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日志 > 情感日志 > 正文

老妈的空药盒

作者: 刘志刚2022/05/12情感日志

看到手头攒的几只空药盒,我感到一阵心酸。听老妈谈起空药盒的故事是前一段时间。那时我住院调养,父母去看望,顺便给老人也量量血压,结果吓我一跳,老妈高压近180,于是急忙动员她与我住到同一间病房治疗。我们俩每天服药后,老妈总会把空药盒保存起来。好奇的我一问方知,是县城一家药房搞促销活动,买药够10元,凭空药盒可以抵1元,因此,她才如此在意家人用过的空药盒,都当成宝贝似的积攒下来。

年逾古稀的老妈,与同龄人一样赶上了困难岁月。粗略估算,50岁以前老妈没过几天舒心日子。她是外公唯一的女儿,是掌上明珠。可自从18岁嫁到我们刘家,就吃苦受罪。那时正是上世纪60年代初,三年困难时期,全国人民都过紧日子,老爸刚参加工作,远在静乐县城,家里的一切活儿就由老妈一个人扛了下来。干农活、搞副业,拉扯陆续出生的4个孩子。我是家中长子,记事要早些。记忆中老妈既种自留地,又收拾菜园子,还养猪养鸡磨豆腐,把全家人的生活调剂得井井有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用电还不普及,后来虽用上电灯,农村停电也是常事。几次半夜醒来,还常常看到她挑灯夜战,为我们兄妹几个缝制衣服。当然,辅导作业的任务也落在老妈身上。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我的第一篇作文《记一次劳动》就是在老妈的辅导下完成的。那一刻,我觉得高小文化程度的老妈很了不起。别的同学家的妈妈可不一定能做得这么好呢!

记忆犹新的还有老妈开小卖部的那段日子。由于老爸工资低,兄妹们一个个长大,开支剧增。上世纪80年代初,老妈决定用自家临街的房屋开间小卖部,经营些烟酒副食日杂用品,以贴补家用。她是响应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全县首批申办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一度获得县上评选的“勤劳致富女能人”称号。开小卖部的事决心好下,实际经营起来很有挑战性。想想看,一个女人家,到雁门、古交甚至太原去进货,在交通极不发达的30多年前,要经历多少考验呢?在我陪她进货的几次经历中,一批批货物搬上搬下,劳动强度不小,感慨老妈的不易,我常常是一边干活一边流泪。更为艰难的是,为了搭人家一次次便车,她的好话说了一大筐。

我上大二那年迷上听广播,买台收录机成为梦想,几次想开口都没说,老妈看出了我的心思,爽快地给我200多元让买部收录机。从此我在宿舍里就能方便地记英语词句,还能听新闻、听音乐、听评书。同学们都羡慕我有一个知心妈妈。可那笔“巨款”挣起来有多难,我体会得到。

父母是在上世纪90年代才在县城团聚的。虽然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但勤俭过日子的作风却始终未变。日常生活中他们很俭朴,穿衣吃饭都不讲究,总是到便宜的地方去“淘宝”。但说起对儿孙的关爱来,他们又很慷慨。每年春秋两季开学,晚辈们常常能收到爷爷奶奶从并不宽裕的退休金中挤出来的路费学费,这份恩情我们作为儿女的怎敢忘怀?

每当闲暇,脑海里满是老父母慈祥的笑容。他们的言传身教从收藏的这一个个空药盒上让我又一次感受颇深。有机会要讲给孩子们听,让他们懂得怎样去尽孝。

情感日志

猜你喜欢

情感日志

好文章

优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