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经典散文 > 原创散文 > 正文

保持自我“精进”是一种端正的人生态度

作者: 若愚[文集]2021/08/04原创散文

“精进”一词原本是佛教词语,梵语vīrya的意译。谓坚持修善法,断恶法,毫不懈怠。 是佛教“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之一。佛祖释迦摩尼称:“精进”是努力向上,心无旁骛,埋头苦干地工作,这是提高心性磨练人格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

《大智度论》中对于“精进”是这样解释的:精进者,谓心练于法而不懈怠。如法致财而用于布施等,为身精进;断悭贪等恶心,使不得入者,为心精进。若通过不懈怠的反复练习、学习,用所修习的法让得到了的财富,做好事,是为“身精进”,而在此基础上能摒弃悭吝贪婪之心,净化心灵,则为“心精进”。

著名心理学家采铜的《精进-如何做一个厉害的人》一书中,将“精进”定义为:“用持续精确地努力,撬动更大的可能”,而“精进”之目的,即在于“成为一个厉害的人”。世界500强的知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先生的《活法》一书中对于“精进”,则概述为“一心扑在工作上,专心致志于眼前所从事的工作,从而达到砥砺人格,提高修养的目的”。

汉语中的“精进”中的“精”指精华、浓缩等去除杂质之后的东西或者专一的行为,“进”即为上进,前进的意思。“精进”的字面意就是“专一地上进”“精”与“进”互为映衬、相互相成,而“进”则是“精”行动上的具体体现和升华。

简而言之,“精进”即为专注和坚持的力量,有精明上进、锐意求进之意,是行动、思想、灵魂兼修的最佳体现。

始终保持不断自我“精进”的态度,不仅能使自己在行为上得到修正,还能让自己从思想上始终保持警醒、从而达到一种良好的状态。“精进”与学问、年龄、性别、岗位无关,“精进”的人,一般能拥有强大的气场,那是一种阅历与厚重,自带光环。身边不乏一些一直从事农业工作的人士,由于他们始终坚定目标、辛苦劳作、专注工作,在自己的领域内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受人尊重和敬仰。毫无疑问,即使他们全身沾满泥土、因他们身上始终保持的“田间精进”的可贵精神,早已潜移默化地陶冶了情操,使他们的人格魅力得到了升华,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许多千千万万工作在基层的劳动者,虽然他们所在的岗位几乎小如尘埃,但他们始终以“精进”的态度长期专注于某项工作,以致成长为这项工作的领头人,他们在工作上执着、辛苦的付出无形中彰显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即使某天离开了岗位,也会被人们铭记。

世界上哪些功成名就的名人,成功的秘笈无非就是在自己所涉的领域里不断努力、修炼,精与求精,而获得了成功。这是因为他们始终保持契而不舍、以不断“精进”的精神,通过自己加倍的努力、一步一步前进,最终取得了伟大的成果,他们用实际行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努力。这就是实质上的“精进”。

通常情况下,人们总是喜欢用刻苦努力来形容用功的程度,话虽如此,但有几人能真正的做到“真正的努力”。“真正的努力”就是“专心专注当下的一件事,一心一意尽最大努力将事情做到最好”。就大部分人而言,学习上,大多数都是一知半解、浅尝辄止,尤其是理论性的学习更为似是而非;有些人工作中做事,一向不会静心思考,胡乱对付,总存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浑浑霍霍;有的人,看书学习仅是为了获点赞……这,都是不“精进”的表现。

稻盛和夫先生认为“精进”就是“只有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他说:“宏伟的事业,是靠实实在在的微不足道的一步步积累,获得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是人生的修炼之旅,“精进”之程。没有卑微的工作,也没有糟糕的生活,只有不端正的态度和不正确的认知。专心致志就是“精”,做事就是“进”。人生在世,任何时段、任何年龄都需要学习和努力,专心致志的学习、工作、生活就是“精进”,只有时常保持“精进”之心,才能不断地丰富和感受人生体验,不断地自省前行,让自己无限地接近成熟,把未知变成可能。

一个人在努力工作、生活的同时,不断地追求目标,实现梦想,既丰富了学识,开阔了视野,让自己得到了提升,又能享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这不仅是能力上的“精进”,更是精神层面的“精进”。

无论生活还是工作都需要有“精进”的态度,因为只有专一坚持,才能实现目标;只有不殆不懈,才能达成所愿。愿所有的人们,在人生不同的阶段,皆能认准方向,勇往直前,不弃不馁,永远保持“精进”,做自己喜欢的事,活出自我,拥有属于自己更加精彩的人生!

更多原创散文

猜你喜欢

更多原创散文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