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经典文章 > 生活随笔 > 正文

一颗绿色明珠

作者: 李青松2021/12/03生活随笔

山叠着山。

山里是山,山里的山里还是山。——这就是我初到黄柏山的印象。2019年暑期,我曾到黄柏山参加过一次“生态散文笔会”,结识了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主任纪道宝及当地的一批务林人,感受到了黄柏山人的那种坚韧、顽强以及实干的精神和力量。

黄柏山地处大别山腹地,地理位置独特。登临主峰九峰尖,有“鸡鸣听三省”(鄂豫皖)的感觉。早年间,河南省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商城县苏维埃政府的牌子就挂在白墙灰瓦的一家大户祠堂的门口。红四方面军转战于此,并在这里建立了豫东南革命根据地。1932年,从这里出发,西进川陕又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那些红色的故事和传奇,虽历经岁月和风雨的剥蚀,但仍在黄柏山及其民间留下深深的印痕。就像那些经年的老电影,时间越久越有味道。

黄柏山的生态地位极其重要——它是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它是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它还是淮河支流灌河的发源地,承担着水源保护和涵养的重要任务。近年来,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在刚性增加森林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开展生态旅游,打造生态文化品牌,硬是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用生动的故事诠释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

森林公园的前身是黄柏山国有林场,建立于1956年。那时的黄柏山到处是荒山秃岭,原生植被几乎被砍伐殆尽。一个曾在刘邓大军当过排长的叫李景堂的退伍军人,带领七名青年背着行李,从商城县城出发,步行三天来到黄柏山。他们在蛛网纵横的被唤作“法眼寺”的破庙里安顿下来,开始了黄柏山最初的创业。

种树,用汗水用意志用精神;种树,用技术用科学用智慧。——种杉木,种黄山松,种水杉,种柏树,种油茶,种毛竹。60余年过去,黄柏山人一代接着一代干,种树不止,造林不歇,终于取得了森林资源和生态效益的双增长。如今,森林面积超过了18万亩,生物多样性日渐丰富。金钱豹、果子狸、猪獾、金雕、娃娃鱼等珍稀野生动物的身影常在林间出没。这样的成果来之不易,甚至是付出了青春,乃至生命的代价才取得的呀!

作为黄柏山的现任当家人,纪道宝是一位颇有思想颇有眼光,能谋大事勇于担当,具有绿色情怀和现代经营意识的管理者。这几年,不断有人来黄柏山洽谈投资,欲开发建设别墅或者房地产项目,均被纪道宝断然拒绝。他说:“黄柏山是一颗绿色明珠,它的价值就在于这里有18万亩森林。而依托森林赖以存在的生态系统又是无价的。——我们怎么可能用牺牲生态的代价,来换几座房子呢?”

随着一些生态文学活动的举办,黄柏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它是真正能让人深呼吸的避暑胜地,来此进行生态旅游的游客和驴友,每年都在100万人之上。黑皮肤、蓝眼睛、黄头发的外国游客也日渐增多。黄柏山成了生态科普教育基地,生态文学和生态摄影创作基地。这里的森林及其森林创造的美,会把人的烦恼和忧愁洗净,让躁动的心静下来。

一座山,因注入了文化,注入了文学,而有了灵魂。当你置身黄柏山的时候,黄柏山也就置于你的心里了。

在此举办的“生态散文笔会”具有特殊意义,为助推生态散文创作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就是在那次笔会上,我作了题为《缪尔及生态文学的影响力》的主旨发言,系统阐述了生态文学的概念、特征及其使命和责任。并有些动情地讲述了缪尔的故事,缪尔对世界自然保护运动所作的贡献。

那天晚上,朋友们去铜锣潭岸边数星星,观萤火虫,我却因腰疾未能同去,甚是遗憾。然而,黄柏山的美景,黄柏山的故事,黄柏山的精神,将会永存我的记忆中。

更多生活随笔

猜你喜欢

更多生活随笔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