死是因为误诊身亡的。而那家医院的医生、领导却矢口否认。

我含泪将老伴的尸体停放在殡仪馆冰棺里。开始了上访之路。接待我的是一位瘦高个子中年男子,看了我的一大摞证明材料,然后有些麻木不仁地说,医疗事故啊,你先回去,我们会去了解的。

我说,老伴还躺在冰棺里呢。我想政府早点处理,让她入土为安。

那先葬了吧。瘦高个子说。

我说,人命关天。没处理好,老伴怎能入土为安?

我们每天接待的上访人员不计其数,要是个个都像你这样,我们能工作吗?他说着,起身下逐客令了。

我悻悻地离开信访办。因为悲伤,几次差点儿晕倒在街道上。

在亲友的劝慰下,我还是将老伴先安葬了。也懒得去追查医疗事故的事了——人死了,还有什么值得去争的呢?况且,亲友们都说,民告官有几个赢了的!

一个月之后的一天下午,一辆白色轿车停靠在我们湾的路边。那个令人生厌的瘦高个子风尘仆仆来到我家。一走进门,他见堂中遗像,动情地说:“这是婆婆的像呀!”并默哀三分钟。又告诉我,“经过我们这段时间的督办调查,你反映的情况属实,主治医生将受到应有的处分,医院将给你一笔赔偿……”

我一时手足无措,站在那里。

他倒反客为主,招呼我坐下,然后自己坐下,问我,“还有什么困难吗?”

纵有天大的困难,我的心窝已是暖暖的。我连忙说:“谢谢,没什么困难!”

恍惚中,我看到他就像一位爱花使者,手捧一束洁白的玫瑰向我走来……

勇敢面对困难

文/樊艺豪

前天,我读了《骆驼祥子》这部小说,它以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这是一个可悲的故事,讲述了北平老城里活生生但又最普遍的一幕。对于骆驼祥子,我感到遗憾,感到惋惜,感到无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从前的坚强,他的上进。然而他最终没能战胜自己,没能战胜社会,终究还是被打败了。

祥子有一个理想:拥有自己的洋车。于是他凭着勤劳和坚忍,省吃俭用,终于如愿以偿。然而,没多久他的洋车就被士兵抢走。但他没有灰心,靠自己的努力又买了一辆洋车。可还是好景不长,反动政府的侦探不但弄坏了他的洋车,又诈去了他仅有的积蓄,他辛辛苦苦的积蓄被洗劫一空。就这样反反复复三次,祥子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回到“仁和厂子”继续拉车。但是痛苦还没结束:厂主刘四爷的女儿虎妞看上了祥子,并诱惑他,祥子上了当,不得不娶了虎妞,不多久,虎妞就死于难产。从此以后祥子就堕落了,以前的善良正直不见了,他憎恨任何人。拉车也不去了,吃喝嫖赌的恶习也染上了,彻底沦为了社会的败类。

读完这本书,我对祥子的评价为:祥子是一个经不住生活考验而失去生活的人。他为何不做生活的主宰者,去自谋生活呢?看看他,想想自己平时一遇到什么困难就不去勇敢地面对,而是害怕退缩,委曲求全,真是惭愧啊!

婆婆

文/何萍

我是婆婆的外地儿媳妇,生活环境和习惯的不同曾让我非常苦恼,但相处多年以后,婆婆已成为我生活的好榜样。

婚后第二年,儿子的降生给我们全家带来了欢乐,但谁来伺候月子?我的母亲身体不好,买菜看孩子的活干不了。丈夫身在部队,公务繁忙。重担只能落在婆婆身上。

婆婆接到消息,二活没说,放弃家里的农活,安排好公公的饮食起居,便风尘仆仆地来到了丹东。

婆婆不太善于表达,但做事勤快仔细。她按照山东老家的风俗——炖猪蹄汤、鸽子汤,煮鸡蛋,熬小米粥给我吃,可惜这些大油水的补品我享受不了,闻到味儿都要呕吐,后来我就发起“大小姐”脾气,索性不吃。后来,我列好菜谱让婆婆照着菜单到市场采购,怎奈婆婆身在异乡,出门就分不清东西南北,用她自己的话讲,活脱脱一个“睁眼瞎”,任性的我丝毫不考虑这些,不知让婆婆跑了多少冤枉路,费尽多少口舌才买回我需要的东西,达到目的后我才安顿下来。

