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美文 > 随笔美文 > 正文

白塘秋月

作者: 朱谷忠2023/02/11随笔美文

故乡涵江,是闽中著名水乡古镇。至今,域内仍留下诸多历史古迹和天然景观。其中,最令我心仪和自豪的,便是历代引水化湖的水利工程:白塘湖。

记不清几次了,因工作需要,我曾引领省内外作家来白塘湖参观,并自告奋勇充当"导游".有一次,著名散文家、老前辈、老乡郭风来到这里,他听了我的介绍,慈祥地对我说:"你这么熟悉白塘湖,应好好为之写点文字。特别是作为闽中著名景致的‘白塘秋月’,更应写成文章,介绍给更多的人。"而我竟一拖至今,真是愧对前辈。

白塘湖是福建省有名的淡水湖。此地古时为冲积平原地带,也是历史上北方百姓因战乱南迁的僻居地之一;后被逐渐开垦为农田,又引诸溪之水汇聚于此,蓄水成湖。从此,既收灌溉之利,亦可临岸观景。特别是月夜,四下银光流淌,湖面浩如烟海,被文人雅称为"注月池",谓之专门收聚月色的湖泊。当年,居住在湖畔的宋代抗金名将李富和他的儿子,就在湖中和岸畔陆续兴建桥亭楼榭,种植奇花异草,使白塘湖成为一处人人向往的水上公园。每年中秋之夜,湖上皆有传统赏月盛会,"中秋游白塘"逐渐成当地习俗,"白塘秋月"也成了当地二十四景之首。

作为一个本地人,自然有过多次中秋游湖的经历。我一直认为,即便大半生在外闯荡,直到退休后,仍会发现自己从未走出那一片碧蓝的水域,走出那一脉温润的梦乡;究其原因,就在于白塘湖的水,如我在一首诗中形容的那样:"从小就在我身上渗着不尽的诗意,使我至今也未拧干。"因此,只要回老家,我都会抽空去白塘湖走走,若逢中秋,心底更有许多记忆与怀念。

这里,我就讲讲"白塘秋月"的盛况吧。至今,在我的涵江故乡,每年中秋,沿塘各村都点灯结彩,演大戏,擂车鼓,还有当地的十音八乐,处处奏响,使天地都充满一种祥和、欢乐的气氛。待到夜幕降临,红灯燃亮,游湖的人群从四面八方接踵而来。行走其间,但见岸上人山人海,湖中舟船如织,无论岸畔还是水中,无不鼓乐喧天,笙歌动地。特别是水面上,各村送来的仿古彩船,像参加赛事一般,往来穿梭,闪金烁银;红男绿女,如痴如醉,笑语纷飞。沿途,不少地方还可猜灯谜,只见处处人头攒动,欢声四起。闹到子夜,游人还不肯散去。此时,月轮也从东天转至中天,放眼看去,风清波平,天高气凉,皎洁的银辉泻满明镜般的湖面,水中月明星稀,四周轻纱散尽,远处的壶公山、九华山、囊山奇迹般倒映水中,与水中倒映的圆月如影随形。细看,湖中有山,山中有月,月沉水清,极是奇特。曾有人喻此为水中广寒清宫、蓬莱仙境,似真似幻,直看得人疑似梦境,飘飘欲仙。不过,白塘湖公认的最佳赏月地点,是在湖中一座浮屿小岛。午夜过尽,置身浮屿,头顶青天明月,环顾玉鉴琼田,低头望湖,湖中山水,月色溶溶,一幅"众山拱月"的奇观,令人赞叹不已。

白塘湖浮屿上还有一座通岸石桥,名"宫后桥",建于宋景定四年(1263);桥头有一座"浮屿宫",也是南宋初年李富创建的,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重建。而在白塘湖畔的洋尾村,至今还留有宋、明、清三代文物古迹,主要有李富祠堂和白塘古官道上的宋代佥第坊、明代白塘科第坊、杨府荣归坊三座牌坊遗址。这些文物古迹,与景区内历代文人墨客吟咏"白塘秋月"胜景的诗词歌赋,交相辉映,为白塘添色不少。如清代林舟津的《白塘秋月》中写道:"白塘秋水远连天,沙岸鸥凫掠钓船。万顷琉璃波荡漾,一轮水镜月婵娟。"

都说水能养育生灵,滋润生命。在这片白塘湖水域之中,除了中秋赏月活动名闻四方,还有许多关于水的传说,以及关于水的如烟往事。老一辈的人,热爱这片水域,对之合理利用,悉心保护。湖东岸曾有一块石碑,据说是明代年间就有的,上面刻的都是禁止破坏水域和水质的条文。记得小时候,有时想和伙伴们在河边丢石片打水漂,总会遭到大人们的呵斥。倒是夏天傍晚,与伙伴们光着身子在湖边腾跃戏舞,却能获得大人们脸上的笑容。当然,更多时候是提着渔竿去岸畔垂钓,一边吹着叶笛,看鸥鹭在田野上空飞翔,心情真是好极了。

这些年,在乡村振兴的进程里,为了让白塘湖景致更加出彩,让白塘湖四季都有景可观,乡亲们在加强对生态系统、物种及栖息地保护的基础上,开辟了具有水乡特色的沿湖树木园林景观,还布置了色彩纷呈的四季花卉大观园。这里不仅成为旅游景点,也成为周围百姓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一句话,如今的白塘湖,正以线装的历史和四通八达的网络,组成一道崭新而亮丽的风景,继续演绎从山水到心灵的歌唱。

猜你喜欢

随笔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