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自行车的文章

2022/12/09经典文章

自行车的文章(精选24篇)

学骑车

文/杨雨霏

开学我就要上五年级了,面临着上中学。今年暑假,妈妈让我一定学会骑自行车。

我很害怕,因为5岁初学自行车时,我摔破了膝盖,后来就再也不敢骑自行车了。但在妈妈的要求下,无奈的我开始了学车行动。

第一天,妈妈陪我一起练习,她告诉我骑车的三要领:第一,要目视前方。第二,将脚蹬放在比较利于出发的位置上,便于发力。第三,要学会观察周围情况,及时处置。开始时,我始终掌握不了平衡,虽然妈妈扶着我,我一会儿东倒倒一会儿西歪歪。妈妈很着急,给我又是讲解又是示范。两小时后,我的动作似乎比刚开始好了许多。

有前一天的基础,第二天,我慢慢地找到了感觉,基本上不东倒西歪,能骑整圈了。第三天,我开始“胆大妄为”起来,围绕着小区的道路“飞奔”。妈妈故意给我设计了很多的障碍,让我练习刹车。经过三天的“恶补”,我基本已经学会骑自行车了。

以后每天清晨,在小区的道路上,总能看见我和妈妈的身影,那是我俩在练车呢!如今,我已经能熟练地骑车了。只有付出,才能有收获。骑车让我很快乐!

老爸的骑行团

文/张军霞

自从女儿出生,老爸老妈就从老家搬到城里,一直帮我照料孩子。每到周末,我总是赶快给老爸老妈放假,让他们出去转一转,放松一下心情。老妈适应能力倒是不错,很快就和小区里的阿姨们熟悉起来,闲来没事时,就跟着她们去跳跳广场舞,练练踢毽子,回到家讲讲听到的趣事,每天都很开心。

老爸就不同了,让他去逛商场,他说人怪多,闹得慌,又没啥可买的,不愿意去;让他到小区门口找那些老头儿们下象棋,他说好久没下过,没意思。老妈要拉他去跳广场舞,他又差点恼了:“我一个大男人跳什么广场舞?”“男人怎么了,跟着我们一起跳舞的有好几个就是男的,人家跳得可好了,就你脑袋瓜封建!”老妈也恼了,两人几乎要吵起来。

一天傍晚,我收拾楼下的车库,看到墙角那辆被我闲置已久的自行车,忽然有了一个好主意:“不如让爸爸每天骑车出去锻炼吧!”上楼之后,我故意叹了一口气,对老爸说:“以前我花3000多元买了辆自行车,可惜骑了没多久就怀孕,如今又有了宝宝,更没时间骑车了,自行车上落满了灰尘,闲着也没用,等我看看谁想要就把它送人吧!”

老爸一听就急了:“臭丫头!真不会过日子,那么贵的东西说送人就送人?”说着,他拎着抹布和水下楼去了。半个小时之后,我往楼下瞅,看到老爸已经骑着自行车出去了。又过了一个多小时,老爸回来了,满脸得意地说:“这辆自行车真给力,这一会儿功夫,我都骑到人工湖那边去了,舒展一下老胳膊老腿,浑身都轻快多了!”

从此,老妈去跳舞时,老爸就去骑自行车,令我开心的是,没过多久,老爸就加入了小城的一个骑行团,成员都是中老年人。他们每天早晨6点集合,一字排开,一直骑到郊外的公园,然后再绕着环路骑一圈,来回要骑一个多小时。刚开始,我还担心老爸身体吃不消。没想到,他越骑越精神,还让我给他购置了头盔等专业装备,大家还统一购买了队服。

又过了半年,老爸被大家推举为团长。为了让骑行更加有趣,老爸时常组织队员们去不同的地方骑行,他们的活动主题也都不一样,有时去钓鱼,有时去采摘,有时去当义工,内容丰富得很呢。

有一天,老爸骑行回来,老妈看着他脸被晒得黝黑,人却精神气儿十足,不由笑着说:“老头子,你真是骑行上瘾了,好像年轻了十几岁!”“你还不是迷上了广场舞,连抱娃时都跳上舞步了,也不怕闪了你的老腰!”

突然的回忆

文/羊叫咩咩咩

那天骑着自己车在路上,突然的想起了爷爷。当看到有个人和他爷爷的时候,又想起爷爷了。所以想写什么来悼念一下爷爷。

2005年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记得当时哭的死去活来的。8年都过了,一眨眼,想象着如果爷爷现在看到我,应该会觉得我长大了很多吧。

爷爷是驼背,年轻的时候因为过度劳累留下的。记得他的手特别大,手指甲也很特别,很亮很硬,估计我是遗传了他的。小时候家里只有一台电视机,他每晚都会坐在房间沙发上看电视,而且嘴里总少不了含些冰糖,我跟他一起看电视,也养成了这个习惯。他牙齿不好,我边看电视边嗑瓜子。他吃不了,我会一个一个地剥好,等剥完一小把的时候塞给他手里,每次他都叫我吃,但他还是会吃完。

他像很多农村的老头老奶奶一样,怕老无所依,怕等他老了没法自理的时候没人照顾他。我知道,他希望我以后可以好好孝顺他的。其实,他的顾虑是多余的。只是他走的太快,突如其来的中风,不到一周,他便走了。

我到10岁的时候才开始学骑自行车的。爷爷因为驼背的原因,他没法骑自行车。每逢有集市的时候,他总会去买东西,一般是一桶撒酒、一些脆饼和维维豆奶粉。我经常和他一起去,我骑自行车,他在后面走,因为我不敢带人。回家的时候,我想跟他一起走,但是他总叫我先骑回家。当时,我就在想,等我长大了,一定要骑着自行车,载着爷爷回家。但是,这个小小的愿望没能够实现。

还记得,小学六年级的时候,语文老师让写一篇作文,作文题目我忘了,但是是写一个人。我当时是写的爷爷。语文老师让我念自己的作文。我就拿着那个本子,哽咽着,怎么都读不出来,眼泪唰唰地流。

家里仅存的爷爷照片只剩下两张,那时候家里还是老房子。照片中,那天早晨的阳光很灿烂,一如他的笑容一样。

骑着自行车去拜年

文/汪志

这几年的春节,我都要骑上自行车去给附近乡下的亲戚拜年,一路浪漫,好生乐趣。

我生活在一座小城,亲戚们虽然居住在乡村,但大都离得不远。早就想买辆私家车出行,尤其像过年给乡下的亲戚们拜年更加方便,但眼下私家车越来越多,城市交通堵塞严重,还污染空气,索性就不“掺合”了。记得,前几年给乡下亲戚拜年,几乎都是“打的”,或挤客运班车,但由于过年走亲访友拜年的人都扎堆出行,出租车价格比平时高了许多不说,还时时打不上,而客运班车更是人满为患。从大前年春节开始,我就骑着自行车低碳环保出行拜年,现如今乡村都是柏油马路,又赶上过年天气晴好,骑上自行车去乡村拜年真是别样的一道风景。

记得去年大年初二那天,我去5公里外的乡下岳父母家拜年,妻儿骑着电动车,我则骑着自行车,来往穿梭的公路上没见一个骑自行车的,路人不断朝我观看,顿生好奇心,此时我如若旁人,骑得更快了。来到岳父母家,妻子责怪说,骑着自行车拜年,路上人看笑话了吧,明天出去拜年别再骑了,真丢人,不行买辆私家车。我说,现在国家提倡绿色、低碳、环保出行,这过年拜年也一样,怎会丢人呢。

众所周知,自行车快捷方便,行动自如,眼下,骑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多,遇上堵车,那作用就显而易见了。前年的正月初五早上,我骑自行车去10公里外的乡下妻姐家拜年,而妻儿则坐乡村客运班车,等我骑着自行车一个多小时赶到亲戚家时,妻儿还没到,我忙打电话,说还在路上呢。先是出城拥堵,不久,几辆车发生小碰撞,交警又没有及时赶来处置,致使车辆越堵越多。我打趣道,还是骑自行车方便吧,不仅省了车钱,还能提前赶到。

其实,骑自行车去拜年是一件很惬意的事,不仅仅在于它是一种代步交通工具,更重要的是自行车虽说用力蹬踏,但全身运动,利于健康,锻炼了身体。当我们外出沉迷车的配置、亦或是奔走了多少名山大川时,静下心,细细体会一蹬一踏时的快乐。有了自行车,路上也不再乏味,骑着车,心里暗暗地为不堵车窃喜,虽然满身的臭汗,但如果不骑车,那可是臭在身体里。

骑上自行车去拜年,一路春风拂面,鸟儿在欢唱。而身边的风景也在不断地变换,田野、小河、山峦尽收眼底。远处蓝天白云,碧水青山,像一幅凌空展开的美丽的画卷紧随身后,心里美滋滋的,想着下次,扎紧头盔,戴上手套,一次骑行又将开始……

那年学骑自行车

文/王爽

儿时第一次见到自行车,是乡邮递员的绿色自行车。那时自行车一般人家买不起,在乡下极少见。

大姐上高中那年,学校离家远。父亲便去城里买回一台旧自行车。大姐学骑自行车时,我叫来小伙伴儿们帮着扶车子,他们因好奇都愿意帮忙。由于我们谁也不懂学骑车的要领,只知道骑上去往前蹬,歪了就靠大伙儿扶正。因此大姐摔了不少跟头,甚至有好几次打算放弃。不过在一个月之后,她还是学会了。

那时在乡路上骑个自行车,用现在的话说是很“酷”的,因此我就和二姐商量,每逢礼拜天一起学骑自行车。起初大姐不让,把车钥匙藏起来不给,说怕我们把自行车给摔坏了她就没法上学啦。我当时表示强烈抗议:“自行车是咱家的,不是你自己的!”二姐更逗,对大姐说:“大小子说了,你不借,他就给自行车放气儿。”我接着二姐的话茬说:“不放气儿啦,直接扎眼儿!”

大姐一边哭着一边把车钥匙摔过来,我捡起车钥匙打开车锁,就和二姐高高兴兴地推着自行车到场院里去学。刚开始也是手脚不能兼顾,基本是上去就下来。我想这样一时半会儿是学不会的,就和二姐在场院里轮班遛车子。就是人站在车子左侧,左脚踩在脚蹬上,右脚用力蹬地,让车子向前滑行。在第三个周末,我骑上自行车试了试,终于能歪歪扭扭地骑走了。随后二姐也学会了。

刚学会一种本领总是很有瘾的,因此周末一有时间我就骑自行车玩儿。开始车技不行,撞过路边的猪,还轧死过邻居的小鸡。有一次,骑到一段下坡路时我也不拉闸,这时突然发现有个战壕一样的横沟。本来我跳车顶多摔在路旁的沟里,但我当时心血来潮,想试一试人车可否同时飞过去。在到达横沟的一刹那,我用力提起车把,结果车后轱辘还是掉进了沟里……

如今年过半百,比过去沉稳了,胆子却也越来越小了。年轻时曾经横跳过4米多宽的水沟,那真是飞起来的感觉。而如今,遇到1米宽的沟都绕行了。却也并无叹息,任何时光都有其独具的美丽,用心感受,好好珍惜!

