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情感 > 心情随笔 > 正文

减肥中

作者: 沈希宏2022/07/14心情随笔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传统的农业种植,讲求的是“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八个字。分别围绕土壤、肥料、水分、品种、密植、植保、管理、工具做好文章。肥,说的是要合理施肥。

很早人们就知道,粪大力勤,何必问人。田里的肥料足了,庄稼自然长得强健有力。用粪如用药,这也是古时的主要稻作技术了。人家的稻子凭什么长得好?没别的,他家粪多。他家肥水不流外人田。

除了人畜秽遗,榨油枯饼、草皮木叶也是上好的肥料来源。有些绿肥植物,如紫云英、苜蓿等,其茎叶养分丰富,专门就用来制作肥料改良土壤。每年三四月间,稻田开始翻耕了,这些绿肥植物正青春呢,就被深耕在泥土里,发酵腐熟,沤制成肥。正所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人靠饭养,稻靠肥长。水稻长大是要吃肥的。吃不够面黄肌瘦,吃多了要呕吐拉肚子,合理施肥讲的就是个度。相其时候,察其颜色。农人看苗施肥,通过稻苗生长情况和稻叶颜色的观察,来决定是不是要施点肥。秀稻黄,吃块糖;秀稻黑,没得吃。

就像人们吃多了容易变肥胖。日积月累,稻田也不知不觉吃肥多了,变得“虚胖”。一个重要的原因当然是因为化肥工业发展了。什么尿素,磷肥,钾肥,复合肥,专用肥,有机肥,似乎一个比一个肥头大耳。一个个大声高喊,用我,用我的。另外一个原因则来自水稻本身,水稻品种的第一次绿色革命,将从前的高秆易倒品种变成了高产的矮秆品种,秆子矮了相对就不容易倒伏。杂交水稻更是需要多一点的肥料,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将倒不倒,产量最好。为了追求尽可能再高一点的产量,直接地导致了化肥的使用量越来越多。

有研究表明,我国平均氮肥用量比其他一些水稻主产国高出将近百分之七十,但是利用率又低。大量的肥料都是白白“到此一游”似的流失了。过量施肥也造成了我国有些地方土壤僵化、水循环的富营养化、环境污染等沉重问题。乃至于稻米的购买食用,都让人们感到一丝担忧。作为一个稻米从业人员,我也经常收到人家的询问。很多的城里人,也纷纷地要去寻找绿水青山环绕的一块“净土”,合伙或者自己种稻种菜。宁愿少收成,也一个劲地只要不打农药,不施肥料。

完全靠天吃饭,当然也是担忧过了头。但减少肥料的施用,特别是减少化肥的施用——减肥,也是立即必需的事了。

科学家对此早有准备。十多年前就提出了绿色生态水稻计划,通过培育抗病虫、肥料高效利用的水稻新品种,达到少打农药、少施化肥,也能高产优质的目的。中国科学院傅向东研究员团队,经过长期探索,在2018年和2020年刚刚,连续发现了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关键基因GRF4和NGR5,相关论文发表在《Nature》和《Science》。这两个关键基因赋予了植物生长与代谢的一种平衡,两个正向基因的高水平积累,有望培育成功氮肥高效利用的新一代水稻新品种。

仿佛让人们看到了新一轮的绿色革命,正在向我们踏步走来。我个人也如释重负,感觉瞬间轻了十斤。

心情随笔

猜你喜欢

心情随笔

好文章

优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