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情感日记 > 好文章 > 正文

关于母爱的散文

2020/11/04好文章

收藏在冰箱里的母爱

文/张心杰

腊月初九,因心力衰竭,妈妈走了,寿终八十三。

从那一天起,全家人都处在撕裂心肺的伤痛和寒彻透骨的悲恸之中。忙乱之中都不知自己整天做了些什么,日子也不知是怎么过去的。紧接着,就到了年关,兄弟姐妹们分别从北京、南京等地再度返回,但并非为了团聚,而是因为思念

年夜饭时,一切都是按照当地习俗进行,做祭品、摆鲜花、烧纸钱,然后才是吃年饭。沉香在一边燃烧着,但愿升腾的缕缕青烟能把我们的哀思带到天国那边,捎去对母亲、还有父亲的深情眷念。就这样,我们在深情眷念中过了一个悲痛的年。

等到外地居住和工作的家人陆续返回单位上班,我才静下心来,想起应整理一下一度独居的妈妈家里的一些杂物并搞搞卫生。

打开妈妈的冰箱,感觉实在是有些脏乱,气味难闻,油渍斑斑,东西摆放杂乱无章。本来我是准备年前替她清理的,意外发生之后,也就根本没心思做这件事了。

冰箱里食物放得比较多,我从冰箱冷藏室的最上层开始,移去物品,玻璃隔板上就有很多油污,且已经凝结很久。这是个双门大容量冰箱,箱体很高。妈妈个子不高,年纪大了,手脚也不灵活了,况且放置超过她视线高度的食物,泼洒肯定是难免的。就是身体正常时,妈妈也难以自己清理这个高度的冰箱里的卫生,况且自去年底她一直拖着有病的身体,就更无法完成这件事了。

冰箱冷藏室里清理出来的大包小包的捆着紧紧的生的或熟的食物很多都是过期的,有些已经生霉变质了。这些食品不仅有妈妈不会加工的,也有一些“稀贵”的滋补食物,如海鲜和山珍等。这些都是在外地工作的儿女邮寄回来或节假日带回来孝敬她老人家的。不会加工的食品,妈妈是不会轻易做的,怕做得不好,浪费了好食材,辜负了孩子们一片心意。那就放着吧,等儿女们回来,他们会加工,做好了大家一起吃。一些瓶罐装的补品妈妈也不舍得吃,她总是想着不仅自己需要,还有个别孩子身体不太好,也需要补一补,留着吧。

可是,等到过年过节儿女们回来的时候,妈妈只知道将自己亲手做出来的或精心备好的土货、新鲜货拿出来,以最大的量满足孩子们的胃口。她只晓得让孩子们多吃些乡村里的新鲜绿色食品,只知道用这些食品给长期在城里吃人工制作食品的孩子们洗洗胃,哪里还顾得上冰箱里的“陈年旧货”?哪里还记得起来当初在冰箱里留存那些货物时的想法?

眼看着拿出来的大包小包一堆需要被清理的食物,我的眼前一片模糊。我哪里舍得扔掉它们,这哪是霉变食物,这分明是孩子们的一片孝心,这分明是妈妈殚精竭虑呵护我们兄弟姐妹成长的信仰和习惯呀!

冰箱冷冻室里一年四季始终有一种食物,那就是我最爱吃的土猪蹄子。平常妈妈听说哪里杀了家养的猪,就想办法买来猪蹄,去毛净洗后放在冷冻室里,到了周五下午就烧好了,等着我过来吃。有时候因为有事周六没过去,周日准有妈妈的电话,问我去哪里了,也不说让我过来吃什么,而是叮嘱注意安全,不能太过劳累。其实那做好的猪蹄她还是不舍得吃,又放进了冰箱里。

一层一层清理下来,两个小时过去了。我感觉满身心疲惫,两眼都是泪。更让我心塞的是,我每周都有几天来看望妈妈,怎么就不晓得经常为妈妈清理一下冰箱,搞一下冰箱卫生,那也是为了妈妈的饮食健康呀。怎么就不能安下心来自己动手做一份拿手的好菜,或学着将冰箱里的“稀贵”食物烹饪出来亲手端给妈妈,看着她笑盈盈地吃下呀。现在一切都迟了。不是妈妈没有给我时间和机会,而是自己对妈妈的孝心迟到了。

