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美文 > 美文阅读 > 正文

羊角垌

作者: 庞祥艺2020/12/12美文阅读

我家乡有一片耕地,面积虽然不是很大,但地貌独特。它东头平而西头尖,中间弯弯的,形状很像一只羊角,所以人们称之为“羊角垌”。

羊角垌旁边有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引入溪水可种植水稻,堵住溪水能种植番薯等其它农作物。也许是小溪滋润的缘故吧,羊角垌土壤十分肥沃。羊角垌的后面横着一个土坡,土坡上除了野生的灌木外,村民还在上面种满了木麻黄树。有人说,那个土坡是羊角垌的守护神。在那以粮为纲的年代,羊角垌是我们村重要的粮食产地。

羊角垌是原生态条件最好的一片耕地,村民们都自觉地用原始的方法耕耘它,没有使用化肥和农药。那里种出的不管是稻米、番薯,还是其它农作物,煮熟后都是香喷喷的,非常诱人胃口,并且营养丰富。

每年春分后,村民就挖开溪口,引水浸泡羊角垌接近溪边的耕地,把地泡得软软的,然后赶来耕牛,将其犁深耙平。清明前就开始插秧了。羊角垌土肥水足,秧苗落田即长,不几天就绿油油一片,长势十分旺盛。漫步田埂上,就能闻到禾苗淡淡的馨香,还有泥土的气息,让人倍感亲切。这是一片旱涝都保收的沃土,秧插下了,丰收的图景就展现在村民的脑际。

在水稻生长的季节,羊角垌成了鸟儿和青蛙的天堂。白天,我们可以看到鸟儿的倩影;晚上,我们可以听到悦耳的蛙声。

每天一大早,鸟儿就在羊角垌喧闹起来。它们欢叫着,跳跃着,追逐着,嬉戏着。那些鸟儿有大的小的,有白色的灰色的,有长嘴的短尾巴的,大小不同,颜色有别,形状各异。它们成群结队,一会儿飞到稻田里吃蝗虫和飞蛾,一会儿飞到溪边喝水,一会儿又飞到木麻黄树上或灌木丛中栖息。鸟儿是害虫的天敌,也是小孩子的朋友,鸟儿飞呀叫呀,我们也跟着欢乐起来。

夜晚,羊角垌也不寂静,青蛙“呱……呱……”的叫声此起彼伏。远的,近的,错错杂杂,就像在举行大合唱。它们似在宣泄,又似在交流问答,你一声我一声,让田野的夜晚有了生气。蛙声融进月光中,落在水田上,混入稻香里,是那样的清晰、悠远而动听。这真是天籁之音,是乡村的催眠曲。它回响在时光的深处,铭刻在我的记忆中。那些青蛙一天不知吃掉多少只害虫,所以听见蛙声,我就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意境里。

夏收完后,接着是一轮秋种,斜风细雨中,羊角垌金黄的衣裳换上了绿色的新装。羊角垌生态环境优良,不仅生产的粮食质量好,而且滋养的塘鲺鱼和田蟹也很肥美。

晚稻扬花时节,到羊角垌去捉塘鲺鱼和田蟹,是我少年时经常做的“功课”。

羊角垌的稻田里野生着很多塘鲺鱼,它们经常游到田边的水洼里。放学后,我提着一只小木桶跑到羊角垌去,看哪个水洼面积较小水又不深,而且长有较多水草,就从哪里动手,因为塘鲺鱼最喜欢生活在这样的水洼里。我卷起裤腿,用小木桶戽洼里的水,把水戽干后,哈哈,水草下面的塘鲺鱼,就成为我的劳动成果了。

说到羊角垌的田蟹,真是肥美可口。而捉田蟹,更是一种讲究技巧的活儿。田蟹喜欢在田埂下打洞,因为田蟹进进岀岀,洞口就留有很多爪痕,由爪痕的深浅和大小,可以判断出田蟹的大小。捉田蟹,有人直接伸手进洞穴里掏,有人用锄头挖掘洞穴。我可不这么干,因为用手掏可能会被蛇咬,用锄头挖掘会破坏田埂。我扯来一些野草,塞进洞穴里,再用淤泥将洞口封实,然后在洞穴边做个记号。田蟹在洞里不能出来觅食,又缺乏新鲜空气,就会往外爬,被野草缠着。过一段时间,我回来扒开洞口,将野草拽出,田蟹就被带出来了。

当然,那些塘鲺鱼和田蟹,也就成了我们农家餐桌上的佳肴。

深秋,晚稻即将成熟了,农民就将小溪的水口堵住,不让溪水流入羊角垌里,稻田渐渐渗干了水。立冬后,村民收割完稻子,又赶来耕牛,将羊角垌不用作次年种早稻的耕地犁成一畦畦的,种上了冬薯。滋润的土地,使番薯在冬天里也长得嫩绿嫩绿的。到第二年春季,就可以收获圆嘟嘟的大番薯了。一年四季,羊角垌都没有闲着,高质量高效率地生产粮食。

羊角垌是我们村的小粮仓,那时对于小小年纪的我来说,它更是孩子们玩耍的乐园,那里留下了我很多充满童趣的故事。

长大后,我外出读书、工作,极少涉足羊角垌,儿时那些“功课”也不再做了,但羊角垌还不时出现在我的记忆里。

羊角垌,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几十年过去了,虽历经沧桑,但它原生态的容颜丝毫也不变老,只要用心耕耘,它就献给我们粮食。我们要感恩羊角垌,感恩土地的给予。我的感恩里,还多一份它带给我快乐的童年。

更多美文阅读

猜你喜欢

更多美文阅读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