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感悟文章 > 感悟人生 > 正文

吃苦的年龄

作者: 范方启2023/03/24感悟人生

早先的村小就在我们的村子里,有一对教师夫妇和他们的两个儿子就租住在学校附近的人家,而他们的左邻右舍包括房东都是种庄稼的农人。作为农民,总有干不完的活儿,就连十岁不到的孩子,都得跟着父母干刨地、浇水、锄草等农活,年龄更小的可以烧灶,还可以扫地什么的。农家孩子能干的活儿,我小时候基本都干过,我们的幼年对于什么是累有着深刻的体验,于是,我也便分外羡慕那对教师的两个孩子,都十几岁了,除掉看看书打打球,什么也不用干,我那时还不知道养尊处优这个词。瞧他们都长得白白胖胖的,一看就知不是农家的孩子,倒是不一般的向往他们的生活。

有一天,教师的大孩子大伟居然也扛起了锄头笨手笨脚地给他们的房东家刨地,看样子,大伟干这出力的活儿很不情愿,嘟着嘴巴。这情景让我好生纳闷,大伟怎么也刨起地来了?那天路过他们家,就听见大伟的父亲在呵斥他,你已经到了该吃苦的年龄了,再不吃点苦,肯定是一事无成的。这话我还是没听明白,但我却记住了,再也忘不掉了。吃苦还有年龄?什么年龄吃苦最合适?为什么要吃苦?不吃苦不行吗?以我当时的年龄,还不能给这些问题找出答案。

答案是在以后的经历中慢慢找到的,严格说来,应该是遇上事情之后,我多花了一点时间去思考而已。

记得上初中的时候,一度中断的高考和中考恢复了,班主任老师总会用带着煽动性的语言诱导学生在学习上吃苦努力。班主任的话很搞笑,他说,孩子们,你们如果想穿皮鞋,那从现在起铆足了劲儿,当然,如果只想穿草鞋,你可以什么都不做。这种“鞋子理论”让我们傻笑不止。一个顽皮的男生说,穿皮鞋那么辛苦,还是穿草鞋吧。班主任是强大的,不会被这样消极的言论打败的,他给我们算起了人生账来,从“凿壁借光”和“悬梁刺股”说起,演绎了几个早年吃苦后来风光无限的动人故事,班主任掰着指头说,几年的受苦和一生都在吃苦,哪种更合算?况且,你们这种年龄,有能力承受苦难。这话怎么这么耳熟?这不就是吃苦的年龄的翻版吗?

后来又学到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样的诗句,还有成语“闻鸡起舞”,老师们的气脉似乎都是相通的,说着相似的道理,举着几乎雷同的例子,吃苦的年龄不吃苦的后果会是什么样子,听来简直有些可怕。

我成为教师后,居然也不时地将老师灌输给我的道理一股脑儿转手给我的学生,但我发现,刚开始,还有人能认真听,随着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孩子们对于吃苦的言论渐渐失去兴趣了,好在我还没有把那个搞怪的“鞋子理论”照搬出来,因为皮鞋,对于他们,早就不是什么稀罕物了。不仅孩子们不买吃苦理论的账了,就连孩子们的父母也认为吃苦说缺乏说服力。但我认为,想安安稳稳过一生,就一定能一辈子都无忧无虑吗?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生的困难是不可预料的,一个吃过苦的人,面对困境时,承受能力总是要强一点。

幸运相对于人生而言,那只是偶然,必然的结果是有付出才有所得。吃苦的年龄吃点苦,其实是在练好往后做人的基本功,火候到位,即便是遇上能吃点苦的年龄多给自己一点磨炼的机会,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吃苦其实是在领略人世不同的滋味,有一种甜紧随苦涩而来,那滋味简直是美不胜收。这种甜,没吃过苦的人不会明白。

猜你喜欢

感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