骑自行车的乐趣

文/杨丽清

最近我喜欢上了骑自行车。清晨,沿着海边观海长廊,心情欢快、自由自在地蹬着车,习习的海风迎面扑来,湛蓝的海水映入眼帘,碧绿的树叶和小草,色彩斑斓的花朵迎风招展……海滨公园晨运的人很多,有的在海里欢畅地游泳,有的在岸上跑步或散步,有的在绿地上打太极,有的在踢毽子,有的在练瑜伽……

下午下班了,骑车又是另一番心境,心情更悠闲了,少了上午赶时间的匆忙,可以如痴如醉地欣赏身旁的画景:海鸥在海边的红树林上空飞翔;一排排的渔船静静地躺在岸边,湛蓝的海水和蔚蓝的天空海天一色;小孩赤着脚在沙滩上玩耍,有的在捡贝壳和挖螺,有的在堆沙……

晚上,观海长廊更是一片欢腾,有的在跳广场舞,有的在唱歌……我一边慢条斯理地踩着单车,一边聆听着舞曲音乐,那是一种多么惬意的享受啊!

在海边骑自行车,我觉得很惬意,再也不用担心塞车和汽车尾气;在海边骑自行车,还可以避开马路的拥挤和喧闹。

坚持骑自行车上班几个月以来,我发觉腿的肌肉更结实了,体力和气色也比以前更好了,人更有精神了,也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去哪里都方便,路上可以舒心地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还去了以前没去过的地方,对湛江的大街小巷算是做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最近因要更换家里“地宝”的轮子,而湛江只有一个售后服务部在赤坎南桥,我突发奇想,决定骑自行车去赤坎南桥。

傍晚,上下班交通高峰期已过,马路上的车较少,沿着宽敞、干净的海滨大道轻松自在、心情舒畅地蹬着车,凉爽的海风轻轻地拂过脸颊,两旁矗立的高楼大厦擦身而过,五颜六色的霓虹灯不停地眨着眼睛,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画境中。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跋涉,终于到达目的地南桥,沿着南桥河慢慢骑,又可领略到赤坎独特的夜景。

周末的清晨,我则喜欢骑自行车去湿地公园。沿着弯曲的红色自行车道畅快地驶进公园,清新、纯净的空气迎面扑来,置身于翠绿的树木和鲜艳的花丛中,夏季还可欣赏到辽阔的荷花池,粉嫩、娇艳的荷花星星点点散布在青翠欲滴的荷叶间,花枝招展的“花姑娘”在旁边的荷亭上尽情摆弄各种姿势,似乎要和荷花争奇斗艳……

如果时间充裕,也可顺便骑到旁边的银帆公园逛逛。银帆公园的面积很大,连接海滨大道、人民大道和椹川大道,里面有很多宽敞的跑道,跑道呈弧形且有点坡度,骑的时候感觉有点吃力,但这才能达到锻炼的目的,累得恰到好处。

现在我越来越喜欢骑自行车了,它不仅是我上下班最理想的交通工具,同时还能让我锻炼身体、开阔视野和增长见识。湛江是中国十大低碳生态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近年来,城市环境综合质量连续4年排名全国环保重点城市前5位、广东省首位,是名符其实的“花园城市”。在全国重点监测的城市中,湛江空气质量状况之好极为罕见。

我爱湛江美丽的蓝天白云和静谧湛蓝的海湾,为自己生活在坏境如此迷人的城市感到自豪和幸福!我已决定骑自行车游遍湛江,那将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开心和惬意的事情!

下坡和自行车

文/小女王雨荷

一个女生哭哭啼啼地在路旁,鼻子摔得肿肿的,自行车也倒在小路的一旁,妈妈从后面骑着自行车来了,看见她倒下了,马上就把她扶起来,送往卫生室。你肯定会问了,这个女孩怎么了?她是谁?想要知道的话,请看——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妈妈准备把我送回外婆家玩,以往回外婆家,都是坐公交车或者是坐出租车,这次,我给妈妈提了个打破常规的意见:“妈妈,我们这次骑自行车去外婆家好吗?”妈妈一听,给我点了个赞,我感到十二万分的不可思议,这种意见妈妈竟然会同意,我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小脸被阳光照得红扑红扑的,我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我笑起来,声音清脆得像银铃一样。

我把我那辆蓝色的自行车从客厅里拉了出来,我先摸了摸轮胎,呀,都没气了,我把打气筒拿来,把轮胎打满了气,妈妈也在打气。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我们出发了。

去外婆家有一条小路,就是从还没修好的高铁开始骑,还没修好的高铁上没车,也很少有人,最多见到几个在高铁上散步的人。妈妈让我骑在前面,我骑得很顺畅,风声徘徊在我的耳边,这风不像冬天的风那么刺痛,这是春风,柔柔的,拂过脸颊,舒服极了,我有时边骑边看高铁外的景色,油菜花已经开了,远远望去,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金灿灿的,阳光落在油菜花们的身上,让原本就很美丽的油菜花添增了色彩。

时间过得很快,高铁已经被我们走完了,已经到了通往外婆家的小路了,我和妈妈把自行车搬下了高铁,又继续开始骑行,一下高铁,就是一个下坡,我想享受风的冲击力,把踩踏板蹬得吱嘎吱嘎地响,“啊啊啊啊啊!”我发现大事不妙,旁边就是一个水塘,要是再冲的话,我就小命不保啦!我来一个急速大转弯,呼,有惊无险呐。

接下来又是一个下坡,我有了刚才的经历后,知道了要先观察一下。我先把自行车停下,看一看下面是不是有水塘或者是农田,确认没有了之后,我又开始冲刺了,我仍然把自行车踏板蹬得吱嘎吱嘎地响,整个自行车都在摇摆,风呼呼的从我耳边飘过,一阵又一阵狂风向我吹来,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自行车手,正在进行着最后的冲刺……

还没幻想完,“咚”的一声,我连人带车滚下了斜坡,我像一个滚筒一样。我本以为自己没什么大碍,但是,鼻子的刺痛让我觉得大事不妙了,我用手指摸了一摸鼻子,有血!

“哦不,我要毁容了。”我伤心欲绝,我觉得天空不再那么蓝了,云朵不再那么白了,一切都不美好了,我的眼睛立即变得很暗淡,像是被风吹灭掉的火焰。

妈妈从后面赶来,见我瘫坐在地上,知道事情不好了,连忙往我这儿赶,妈妈也没多说安慰的话,就把我扶起来,带到卫生室去了。

还没到外婆家,我就得先去卫生室了,哎……下坡和自行车结合起来,就是倒霉啊。

自行车那点事

文/马江和风

它可是我们那年代所谓“三大件”之一。品牌有三:凤凰、永久和飞鸽。自行车是除汽车外结构最简单的,能使人脚不着地的,就能滚滚远行的玩艺。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能骑上它似乎就能看到外面的风景,那种跃跃欲试,急不可待的心里充满着童真与梦想。

学会骑自行车其实并不难。但自行车的高矮对学车影响较大,尤其是对小孩子。当然还有大人教的方法问题。试想一下,车小重心低,即使发生倾倒,双脚一着地,什么事都没。就象现在孩子两三岁,就能骑上两边带轱辘的小小自行车,骑骑就会了。不象我们小时候,个本身就小,却去骑基本都是二十六寸的车子。脚不能全够,只能半链子踩,我们俗称这叫“骑半链”。一旦发生危险,猝不及防,则摔你个底朝天很正常。许多孩子,甚至许多大人,为了学会骑自行车,真摔了不少跤,挨了不少疼,划破皮、出点血都是常事。此外,大人教小孩的时候一般都这么教:屁股不要扭来扭去的,双手要撑直车把,眼望远方等,然后说是扶着后座,其实是连拖带拽。人家不会骑,车肯定要歪,车倾时当然屁股会扭喽,你怎能叫不许扭,越扭越拽越不稳。双手撑直车把,在车平稳时可以,但车歪时,特别是车把式要拐弯时,怎么可能双手都直的?倒是叫人眼望远方有点意思,我的理解:不要只看眼前,要放眼找平衡,哪怕是心里不害怕的平衡。这一点我倒是有点赞成。想当年,我在教九岁的儿子骑车的时候,就没那么费劲。第一,自行车只有二十寸的;第二,我是这么教的:你把手撑好,想尽一切办法来坐稳,凭感觉。就这么简单,可能我儿子不笨,在马路边上来回二三次就学会了。

我学骑自行车好象没过几回。每回基本是二姐带着我去的。开始是在家门口前面的小广场上看着别人骑,挺羡慕的,也偶有试车机会。后来在村前小学校操场上绕着圈学,那是二姐刚订婚不久,二姐夫的自行车来了,我学车的机会真正到了。车子一推出,后面就跟着一大帮人。有去看热闹的,有去过眼瘾的,更多的是想有机会骑一把。都是左邻右舍,乡里乡亲的,不好说什么。所以一般都轮着来,你两圈我三圈的。有一次二姐的一个同学也去了,她都会骑了,还绕着操场一圈又一圈的。我开始急了,就对二姐埋怨说:“她都骑了好几圈了怎么还不下车!”,刚好被她同学听见了。结果她同学老不高兴的样子下来了,弄得二姐很尴尬。轮到我学车时二姐就在后面扶着,我半圈半圈地踩,自行车不时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就象踩着岁月的年轮。我们村里人都说,学骑自行车得摔过几次才会,大家都信以为真。但我真的只摔过一回,也摔得不重,而且就是那回摔完后起来再上去骑就会了,自己都觉得有点怪。学骑自行车也可以不用大人扶的,即脚穿过三角架站着骑,一旦车要倾倒,脚马上可以着地,当然得机灵点,反应要快,一不小心也会摔倒。学会了在车上不倒了稳了可骑行了就开始学上下车。我们上下车都是踩着脚踏那地方的轮轴上去的,要不然脚不够长跨上不去。有时为获得上车冲力,得先带着车先跑几步,然后一下子跨上,那动作看上去也蛮潇洒的。

就在我刚学会骑车不久,家里不知道那里弄来一轮破自行车。说它破是因为它都有点生锈的样子,更因为它有一边脚踏仅剩中间杆了。那天应该是星期天,几个同学好象想证明自己车技还是什么的,同时也向往着城市,就大胆决定骑车去福州城里玩。要知道去那得几十里路,还得来回呀。我们也知道会累,就先到村上砖厂那把自行车放在运砖的货车上载一段路后再骑。大概是到了城门那地方,估计离城里一半路程了,就下来了。我骑着那辆旧车,由于还做不到紧急时双脚点地,技术也还不成熟,就这样战战兢兢地跟着同学们开始城中穿行。我记得福州马路挺挤的,而且骑车的人又很多,所以碰到前面路堵时不得不下车后再上车。从准备下车到地面,起码得十几秒,然后再上车,还得十几秒。他们其他同学个头大,车骑着相对好,所以我常掉队。有时我使劲蹬几下还赶得上,有时则会落下好长一段路。那天到福州城去那里玩我都不记得了,也好象没去那里玩,好似就骑车沿街兜风了。记得在骑一段下坡路时,我冲得太快了,人又多,我又懒得上下车,就一直冲,冲在队伍前面很远了。我越来越没发现他们,还下车等了一会儿,却迟迟不见他们。心想可能人太多没看清楚,或许他们也冲过去了。算了,自己骑回家吧。后来了解到同学以为我不会骑那么快,突然发现不见了我,却停下来前后到处找。找不见后,他们不知怎么想的,怀疑我可能去住在福州的我大姐家了,然后他们就悄悄地去我姐家侦察,不敢被我大姐发现,确定我不在后一帮人才回转。结果他们到家比我晚了很多。这一天早上八九点出发,大概晚十点多才到家,家里人担心极了,我们也累得够呛。我在离开他们后一个人沿着公路,只记得天都快黑了,脚酸得没什么力了,只好坚持着一点一点骑着往家赶。到乌龙江大桥峡南段,还经历了一场惊险。峡南段下坡时,车速很快,刚一转弯,却看见前面几米远自行车道上几辆三轮车在拉生意挡住了路线,其中最靠公路外沿一辆竟然是我一邻居。我赶紧喊他名字叫他让开,以为可以让出一条道让我过去。但他却好象没听见,这下我有点慌了。因为我不擅长上下车呀,犹豫下时间也来不及了,就径直顺着沟沿马路边仅余十公分宽的地方呼哧而过。好险呀,我以为这下得摔沟里得受伤了,过后又觉得幸运,还自以为车技不错,回到家都八点多了。回家后不敢把这一天细节过程告诉父母,父母也没多问,也没责怪,只是自己的心里有点后怕。

