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散文 > 散文随笔 > 正文

回眸与转身

作者: 梦醒黄粱2023/08/20散文随笔

离开那家经营海鲜的酒店,是下午二点多。

我想回家休息,老秦提议去喝茶。在车上,他一再向赵先生提说想喝两款茶,其中一款是保塘。我第一次接触它,口感表明,它的味道确乎不同一般,首泡没有大多普洱茶常有的轻微的苦涩,有点甜。

茶的味道如何,除了环境等根本因素的影响,也与沏茶的水质及茶艺师的手上功夫有关。把一壶好茶泡坏了的情形并不鲜见。小雅执壶。她在这家茶店已经工作了九年。当它还在别的地方,没有迁来时,她就是它的员工了。她是最早加入的为数不多的元老级人物。现在,她拥有一个茶艺师应有的资质,手上功夫娴熟老道,为顾客所欣赏和推崇。

她给人的印象,一如她的名字。她有着168厘米的个头,或许还高,身材匀称、苗条,皮肤白晰,容貌端好,呈一种无需刻意修饰的自然。见过她的人,以为她出身在城市,生长于优渥之家。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除了上面提及的原因,还因为她举手投足流露的气质:文静,含蓄,内敛,与生俱来的羞涩。在茶店,工作人员上岗前都要经过专门培训,即便行步都有要求,身形挺直,步态稳健,不徐不急。小雅行步既有少女的矜持,也带着台步的韵致。未曾开口,先露出一脉洁白整洁的牙齿,顾盼间,庄重谨严。

她来自武安山区。父母务农。她的容貌为父母所赐,为武安山水滋育。“山高出俊鸟”,诚哉斯言。说到她行为举止的得体有度,应归功在茶店的历练。入行以来,除了吃饭、休息、探家外,几乎时时刻刻与纯正茶叶保持亲密接触,用“须臾不分”形容不算为过。她经过茶道的系统培训,多次深入云南的茶山,沐浴天地自然真气,于红尘野外设立茶席,演绎茶道、茶性,普及冲饮常识。她从服务中见识了人性和茶趣。这是甄别、修为、还是呵护,让原本清纯如水的她变得更纯洁、更澄明、更温文尔雅。她经年累月与茶为武,经年累月与爱茶人打交道,心地、性格、眼光得以净化。她接触过形形色色来喝茶的人。即便好饮之辈,沾酒以后,面对一盏清茗,呼吸萦绕周围的芬芳,也会从浑浊里爬到岸上。不爬由不得他。小雅在这里看到和感受到的,自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

因为事情牵绊,我有一些时日没来这里了。记得还是今年春上,在店里小坐,见过她一面。她为我们泡茶,有些疲惫,面容略显憔悴和暗淡。我感叹时间的无情和刻薄,对谁都不肯照顾。这次见她,隔了半年,印象退回到了从前。红润重回她的面庞。青春的容颜如快马,倏然而失又抽冷子闪回。让我觉得时间还是夹杂了私心和偏爱,特别眷顾了像她这样的女孩。一起喝茶的几位也都注意到了,称赞她的状态,为她告别小恙、重回健康而高兴。我有一个感觉,那么娴雅的姑娘,端坐正位,执壶分茶,虔恭仔细,淡定自若,徐徐如也,整个人仿佛一块美玉,就容貌言,是一块不折不扣白璧无瑕的羊脂玉。

有人开她的玩笑,说谁找了她便是谁的福气。这是不用说的。她听了,会心一笑,依然故我倾心于茶事,倾心于周致的服务。据说,以前父母催她,让她于茶事余暇,留意自己的终身大事。她在心,表面一如平日,知道急是没用的。恋爱需要缘分,缘分多半得等待,正是因为有了等待,爱情才令人向往,显得神秘而美好。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不能不提。城市化进程高速演进,年轻人纷纷离开乡村,投身心仪的城市,其中不乏为数众多的优秀女孩。他们与城市千丝万缕地绾结在一起,将勤劳和汗水筑进它日益增长的高度和宽度。在获得经济独立的同时,也获得更高远的视野,形成新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他们为城市强力吸引,不愿撤退回乡村,撤退回色彩单调的生活。故乡当然随时悦纳他们,他们却注定回不去。

问题因此产生。这一庞大群体成为独特的存在。他们梦寐以求在城市里有一处栖身之所,像所有年轻人一样,拥有自己的爱情和幸福,一份打工之余的恬适生活。现实坚硬,不由分说。历史形成的城乡差别的鸿沟犹在,弥合处仍存罅隙。对于乡村,对于生养他们的故乡,不得不背对,且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和怀想。故乡成了尴尬的存在,如他们在城市的处境。他们无数次地回望和转身,依恋,期望,侵入骨髓的难以言说的滋味……

在钢骨水泥的皱摺里,有不少像小雅这样空谷幽兰般的女孩……以青春去搏未来。命运之神保持缄默,在城市巨大而灰暗的阴影里,设下扑朔游离的谜语,不轻易揭开……

猜你喜欢

散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