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情感日记 > 情感短文 > 正文

耕事之变

作者: 江筱非2021/03/11情感短文

过去祖祖辈辈种田种地都采用牛耕,苦和累就不要说了,劳动的效率很低。

我小时候,家里养了一条秃尾巴牛,那牛真是牛啊,你别看它体型小,不像普通大牯牛那么高大,劲却不小,你要是把它拴在一棵树上,要不了5分钟,大树就被它弄得肢体破裂,一地残痕。它比人家的大牯牛要犟十倍,只有父亲牵它犁田犁地,它才乖乖服从,老老实实把地犁得到边到拐。牛绳到我手里,我扶好犁尾,挥动牛鞭,谁知它一点儿也不听话,掉过头来,脑袋对着我,我用鞭子揍它,它不但不跑,还和我对着干,逼着我给它下轭。

我真是委屈啊!

2000年前后,我家的耕牛老了,我便买了一台拖拉机,虽然只有六匹马力,但这头小“铁牛”不用太费力,一天就能耕两亩多地。铁牛耕地,地更平整,我每年“双抢”都比使用耕牛的邻居结束得早,收入也比他们好。

小“铁牛”耕地快,播种早,季节就能赶得及时,秧苗生长就快,产量也比播种迟的地块要高得多,增加了收成,提高了收入。在我的带动下,村里人也渐渐习惯丢掉水牛,买回“铁牛”。我也不保守,手把手教村民驾驶“铁牛”,渐渐地,村里“铁牛”替代了耕牛。现在几乎家家都有“铁牛”,水牛退出了耕作的舞台。“铁牛”也越买越大,从当初的6匹、匹,换成12匹,现在家用拖拉机至少也是18匹马力,人可以坐着耕田,不用那么累了。部分耕田户承揽了几百、上千亩地,还买回大型旋耕机,那更是超级给力,耕种省时省力,效率大大提高。

播种得到改善,收割粮食的方法也得到改善。以前人工收割,两个人拼死拼活地割稻,一天最多只能割一亩地,一不小心还会割到手指头。但为了不误季节,手破了也要坚持割稻。稻割倒了,要摊晒,晒干了稻草,还要捆扎回家进行脱粒。把稻和草分离开来,要费很多时间。若是遇到阴雨天,那可就麻烦了!又要重新晒,花的工夫更多,严重影响田地继续耕作,延迟播种期。要是遇到连阴雨,往往半年的收成就白忙活了,稻子芽了、烂了。

我印象最深的是1992年,我才刚刚收回两亩田早稻,割倒的稻子就被淋雨了,晒干的稻草也被大雨淋得湿透。那些稻铺子,只好从水田里捞起来运到高处沥水。水里捞,重死猫。可是天公不作美,刚刚干一些又来一场雨,一场接着一场,剩下来的早稻,就全这样淋淋晒晒、晒晒淋淋,一连被雨淋了20多天。高温和雨淋,结果那些早稻,没收回来全部烂在地边上,每家都损失几千块钱,心都疼碎了,又没有办法。

因为收割不及时,像芽稻、烂稻,以前每个农家一年都要遇到几次,损失或大或小。倘若遇不到雨天,那就是旱年,晚稻也播种不下去。农民遇到旱灾和雨害带来的劳心,比体力的劳累更折磨人。

现在运用机械收割大不一样了,水稻成熟,村民瞅准一个大晴天,一台收割机一天就能割稻一百多亩,一个村庄一台收割机,一天就将稻子全部割回家;稻子割好了,稻和草直接分离,运回家摊晒,省了很多力气,又能及时播种。

改革开放后的好政策,不仅改变了农村环境,就连耕种的方式也发生变化,朝着高产高效迈进,就连农民自己也经常慨叹:现在做农民,真是比以前轻松一百倍啊!

更多情感短文

猜你喜欢

更多情感短文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