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经典文章 > 生活随笔 > 正文

马六甲寻古

作者: 钱汉东2021/06/03生活随笔

来到马来西亚,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古老的马六甲,那里不仅与先哲郑和有关联,是海上战略通道,也是今天推行“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港口。

马六甲城市不大,街道有点狭窄,两旁是灰瓦白墙的老建筑,大都是上世纪30年代建造的。著名的河村酷似江南水乡绍兴,不少二层楼的房子还带有廊檐。这里炎热多雨,廊檐可方便行人遮雨蔽日。沿街商铺悬挂着大红灯笼,店招牌上几乎都是汉字,进入店铺,随处可听到浓浓的乡音,这些店大部分都是华人在经营。

走过一座老桥,我们来到位于市中心的鸡场街,一辆辆花团锦簇的人力花车,放着音乐,载着客人,成群结队地游走在葡萄牙广场,很是抢眼,仿佛上世纪30年代的旧上海。但旁边的红屋,带着欧洲中世纪文明标志的荷兰式风车、英帝国维多利亚女皇喷泉等,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是欧洲多国的殖民地,中西合璧,是马六甲的一道独特风景。

马六甲海峡离我们住的地方仅仅10分钟的路程。蔚蓝的天空,白云飘动,清风徐来,海浪轻轻地拍打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哗哗的声响。极目远望,一艘艘巨轮穿梭而过,对面的印度尼西亚若隐若现。马六甲连接着印度洋和太平洋,是扼住两大洋的咽喉,被誉为“海上十字路口”。运往中国的石油和中国出口的货物大都要通过这一海峡。

郑和七次下西洋,就有五次到达马六甲。马六甲至今保留着诸多与郑和有关的文化遗迹。郑和庙飞檐斗拱,红柱、白墙、黛瓦,门上方的黑色牌匾上写有“宝山亭”三个字,屋顶还刻有精美的动物图案。这是一座典型的中华民族风格的建筑,是当地华人为纪念郑和于1673年建成的,据说所用砖瓦建材全部采自中国。庙里的几块石碑记载了郑和的功绩以及郑和庙重修的情况。郑和庙又叫三保庙,院内有一口古井,名三保井,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水井之一。据传为郑和所掘,井水味道甘美,天旱不涸。

庙内一侧,立着一座身着官服的郑和佩剑塑像,塑像不高却气宇轩昂,栩栩如生,游人来祭拜他时,总要抚摸一下他的官帽,据说会带来好运。正殿中间的郑和塑像也不高,用玻璃罩着,供桌上放着果盘,当地人会来此庙上香祈福求平安。没想到郑和于此地被异化为“神”,真有点不可思议,但转念一想,郑和为民众着想,给民众带来福祉,老百姓把他当作“神”来纪念,祭拜,也是无可厚非的,诚如门柱上颂扬郑和的对联:“五百年前留圣迹,四方界内显英灵”。

1405年,郑和下西洋时,率领28000人庞大的舰队登陆马六甲,还派驻军队保护过这个弱小的王朝,抵御北方之敌。郑和之后,阿拉伯和印度商人纷至沓来,在此进行丝绸、香料、烟草、茶叶等大宗货品的交易。马六甲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国际港口。百年之后,葡萄牙人用烈炮枪弹占领了马六甲古国。尔后荷兰人、英国人又先后侵占过此地。相比之下,郑和不是来烧杀抢掠,不是来屠杀奴役,而是来传播友谊,彰显泱泱大国的风度和气量。

马六甲市的圣保罗山上有一座圣保罗大教堂,值得一看。它是欧洲人在东南亚修建的最古老的教堂。山不算高,拾级而上,我们看到的是,没有屋顶的高墙和残缺的城门。历尽沧桑、饱受摧残的教堂,其建筑原型及内外装饰,早已在葡、荷战役中毁坏,满目的断壁残垣,还遗留着当年被焚烧的痕迹。站在高高的墙内,我仍然能够想象出这座古教堂当年的气势和辉煌。

在圣保罗大教堂我伫立许久,抚摸着留有弹孔外墙,我有点伤感。人类创造的文明,就这样被无情地摧毁了,多么可惜啊!但我突然顿悟到,圣保罗大教堂作为人类文化遗产,还是被保存了下来,虽然是残垣断壁,但依旧如歌如泣地诉说着昔日的荣耀,依旧警示着世人珍惜美好,珍爱和平。

更多生活随笔

猜你喜欢

更多生活随笔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