一天晚上,我起夜,看到婆婆的房间亮着灯,从门缝里看去,只见婆婆一手扶着老花镜,一手翻着一本书在看,她这是在看什么?怀着好奇心我凑上前去,婆婆手里拿着一本《月子食谱》,原来婆婆在照着食谱给我做饭呀,真是难为一个识字不多的农村老太太了。我的心头猛地一震,她劳累了一天,不顾自己的腿疼病,也不计较白天所受的委屈,依然这样默默地关怀、无私地付出,我在反思自己对婆婆的要求是不是过分了!此后,不论婆婆做得何种口味的饭,我都连连称赞。婆婆看在眼里,自然乐在心里。

2005年,我随部队转业的丈夫回到平度,从此我正式成为尚家疃村的一名普通村民。

婆婆对我的到来表示十二分的热情,但我的心,始终和她有些距离,无法真正融入这个家庭。婆婆非常能干,天天洗衣做饭收拾家务,忙得不可开交,但她乐此不疲,里里外外收拾得井井有条;婆婆非常有心,每逢我生日,早上一睁开眼准能吃到她亲手煮的“长寿面”;婆婆非常偏心,我们夫妻间一有口角,不问缘由她第一个批评的总是“儿子不好”,虽然有时也深知是自己无理取闹引发的矛盾;婆婆的关怀无微不至,无论我们夫妻俩谁出门,她总要亲自准备并检查随身物品带齐了没有,送到家门口还不忘一再叮嘱“路上小心”……相处越久,越能从生活点滴中发现婆婆的好。婆婆不容易,养活三个孩子,上学、工作、结婚、生子,每一桩事都有婆婆的参与,每一个过程都渗透着婆婆浓浓的舐犊之情,我的“大小姐”作风也在婆婆的影响下荡然无存。

渡过生活的困难期,日子逐渐好转。婆婆为人宽厚大度,不计个人得失,街坊邻居也愿和婆婆聊家常,倘若谁家出现婆媳矛盾,也愿到婆婆面前倾诉一番,婆婆总是尽己所能去撮合一下。村中有个叔叔,家里人口多,日子困难,婆婆总会给他送些旧衣服过去,有时还给他些零花钱。用婆婆自己的话说:“家口多了,开支自然就大了,谁家没个难处?大家都帮衬着日子就会好起来的。”蓦然我发现婆婆还是一个了不起的哲学家,淳朴的话语里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也发现婆婆慢慢变老了,为了这个家,两鬓增添了无数的白发,说话也开始“絮叨”起来,我深知婆婆需要我们照顾了,我要承担起照顾这个家的责任,我细心照料婆婆的生活起居,陪她聊天,打扫卫生、洗衣、做饭,承担了大部分家务活。我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蒲公英公益组织”,尽己所能帮助一些社会上有困难的人。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来平度已近十年,如今,每当我帮助了一个人,看到他渴望的目光和感谢的眼神时,我心中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便油然而生,内心充盈着自豪与满足。看到婆婆还在为家人为乡邻热心地忙碌着,真想跟她说一声:“妈,您休息吧,让我来。”

