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经典文章 > 生活随笔 > 正文

正月里来唱大戏

作者: 张燕峰2023/03/04生活随笔

在家乡小镇,正月初一到初六,是走亲访友的高潮时段,之后,便渐次零落。从初七开始,镇里就要开始唱大戏。在文化生活极度贫乏的乡间,对乡亲们来说这无疑是一场文化盛宴。

剧团是从外地请来的,戏台是腊月里就已搭好的。台下是非常开阔的场地,临近戏台的地方按一定的间距放着几十根粗细不等的圆木,之后便是大片的空地。

吃过早饭,乡亲们便三五成群结伴向镇上戏院走去。虽然戏还没有开演,但戏院里已是人山人海。早来的自然占据圆木,晚来的心甘情愿地站在后面。当然如果看到老年人站着,坐在圆木上的年轻人会主动让座。乡下人朴实厚道,自有伦理代代相传。如果来得实在太晚,有的人便站在借来的凳子上,或者蹲坐在场院里的大树上或高墙上。大家说呀,笑呀,人声鼎沸。

几通锣鼓之后,便开始唱戏了,整个戏院立刻鸦雀无声。先是一个脸上涂了厚厚油彩留着长胡子的男人出场了,他沙哑着喉咙在台上咿咿呀呀地唱: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我好比虎离山,受了孤单;我好比浅水龙,困在沙滩……声音低沉,满脸忧伤,一副满腹心事的样子。大概是唱累了,便坐在一把椅子上长吁短叹,自怨自艾。几分钟后,一个华丽高贵的女子上场了,她先是静静地听,然后走到了男人面前,然后又各自咿咿呀呀地对唱。举手投足间,看得出二人情深义重。一会儿,女人交给男人一个令牌。男人在夜幕的掩护下,策马奔腾,来到敌营里,拜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只见那个男人泪光闪闪,伏地长跪,起身后唱了起来。只听得一声: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我心中不解,这个男人到底有什么罪呢?刚想问奶奶,只见奶奶正在用手帕抹着眼泪,再瞅瞅周围,大人们都是这样。

这是怎么回事呢?

戏散场了,回家的路上,奶奶告诉我,这出戏叫《四郎探母》。从奶奶的讲解中,我知道了男人是杨四郎,容颜威仪的女子是铁镜公主,老太太是佘老太君。从这部戏里我了解了什么是民族大义,什么是家国情怀。现在想来,这便是我最初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吧。

几天后,又看了京戏《打金枝》。金枝是皇帝的女儿,嫁给汾阳王郭子仪的儿子,金枝仗着公主的身份飞扬跋扈,根本不把丈夫放在眼里。后来,郭子仪八十大寿,金枝却不肯前往拜寿,丈夫受不了兄嫂的嘲笑,回家打了公主。公主跑回宫哭诉。皇帝父亲非但没有袒护女儿,还打了金枝……这部戏剧情曲折,波澜起伏,尤其是皇帝不徇私情,教育女儿的情节,更是引人入胜。从这部戏里,我明白了为人子女者应该尊重孝敬长辈,与家人和睦相处。

镇里的大戏要连续唱十天,那几天里,每个村子的人无论走多远的路都要去看戏。下午,四通八达的乡村土路上便到处是看戏散场回家的人,虽然看了好几个小时的戏,腰酸腿痛,饥肠辘辘。但大家兴致不减,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有时还争执不休。

在贫瘠的年代里,乡村大戏是乡亲们的饕餮文化大餐。它以传统戏曲的形式,传播的却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的道德精髓,使中华优秀文化得以在偏僻的山乡村野,绵延不绝,福泽众生。

猜你喜欢

生活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