我常常记得大人带我着坐在自行车后座的情景。我双手紧握车座下的弹簧,闻着大人身上随时飘来略夹着樟脑味的衣香,不时张望着车旁掠过的片片田间景色,风吹拂着自己幼稚的脸庞,却感到一种惬意的温暖。

父亲的自行车

文/女人湾

1979年父亲从济南腊山调回莱芜钢铁厂的时候,带回来一辆东北生产的“长白山”牌自行车。那是父亲在济南工作时攒了120元将近三个月的工资买的一辆二手的自行车,在调回莱钢的时候,父亲舍不得把它卖掉,不远百里把它带了回来。

父亲对他那辆自行车十分珍爱,刚刚回到家,父亲就骑着它跑到新泰一家车行,把车子全身上下打了蜡,立刻,那辆自行车整体看起来就好像换了新的一样,巧手的母亲还用毛线编织了座套和把套。从此,父亲就开始了每周末都骑自行车从莱钢往家里赶班的日子。每逢周六的傍晚,我都会一个人悄悄的跑到村外那条羊肠小道上,远远地,遥望着路的尽头,盼望着父亲那熟悉的身影骑着自行车摇晃着车铃铛向我骑过来。当真正看到远处父亲的身影出现时,我的心情立刻雀跃起来,赶紧小跑几步上前迎去,而这时,父亲也看到了我,他会笑眯眯的停下车,把我抱起来放到车子前面的大梁上带着我回家,瘦小的我坐在自行车的大梁上被父亲稳稳地带着一路颠簸着骑回家。当到了家门口,那些小伙伴们便会蜂拥而至,他们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更有甚者用手摸摸自行车的轮子和铃铛。那个年代在农村,父亲能拥有这样一辆自行车,不亚于现在的家庭拥有一辆宝马一样贵重。

在我回忆的画面里,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镜头,父亲骑着车,我扎着两条歪歪扭扭的小辫,身穿碎花素色公主裙,坐在父亲自行车前面的大梁上,手里拿着父亲刚刚给买的一只冰棍,一不小心没坐住,出溜一下从大梁上掉了下来,而我紧急之下一下攥住车把,而另一只手还没忘记那只冰棍,依然不慌不忙的往嘴里抿着,父亲看我那样,笑了,故意不停车。我就那样蜷缩着腿用一只手攥住车把一边吃着冰棍一边吊在自行车上任父亲骑着行驶了很长一段路才停下来。那副滑稽而难忘的镜头至今还印在我难以磨灭的记忆里。

1981年,我的弟弟出生了,父亲是国家正式职工,是只能要一个孩子的。这下,可违反了刚刚规定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罚款是必然的,按照规定,罚款会很多。当父亲把所有的积蓄都凑出来的时候,还是不够,于是,父亲那辆自行车便被政府人员推走了。没有了车子上班的父亲,就好比翱翔的鸟儿失去了能够飞翔的翅膀。那个夜晚,我们谁也没睡,父亲在院子里抽着烟踱来踱去,最后父亲一狠心去了村委。半夜,父亲推着他那辆心爱的自行车回来了,当清脆的车铃铛在院子里响起来时,我赶紧的跑出去,依偎在父亲的怀里,惊喜的抚摸着那辆失而复得自行车,一个劲的问父亲怎么推回来的,父亲说,他遇到好人了,当那些办事的政府人员了解到这辆车子是父亲来回上班的“腿”时,答应父亲用他那块手表来换回自行车。说起父亲那块手表,父亲也是心疼了好多年,那是1975年在青岛当兵的五叔花了85块钱给父亲买的一块“金猫”牌的手表。手表与自行车相比,还是自行车对父亲更重要一些,于是,父亲在衡量很久以后,最终还是用他那块很珍爱的手表换回了自行车。几年后,父亲又花重金买了一块“海鸥”牌的手表,才算了结了他当年忍痛割爱失去手表时候的无奈了。

弟弟长大一点后,每个周末的黄昏在村口等父亲回家的身影又多了一个。每次一等到父亲,我和弟弟便会再次扑上去,这时候,父亲会把弟弟放在大梁上,而渐渐长大的我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我们一路唱着歌儿回家,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冒出袅袅的炊烟和饭菜的香气,那种温馨的记忆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不管过去多少年,依然清晰。

如今,父亲老了,他再也不能骑着自行车从村口载着我们姐弟俩回家了。那辆已经废弃的“功臣”自行车和父亲一样光荣的退休了。如今,它静静地卧在父亲家里那个角落里布满了灰尘,每每看到它,我的心里总是莫名的生出一丝感动,是它,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给了我们多少精神上的安慰和欢乐,也是它载着父亲一路征程风风雨雨为我们撑起了这个家啊!我想,父亲对它,也是很有感情的,不然,这么多年,多少不用的东西都丢弃了,唯独这辆破旧的再不能骑的自行车,一直还存放在家里某个角落,或许,在父亲心里,它就是父亲几十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的老朋友了!

父亲和坡

文/梁颖

1970年春,一个平凡的夜晚,桃花开得灿烂,我来到人世。上小学时父亲为我取名为“颖”。父亲不止一次对我说,给你取名为“颖”,是想你“锥刺囊中,颖脱而出”。这似乎是韩愈《毛颖传》里的一句话。在这个学名之前,父亲一直叫我“夷群”,那种盼望自己女儿出人头地的渴望如此赤裸裸,毫不掩饰,以至于多少显得自私。我顶着这名字被叫到六岁多,后来父亲实在是不好意思了,才给我改了名。我想父亲一定在我身上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父亲不止一次和我谈起自己年轻时的往事:上学时住在学校,由于家贫置办不起被褥,冬天只能把床单铺在光床板上,睡在上面缩成一团;每周回家背一次馍,回到家里却常常无馍可背……

父亲是老三届,高中毕业不能考大学,于是回家当了农民。每天在地里干完活已是黄昏,别人都拖着疲惫的脚步回家了,饥肠辘辘的父亲却独自一人徒步很远,朝着和家完全相反的方向跋涉。父亲的目的地是一面大坡,坡下是城市,霓虹闪烁,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繁华喧闹。坡上是一望无际的原野。一道坡连接着乡村和城市,贫瘠的现实和丰腴的理想。父亲总是在坡上呆呆地看着城市的灯火,站累了就在路边坐下来,坐很长时间,出神。父亲艳羡,愤怒,痛苦,失落。他在心里一遍遍喊着:“总有一天我也要做个城里人。”这是父亲最初的梦想。

父亲从那道大坡再走回家应该已是夜深了,然而父亲不知疲惫,也不敢疲惫。正是这个梦想让父亲在干了一天的重体力活后还能挑灯夜读。果然,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恢复高考制度后,父亲考上了大学。大学期间父亲自奉甚薄然而读书不辍,哪怕每天为了减少开销只能在宿舍白水煮挂面也不改其乐。每次期末考都是门门功课优秀然后顺理成章留校,把老婆孩子接到城里,全家都变成城市户口。这是父亲最辉煌的一段岁月。全家人搬到城里的那天,父亲笑得像个孩子。

父亲自幼家贫,这给他带来很大的精神创伤,即使后来全家搬来城里,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父亲仍然非常节俭,且非常努力地赚钱。每年寒暑假,都是别人休息玩乐的时间,但父亲从不休息。在那些最炎热和最寒冷的时日,我们和妈妈都在家里宅着,父亲则出去讲课,从不间断。父亲每天骑着自行车去上课,去时要下道大坡,这个并不难,甚至很轻松,难的是回来时要上这道大坡,很长很长的大坡,人走上来都不容易,父亲还要推着自行车一起上坡。夏天回家之后父亲常常被强烈的阳光晒得面红耳赤,后背被汗水湿透。冬天下雪之后坡上容易结冰,自行车就会常常打滑。记忆中印象很深的一次,大雪纷飞的一天,父亲出去讲课迟迟不归,母亲在家里左等右等,坐立不安,实在放心不下冒着风雪跑去找父亲。两个人回家后,父亲身上满是泥污。不难想象父亲那天推着自行车上坡,摔了多少次。

关于父亲,我能想到的首先是这两道大坡。大坡是父亲生命中的一个隐喻。父亲顺利考上大学,乘风破浪,意气风发,全家人从坡上的乡村迁到坡下的城里;然而到城里后,父亲却还是要爬无数的坡,似乎命中注定要栉风沐雨,负重前行。人生实难,不由人不如是感叹。即便如此,父亲也仍然热爱着人生。父亲说,自己最喜欢刀郎歌里的一句歌词:“就算生活给我无尽的苦痛折磨,我仍然觉得幸福更多。”读懂父亲,使我多了几分对生活的孤勇。

上学时读过朱自清的《背影》,对于那个蹒跚地爬月台的背影总是难以忘怀。很多年后,看余秋雨的书,他把这解释为“情感的直觉造型”。关于父亲,我最难忘记的“情感的直觉造型”有两个。一个是他早年在大坡前心里的嘶喊,还有就是自行脑补的父亲推着自行车雪后爬坡屡爬屡跌的情景。后来,看汪曾祺的散文《多年父子成兄弟》,说他小的时候,在春天的田野里父亲和孩子们一起放风筝;他十几岁时就没大没小,和父亲一起喝酒。汪父常说的一句话是:“多年父子成兄弟。”看了真心羡慕。我的童年并不完美,也曾羡慕过别人的父亲。然而随着时光流逝,我越来越理解了父亲。

或许,每个人心里都有那样的一道或两道坡。或许,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爬坡,下坡,再爬坡的旅程。我愿意把那两道坡永远揣在心里,激励自己振作起来,负重前行,替年老的父亲担荷一些什么,就像父亲当年为妻子儿女担荷家庭的负累一样。

人生的底气

文/凌长安

2015 年9月4日,阳光明媚,流光浅浅。北方某大学的校园里熙熙攘攘,这天是新生报到的日子。只见一个小伙子骑着自行车,穿过人群,来到新生报名处,支好车子,递上一叠资料说:“我没迟到吧?”

