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经典文章 > 生活随笔 > 正文

百年后,我们的位置在哪儿?

作者: 廖献红2020/05/27生活随笔

又到清明节,人们放下手中工作,停下忙碌的生计,带着家人,奔赴各自先人、亲人埋葬的地方,祭奠祖先和亲人,寄托无限的哀思。我也未能脱俗,清明节这天,来到墓地祭扫先人。站在坟头凌乱的山头和碑牌林立的山岭,我不得不思考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将来我们将情归何处,又将葬身何处?

近年来,随着清明节的临近,网上关于殡葬业乱象的话题炒得越来越热。“高价墓地”“死人收钱”“公墓二十年使用权”“死无葬身之地”“死不起”“死要收钱”等等词汇不断地刺激人们的眼球,迫使大家思考百年之后的我们将葬身何处。

我想在我百年之后,我生活的鹿寨县城周边的山上,有一块属于我的树林。政府可将一些林地规划建设为公益林性质的树葬区,树葬区内可规划分割为许多小块林地。通过林权转让方式,让死者家属拥有林权——— 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70年或长期不变,还可以继承。公益林树葬区只能种树,不许砍伐。若我经济宽裕,可买下一大片林地,多种树。若我经济贫困,可以买下一小块林地或政府安排一小块林地,在我有生之年亲自种下一棵自己喜欢的树,或者在我百年之后,由后人为我种下一棵遗愿树,将我的大部分骨灰掺上故乡的泥土,埋进土坑,少许骨灰装进一个刻有我名字的小瓶子埋入树下,让我的肥料滋养我的树木,把我逝去的生命转化为新的生命。我不需要迁坟,不需要立碑,我只需要这样一棵象征我生命的树。我想,这是我对社会最后的一份贡献。

清明节,我希望我的后代带上一束鲜花和两瓶我喜欢的矿泉水到树下祭奠我。我不需要炮声隆隆,更不喜欢烟雾缭绕,子孙们的清明节将是真正意义上的“踏青节”“护树节”“植树节”和“团圆节”。他们可围绕在我的树旁或树下,一边回忆我的音容笑貌,一边为我的生命树除草、松土、施肥、浇水、修枝,让“我”长得更壮、更高、更好,为我的子孙后代遮阳挡雨。将来,我爱的人,爱我的人百年之后,也都葬于“我”身旁,共同滋养我们家乡这片树林。山坡上因有“我”和亲人们的守护,水土不再流失、地质灾害不再发生……

若真这样,50年、100年后,承载着我生命的树长成参天大树,我原来生活过的地方,子孙们生活的城镇周边将建成一片片“原始树林”。我想,这就是我百年之后的天上人间。

更多生活随笔

猜你喜欢

更多生活随笔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