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经典文章 > 生活随笔 > 正文

几个楼几条街

作者: 胡跃东2021/07/30生活随笔

岁月在时光里一点点风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洛阳的几个楼几条街,有的褪色了,有的依然是这座城市的象征和地理标志。

那时我十来岁,一到星期天,就跑到东大街看鼓楼,只因喜欢那古老的大青砖,和砖头缝里随风摇曳的小草。

鼓楼矗立着,下方拱起弧形通道,行人川流而过。有人挎着篮子,里面装着几个鸡蛋、一把青菜、几个油旋儿。我抬头看鼓楼,东边石匾上刻着“就日”,西边石匾上刻着“瞻云”,虽不懂其意,却被一种莫测高深的感觉引诱着去了一次又一次。

东大街是古都洛阳的传奇老街,街两边明清时期的房子连成片。老院子长长的,幽暗、古朴而清静,门很旧,透着原始的美,似乎藏着内容丰富、年代久远的故事。院门前立着古树,树干苍劲,树叶绿得有味道。

东大街蕴含着文化的气息,开着一家家器乐店、戏装店、书店、画室,还有一家李战标膏药店,据说是百年老店。东大街也是俗世的所在,花圈店、寿衣店也不少。少时我胆大,立在卖冥物的店前探究各色物件,想不到一个人也可以穿着大红大绿的盛装,热闹非凡地离世。

八角楼往西是西大街,西大街比东大街喧闹,商业味儿浓厚,却远比不上东大街有风情。西大街上商户的幌子,宛若旗阵,在风中猎猎;这里是各种小吃的聚集地,也是文房四宝的汇聚地。有一个林家铺子是老店,还有一个耀耀水席是老洛阳人之所爱。

我记得西大街100号,不是因为门牌号好记,而是因为那里住过一个盘着富士山发髻的女孩,她是我高中时的初恋。后来,她通过招工考试去了黄河北的洛阳炼油厂,一别之后至今未能再见,于是,西大街成为我尘封记忆的地方。

西大街往西三站公交车路程就是百货楼,董公元是百货楼的“楼长”、第一任总经理,改革开放初期洛阳的商业佼佼者。那时,郊县、郊区的人们,洛阳城的市民,在节假日倾巢出动,向百货楼进发。百货楼门前的冷冻机轰轰作响,一块黄色的奶油冰砖卖五角钱,吓得我舔舔嘴唇,只能看看罢了。

逛过百货楼,还要去西工游园转转,也就是如今的周王城广场。西工游园的热闹是业余票友造出来的,倘若那时有广场舞,就更热闹了。

1988年,我考工到洛阳轴承厂。此前,我从没到过涧西区,哪晓得广州市场百货大楼也那么“高大上”。那年冬天,母亲陪我在广百大楼买了一件羽绒服,我不记得是什么牌子的,却穿了很多年不舍得扔。那个年代,有几个人能穿上羽绒服啊!

几十年后,我在参加洛阳网论坛河洛文苑板块组织的活动时,见到了广百大楼原办公室主任杨红军。杨老兄退休了还是好记性,记得我曾报考过广百大楼办公室秘书,甚至记得当年广百大楼征集广告语,我获得优秀奖,名字还登上了《洛阳日报》。遗憾的是,广百大楼今非昔比,已被改造成影楼。

广百大楼对面的广州市场农贸街,见证了与之毗邻的老国有大型企业洛轴、洛铜的辉煌,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这条街二十四小时营业,上后夜班的大厂工人来街上吃饭,索记烩面门前时时需要排队。如今,还有几人记得?

更多生活随笔

猜你喜欢

更多生活随笔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