负责报名的老师望着面前这个黝黑的小伙子,翻了翻资料,又扫视了一下四周,看到不远处那辆沾满尘土的自行车,问道:“你是一个人骑自行车来的?从老家到这里很远吧?”

“八百多公里,我骑了六天才到的。”小伙子抬手擦了擦脸上的汗珠,腼腆地答道。

老师笑了,迅速为他办好了所有入学手续,并叫来一个同学说,“你领这位同学到宿舍去休息。”

小伙子是来自安徽省一座沿江江城市的新生,今年18岁。 他从小聪明好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由于娇生惯养,一副柔弱的样子。他上高中参加军训,不到两天就支撑不住了,哭着跑回家。父亲硬把他拉回学校。老师说:“这点苦都经受不住,学习成绩再好今后能干成什么事?你从现在起就应该锻炼坚韧的毅力,在今后的人生的道路上才有底气。”

那年暑假,父亲带他去登泰山。他们进了泰山的第一道山门,看到一个少年腋下夹着两支拐杖交替上下,“咚咚咚”的富有节奏,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正一步步攀登,那么有条不紊,那么充满力量。一个中年男子紧随其后。他们感到惊奇,紧赶几步,与男子攀谈起来。男子告诉他们,那少年是他的儿子,十岁的时候一场车祸使他失去了双腿,他仍坚持上学读书。今年考上了重点高中。他常常听人谈起泰山的雄伟和美丽,多年前就有了登泰山的愿望。说常人能够做到的,他同样能够做到。所以,趁假期就带他来了。

他们一路同行,也一路憧憬着到达山顶之后的成功和喜悦。行至一半,他们的衣服已经与身体融为一体,汗水从衣角一滴一滴地被甩到地上。父亲提出休息一会,那少年回过头说:“我能行!”他的双拐依然有力,身体依然向前探着,继续向上攀登。傍晚时分,他们登上了玉皇顶!那少年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两拐撑地,张开双臂高喊:“我登上了泰山,战胜了泰山,也战胜了自己!”

这次泰山之行使他得到了一次灵魂和意志的洗礼。从此,他把磨练意志作为自己的必修课。每天坚持跑步、骑自行车去上学。就是在高三冲刺阶段,他每晚坚持跑步两千米。无论在生活上和学习上遇到困难都被他一一克服,终于以650分的高分被北方那所大学录取。

他早就想好了一个很“酷”的报到方式:一个人、一个背包、一辆自行车,一路看着风景去大学报到。收到录取通知书后,他买来了地图,跑到客运站询问老司机,自制了一张路线图。一切准备就绪,不料遭到父母的反对:“路那么远,你从来就没有一个人出过远门,何况还是骑车去。路上出了意外怎么办?没人照应。不行,我们送你去!”他把自己的想法和所作的准备情况告诉了父母。父母拗不过他,只得同意。但要他每天早中晚都给家里来电话。

然而,想法很“酷”很浪漫,但过程并没有他想象得那么一帆风顺。第一天中午,轮胎就被一根铁丝扎破了,幸好有好心人帮忙,才把车修好,而且还从修车人那里得知,方向走反了。

他天刚蒙蒙亮就出发,午饭后稍事休息就接着赶路,一直骑到看不清道路才找个小旅馆住下。为了不再走错路,他一路大叔大妈,哥哥姐姐叫个不停也问个不停。遇到刮风下雨就躲一会儿,小雨穿上雨衣继续赶路。就这样每天要骑100多公里。跨越安徽、江苏两省,历经6天800多公里的骑行后,终于抵达那所大学,

“哈哈,终于到达目的地了!大学是人生的起点,这次经历给我人生征途增添了坚韧的底气。累,却是值得的!”这是他上大学后在微信中写的一段话。

是啊,当一个人在心灵深处充足了坚韧的底气,在人生的道路上,什么艰难困苦,什么失败沮丧,都不过是暂时的烟云,还会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前进的脚步?

老杜的自行车

文/高羔

老杜的自行车就停在楼洞门口的楼梯下,只不过落满了灰尘,车座因好久未骑,已经皲裂出道道裂纹,像是一个沙洋芋的表皮那样。车铃铛也不知被哪个顽皮的孩子卸走。

自从老杜买了私家车后,就再也没有骑过它了。

这辆自行车就这样孤立地站在墙角,像是一个无人过问的老妪一样,每天目送着这个单元的住户们陆续地早出;又迎接着大家陆续的晚归。但从无人问津和关注它的存在。尽管老杜是它的主人,可也依然对它熟视无睹。

现在道路却越来越拥堵了,每天老杜开车上路,只能随着车流一点点的往前挪动。要是碰上什么急事,纵然是怀里装着二十五个小老鼠——百爪挠心,也没有一点办法,只能干忍着。

有一天,老杜无意中瞥见了他的这辆自行车,心中顿时为之一怔,“何不骑车去上班!”

一个星期天的早上,他从家里端来一盆清水,又拿来一块抹布,从上到下、里里外外,将这辆自行车擦拭了个干干净净,又换上一个新买的铃铛,“丁零零……”铃声依然那么清脆。

老杜将锃亮的自行车推到阳光下,银色的车圈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他飞身上车,又使劲一蹬,随着飞轮的“哒哒”声,车子已跑出好远。

老杜将车子骑出了小区,骑到了马路上,接着驶进了滨河马路,迎着初春和煦的风,他感到很惬意。他时而猛蹬几下,然后又随着自行车自己往前驶。

他没有目的,他不知要到哪儿去?但他却找到了一种感觉,这种感觉让他很受用。

他仿佛是一只鸟儿,飞翔在蓝色的天空中;他又像是一条小鱼,自由地游弋在清澈的小溪中。

那时他们一家三口出行就是靠这辆绿色的自行车。

他从师专毕业后,被分进了一所小学任教,就是在这里,他认识了她。

那时,他骑着自行车,她就坐在后面,他奋力地向前蹬着,她则将头靠在他宽阔的脊背上。她信任他、她依靠他;他喜欢着她、他爱恋着她。他奋力地蹬着、蹬着……他觉得这是一个男人的职责!有时下雨了,她就在后来给他撑起一把花伞,雨点沙沙地打在伞面上,更平添了一些浪漫。

没过多久,自行车的前梁上又添了一个可爱的小男孩,这是他们的儿子。他仍旧这样蹬着、蹬着……每当遇到上坡时,妻子怜爱他,说:“我下来、我下来……”可他总是说:“不用,不用!”

他觉得这点小陡坡、小困难,凭着一个男人的勇气和力气是可以克服的。儿子坐在前梁上,手拍着车把,喊着:“爸爸加油、爸爸加油……”尽管他累得气喘吁吁,但最终他还是冲上了坡。儿子高兴地说:“爸爸真厉害!”妻子则在后面说:“就是,你爸劲真大!”听了这些,他简直像喝了酒一样陶醉,所有的累与乏都飞走了,而且还似乎更增加了无穷的力量。

一辆车就是一个家。他就是这个家的动力,作为一个男人,他不畏风雨、不畏艰难险阻,向着心中的目标蹬着。

最后,他将自行车停在了滨河公园一处长椅旁,他坐在长椅上陷入了遐思,他想着过去美好的一切,想着想着,嘴角还不时露出了笑意。

夕阳渐渐地挂在了远处的树梢上,不一会又落在了山后,只留下西天的一片余晖,红彤彤的。他知道一天又快要结束了,他多希望一切能如徐徐拉启的夜幕一般,将自己所做错的一切都隐去,然后再还给自己一个崭新的明天。

喧闹的城市渐渐安静下来,各色的灯光已亮了起来。可是他还是有些不想离开,因为他不想打断对过去一切美好的想象和向往。最后,他感到自己很累,这种累源自于身心的疲惫!

打开家门,他看见妻子满脸贴着黄瓜皮,正手持摇控看着一部韩剧。妻子朝他望了望,又转向了电视。他的出现,甚至不如一只蚊子,丝毫没有引起妻子的兴趣。要是蚊子,妻子早跳起来捕打了。就这样同室无语的日子,他们已经好长时间了。

儿子听见门响,忙跑出自己的房间,问道:“爸爸,您吃饭了吗?厨房里还给您留着饭呢?”尽管他一天没有吃饭,但却没有一点饿意,随口答道:“我吃过了!”“哦。”儿子又跑进房间学习去了。

想想原本温馨幸福的家,乖巧听话的儿子,而这一切都是他无事生非,没事找事造成的。他又一次陷入了深深的忏悔当中。

这一切的发生,又似乎是因为他不骑自行车,买了私家车后造成的。

当一名小学老师,他总觉得是“孩子头”,比幼儿园的阿姨强不了多少。他的愿望是当一名作家、一名诗人,一名富有激情的诗人。后来,他辞职了,却并没有转向写作,而成为一名商人。他和几位朋友折腾起一家广告公司,成了一名老板。经过艰苦的创业和兢兢业业的经营,加上他极富才华的创意,生意做的可谓风声水起。就在这时,他丢下了骑了多年的自行车,换上了私家车。

也就在这时,他又认识了另外一个她。那天,老杜开着车准备去一家公司签一个合同,人逢喜事精神爽,他看看腕上的手表,觉得时间还早,就悠闲地点上一支烟,缓缓地向前开着。这时马路边有一位背着双肩包的年轻姑娘在向他招手,他觉得这一定是将他的车当做了“黑车”,心里有些好笑,有拿奥迪跑“黑车”的吗?但又一想,时间尚早,何不客串一把“黑车”司机。于是他将车缓缓地靠在了路边,摇下车窗玻璃。她弯着腰、探着头问他:“华贸大厦去吗?”他一听,正好路过,就点了一下头。她熟练地拉开车门,坐在了副驾的位置上,同时一股幽幽的香水味袭来。

经过攀谈,他得知她原来是华贸商场的一名营业员。到达华贸大厦时,她掏出钱夹,准备付钱。他微笑着说:“不用了,快上班去吧,别迟到了。”她一怔,也微笑着说了一句:“谢谢!”然后蝴蝶一样地飞走了,但香水味却弥漫了整个车厢!他扇扇鼻翼,贪婪地嗅吸一下。

也许这一切只是人生长河中一个小水珠,连一个小浪花都算不上。没过多久,他就将这一切都淡忘了,生活又驶向了日常的车道。

可是没过多久,有一次他驾车去上班,却又发现她在马路边打车。于是将车停在了她面前,摇下了车窗玻璃。“原来是你啊!”他能听出对方既高兴又兴奋。然后同样熟练地拉开了车门,同样坐在了副驾的位置。

一切就这样发生了。她给了他作为一个男人所具有的成就感和占有欲,他则给她买了许多时尚的内衣、时装和首饰。

就这样,他们从相识到碰撞出了火花,而这火花又燃起了熊熊大火。他们想用纸把这火包起来,可一切都是徒劳的。

最终妻子知道了这一切,她歇斯底里地同他大吵大闹了一场,从此之后就陷入了漫无边际的“冷战”。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家里弄的一团糟时,公司的业务量也不断下滑,不少员工先后跳槽离开了,公司现在可以说是岌岌可危,随时面临关张。

后面那个她现在对他也颇有微辞,动不动说他不爱她了。她们单位谁谁买了一件V领露肩鱼尾连衣裙,可是一点也不好看,她穿上却修身妥帖,气质陡增。她希望他能给她也买一件。

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思考的时候。他躺在床上,仰望着天花板,没有一点睡意。他过电影般地想着发生的一切,也许快天亮时,才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他随便擦了把脸,就出门去上班。他走到楼门口时,昨天擦拭一新的自行车立在那里,像是在迎接他这个主人。

当又碰到她时,她诧异地问:“你的车呢?”他想自嘲地开个玩笑,就摁了一下车铃铛说:“这不是车吗!”

