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日志 > 情感日志 > 正文

没多远了

作者: 徐徐2022/10/11情感日志

前不久,带刚满10岁的儿子,第一次去登黄山。

第一天,儿子劲头十足,背着沉重的背包,拄着一根拐杖,兴致勃勃地一路走在我前面,观迎客松,爬百步云梯,登上海拔1700多米的鳌鱼峰、1800多米的光明顶,竟没说一句累,也极少说要歇一歇。

应该是黄山的美景,让他完全忘记了行路难与爬山累。尤其是傍晚,站在黄山第二高的光明顶上,看着对面的莲花峰、天都峰和鳌鱼峰,以及西山顶上的晚霞和脚下的西海大峡谷,儿子兴奋极了,说自己是在看一幅画,太美了!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如此高如此美的山峰、如此深邃的沟壑。

但到了第二天,儿子的兴奋劲儿一下降了很多。当我带着他向“群峰顶”和“飞来石”进发时,他明显表现出动力不足,说,脚有些疼,走不动了。在我的一再鼓励下,才勉强迈开腿,费劲地先后到达了那两个景点。

接下来的便是“猴子观海”,小学课本里提到过,也是儿子最想看到的景点之一。我查了下,走过去要50分钟左右。一路上,时而要上,时而又要下,把儿子累得够呛,当他时不时地问我还有多远时,我都会告诉他,没多远了,很快就到了。我知道,如果我说还有很远,他定会丧失信心,可能会赖在原地不动。

“猴子观海”终于到了,儿子一扫先前的低沉,高兴地说,真是鬼斧神工啊,比书上写的更好看。

从“猴子观海”下来后,接着便是去“妙笔生花”(又称“梦笔生花”)和始信峰,同样要走很久。据说,“妙笔生花”这个景点名,是李白登黄山时给取的。作为一名作家,我肯定是想要去看看的。始信峰,则更不容错过,素有“不到始信峰,不见黄山松”之说。

这时,儿子差不多筋疲力尽了,嚷着要坐索道下山去。我便安慰他说,“妙笔生花”和始信峰跟云谷索道在同一方向,很近的,看过后,即可马上下山。

儿子信了,再次迈着沉重的步伐,继续跟着我,边走边歇,时而攀登陡峭的向上石阶云梯,时而又要小心翼翼地向下行。

爸爸,到底还有多远啊?一路上,每当儿子问我时,我都会回答:“没多远了,快了,马上就到了……”

途中,我们还看到不少其他景点,个个都很美。当爬到陡峭的始信峰上,站在峰顶之上,遥看对面一座一座巧夺天工的山峰,以及石柱、岩壁,俯瞰着山下的万丈沟壑时,儿子忘记了爬山的所有苦与累,脱口吟诵道:“黄山四千仞,三十六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这首诗是他很久以前就会背的,在那一刻,终于用上了。

下了始信峰,我们又走了40分钟的石阶路,才到达了云谷索道。奇怪的是,这一路上,儿子竟然没有说走不动了,他身上的疲惫劲儿,过去了。

回到山下后,抬头仰望黄山,儿子难以相信,自己竟然登上过好多座高峰。

在黄山近两天的游览中,我和儿子走了近万级台阶、十多公里的山路,总时长近10个小时。黄山上80%的知名景点,我们都到过了,留下了不少宝贵的影像记录。

我想,正是我的那一句句“没多远了,快了,马上就能到了”,激励了10岁的儿子,让他有了咬牙继续走下去的勇气,最终看到了许多令自己叹为观止的景点,不枉千里迢迢来黄山一趟。

我又想,何止是登高山,在追求心中理想,实现人生目标的过程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一开始,我们就知道了实现理想过于艰难,达到目标需要付出太多努力,恐怕我们还未开始就已经打退堂鼓了。

边走,边告诉自己“没多远了,走着走着就会到了”,然后便真的就到了。

人只有站到山顶之上,才会看到更好的风景。如果觉得山太高,上去太难,中途放弃,不去攀登,不想到达山顶,那么我们就永远也成为不了更好的自己。

情感日志

猜你喜欢

情感日志

好文章

优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