妈妈走了,我陷入迷茫。我再也没有机会让她叫我去修补家什,再也没有机会替她端茶倒水,再也没有机会为她做一顿喜欢吃的饭菜,再也不能向她当面诉说工作和生活中的收获和喜悦,再也不能在外地时打电话给她报个平安了。她永远地走了,成为了我永远的深深的思念。

母爱的温度

文/包秀兰

这一生中,母爱的温度,最让我刻骨铭心。

我出生那年,莫名其妙高烧到40℃,医生怀疑是化脓性脑膜炎。但通过穿刺检查,排除了这个可能,而高烧仍然不退,凭着经验,医生暗示母亲,我的生命可能会很短暂,可以选择放弃……

在怀里紧紧抱着我,母亲在想,真的没有希望了吗?既然生了下来,就要对孩子负责。母亲当即把我抱回家,辞去了工作,一门心思地照顾我。母亲回讲着当年的那些往事,依然清晰如昨,“女儿得的是世界上罕见的脆骨症,这种患儿能活到14岁就已经是奇迹了,而我有一种感觉,女儿一定有希望的!”正是为了这个信念,母亲与我共同续写了生命的奇迹。

小时候,每到冬季,我的体温骤降,身体抽搐,母亲的心一下子就沉到脚底板。“抽搐严重时,母亲就给我加电褥子,还不停地加被子,一个不够就再加一个、二个、三个……被子盖了五六层。”每次想起往事,母亲的眼睛里总是噙着泪水。

到了夏天,气温回升,我的体温又开始升高了。无意中,母亲发现只要把我放在水里,我就不闹了。所以母亲就找来一个小盆,当我体温上来时,就把我放进水里。体温降下来了,再把我抱出来。由于我自小无汗腺,无痛感,对冷热没有感觉,所以,母亲无时无刻不“监控”着我的体温。

除了体温,最大的担心还是“脆骨症”。因为我的骨骼脆如玻璃,稍有不慎就会骨折。一天,我和小伙伴玩时,不巧被伙伴拽了一下,胳膊就掉了下来,当时以为是脱臼,去医院医生给我穿了铝板衣,胳膊算是固定住了,但半年后还没长好;一天,我自己玩球时,摔了一下就没再站起来,就这样不断地到医院重复治疗,每年至少住两三次院。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病情逐渐得到控制。“夏天,母亲把我放在大盆里降温,温度不退,母亲就把我放到水泥地上,再把冻在冰箱里的湿手巾放在我的背上降温。相比之下,冬天相对好过一点,我冻的直打哆嗦,母亲就一层一层地给我身上加被子,用手搓全身,直到热了为止。”

日复一日,在母亲的精心照顾下,我一天天茁壮成长,结婚生子,健康平安,幸福快乐。虽然我的生命中经历了无数次“暴风骤雨”,但我却是幸福的,因为我拥有这样一位默默为我奉献的母亲。

母爱的温度,一生相伴,永难忘却。

中秋月圆下的温馨母爱

文/杨参风

每年的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可在小时的老家,中秋节却是忙碌的日子。

小时,家里的地多,中秋节正是收玉米的高峰期,看着硕大的玉米棒子挂在秸秆上,村里的人们恨不得有分身术。因此,很多人就忽略了过中秋节。但勤劳的母亲却坚持过节,不管农忙有多累,她都动手做一桌丰盛的菜。

中秋的夜晚,当月亮从枯树林里刚升起时,月色透过光秃的枝桠照在匆忙从地里赶回家的母亲身上。此时,她来不及片刻放松就扎进厨房里忙着做菜。等我和父亲将拖拉机车厢里的玉米卸完后,菜也做好了。她搬来桌子放在院子中间,将菜端上来。每次都是八道菜,其实都是简单的家常菜,像清炒豆角、凉拌黄瓜,甚至有时是拿月饼、苹果之类来充数,但依然不影响我们的兴致。

此时的月亮已悬挂当空,又圆又亮,皎洁的月色洒满整个小院。我们一家人围在桌上,母亲会给我和妹妹讲嫦娥奔月、吴刚砍树的故事。虽然每年中秋母亲都会讲这些故事,但我们依然百听不厌。那时家里过得相当清苦,母亲总是想法子让我们快乐。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进入叛逆期,开始怨天尤人。那年中秋节,我掰了一天的玉米累得气喘吁吁,便向母亲抱怨,中秋节本是玩乐、享受轻松的时候,城里的人还放假,为何我们越是中秋人越忙?母亲意味深长地说:“孩子呀,今年咱们家又大获丰收,你瞧这满院的玉米,那是咱们生活的希望,你和你妹妹上学才不用发愁!”