“我是说汽车。”她纠正。

“顶债被别人开走了。”他仍开着玩笑。可是他却发现她涂满脂粉的脸上浮现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

“要不我带着你。”他说。

“算了吧,车这么多,不安全。我还是坐公交吧。”她望着公交车来的方向,连看他一眼也没有。

他只好失落地一个人骑车走了。他蹬着自行车,忽然想到,有一档电视节目中,有一位女嘉宾曾提出“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可没想到,这竟然发生在真实的生活里,发生在了他的身上。

果真,一连几天,后面那个她都没有给他打电话,这使他感到,仿佛是春天来了,他脱去了厚厚的棉衣般清爽解脱。

老杜现在每天骑着自行车,迎着朝阳去上班,马路两边的柳树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都已吐出了绿芽,远远望去,如烟如雾,仿佛一个喷薄的春天就要来了。

他感到很惬意。

奇特的捐助

文/李忠元

张桥很勤奋。虽然在星期天,但他还是像往常一样早早地起了床,从家里那间破旧的茅草房里钻出来,快步向边城中学的校园走去——他是去学校上自习的。

张桥家里困难,从家到学校虽有七里地的路程,他却依然要坚持每天步走。不为别的,张桥的父亲一直卧病瘫痪在床,母亲只是一个在街头卖冰棍的小商贩。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母亲卖冰棍换来的那点可怜的零钱,连全家人的肚子都填不饱,更不用说为张桥买上一辆像样的自行车了。

没想到,别的同学比他来得更早,一种仿佛节日的气氛迎面扑来,和刚刚迈进校门的张桥撞了个满怀。张桥不知为什么,这假日的操场却突然在不经意间热闹起来,学生会干部在操场的主席台上整齐地摆放着两副桌椅,红绸布铺就的桌面上还放着一个红箱子,而主席台四周还聚了不少人。

张桥觉得稀奇,就快步向那撮人走去。

他惊喜地发现:学生会正在组织一次抽奖活动,围在奖箱周围的同学都前呼后拥,欢呼雀跃。

张桥心里的热情顿时被同学们激化了,他伸出了手,也想碰碰运气,解解自己的燃眉之急。

张桥行动还是蛮快的,他掏出衣袋里的一元钱,随意地交给了学生会的王干事,然后迅速将手插入奖票箱,绝对超自信地抓起了一张奖票。

打开奖票的一瞬间,张桥顿时血往上涌,大脑有些眩晕。随即,他竟然惊叫着跳了起来。

“真幸运啊,我竟中了一辆自行车!”

随着张桥的惊呼,现场马上爆发起一阵热烈而火爆的掌声,学生会主席李知柳始终微笑着,将主席台上放着的唯一一辆扎着红布的崭新自行车推到张桥面前,握手祝贺。

周围的同学都聚拢过来,为张桥的幸运摇旗呐喊。

张桥今生还从来没有这么激动过,他冲动地握住每个同学的手,一一言谢。

然后,张桥极其兴奋地飞快骑上自行车,没想到在一偏腿之际,奖票箱子掉在了地上,奖票洒了一地,他发现每个奖票上居然都写着奖“自行车一辆”。

张桥顿时瞠目结舌……

他并不知道,这是校学生会经过慎重考虑,为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才匠心独运,搞了这样一次“奇特的捐助”!

车轮上的流年

文/黎大杰

从第一个月工资中挤出20元钱,我买了一辆二手二八圈的自行车。

可别小瞧了这20元钱,在1989年,对于我这个刚参工的村小教师,要从每月只有70元工资中抽出这20元钱来买这辆破车,是需要勇气的。我试着比较了一下,这20元至少相当于现在200元吧,一辆破车一下子消耗掉了我一个月收入的三分之一,这对于兜里本就没子的我来说,是有点心疼。

还是来看看这是一辆怎样的破车吧,车把活得撑不住龙头,定不稳方向,车架、前后轮钢圈、链条锈迹斑斑,刹车片磨得只剩下一张纸一样薄,除了铃声不响,全身都响,但是这辆车在当时还是有名的——永久牌。记得学校还没有老师有自行车。用现在的话说,这应该算是我第一部专驾了。我的这个行为在当时还是算得上赶时髦和超前卫的。

之所以决定拿出这笔巨款来买一辆这样子的自行车,主要还是考虑我家离任教村小有十多里路,每周去学校得带够一周的粮油、柴禾等,那时公路路况差,全土路,根本没其它交通工具可搭乘,如果光靠走路背扛这么多东西去学校,那是相当吃力的。购买一辆自行车应该是当务之急了。

我推着宝贝一样的旧自行车去了乡场的修车摊,换上橡胶刹车片,紧上了车把,然后带上粮油供应证去供销社买了一斤煤油,用一条旧抹布开始擦洗我的自行车,擦洗后的自行车焕然一新,虽然钢圈、车架的好多地方还残存一些锈蚀的痕迹,但整个车看起来还是相当不错。我试着在土公路上骑了一圈,放单手,从容上下,呼呼的风吹立了我年轻的长发,吸引了街上众多目光,想必是相当的拉风了。

这辆自行车就在土公路上陪伴了我两年的村小教师生涯,调乡完小后,这辆车就闲置了。后来乡完小的几位年轻单身汉老师也买了新自行车,我们组织了一个自行车骑游队,周末时间就邀约一起去邻近的几处风景名胜地穷游,那时我已经对这辆单车有了感情,尽管它在路上曾经抛锚过几次,但我仍然舍不得丢,直到不能再骑。

骑惯了自行车,对于不久就开始时兴的摩托车热我一直不大感兴趣,我一直有一种感觉,就是摩托车太快,怕控制不了,加上到了乡完小出行的机会就少了,的确也不很需要有摩托车代步。一直到2002年,妻子和我调进城后,为了上下班方便,才又购了一辆踏板摩托,我试骑了一下,并没有我想像的那么快速度,觉得踏板摩托也挺好的。周末,我与妻子搭上儿子经常去郊外踏青、赏花、野炊,闲来无事时,也骑车陪陪妻子逛街。那是一段悠闲而宁静的好时光,我骑车钻遍了城里的大街小巷。

决定购买轿车,是2009年刚拿驾照后。汽车城里的车看花了我的眼,高档的钞票不够数,低档的不想买,权衡了好久,比较了一大圈,最终决定买一辆既经济又实惠的排量1.6的中外合资车。轿车可不比两个轮子的自行车和摩托车,车提回来后,我就开始在乡村公路、高速公路等各种路况去熟悉,大概在积累到了5000公里左右的经验后,国庆期间,我组织办公室人员带上各自的家属一起去了川西自驾游,那是一次非常奇妙的旅程,对于很少走出丘陵地带的我们,都非常兴奋,若尔盖大草原、花湖、九寨沟、九曲黄河第一湾等,西部风情在我们的车轮下徐徐展开。

随后几年时间,我又组织了多次自驾游,一路西行,走西安数秦始皇兵马俑,去张掖瞧丹霞地貌,登嘉峪关怀古,到宁夏沙坡头玩沙,进镇北堡影城体验,上额济纳旗观胡杨林,大西北的风情让我们流连忘返。

祖国大好河山太多了,又岂是四个轮子能够跑完的?有了车,有了车轮滚滚,也就有了多彩人生,想去哪儿就去哪儿,这车轮,已经无限开启我无比精彩的流年。

骑自行车之乐事

文/杨汶鹭

头天下了雨,我便在婆婆家住下了。

农村的夜晚静得连村头的狗叫都听得到,躺在暖暖的热炕头,与婆婆东家长西家短的话着家常,不知不觉中沉入梦乡。

早起吃过饭,天还阴沉着。婆婆嘱我早点走,省得一会儿有雨再挨浇。

天有些冷,快入秋了。

我穿了一件白色帽衫,牛仔裤配着旅游鞋,骑上我的小自行车,悠哉游哉地往回溜达。

路面还未干透,有些路段凹凸不平,遇到迎面来的车,我就尽量停在路边,怕溅到身上水。

可也奇怪,从我后面追上来的车,无论大卡车还是小轿车,甚至是摩托车都鸣一下喇叭,还回头望着我笑。我就纳了闷了,姐从小到大回头率就不高,老了老了颜值还上升了吗。

都说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这话不假啊,总觉得后背凉嗖嗖地。

到了小镇,把自行车锁上,上我妈家看看她们都在干什么。

进屋后,转身关门的时候,弟媳一声惊呼:“姐,你后背咋弄的?”

我赶忙走到穿衣镜前,侧身一看,我勒个去!只见后背上一道黑色泥渍从下往上,如此醒目,如此的触目惊心。

这才想起,我骑的小自行车没有瓦盖,这一路上的泥点子全被车轮带起来,毫不留情地甩在我白色的衣服上!

这叫一个“尿。”

下班的时候,爱人说园子里的黑豆该收了。又说,明天有雨,咱俩今天回去吧。

爱人两点半交车,他先行一步。我四点下班,直接骑车去接应他。

我到的时候,爱人和婆婆已经把黑豆割完了,并且打下来收在簸萁里。婆婆总说黑豆的收成不好,可种了几根垄也打了二十几斤,不错了。婆婆说有人要买,七块钱一斤,她没卖。跟人家说,这些都是给我儿媳妇留着吃的。

我和爱人把豆子粗略地挑捡一遍,爱人把豆杆捆在一起,又把园子里的苞米杆抱到仓房那里码放好。

天短了许多,说话间就黑透了。

我俩也没顾得吃饭,匆匆地骑上自行车往回赶。

从村里出来,天完全暗了下来。虽然有月光照着,但过路的车灯一晃,加上我的视力大不如前,乡村的路又极窄,有几次我都不得不下车来躲避对面驶过来的车。

爱人嚷着让我靠路当间骑,我可不敢拿我的血肉之躯开玩笑,我还是离车远一点,再远一点。于是,我躲呀躲的,车灯一晃,我一紧张,往右一拐,你猜怎么着——在路上你是找不到我了,掉沟里去了。

亏得沟不深,也亏得爱人在旁边,这才惊魂未定地爬上来,重新上路。

都说和相爱的人在一起,骑自行车也开心。我怎么开心不起来哪,再一想咱虽然也想坐宝马,可咱的长相入不了那些开宝马人的眼,想赚钱自己买吧,又没那个命。

唉,别想那么多了,快点骑吧,要不然赶不上进城的末班车了。

从自行车到共享单车

文/苏更生

上世纪中叶,北京城满大街跑的都是自行车。可就是这样,县城以下的农村,自行车还是奢侈品。大的方面说,乡间土路,上坡下坎,不便于骑行;小的方面看,农民刚刚解决了温饱,一辆自行车还是一个家庭的半年收入,也买不起。后来,农村实行了大包干,农民的荷包也渐渐鼓了起来,农村人家说媳妇最基本的条件就是“三转一响”。所谓“三转”,指的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一响”,是收音机。现在的年轻人听了,简直会笑喷了。就是这样,不少家庭还置备不齐,为此恋人分手也是常有的事。

