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日志 > 情感日志 > 正文

回家的路

作者: 袁恒雷2022/03/15情感日志

春运已过大半,作为每年这个星球最大的人口流动,春运带给我们太多或欣喜或酸痛的记忆。但乡土中国,家国情怀的强大力量,让中国人无论离家多远,都愿意在春节前夕,踏上回家的路。

如果你没有离开过家,没有切实地在寒风冬日里踏上拥挤的回乡探亲流,是无法想象这种既欣喜又忙乱的复杂心情的,而我却一下连续拥有了八年。2003年,我从吉林前往苏州求学,从这年开始,每年的冬天我都会回东北老家过年。读大学期间,火车站会派专人到大学去卖学生票,学生凭借学生证可以享受到半价优惠,比起在火车站和体育场的漫长排队,校园排队真的不算什么。2011年的春运购票我是在苏州体育场购买的,我的身边人群的身份从学生转变成了各路社会人士,虽然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但社会的汹涌人潮是在校园待惯了的人们所难以想象的。

回家的路从春运购票开始了。十几年前的春运购票没有网上购票,完全是现场销售,所以造就了半夜就去排队的悲催过往。而春运真正考验人的地方仍然是从启程那一刻开始的。坐公车来到火车站,我经常乘坐的是从宁波开往吉林的那趟,这趟车来到苏州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所以到了车上不大一会儿人们就开始睡觉了。但春运的上车就是个挑战,每一个门口都会排上一大溜的人群,人们常常是在列车长好几次的哨音催促下才挤上了火车。而上了车后,找到自己的座位也不是分分钟办得到的事情,我们发现放眼望去,包括厕所在内全是人,我们拖着抱着行李物品,跋山涉水地找到了自己的座位,这时我们的座位应该是被前几站上车的站票群众坐着呢,让他们起来需要出示我的坐票。但无论如何,我终于坐上了回家的车。从苏州到吉林,整整30个小时,那时候只有坐票打半折,我又很节省,并且身体年轻抗造,这30来个小时就一直坐回了吉林。

我记得我在一本杂志的封面彩页上看到了某一年中国人的春运掠影,除了人们肩扛行李脚步匆匆等等较为常见的各种样子外,给我印象极其深刻的就是一对母子吃泡面,母亲端着泡面,拿着叉子叉起面条,儿子歪着脑袋在下面仰起脖子吃,他们的打扮是那种最乡土的,但在春运的大背景下展示出来,给人带来的心灵震撼更多的是心酸。而这对母子显然是众多春运大潮中一个最简单的缩影,十几年前的国人,特别是大学生和民工,能够吃得起火车上饮食的毕竟还很少,所以更多的时候,我和很多人都是等着火车上卖的盒饭推来推去挺多次打折了才买,因为光吃泡面实在是太腻了。

在春运的火车上,人们的活动是缤纷多彩的,白天可以赏玩祖国大好山河,前后的乘客很快就会熟络,喜欢玩耍的会在一起打扑克,不喜欢玩的就听歌看电影打游戏,至少可以聊聊家常,人们用各种方式度过这漫长的旅途。当然完全可以想象,如此多的人群在一个车厢里,无论是去厕所还是去打水泡面,那都是一场极其艰辛的跋涉,所以许多人选择呼呼睡大觉,要么就是少吃喝,等到坐过几个大站,特别是进入山海关以后,下去的人居多,上来的就少了,车厢逐渐宽敞了,人们的睡姿也可以不再拘谨,因为睡觉最疯狂的时候,不仅站着可以睡着,你甚至可以发现,你的座位下面都有人睡觉。

不过,当我们看到家里炊烟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家里灯光的时候,当我们看到亲人迎接我们的笑脸的时候,回家路上所有的过往瞬间归零。

更多情感日志

猜你喜欢

更多情感日志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