与枯燥相处

文/马怡芳

斑驳陆离的光影飘荡在纹理清晰可见的瓷砖上,明亮、温柔、赏心悦目……这是今晚在泳池收获的小惊喜,就这么欣赏着灯光在水底瓷砖上的倒影,轻松游完二十圈。

我从小就是个胆小的人,怕黑,怕深水,怕绝对的安静。十多年前学会游泳,至今无法克服深水恐惧,每次游到人数不多的深水区就会感觉到周遭的寂静慢慢把我包围,那种悄无声息的安静,使得自己的换气声仿佛都带有回音。因此只要泳池人少,我肯定上岸走人。自从几个月前决定长期游泳,并设定了运动量,才开始硬着头皮在水底不断挑战自己的承受力。起初天气冷,人很少,想从游不完十圈到坚持游完二十圈,对我没耐心的性格来说有极大的困难。直到今天,当我欣喜地发现已经可以云淡风轻地欣赏水底意外收获的风景,不再怕那令人窒息的寂静和不断重复动作的枯燥,我知道我做到了!回头想想这一点一滴的进步,特别感谢两位给我带来正能量的朋友。

坚持游泳,是受同行的一位辣妈姐姐的影响。我们因工作结识,因共同的健身爱好结缘,她年龄比我大,毅力却比我强,能一口气刷三十圈,让我自愧不如。其他方面她也堪称女超人,能把生活安排得有条不紊,对待工作满腔热情,不耽误照顾家人,闲暇时间读书充电……她把时间管理得妥妥贴贴。即便已过而立之年,却保持着元气少女心,阳光自信、面带微笑,每次接触,都被她的正能量所感染。

闺蜜是跑步达人,上个月完成了国际马拉松半程的比赛。她开心地告诉我,跑完半马,以前想都不敢想,之所以报名是因为近期状态不佳,想着总得给自己一些底气去面对接下来的生活,就是这样一个不由分说的理由,踏上了跑道。她能爱上奔跑,原本是出于无奈:从小体质很弱,还因此与一份心仪的工作擦肩而过,医生曾建议静养,她却倔强地想通过跑步化解坏情绪。没想到后来体质好转,心态也更加乐观开朗。跑步之初害怕身体无法承受,更怕那种孤独感,现在却喜欢上以脚步丈量每一条路,她感激这种蜕变,坚持下来,就是为了证明给自己看。

我看到了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一切未知充满好奇,对所有困难高傲地点头致意,而在这个高喊且行且珍惜的时代,太多人缺少这种冲破束缚去挑战自我的勇气,就像我,能看到前行路上的诸多困难,却是心浮气躁做事三分钟热度。放眼当下,最需要做的是沉心静气,打磨自己,学会与枯燥相处,当克服了对枯燥的恐惧,又何尝不会从中寻觅到乐趣呢?

游泳也是学会与自己相处的过程。我可以不用刻意想开心的事放松心情,或者捕捉灵感去缕清某些思路,就只是放空思绪,倾听划水和换气的声音,触碰水下存在又仿佛不曾存在的虚无,这种静,不再枯燥乏味,反而让我沉浸其中,怡然自得。

爱默生的一句话:“去做你害怕的事,害怕自然就会消逝”,与君共勉。

爱的传递暖人心

文/陈华英

恭谦礼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现在的公交车上专门设了爱心专座,提醒人们对需要帮助的人让座。多年来,每次坐公交车,“给需要帮助的人让座”的意识一直伴随着我,看到站立不稳的老人、残疾人,看到大着肚子行动不便的孕妇,看到抱着孩子的妇女,我会条件反射般从座位上站起来,招呼一声“过来坐吧”。

在公交车上,谁都想舒服地坐着,有时候我在让座时,也会感到纠结。比如,自己走了远路已经很累了,在公交车上又一直站着,好不容易才等到个座位;有时自己也提着重物,累得精疲力尽;有时车里拥挤不堪,空气混浊,让人难受……这些时候,总感觉自己缺乏站起来的力量,甚至不愿意看到有困难的人上车,或者希望他们上车后别走到自己身边来。