不怕你笑话,我拥有第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已是1980年代的事了。当时自行车的三大品牌是凤凰、永久和飞鸽。能有这三个牌子的自行车在公路上骑行,自我感觉和现在开奔驰、宝马的感觉是一样一样的。

我的一位表叔当时是跑供销的,门路广。为了买到一辆心仪的自行车,攒足钱后,我托表叔去上海买。那时,光有钱还是买不到这些名牌的。还要有购车专用券,否则你只能干瞪眼。

于是,我的这辆心仪已久的自行车,就有了一段堪称传奇的旅程:表叔托关系搞到了购车专用券后,在上海买到了这辆永久牌自行车。回家的路可一波三折。首先要托运,火车不让带,只能从上海吴淞口码头,通过轮船托运到铜陵的横港码头。这期间要办理各种烦琐的手续。车到了横港码头提货后,再请人拆封组装。等我骑上平生第一辆爱车,已是一个月以后的事了。中间的期盼,可说是度日如年。哪像现在,鼠标一点,不出两三天货物就送到家。

不管怎么说,骑上这辆永久牌自行车那个美,还是溢于言表的。首先买了一个带金黄色流苏的坐垫套,把坐垫小心翼翼地保护起来,它也起到装饰爱车的作用。现在看这个坐垫套,应该是一件很不错的工艺品,可惜早不知所踪了。接着是苦练车技。因为乡间的路况差,有时还要在田埂上骑,没有过硬的车技是不行的。我就亲见一个同事在工地石灰池边练骑车,连人带车掉进石灰池的窘状。作为笑柄,让同事嘲笑了好一阵子。朋友之间,经常开展骑行比赛炫特技:什么定车,放把骑行,快行、慢速行,五花八门,为此摔得嘴啃泥的,也无怨无悔。

那时一家三口的出行,也可以用一辆自行车载走的。在市场上可以买到一个儿童座椅。它是以竹子为骨架编成的带小靠背的椅子,插在二八大杠中间,正好可以坐一个小孩。一辆永久加重车,一次带上二三百斤的货物是没问题的,只是上坡很费力。不过这样的出行比起步行,感觉还是很潇洒的。

不知不觉间,乡间的小路被宽阔的水泥路、柏油路代替了,当年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自行车,渐次被摩托车、三轮车、小汽车代替了。进入新世纪,作为短途旅行的最佳交通工具的电动车,一下子成了普通老百姓的首选。公路上几乎见不到自行车的影子。当有人骑着那二八大杠在公路上踽踽独行时,路人会投来异样的眼光,感觉你是一个时光穿越者,很不协调,甚至有些煞风景。偶然见到的,也只是那些被称为驴友的骑手。他们戴着各种色彩鲜艳的自行车专用头盔,全副武装,弓着腰,浩浩荡荡——那是为了健身而做的一项体育运动,自行车已超出了当年作为交通工具的基本职能了。

正当我们慨叹自行车业已退市时,近乎消失的自行车,又奇迹般地重新回到了人们的生活中。“共享单车”作为一个新名词,一下子刷爆了屏。它担负起解决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困扰的新使命。打开手机轻松一扫,一辆单车骑上就走,方便快捷。到了目的地扫码锁车,什么也不用管,这才叫方便出行。

从自行车到共享单车,我国的交通面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泥路、柏油路,已经通往一个个边远的水乡山村。高铁让国人出行感受到贴地飞行的舒适与快感。就连我这样的一个普通工薪家庭,两个孩子也已先后购了两辆轿车。望着公路上川流不息的汽车,不为出行难,却常为停车发愁。

70年,我只能由衷地说:祖国的变化真是太大了!

从未缺失的爱

文/刘刚

我家完全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妹妹的出生,好似给家里注入了“兴奋剂”,老老少少都开心不已,捧在手心,抱在怀里,顶在头上,破屋子里一颗明珠闪闪发光。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失宠,谎称身体不舒服,不停闹嚷着。这招还真灵,大人们立刻围过来,一番嘘寒问暖,让我窃喜不已。

由于家里多了个孩子,负担不轻,爸爸和爷爷都去了宣汉、大竹一带做工,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就是妈妈。妈妈每天背着妹妹忙碌于家里家外,我被晾在了一边,幼小的心里挂满了青涩的葡萄,那是滴溜溜的酸。远远地看见妈妈从田埂边回来,我双眼一眨,挤出几滴眼泪,捂着小腹表现出难受的样子,妈妈惊慌失措地跑来问我啥子事,我激动得吞吞吐吐地说:妈妈,我肚子疼。妈妈听了立即解下背带,把妹妹交隔壁婶娘照看,然后锁上门,骑上那辆她特别珍爱的自行车,载着我往乡卫生院奔去。

自行车是妈妈的“嫁妆三大转”之一。那时姑娘出嫁的标配要有三种能转动的嫁妆,除了手表、缝纫机外,就是自行车。妈妈很珍惜它,不是要紧事是舍不得骑的。我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双手紧紧搂住妈妈的腰,小脸死死地贴在妈妈的背上,聆听着车轮碾过石板村道发出的沙沙声,居然忘记了自己是在演戏,竟有些昏昏欲睡。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不知骑了多久,才达到卫生院。我被惊醒了,偷偷抹净嘴角流出的口水。再看看妈妈,她的额头爬满了汗珠,发梢被汗浸后黏糊地贴在脑门上,嘴里还喘着粗气。妈妈顾不上擦拭脸上的汗水,抱起我就冲进去找医生,一边小跑,一边呼叫医生,那架势把我震住了,一向柔和的母亲竟是那般强大,正如后来人们所说的“女子本柔,为母则刚”那句话,妈妈自然而然就体现得这么完美。

医生看妈妈那么急,也不敢怠慢,一番“望闻问切”之后,得出的结果是:“你孩子没事,忌生冷饮食即可。”妈妈长吁了一口气,抱我坐在自行车后座后,开始往家赶。

我依然搂住妈妈的腰,小脸紧紧地贴在妈妈的背上。自行车发出的沙沙声不再是悠扬的催眠曲,而是沉重的捶打声,一声声撞向我的胸口。妈妈抖动着背部叫着我的乳名问道:“你是不是在哭?”我不吭声。妈妈停了下来,我连忙用手捂住脸,妈妈停好车后掰开我的手,我的眼泪早就成了不断线的珠子,这次,是真的哭了。

妈妈知道我骗了她,不但没有责怪我,还安慰了我一番,回家后当没事一样,依然背着妹妹忙里忙外。

自那件事后,我也懂事许多。一晃多年过去,我进入中学时代。由于早晚都要上自习,被迫住在学校。那时的伙食费可以给现金,也可以给大米。家里钱少,妈妈每次就送大米来学校。一斤大米可以兑换六两饭票和二份菜票,我每餐吃三两饭一份菜。妈妈生怕我节约了吃不饱,每隔几天就送米过来,叫我每餐吃多点。妈妈不仅给我送米,有时还送来乡下的时令瓜果,只要传达室的广播叫我的名字,我就知道妈妈来了。在奔向校门口的路上,我就看见妈妈不停地向校园里面张望,脸上写满了期待。当我接过大米,送妈妈离开时才发现,妈妈这次没骑自行车来。妈妈说车子坏了,就不骑了。往后的日子,都是妈妈背着米步行来学校。

炎热夏季里,那袋米让妈妈几乎中暑;寒冷冬天里,那袋米让妈妈感冒了好几次。

那时老屋后面的机耕土路,是通向镇上的唯一道路,每逢下雨就成泥浆,脚踩下去湿滑难行,一不小心就摔跟头。有一次如往常一样去校门口接妈妈,可看到妈妈的那一刻,我的眼泪就禁不住在眼眶打转。妈妈的衣服裤子几乎全湿,妈妈说雨下得大,这斗笠遮不住。我摇了摇头,却说不出话来,因为我心里很清楚,那不是雨水淋湿的,明显是妈妈摔跤后,用水洗过的,毕竟裤子和衣服上还留着泥浆的痕迹。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解释说:“这几天都下雨,实在等不到天晴,路是滑了一点……”妈妈后面说什么,我已听不清了。过了一会儿,我调整情绪挤出笑容,如同小时候妈妈呵护我那样去安慰妈妈,也没有去揭穿妈妈怕我担心而编造的谎言,我知道这一切都是爱,是妈妈对我的爱。

这件事一直深深地烙在我的心里,每次想起,都会隐隐作痛。

于是,我瞒着家人利用周末和假期开始在学校周边做临时工,一天可以挣好几元,我慢慢攒,终于攒够买一辆自行车的钱。

当我骑上新买的自行车回家时,见路边有一鞋摊,又给妈妈买了一双防滑水靴。想着妈妈以后都不用步行来学校了,就算下雨天也不用担心摔跤了,我竟情不自禁地哼起了小调,一路往家骑行,一路歌声飞扬。

天色一点点黑了下去,黑到浓时便是夜。当我推着自行车拐进依稀可见的村中小路,远远就看到家里点亮的灯光,浑身顿觉温暖起来。

走到家门口,一声“妈妈”,她惊喜地迎出门。可妈妈看见新买的自行车和水靴,立即黑下脸,狠狠地把我责怪一顿。说我不好好学习,打什么假期工;说我为啥花钱去买自行车,她自己也会买……我愣在那里,一时不知所措。

第二天,我要回学校了,妈妈送我出门。没走几步,又叫住我。只见妈妈去里屋推出那辆新的自行车说:“我送你去。”“妈,我载你吧!”

