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日志 > 情感日志 > 正文

乡村木匠

作者: 刘强2023/03/05情感日志

儿时记忆里,会手艺的乡村木匠,一个村至少也有五六个。他们走乡串户,常年奔波在外,用勤劳的双手,换取应得的报酬,也为邻里乡亲送去了方便,很受人们尊重。

木匠的工具复杂,斧头、锤子、刨子、凿子、锯子、舞钻、五尺、墨斗、弯尺,用竹背篼一装,手提背背,便出门做手艺。一个手艺娴熟的木匠师傅,都带有三四个学徒。只要有人请上门,全由师傅安排,使斧、用锯、打眼各干一门活,但彼此分工合作,配合默契。

木匠进屋,也很受人欢迎,特别是家里的“火老大”(主妇)更是喜上眉梢,不愁没有烧火煮饭的柴禾了。也难怪,那些年经济拮据,煤炭和木柴都很稀罕,烧火用柴都是应时应节,产什么粮食作物,收获的秸杆就是天然的燃料。

木匠会做的家什很多,做装粮食的扁桶、柜子,担水担粪的木桶,耕田耕地的犁头,挞谷的拌桶、架子和风车,常用的扁担,锄把等农用器具。对行内的人来说,做这些农具属于入门手艺,十分简单易学。有趣的是替人做木夹祆(棺材)时,上了年岁的木匠师傅都会躺进做好的棺材内去睡一会,说这样能增福增寿。

木匠最愿干的活,是替别人做嫁妆,不仅有好吃好喝,而且一干就是十天半月。在乡村,一般女儿到了出嫁年龄,父母都要为她准备陪嫁。乡村陪嫁的嫁妆,离不开木柜、木箱、衣柜、梳妆台、洗脸架等,家庭条件好的要办个八抬九抬,差一点也有三抬四抬。结婚那天,欢天喜地一大路,路人一打听谁嫁女谁娶媳妇了,父母脸上也光彩。

要做几抬箱柜之类的嫁妆,不是三天五天能完工的。主要是木料筹集非常困难,那些年“以粮为纲”,乡村光秃秃的一片,看不见一根像样的树木,街上没有木材市场,更没有现成的木板方条,全是东拼西凑的小圆木,木匠做起来也费工费时。可无论如何父母都会想方设法,那怕是多花几个工日,也不能亏了自己儿女。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木匠最让人看重的活是修木排立房屋,这还得看手艺,一般都是上了年纪的老木匠才有此能耐。不论修“三柱房”“五柱房””“七柱房”“九柱房”,都必须先要画个“屋样”,这和现在建房的“图纸”差不多,只不过屋样是画在木板上或石灰壁子上。一间房子要多少柱子,多少穿方,多少檩子和木角,要挖多少眼,要准备多少榫头,立柱上梁那天,几扇排立拉起来,连接的穿方一固定,屋架就形成了,所需的材料一个不差。并且四穿八杴,四平八稳,既上眼,又经得起风吹雨刷。现今,农村上百年的穿斗木排立房仍依稀可见,不得不说这是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体现。

过去新房落成,一般都要请风水先生选个好日子举行上梁仪式,寓意吉祥。改革开放前,川东一带乡村民居以木排立结构居多,一般正堂屋顶有一根檩子为“梁”,位于脊檩下30公分处的墙内,一向被人们视为镇屋之梁而倍加重视。上梁就是指安装这根檩子。上梁前得先祭梁,主人要摆上鸡、鱼、肉“三牲”供品。主持祭梁的木匠都是“掌墨”的师傅,他筛酒祭天、祭地、祭八方神灵,然后捉起准备好的大红公鸡,用手掐破鸡冠,边念赞词边将鸡血洒于大梁上。梁上贴着至亲送的一块大红布,用硬币嵌入,上书“紫徽高照”四个大字,由手下的徒弟扛梁登梯。随着扛梁师傅一步步登高,主人燃放鞭炮,掌墨师傅口中念念有词:“上梁上梁,鲁班在场;粗的当柱,直的当梁;木尽其用,都派用场”。

待梁木安装就绪后,掌墨师便用事前编好的四言八句向主家高声颂赞:

“天备良辰来上梁,主家修的好华堂,华堂修在龙口上,大家齐心来上梁,上一步一品当朝,上二步双凤朝阳,上三步三元及第,上四步四季发财,上五步五谷丰登,上六步六合同春,上七步七星高照,上八步八仙过海,上九步九子登科,十步上得全,荣华富贵万万年”。

家人、亲友和贺喜的人,听了掌墨师的颂赞便齐声高呼“好!好!”,掌墨师傅高兴地将主家准备好的糖果、香烟、包子,还有其它物品抛撒到围观的人群中,称为“抛财喜”,并对房前屋后的人大喊:“前后有不有人?”。大人、小孩便齐声应和“前后都有人!”预示主家人丁兴旺,后继有人。此时,鞭炮齐鸣,人声鼎沸,气氛达到了高潮。

当然,立柱扣梁这天,石木二匠都会到场,不但人人有喜事红包,而且,主家这天还要给匠人发双工资。做一天算两天,何乐而不为。一般主家也不会吝啬这点工钱,约定成俗,是大事、喜事,是拿钱也难买的好事情。

乡村木匠也非常重情重义,如果在你家做的工日多,活路完工结账时,他会主动让出两个工日算帮忙。都是邻里乡亲,关门不见开门见,钱也挣了,人情也有了。所以,乡村有手艺的匠人人缘都非常好,如果家中有个大凡小事,一声招呼,帮忙打杂的人多的是。

斗转星移,岁月更迭。如今,乡村木匠和其他匠人一样,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小。而继承这门手艺的年轻人更是寥寥无几,已到青黄不接的地步了。山青水秀的美丽乡村,已很难听见昔日的拉锯声、斧劈声,以及立柱上梁的吆喝声。

猜你喜欢

情感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