然而,每当看到这些有困难的人艰难地站着时,我会心生内疚:我的辛苦比起他们来算得了什么?还是站起来让座吧!看到需要帮助的人安稳地坐下,听着他们一再道谢时,我感觉没那么累了,觉得自己是个有能力帮助他人的人,心里因此充满了成就感。

当我为他人让座时,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享受到同样的关心与照顾。

国家全面放开二胎后,我再次怀孕了。一天下班高峰期,我好不容易挤上了一辆拥挤的公交车。正当我在摇晃的车厢里想找一个扶手努力站稳时,旁边传来了一个亲切的声音:“你坐这来吧。”我循声望去,是一位40岁左右的女士,她提着两个包,正站起身来,边往旁边让,边向我示意。我表示了谢意,说自己站得稳,她提着东西也辛苦,不必让座。这位女士却非常坚持:“我没事,你是孕妈,坐下安全些,坐吧,坐吧。”我充满感激地坐上了这个爱心座位,心里觉得特别温暖。在之后的出行中,我一次又一次接受了他人的帮助,心怀感恩地坐上了爱心座。

谁没个困难的时候?但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善举随行,传递爱心,那么,当我们自己遇上困难时,何愁没人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

故乡的水

文/韩阳儒

我的家乡在湛江市郊区,距市中心20来公里,地处红土丘陵,约2000余口人,是粤西地区再普通不过的乡村。生于斯长于斯,虽离开家乡工作、生活几十年,但自年迈退休后,每望乡、思乡,时有落叶归根的念头。家乡现在生活好了,心里感到欣慰。

记得孩提时立春一过,父亲便为生产队浸种了,种子发芽后,就等待一场透雨以播种。秧苗长叶拔节,清明前后就得插秧,可还要等待天公下雨的配合,往往欲速不达,这时我便看到父亲对天眉头紧锁,望眼欲穿的神情。那时,村里只有一座靠下雨聚水的山塘,天旱时常常杯水车薪。春播春种,季节性很强,时不我待,如果耽误时间,“插秧插到芒种,插了也没用”。即使勉强按时完成,如果后来少雨干旱,结果还是“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因此,听天由命,靠天吃饭,对乡亲来说真不是句开玩笑的话。

地面水源枯竭,泉水何来?村里有五六口老井,却没法供应生活用水。粥少僧多,大家只好在井台“守水”,早晚更是热闹,这成了村里一道令人心酸的“风景”。何谓“守水”?即一群人眼巴巴站在井台上,等待井下的泉水满到一定程度时,众人才用小水桶七上八下打水。因为井底小,泉水少,乡亲只好用旧篮球制作成打水的小“桶”,取其底圆,易侧翻入水的作用。有时水实在少,时不时因“抢水”引起纠纷,为解决井水分配不均的问题,就得由一个人下到3一4米深的井底,蹲在石头上,一勺一勺地把水舀到小桶里,升到井面按先后次序分配。守满一担(两桶)水一般需要1小时以上。个别身强力壮的后生对“守水”不耐烦,只好到数里之外的山泉或外村讨水。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为了解决村里的吃水困难,大约是1968年,公社调拨了钢筋、水泥和技术人员到村里,在学校附近的田里挖井,人们挥汗如雨,热情高涨。先用钢筋水泥混沙石做成圆筒预制件,用“沉箱法”挖掘,克服了滑坡的危险和困难,很快大功告成,使饮水的困难有所缓解。

到后来,乡亲们从一个叫大山田的地方开山凿岭挖引渠,引来雷州青年运河水,村里的生产和生活用水才得到根本的改善,粮食增产。尤其是近年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的“及时雨”,使故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拥有小洋楼、小汽车的人不少,多数人过着“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幸福生活。

去年回乡做清明,见到家家户户都安装了自来水,在家里把水龙头一拧,白花花的自来水就流入了洗菜盆,流入了煮饭锅,流入了冲凉的热水器,滋润了游子的心田。

故乡的水呵,沉淀了乡愁,点点滴滴在心头。

猜你喜欢

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