我载着妈妈从村道进入通向镇上的机耕道,一路上左邻右舍和妈妈打招呼,说妈妈买了新自行车,妈妈无不自豪地说:“这是我儿子买给我的!”听得出,妈妈的一字一顿都充盈着满满的幸福。

妈妈像我小时候搂着她的腰那样搂着我,一路上跟我说着话。听着车轮转动时和路面轻吻发出的沙沙声,是那么动听悦耳,妈妈说的什么话我却没记住,只知道妈妈后来靠着我的背打起盹来。

父亲的那辆自行车

文/汤华平

光阴荏苒,许多年过去了,如今在我的脑海中还存放着一两破旧的永久牌自行车。在那个贫瘠的年代,这辆小小的自行车上不但凝聚了童年时代父亲给予我最深沉的爱,也承载着我们全家人走过了一段艰辛而又温暖的岁月。

回眸那如烟如雾的往事,那是我读小学三年的时光,一天上午我正在教室里写作业,弟弟兴冲冲地跑进来告诉我,父亲买了一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我当时一听高兴得跳了起来,来不及向老师请假,放下手中的笔,健步和弟弟一起向自己家中跑去。

来到我的家门口时,我看到家门口早已经围了很多前来观看自行车的乡亲,父亲站在一旁听着乡亲的赞叹声,脸上写满了自豪。在那个物资生活匮乏的年代,我们这个不足200来户的小村拥有一辆自行车,是一个特大的新闻。因为那时父亲是一位行政公职人员,每月有20多元的工资,平时省吃俭用,才买下那价值180多元的永久牌自行车。

自从买了那辆自行车之后,父亲的生活也有所改变,不用赶早步行去上班,每天太阳爬出来老高他才骑着自行车去距我家8里多远的双港公社上班,傍晚日落时又骑着车子回家。记得那时每到家门口,父亲总会摇响那悦耳的车铃声,惹得村里人驻足观看。

有了那辆自行车之后,我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时每到周末,我都要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和他一起到父亲工作的所在地小华集镇玩耍。戴着父亲给我买的那顶小军帽,每次车子从村口经过时,看到乡亲们投来羡慕的目光时,我心里喜滋滋的。有时有的小伙伴们还塞给我几分钱,要我到小华镇给他们带来玩具、连环画和好吃的零售。怀揣着伙伴们的希望,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我紧紧地抱着父亲的腰,随着那滚滚向前的车辆,一路上内心总会激起无限的遐想……从那时起我每次到小集镇都缠着父亲给我买几本连环画和课外书,随着着时光的推移,我逐步走上了爱好文学的道路。

日子在欢乐中一天天走过,那年春天的一个午后,我对父亲说要他教我骑自行车,当时父亲对我说:“傻小子,人还没有车高,就学骑车,车子压死了咋办?”可我不听父亲的劝告,一定要学,父亲无奈答应了我的请求。

我家门前是学校的大操场,自从父亲答应了我的请求之后,每天黄昏之际,父亲下班回来就在这里教我骑自行车。因为我个子小,不能坐在自行车的坐垫上,只能把一只脚放进自行车的三角架内踩着踏板,另外一只脚在外面踩。刚开始学骑自行车时,父亲对我说双手扶住车子的龙头,两眼平视前方,心态要平稳,车头向左拐,你就向右拐,车头向右拐,你就向左拐。开始我有点紧张,后来在父亲的鼓励下,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开始骑得很慢,尔后越来越快,有时还放开双手骑,每每至此父亲站在学校操场的一旁总会为我鼓掌喝彩。

学会了骑自行车后,我脑海里就有了新的想法,那年的暑假,我向父亲要求自行车让给我骑。为了增加家里的经济收入,我到小华集镇贩卖棒冰,每天卖一箱棒冰可净赚两块五毛钱。卖棒冰是一件苦差事,小小年纪的我推着笨重的自行车,穿行在阡陌的乡间小道上,走过那零星一样散落的村庄,在家家户户门前大声吆喝:“卖棒冰喽,卖棒冰。”从早到晚多每天叫得嗓子嘶哑,人也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两只扶着车龙头的手似乎僵硬了。尽管如此,我没有叫过一声苦,且乐此不疲。那时每当夜晚来临之际,母亲在昏暗的油灯下数着我给她的一枚枚硬币时,她那写满岁月风霜的脸上总是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在那个遥远的岁月里,每年的寒假,对我来说又是做生意的好季节,那年代农村的青年结婚,都作兴用自行车推新娘子的弟弟。我的家乡叫推舅姥爷,因为那时我们村里穷,很少有人买得起自行车。每次村里或外村有人结婚时,都得请我去推舅姥爷。每次去推舅姥爷可以得到2元的赏钱,还能大吃大喝一顿,有时,好的东家还会拿给我一包五毛钱的带嘴香烟,当然那包香烟最终归父亲所有。记忆中每次出发前,父亲都会在我的车子前面挂上一朵大红花,或贴上一个喜字,叮嘱我路上小心,不要骑翻了车子,摔坏了舅姥爷。就这样在父母的期待和叮嘱声中,我踏上了迎亲的征程,在弯弯曲曲的小道上为新郎家迎接了一个又一个舅姥爷,用辛勤的汗水与泪水慢慢滋润着家中贫困的日子。

岁月的脚步匆匆,在远去的时光里,故乡那片充满温情的土地逐步托起了我烂漫的青春年华,16岁那年我离开家乡去外地求学,从此父亲的那辆自行车只有存封在那段艰辛的岁月里。

生命如歌,蓦然回首,而今改革开放已起过了三十多年的光辉历程,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工具同时也日益改善。如今,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各式各样现代高科技的现代交通工具已大大缩短了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时间与空间。人们外出走亲、访友、旅游、办公务,乘上飞机、坐上火车、地铁、高铁,只要在旅途中打个瞌睡就到了目的地。家家户户以汽车代步,也不算稀奇事。自行车作为一个时代的代步工具已逐步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生活在这样一个交通日益发展的时代,有时,我真想重新坐上父亲骑的那辆自行车,重温那段纯真而又美好的岁月。

怀念自行车

文/夏雪芹

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一辆自行车。在那时的农村,能买得起一辆自行车的人家真的太少了,在路上看到一个骑自行车的,我都会用羡慕的目光追随好远。

上初中时,学校离家四五里路,来去都得步行,一天几趟很辛苦,父母怕我累,就发誓苦省苦干也得为我买辆自行车。

那年秋天,父亲到离家几十公里的县城干建筑活。他和母亲合议,秋忙时不回了,让母亲在家多辛苦点,他好多挣点钱为我买一辆自行车。

那时的农村,以种红芋为主,秋天总要晾晒大量的红芋片当作过冬的口粮。母亲一人刨红芋,切红芋片,常常忙得饭都顾不上吃。我和弟弟妹妹星期天或放学也都帮母亲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晴天还好,遇上阴雨天,我们娘几个都是冒着雨拾红芋片,那在雨中又冷又累的感觉,我终身难忘。

母亲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忙完了秋收秋种,父亲也终于挣够了买自行车的钱。当父亲推着一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出现在门口时,一家人高兴得简直要晕了。我们姐弟几个像得了宝一样,把自行车除车轮外从头到尾用彩纸缠了个遍,生怕刮上一点点刻痕。

有了自行车,我天天上学都骑着它,总引来不少羡慕的目光。我很自豪,甚至为了彰显自己的自豪,星期天还骑车带着同学去县城游玩。那时,那辆自行车着实给年少的我增添了不少亮丽的青春风采。

我骑着那辆车念完初中,弟弟妹妹又接着骑完了初中,我想那辆自行车可以退休了,可父亲修理一下,又骑了几年。后来实在不能骑了,才被父亲搁置在放农具的仓库里。

成家后,条件好起来,我买了轻便自行车,甚至家里每人一辆,不知是车子质量差了还是对车不爱惜了,总也骑不出当初的惬意来,车子也没有当初的寿命长了。再后来,家里买了电动车、摩托车,那些轻便自行车放在那里生锈了,终于有一天,我把它们卖给了废品站。

现在,出门不是坐车就是骑电动车、摩托车,一步也懒得走了,看到自己因缺乏锻炼而呈直线上升的体重,不禁怀念起自行车来。唉,多想再回到那青春飞扬的时光!

温暖的感觉

文/汪永丽

我小的时候,在工商所上班的父亲有一辆自行车。父亲的工作就是骑着自行车到乡镇集市上去,向摆摊设点的小商贩们收取工商税款。每个周末,父亲一定会带着我去。

那些年,公路上没有这么多车子。没有车经过的时候,我坐在自行车后货架上,父亲说:“你在后面,要紧紧地抱住我的腰,这样你才不会摔下来。”小孩子当然怕摔倒,何况那时在我看来,自行车的速度算得上是飞奔了,于是我就紧紧地抱住父亲的腰。

偶尔,远远地看到有车来了,父亲就将自行车停在路旁,两只手握住自行车把手,说:“你站在我身旁,紧紧地抱住我的腰,这样你就不会受到车子的惊吓,也不会乱跑,是最安全的。”我抱住父亲的腰,感觉抱住的不仅是安全,更是温暖。

其实,父亲为了避让路上的车,完全不用停下来的,因为我听集市上的人们说,父亲的自行车技术非常棒,父亲在人潮拥挤的集市上来回跑几圈,都不用停车。我知道,父亲的车是为了我的安全而停的。父亲的腰很温暖,父爱更温暖。

父亲收税款的时候,说:“我的手要开票、数钱,不能牵着你,你拉住我的衣角,不要乱跑,否则我会担心。”我没有拉父亲的衣角,而是抱着父亲的腰,不仅让父亲感觉到我一直在他身边,我还能享受那种温暖。

如今,父亲已经多年没有骑自行车了,但抱着父亲的腰,那种温暖的感觉,常常盘旋于脑海,挥之不去。

何必着急,慢慢来

文/一个人的雪域

校园里没有专门的自行车道,但却有着不计其数的自行车,所以我们也就凑合着和机动车辆一起一道并行。校园周围的马路上总是会有长长的凸起,一道,不是很宽,但足以长到可以横贯马路两边。只在接近马路最边缘的台阶边上留下小小的窄窄的空隙,通常骑车路过的学生总是喜欢经过那条小缝隙,以此来避免由于凸起而带来的颠簸和不舒服,我也常常这样做,但是不同的是,我其实还算是一个自行车新手,学会自行车才刚刚一年多一点时间,要从那么恰好的缝隙间自如穿过还是会有一些难度的。路上没有其他行人和车辆的时候,曾经尝试着穿过那个小缝隙,幸运的是都顺利的通过了,不由得一阵欢喜。但最近的情况却让我开始担心自己骑车技术。开学之后,每周一的课程安排得特别紧张,从早八点到晚八点,差不多十二个小时,几乎不留一点儿空隙。于是中午放学的时候,会赶上高峰期,人流极其拥挤,自行车和来来往往的步行者,短短的道路常常寸步难行。人多的时候,我就会紧张,害怕自己骑车不小心撞到别人,也怕被别人撞到,遇见长长的凸起还是下意识地走那个缝隙,但只要以逢高潮期,常常不能够顺利地穿过那个恰好的空隙,反而由于其不平的高差而导致自己的颠簸更加厉害。心里一紧张一着急,必然会出错,而且可能会使自己受到更大的损失和不适,就像在人群中穿梭的我总是跨不过那个恰好的缝隙一样。

想起了小学五年级的那个高高帅帅的语文老师,老师喜欢教我们练习写字,因为他的字一直都很棒很棒,所以希望他的学生也可以写得一手好字。他说见字如见人。当他开始一笔一划地在讲台上给我们讲着汉字的结构的时候,他说练习写字一定不能着急一定不能求快,欲速则不达。那个时候的我们还不懂这些话的含义,只想着快点儿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快点儿拥抱美好的自然,快点儿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字有了些许长进,但是并不是很大的提高,只能说是勉勉强强还算可以吧。直到后来读书毕淑敏说一向干练利落地的朴珍琪患了癌症之后放平了心情,放慢了速度写字,结果发现自己的字写得越来越好。也许最快的不一定会是最高效的途径吧,世界常常很是奇怪,有时候,慢下来却是最快的捷径,那时因为慢下来的心灵没有停止思考没有放弃努力。

高三的政治老师说,世界是辩证的,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这个世界。一分为二,我们看到的往往都是自己想要的答案,而对于另一部分也存在的真实的也许相反的答案视而不见。就像现在的快速发展的社会,人人都求快,怕走慢了会落在时代的后面,怕走慢了会失去太多的机会,所以只是匆匆的赶路,日复一日地走在途中,忘记了其实一直有节奏的缓慢的行走,松弛有致的人生才会更多的意义。最快的速度不一定会有最好的效果,这是事实。