我若有所思,她继续说:“孩子,虽然我们现在过得很苦,但我们要学会苦中作乐,快乐要自己来找,你想,每到中秋节就是一片丰收气象,我们的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如果一味怨天尤人只会让自己更苦恼。”母亲的话,让多年后的我依然记忆犹新。

母亲小时受教育少,但她却有自己的思想。当父亲要替换母亲做菜时,母亲说什么也不答应。她总认为父亲做不好,必须她亲自做。母亲还会说:“孩子们平常就难得吃上好吃的,过节可不能再苦了孩子!”因此,母亲不管在地里有多累,哪怕累得腰都直不起来,都要为我们不停地忙碌。皎洁的明月下,母亲端出一桌热气腾腾、美味可口的饭菜,虽然不是山珍海味,但倾注了母亲的片片深情。不管日子多苦,有母亲家里就不失欢乐。

现在我虽然离开了父母,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但在中秋节的晚上,我总回想起明澈的月光下,满院一片丰收喜悦的景象,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围坐在一起共赏明月。我想,母亲就像那轮圆月,虽没有太阳的热情,但她给了我最温馨的母爱。

月饼里的母爱

又是一年中秋至,每当这时,我总会想起童年时代吃过的月饼。在那段经济困难的岁月里,人口多收入少,每逢过中秋,都是母亲用一双巧手为我们精心制作月饼。那种香甜、酥脆、美味的感觉,现在想起来,依然让人回味无穷,难以忘怀。

中秋节这一天,母亲会早早地和好面,炒好芝麻,将桃仁碾碎后拌上白糖备用。为了给我们解馋,母亲还买来猪油渣斩碎放入些韭菜、粉丝。当面发酵好以后,母亲先是将其分成大小均匀的块,接着包入不同的馅,然后用手掌心磨圆、按平,最后放入鏊子上烘烤。

我们站在一旁,眼睛紧紧地盯住鏊子,期盼着月饼快快出炉。一会儿工夫,从锅盖的缝隙中透出一丝丝香气,我们便急不可待地说:“妈,月饼熟了!月饼熟了!”母亲说:“这才烙了一面,还要等一会儿。”她掀开锅盖,把月饼逐一翻个身,然后重新盖上锅盖。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们都感到有希望了,便一人拿来一个小盘,准备放月饼。我们看看母亲,再看看鏊子,看看鏊子,再看看母亲。一条“馋虫”在心里痒痒地爬着,口水在舌根下慢慢溢出。

锅盖终于再次掀开了,香气顿时弥漫全屋。一个个小月饼金灿灿、黄亮亮、圆鼓鼓,而且皮焦黄焦黄的,煞是好看。我们一个个摩拳擦掌,欣喜若狂,都争先把小盘伸到母亲跟前,母亲给我们每人放上一个并嘱咐我们:“刚出锅,太热,小心烫着!”我们也顾不了那么多,捏住月饼龇着牙吃起来。

母亲做的月饼外面酥松爽脆,里面香甜美味,品种多样,芝麻馅的,桃仁馅的,还有肉馅的,既好吃又可口。很长一段时间内,月饼成了我向小伙伴们炫耀的资本:“你们谁也没有我家的月饼多,品种全……你们家只有甜的月饼,可是没有肉做的月饼!”当小伙伴们瞪大了眼睛,羡慕地看着我的时候,我的虚荣心总会得到极大的满足。

到了晚上,一家人便在院中摆上桌椅,把预备好的西瓜、苹果、梨等水果用小刀雕成各种月亮的形状,然后摆上月饼,盛上丰盛的饭菜。就这样,一家人围着饭桌,在月光下尽情享用起来。

