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故事 > 生活故事 > 正文

养蜂人

作者: 严共昭2021/03/29生活故事

闻着花香而来的养蜂人,撑开军绿色的帐篷,把一个个长方形的木桶,零零星星地摆放在草地上,燃起一缕烟火,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

嫩绿的小草雨后春笋般,在枯黄的杂草间冒出头来,把瑰丽的高山原野染成了迷彩,铁筷子、苦糖果、报春花、蜀侧金盏花等早春植物,率先送来了一束束鲜花,像天上的星星,点亮了无垠的原野。

养蜂人是第一个走进春天的人,要赶在百花盛开之前,让过冬的蜜蜂尽快适应这里的环境,那一缕缕烟火就像约定的号令,吸引着散兵游勇般的野生蜜蜂,从四面八方纷纷归队,雄心勃勃地迎战即将到来的盛大花事。

他们戴着自己改装的奇特面具,在草帽边沿缝上一块黑纱,围成一个圆柱形,乍一看,彷如世外高人,气定神闲,统领着“千军万马”。招蜂、分桶、杀害虫和蜂巢的遮阳、避雨,无不让他们费心,为的是让蜜蜂有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繁衍和工作环境,以获取尽可能多的蜂蜜。如果天气好,时晴时雨,他们每隔七天就可以取一次蜜。

化龙山地区,百草皆药,蜜蜂采百药花之蜜,酿成了“百药花王”蜂蜜,味道甘醇绵长,药用、滋补价值极高,成了市场的抢手货。蜜蜂之工作,准时自觉积极,无需安排监督,还顺便帮助植物传粉受精,促进了生态系统的优化,是公认的公益性产业,深得政府扶持,以至养蜂人越来越多,养蜂规模越来越大,成了山里人脱贫致富的传统产业。他们取出的是蜜,甜在心头,换回的是大把票子,喜在眉头。

我认识一位养蜂人,他是林场退休工人,提起养蜂,不善言语的他成了话把子。退休了,闲着无聊,总想找点事充实自己,在山里呆了一辈子,还是在山里自在,便想起了养蜂。养着养着,就觉得蜜蜂是个可爱的小精灵,分工明确,辛勤劳动,从不推诿。蜜蜂的劳动,本来是为了自己,他不想把它们的劳动成果全部据为己有,别人取蜜是淘金,他却只是适量取些,供家人和亲友品尝。但在满足蜜蜂足够之需时取出一些,会让蜜蜂变得更加勤快,它们和人类一样,因为物质匮乏而奔忙,因为衣食无忧而懒惰。秋季的最后一次的劳动成果要留给它们过冬,虽然秋季的蜜被誉称为“菊花蜜”,是上好的蜜。冬季到了,要做好保暖处理,海拔高的地方还得星夜运到低山,以保障蜜蜂安全过冬。蜜蜂的记忆力很好也很恋家,不会放过一丝信息去寻找回家的路,所以必须在夜间运输。天晴的时候,要打开蜂桶,据情适量加蜜,不然它们就会营养不足或饿死。其实取了菊花蜜的养蜂人,也会关心蜜蜂的死活,因为他们希望每年都能获取足够的蜂蜜,会熬白糖水补充蜜蜂食料。虽然它们都同样熬过了冬季,迎来了春天,可吃着菊花蜜的蜜蜂身体好、繁殖快、工作效率高。一晃三年过去了,他的蜜蜂由几桶发展到了两百多桶,一年下来最少也是十万的收入,真是无意插柳柳成荫啊,他都忙不过来了!说话的时候,这人眉头舒展,安详自若,像悟出了世间万物生生不息的智者。

养蜂人为了获取更多的蜂蜜,换回更多的票子,都会在蜜源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多招蜜蜂增加蜂桶数量。而部分人在增加蜂桶的同时,还增加取蜜次数,既不考虑蜜源够不够,也不考虑蜜蜂够不够吃,所以在蜂桶多起来的时候,蜜蜂数量却减少了,蜂蜜的产量也下降了。也许很多事情都这样,索取的过多,得到的反而愈少,所以自动放弃养蜂者,也不在少数。他们还迷信地自我安慰,蜜蜂与我无缘,我不适合。其实,不适合倒是真,他不但不适合养蜂,还有很多事情,都不适合他,因为他的心里,只有索取。

我看着一个个养蜂人捧着蜜,合不拢嘴,收入年年增加,过上了殷实的生活。更看到一个个养蜂人,最后只剩下蜂桶。他们都是为了蜂蜜,前者更多的是想着蜜蜂,她们从心底里爱着蜜蜂,且多数是想找点事做又有收获以打发寂寞,无意做成了产业。后者则是为了发财而养蜂,看重的是蜂蜜,而忽略了生产蜂蜜的蜜蜂,一心想做成大产业,他们雄心勃勃地规模起步,却无可奈何地怏怏破产。

对“统领千军万马”的养蜂人来说,成也蜜蜂败也蜜蜂。

更多生活故事

猜你喜欢

更多生活故事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