在京城骑自行车

文/吴树民

1965年10月中旬的一天,是我从老家三原县进入大学的第二年,要去人民大会堂北边的长安路路南办事。如果从中国人民大学坐汽车,过西直门,再去那里,车票得1角5分钱。那年月,这些钱绝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小数字。我们班有个京城里的孩子,全班就他有一辆旧自行车。我想借他的自行车骑着去。为借与不借,我犹豫了很久:这是他周末来回的必用工具,自然视之如宝贝,但是我得知他这个周日不回家,而且他学骑自行车我还立过汗马功劳,就决定覥着脸试一试。

听说我要借车,他迟疑片刻,问:“能不能保证不出问题?”我掷地有声地回答:“没问题!”他要求我天黑前必须回来,我说至多大半天就让车子完璧归赵。

我给车子打好气,迎着飒飒秋风上路了。过魏公村、紫竹院、白石桥,沿动物园、北京展览馆门前大道东去,进西直门,南折过车公庄、阜成门,进入西长安街,一路顺风,没有任何坎坷。骑到西单十字西口,我看前面骑自行车的和飞驰的汽车,不知发生了什么,都一股脑地停了下来。我再一看,十字口空荡荡的,脚下一使劲,箭一般直飞过去。刚到十字东口,一位交警将我拦住。我停下车子,问有什么事儿,交警向我敬了一个礼,我不知所措,右手推着自行车,慌忙用左手回礼,交警扑哧一声笑了:“你刚才看见红灯没有?”我实话实说:“看见了。”交警这下不笑了,黑着脸问:“看见了你为什么还不停车?”我理直气壮地说:“为啥要停啊?”交警声严厉色地问:“你没有看见大家都停下来了?”我答:“看是看见了,他们为啥不走我不知道。他们不走也不能不许我走呀!”交警像看外星人似地看着我,奇怪地问:“你知道不知道红灯停、绿灯行?”我摇了摇头:“没人给我说呀!”交警扫了一眼我胸前的校徽问:“你骑自行车进过城吗?”我答:“我上高中的县城,没有你说的这些红绿灯啊!”交警疑惑地又问:“你从西郊骑自行车进市中心几次了?”我叹了一口气答:“全班就人家城里娃有这一辆车子——我是头一回啊!”交警噢了一声,很耐心地给我讲了有关红绿灯讯号标志的意义,我听得连连点头,由衷地说:“谢谢你,谢谢你!”交警莞尔一笑说:“进了大城市,有些知识还得多问问。”我连连点头:“可不是!我们班有个山区来的同学,第一次看我们打篮球,竟生气地数落大家:都这么大年龄了,为一个圆球球争来抢去,多不值得呀!既然那么爱,一人买一个不就成了吗?”交警听得目瞪口呆,最后扑哧笑了,自言自语说:“我们还不了解这些新情况哟!”然后对我说:“你走吧!记住:红灯停、绿灯行……”

我按同学的要求及时返回学校,车子也毫发无损地交回了他手中。同学听罢我和交警的事儿,差点笑岔了气……

在京上学期间,除此之外,我再没有骑过自行车外出。这次外出经历,让我明白:还有许许多多知识,大学里并没有,还需要我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吸纳、消化、掌握。

永恒的思念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您离去的日子已有八个年头了,后天便是您八十岁的生日,女儿的心情越发的难过起来,要是您还健在,儿女共聚一堂,那将是多么快乐多么幸福的事啊!可这个想法已经变成了奢望,变成了永远的梦想……

曾记得在外求学的我们,周末回家,您老早就在村前等候,乐呵呵地将我们迎进家门,准备了一桌丰盛的菜肴款待我们,当我们姐弟五个兴奋的吃着谈着时,您却躲在厨房的灶台下忙得满头大汗,什么菜也舍不得吃……是啊,姐弟这么多,个个在外求学,生活的重担过早的压垮了父亲的背,父亲和母亲是下放知青,到出生地当了农民,他们的收入是微薄的,常常为了凑够我们的学费而东奔西走,一会儿上街去卖点五谷杂粮,一会儿又长西瓜去卖,一会儿又编些簸箕上街去卖……

道不尽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十四岁的我已经记事了,深切的记得父亲夏天卖西瓜的一幕:父亲在他“长城”牌的自行车后面绑了满满两大筐西瓜,足有几百斤,要到离家三十里的县城建湖去卖,天还麻麻亮,他就艰难的推着沉重的自行车出发了,我也作为帮手骑了个小自行车跟在父亲的后面,见父亲费力地向前踏着,一脚一脚的蹬着自行车,自行车像个蜗牛似的慢慢向前爬行,快要到集镇时,父亲的车龙头一不留神,晃了一下,连人带车倒在公路边的水塘里了,西瓜撒得到处都是,父亲费力地爬起来,一句怨言也没有,艰难的扶起车子,捡起一个个西瓜重新上路了,他的目的只有一个,能多换点钱供我们上学啊!跟在后面的我,眼泪早已溢满了眼眶……

父亲真是太辛苦了,姐弟五个还真争气,个个能念书,不少好心人都劝他,别给女孩子念了,就给唯一的弟弟读书就行了,上面的四个女孩子都出去打工挣钱养家吧!父亲只是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只要她们能念,我不会亏待她们的,男女都一样!”正是父亲的这句话,更坚定了我们上进的决心,姐弟五个都考上了!都离开了那个充满浓浓父爱的家乡,留下了父亲与母亲无休止的劳作……

生活的重担终于压垮了我敬爱而又慈祥的父亲,正当我们几个刚开始工作时,父亲本该颐养天年享享福时,父亲却一病不起了,他为了我们吃尽了苦,受尽了罪……早早地离开了我们……唉,我的父亲,我的亲爱的父亲,女儿想念您!永远怀念您!

岁月里的自行车

文/水陌格格

阳光柠檬黄的明媚倾倾洒洒,瓦蓝的天空像是水粉调合的平静,我坐在操场上,听着耳边春天的酥语,痒痒地感受着季节投影下的温暖。远处一个爸爸扶着小自行车,在耐心认真地教着女儿如何学骑,看着这样的画面,满满的全是爱,心里的波澜不经意地飘渺,随着内心不肯停息的呼唤,那一段时光又被轻轻想起来,不知不觉湿了所有的阳光。

那一年,我以全镇第三名的成绩考到了市里的初中,邻居都说市里花销太大,不如就在镇里上初中,离家,近省钱。爸爸一言不发地走过所有人,拉起我的手说,妞妞,去市里上学吧,好好学习,爸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上学。就这样,我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大家都钦羡的九中。

那时候的我骄傲极了,觉得自己仿佛真的是孔雀,飞出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可是进入九中不久,我便开始有了催化作用,我心里的天平渐渐地失横。我们在心里总是默默地比较,谁长的漂亮,谁学习好,谁家里有钱等等。

又是一个星期五,我刚走出校门准备坐城乡直达车回家,一个身影越来越近,不停地呼唤着我的小名向我走来,我的脸映着黄昏的油画变得赤烫,恨不得找个地缝把自己藏起来,爸爸一个大步走到我面前,一脸兴奋地说,妞妞,我来接你回家了。说完满眼放光炫耀一般一拍自行车的后座。同学们岔笑着说再见,但是我真切地感觉到那些眼光都是带刺的,有些太多的看不起。

随即我的脸变阴了下来,爸爸小心翼翼地讨好解释说,我想着你坐车还得走好几里路,我怕你学习太累了,而且你是我闺女,我疼你,我就喜欢来接你。听完爸爸的话我并不领情这份好,因为我生气他让我在同学面前丢脸,便大声朝着他凶道,别给自己找理由,你不就是想省钱嘛,真是的,说那么多干嘛。爸爸沉默地推着自行车,沧桑无奈地看着我,等待我的最终审判,我不耐烦地一摆手,好了好了,走吧。然后跳上自行车的后座,他骑上自行车,我们之间的距离不超过一尺。

路上遇到卖油条的小摊,他知道我喜欢,想要给我改善生活,从口袋里拿出皱巴巴的纸币凑出几张给人家。到土路上坡的时候,他拱着腰遥着牙,使着狠劲向上蹬,铜黑色的脸颊淌下一道道汗痕,可就是这样,他都不肯让我下来走一走。刚蹬上坡,他脸上的肌肉一松,他腾出一只手拿袖子一抹脸上的汗,就是这一刻我心里萌生着些许自责,不该那样说话让爸爸心里难受的。

回到家爸爸的身上的衣服都湿透了,他第一句话就是孩子***,我把妞妞带回来了,快点把好吃的端给她。晚上的时候,爸爸给我端来洗脚水说,妞妞,今天是爸爸不对,可是你一个女孩子家,那么多人挤车太遭罪,而且省下来的钱我想给你买营养品。别生气了,你开心爸就高兴,爸想好了,以后再去接你,我就把自行车停在你们学校后面的树后面,那里人少,我就在那里等你,这样就不会有人嘲笑你了……爸爸一边说着一边轻轻地为我洗脚,粗糙的双手抚摸搓擦,犷暖的温柔。听着他的话眼泪一滴滴滑到他的手上浑进洗脚水里,我使劲把眼泪眨巴干净说,我以后会自己回来,你就不要担心了。爸爸的眼睛一凶却一脸宠溺地说,说的什么话,妞妞第一次离家这么远,我怎么能放心呢?我就怕你吃不饱,穿不暖,睡不好,学习太累,我都想天天陪着你。让我去接你吧,看见你我心里就好受。爸爸的话让我无言以对,我低着头不肯说话。

回到学校的时候这件事慢慢地在时光里就平复了,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可是一到星期五,我心里就会不停地打着小鼓,怎么办?我不想让同学看着我如此寒酸丢人,为了少女可怜的自尊和虚荣,我甚至想装作没有看见他就离开。可是我知道他会等,等到所有学校的灯都灭了,等到一切街道的灯都亮了,可满心尴尬地走出校园,发现学校门口没有他,心里着实送了一口气,不过突然想到上周五说的话,便摸索着侥幸心理向学校后面那棵树旁边走去,稀稀落落的行人,孤单飘零的落叶,我看见他了,瑟缩着身子蜷着脑袋张望着,焦急而耐心地等待着,他真的在。

突然有一个同学给我打招呼,他把头在树后面埋的更深了,生怕被人看见,眼光里满是躲闪和愧疚。现在回忆起,就是当时他的眼睛触动了我,让我所有的情感决堤。那一刻,让觉得我以前所看重的那些在人前的光鲜亮丽其实真的不重要,他才是重要的,小心谨慎的爱,一切周全的情,除了他,谁还会这样委屈自己如此求全。

我轻轻地走过去,转到他的身后蒙上了他的眼睛说,猜猜我是谁?我听见他笑了,解开我的手有些胆怯地说,妞妞,你同学没看见我吧?我没给你带来麻烦吧?听着他的语气我为自己感到悲凉,他是生我养我的父亲啊,他所有的爱都只为给我撑起一片晴空,他并不欠我什么的。我向上吹了一口气把眼泪吹散说,没有,其实,辛苦你了,爸爸,真的。

这一天,在路上,我听到了他的歌声,不成调的幸福,只因为女儿的一声问候,一句关怀。看着他幸福的表情在黄昏的天空里晕染,我的心就这样充满温暖和铭刻。想着想着,心里不觉得想他了,真的想他了,可是一切都来不及了,只能祝福他,在遥远的世界里安和……

猜你喜欢

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