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情感 > 心情随笔 > 正文

药味靠熬

作者: 王吴军2023/01/01心情随笔

最初,虽然我的心里总是装满了对中药的好奇,但因为常常听人说药味儿非常苦,所以我一直都不愿意走进父亲那间摆满各种中药的药房。父亲是个医生,自小就跟家乡的名老中医研习,后来考入一所医学中专学校,毕业后在镇里的医院当医生。平素的日子里,父亲的身上总是有着洗不掉的药味儿。

直到有一天,老师在讲李时珍《本草纲目》时,要求学生都要亲自看一看中药,我才决定到父亲的药房里去看看。吃过晚饭,等父亲起身去药房,我悄悄跟了过去。明亮的灯光下,父亲在中药中忙碌,自己也像成了一味中药。一阵药香扑面而来,我深深吸了两口,觉得苦苦的味儿里竟然有着一股说不清楚却又很清爽的香。父亲转身,一抬头看到了我:“过来,过来看看这些中药。”可是不知为什么,我没有走进药房,而是一扭头,转身跑了。

有一天,我忍不住问父亲:“那些草根树皮石头什么的怎么会是治病的药呢?”父亲说:“在中医里,所谓的药其实就是你说的草根树皮和石头之类的,至于这些东西为什么会是治病的药,我现在只能告诉你,世上万物皆有用,关键是能不能发现这些用处并用自己的用处去做有益于别人的事情。”

父亲教我读本草经。所谓的本草经,就是讲述中药的书。没想到,本草经写得非常典雅耐读,单是它的文字,就非常动人,煞是好看。父亲对我说:“若是想要得到最好的中药,不仅要掌握好采药的时间,还要把采好的药认真处理,经过晒、烘、焙或者炒、炙等各种手段的炮制,少一步也不行。这就像唐僧师徒到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少一难都不能取得真经。药的炮制也是如此,少一步都不能成为真正的药,都难以承担起去除疾病的重任。”“有些花草虽然长得很好,却是不配被称为药的,因为没有经过认真而艰苦的炮制。药这种称呼看似寻常,却不是随便就能叫的,就像世上有些称呼和头衔,不是随便对某些人叫着,这些人就能配得上的,既然想要承担得起某种称呼和头衔,就要名副其实,否则只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我问父亲:“炮制好的药怎样才能出来最好的药味儿呢?”父亲说:“熬。炮制好的药只有以文火慢熬才能出来最好的药味。”

我心中一下喜欢上这个“熬”字。现在的中医总是把熬药写成“煎药”,我总觉得“煎药”不如“熬药”好。“煎”字太轻飘、太随意,“熬”字非常凝重而沉厚,饱经沧桑。以文火慢熬,不疾不徐,不紧不慢,不卑不亢,从容坦然,火苗在药锅底下慢慢缭绕,药锅中的中药就这样被熬出了最好的药味,药效也达到了最佳之境,犹如花心徐徐舒展,尘封已久的药味儿就一丝一缕弥漫出来。熬药不能急,急不是好事,急火容易攻心,如此一急,很多时候就会在劫难逃。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大多是逆耳的,不大中听,却是肺腑之言,非常有用,也非常有益。治病的药大多是苦的,入口不好喝,却能驱除疾病,使人健康。唐朝的魏征善于给皇帝唐太宗献苦药,而唐太宗也善于喝苦药,虽然有时候唐太宗面对魏征献的苦药也会紧皱眉头,但他最终还是喝了下去。苦药是逆耳的忠言,可以使国家昌盛,可以使老百姓安居乐业。

病,最初都是潜伏着的,一时半会儿很难看出来,一旦显出症状,就会势如破竹,此时若是还拒绝苦口良药,就只能等待日薄西山、一命呜呼。

猜你喜欢

心情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