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感悟文章 > 感悟生活 > 正文

草木情深

作者: 杜会琴2023/03/04感悟生活

因为落实一项专项任务的契机,我又一次走进了这样一片苍翠之中:脚下是葳蕤的野草,零星点缀着几朵野花,像绿色的毯子覆盖着大地,头顶是如盖的大树,浓密的叶子阻隔了正午明晃晃的太阳。站在树下,除了听见树叶随着风吹发出的"唰唰"声,还有偶尔的几声鸟鸣,并不觉得闷热,相反,倒是有一种升自心底的惬意和爽快。我思想的水母,再一次张开了触角,进入到为之痴迷的情景之中了。

记得2016年夏,全家去福州植物园,那天适逢大雨,游人很少,园里很静,茸茸草坡从我们脚下一直铺到湖边,一个接一个的华盖水杉,半边身子尽在水中,犹如莽象渴饮。又像村姑俯身掬洗那飘逸浓密的长发,我一个人伫立在绿色蓊郁之中,如痴如醉,家人的语言飘忽而去,一种来自心底的惊喜瞬间击穿了我,凉凉的水意,沿脚跟进入,布满全身。苍翠的树木,充满了目之所及,又似乎已经染绿了眼睛。

我的前世,难道就是一株水杉吗?要不,为啥竟是如此喜欢植物世界里的秘密,常常与一株草平等对话,不是附下身却依然高高在上,而是在一滩草上席地而坐,感受植物与大地混在一起的气息。喜欢春天里萌芽的野草替土地表达着生命的本意,它们破土而立,根系向下,牙尖向上,正是生命庄严的宣言。也喜欢看夏天的田野里,所有植物聚集在一起,像孩子一样自由随意的构图。到了秋日里,那些沾染了早霜的叶子,在午间的阳光下失水泛白,像突然间苍老的人,在秋日渐寒的上午,珍视着生命最后的暖阳,目光呆滞,那凝结的神色里,表露的是对生命就这样终了的不甘心。

草木不是良药,它只是给人报以生活希望的斑斓,这些光斑聚拢,就是一面镜子,它可以让人安静下来,敞敞亮亮反观自己。它带给人们神秘的想象,也带给人关于真善美的启迪。

我也像野草一样,在生命的严冬里蛰伏,充耳不闻人世里的述说,只等待春天将我唤醒,像一棵草一样绿着,然后在秋日枯萎的草地里昏睡过去,隐忍伤痛,将我的心放置于大地温热的怀里,我只在春天复又醒来,以新的面目出现。

卡夫卡说,毫不讳言,因为写作,我感觉有了一个"深广的心灵世界".我也有相同的感受,在字词里沉浸久了,好像有了"通"的能力。所以,我除了关注人的细微,还会关注草木的色彩和荣光。它们的随遇而安,不管在哪里只要有水有土壤就能不卑不亢快乐生长的坚韧和肆意令我明白:做一个纯粹的写作者,没必要借助外力以增其雄,也没必要攀星附月以增其辉,我自身就是一个光源,如灯盏,如红烛,只要燃烧,就有光亮,足可以照亮自己的内心和一己天地,自己的生命只能因写作而非其他任何而被提升。

人类在童年时期,相信万物都具有与自己一样的感受,极富同情心,我们常常会被孩子感动,就是因为在孩子的眼里一切都是有灵性的平等之物。等我们的耐受力强壮到足以承受大悲大喜直至麻木,心灵愚钝到油盐不进刀枪不入,龟缩在世故的蚕茧壳里,便不再相信万物通灵,或者不再关心它们了。

而写作的最大意义就是把人又拉回到童年的单纯,看身边很多的文学爱好者,他们身在低处,脚下没有任何可以依附的身外资源,有的只有永不放弃的文学坚守和为生活而歌的精神信念。雷平阳说"多年来,我极尽谦卑之能事委身尘土,与草木称兄道弟谁都知道,我的内心装着千山万水,一个骄傲的人,并没有真正地压弯自己的骨头,向下献出所有的慈悲,更没有抽出自己的骨头".正是这种在"血泪"中的"骄傲".让广大的基层文学爱好者,对文学始终不离不弃,拼到最后,自然就有了"赤子之像",也为中国文学注入了引申向上的发展动力。

所以,草木对我的最大深情,就是叫我明了:我等虽然低微,但不卑贱。

不禁想借用博尔赫斯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世界,很不幸,是真实的,我,很幸运,就是这样的我".

猜你喜欢

感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