时光如流水般静静划过,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岁月的刻刀在母亲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当皎洁的月光透过树影向大地洒下醉人的银辉,我总会望着夜空中那一轮明月,想起故乡白发苍苍的母亲,想起母亲在大铁锅里为我们儿女们做的月饼……

埋在心底的母爱

文/杨艳华

在伊拉克的一所孤儿院里,一个八岁的小女孩没有了妈妈。她幼小的心灵十分渴望母爱,于是,她用粉笔在地上画了一个妈妈,然后,脱下鞋,走过去,她居然躺在地上妈妈的怀里睡着了。

这是一个遥远的女孩,却又那么的贴近我,那么的感动着我,撕裂着我。每当我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的流下眼泪,这张照片也像针一样刺痛着自己。

母亲节是个感恩的节日,对于我来说又是一个勾起我思念的日子,每年的母亲节都会碰触到我心底最柔软的部分,我不敢过多停留在这种思念里,怕给自己留下更多的伤痛。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上帝造就了一些幸运儿他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上帝也造就了一些不幸的孩子,他们的家庭要么是贫困无助的,要么是支离破碎的。我一直不明白,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孩子,为什么要把我安排到一个不幸的家庭里呢?从一岁起我的妈妈就去世了,我一直被寄养在农村爷爷奶奶的家里,在我的记忆里我没有妈妈的样子,哪怕是一点模糊的影像都没有,我没有妈妈的照片,没有妈妈的声音,没有对妈妈的任何记忆。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没有了母亲就等于没有了家,缺少了如山的父爱,如水的母爱,我的童年跟其他孩子相比少了很多欢声笑语。从我记事起我便成了同龄小朋友欺负的对象,每次被打了以后我是多么想扑在妈妈的怀里,但是这对于我来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小时候每当听见别人亲切的呼喊“妈妈”,每当看见别人幸福的依偎在母亲怀里,每当看见在妈妈面前撒娇的孩子,我总会选择转身离开,因为这一幕幕情景对于我来说是看在眼里,痛在心底。童年里,我尽管在心里无数次的呼唤着妈妈,但是在众人面前绝口不提母亲。我选择坚强而倔强的长大,将心底的痛楚深深掩埋。在一帆风顺的日子里,也许体会不到母爱真正的含义,但在绝望无路的时候,在受尽委屈的时候,我是多么渴望能得到妈妈的陪伴与安慰,更渴望能有一个温暖的家可以依靠!

渐渐的我长大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从结婚那天起我便有了第二个妈妈--我的婆婆,婆婆是个心地善良、充满慈爱的人,结婚的那一天,婆婆拉着我的手说:“孩子,你从小没有妈妈,俺也没个女儿,打今儿起你就是俺的亲闺女。”这十几年来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婆婆还是个勤快利落的人,她做的一手好针线活,更做的一手好菜,她操持着整个家却总是朴实节俭任劳任怨,婆婆为了让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她辞去了她心爱的兼职工作,主动担起了照顾孩子,操持家务的重担,我们互敬互爱的一路走过了十几个春秋,婆婆用她独特的方式慢慢弥补着我童年缺失的母爱,我感恩婆婆的宽容、善良,感恩她给了我一个挚爱的丈夫,更感恩她给了我一个避风的港湾。

我现在的生活是甜蜜幸福的,但是越是这样,我越想念逝去的亲人。在这个没有妈妈的母亲节里,是我用尽思念的日子。每年的母亲节我都会去妈妈的坟前捧一把新土,送一束鲜花,让眼泪洒在她身上的泥土里,让思念留在妈妈坟前的田野里。

远在天堂的母亲啊,您一定看见了,女儿是如何走过的每一步、每一天。您一定能感觉到,女儿对您的想念是一遍又一遍,一天又一天。尽管岁月流失,时光荏苒,但我依然放不下您,我要告诉远在天堂的您,“谢谢您给了我生命,让我感受到了世间的温暖与精彩。妈妈,我们今生无缘相依,来世我还做您的女儿,能让我有一个亲近您依偎您孝敬您的机会,妈妈您听见了吗?”

更多好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好文章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