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退休的文章

2022/12/10经典文章

退休的文章(精选25篇)

叹息

文/凸凹

妻子年满五十五周岁,退休了。她18岁高中毕业,进了机关,一直到退休,凡37年,均工作在这个弹丸之地。她为人率真耿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有阳光性格。由于心底无私,敢攻坚克难,单位最繁难的事务,都有她的身影。由于一心扑在工作上,所以倍感充实,觉人生有不竭的意义。但一退休在家,顿感人生失重,晚间吃饭,她突然感叹道:我这辈子算完了,一天一天消磨日子,就这样等死。

我心中一惊,突然醒悟到,她这样一个人,一生都被工作和生活推动,“自我”一直沉睡,从来不思考生死这一人生的根本问题,所以一味乐观。今天有了悲叹,并不是坏事,说明退休让她回归自我,开始过属于自己的日子。所以我安慰她说,你是经不得闲,也不知闲的重要。从现在起,你要有意设计一下自己的生活,在无意义处体验意义,这样,真正的幸福就开始了。而且我还告诉你,别看你工作了37年,但你只有工作经验,或者说你社会经验虽然很丰富,但缺乏人生经验,还没进入完美的境界。从现在开始,你要认真体验生活,聆听心灵的声音,感受生命自身的美好,从工具人生,变成有我的人生,好好做一回真正的女人。

她说,你说得太玄,我似懂非懂。我说,你一旦有所体会,就会感到其实“死”离我们还太远,属于“生”的日子还太多太多。

其实一个人,很难把握人生的意义,却能很容易地把握自己的快乐;哪里有快乐,你就走向哪里,这就够了。

人生从50岁开始

文/墨海书耘

前几天在街上遇到一位过去的同事,如果不是她主动和我打招呼,我根本没有认出她来。干枯蓬乱的头发,松垮随意的装束,一脸颓废的表情,这哪是退休前那个乐观干练的她?

大多数人退休后,都将人生的舞台转向家庭。在日复一日的锅碗瓢勺交响曲中打发自己的余生。有的人为此萎靡不振,认为自己成了社会不再需要的人。也有的人从此不愿出门,将自己与外界隔离起来。时间久了,不仅与社会脱节,还容易患上各种心理疾病。其实,他(她)们完全可以换个活法。

日本的佛学大师松原泰道,65岁那年,才开始发表《般若心经入门》,因论述精彩,被邀请四处讲学,开专栏。从此后,他年年推出新作。迄今已有着述130多部,成为日本佛学界的奇迹。有人在向他请教成功的经验时,松原泰道说:“我的人生是从50岁开始的。我认为六十岁是人生的转折点,由此人生可以分为两段:50岁前,是打基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往往为了立足社会、养家糊口而奔命,基本上是为别人活着。50岁以后,经济基础已经奠定,职责也已完成,正是实现自我、创造自我价值的最好阶段。”

松原泰道大师的话给我们以启发,那就是为自己的人生做一个完美的规划。按照我国现行的退休制度,50岁至60岁,正是退休的年龄。我们不妨像松原泰道大师一样,将自己的人生起点定在50岁。50岁之前,在为养家糊口奔波的过程中学会积累、沉淀,为退休后的厚积薄发做准备。

我一位朋友的母亲,年轻时守寡,靠个人微薄的收入将她抚养大。朋友自幼喜爱画画,母亲就从不多的收入中挤出一部分钱来培养她。后来,朋友考入京城美院,母亲也退休在家。闲下来的母亲拾起女儿用过的画笔,用画画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前不久,在市美协举办的美术大赛中,她一举夺魁,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而她,也因这次大赛结识了现在的老伴。俩人举案齐眉,经常背上画夹四处采风、创作,过着神仙眷侣般的生活,让人羡慕不已。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每个人都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退休不是人生价值的终止,而是角色的转变。退休后我们有了大把空闲的时间,正是实现自我价值最好的阶段。因此,我们不妨给自己设一个界限,让人生从50岁开始。

还渔

文/方舟

"还渔",不是"还鱼".我说的这个"渔",既不是养鱼,也不是打鱼,而是钓鱼。

一个初夏的上午,宽阔的金陵湖东岸。一把不大的遮阳伞下,端坐着一个垂钓老翁,南北两侧整齐的排列着七八根手海两用竿,像护卫着老人的哨兵。突然鱼儿咬钩的警铃响起,老人迅速拿起钓竿,搅动线轮,待拉动猎物接近岸边时,他左手持竿,右手拿起鱼笊一抄,霎时一条斤把重的鲫鱼就进入牵在水里的鱼篓。其反应之灵敏,手法之娴熟,令人惊叹。

我站在老人的身后,观察良久。趁他坐下休息时走到他跟前,叫了一声"柳主任",他回过头来见是我,笑着说:"你这个大记者,还有时间看钓鱼呀1我说:"太阳快到了中午,如此炎热,你还不收摊,是不是在和太阳较劲儿呀?"老人笑着说:"你看这蓝天碧水,清风徐来,钓竿护卫,游鱼作伴,何来炎热1此时我已是满头大汗,而他却轻松自如,头上连一滴汗水也没有。我说:"真成了渔痴,连冷热也没有感觉了。"他说:"心静如水,用情专一,可以拒严寒,避酷热。这就是练出来的真功夫1

柳老原是市人大的副主任,地厅级退休干部。他退下来后,从一个叱咤风云的领导干部到执竿垂钓的老钓翁,这个急转弯为许多人所惊诧。与那些退而不休,或在某个企业挂个空衘儿,月入数千元酬金,或在某组织当个主席,继续游弋在灯红酒绿、觥筹交错的歌舞宴会上的退休权贵们不同,坚持不挂职,不参政,不谋求钱财,不倚老卖老,一根鱼竿度余生,过得倒也悠哉游哉,怡然自得。这种特立独行、异于旁人的选择是怎样作出的,当时他的心境如何?在数次的交谈中,柳老向我敞开了胸怀。

柳老从小生活在雍河岸边,他对水有情,水对他有恩。那时候,丰沛的河水似乎曾是他的整个世界,天旱时挑水灌溉,天热时下水游泳,干渴时饮几口河水解渴,都是令人难忘的记忆。最有趣的是钓鱼,几个顽童,一根钓竿,钓来几尾鲫鱼,高兴地跳起来,分头拿回家去,让母亲烹调煎炸,吃起来香脆可口。如今几十年过去,回忆起来似乎还口有余香哪!以后他参加了工作,当过被人称为秀才的通讯干事和领导的秘书,当过县长和主管全市农村工作的农业局长,当过掌握机关正处级干部生杀大权的市人大领导。可是令他难忘的,还是那一根钓竿,几尾鲫鱼。何时再临渊观鱼,重甩钓竿,冥冥之中成了他人生终点追求的一个金黄色的梦。

"人过花甲,当是圆梦之时。可是我却像是逆水行舟,又在滩头遇险。太多的阻力,太多的诱惑,令我左右彷徨。唐代诗人宋之问有一首《渡汉江》的小诗说:'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我这时就曾有一种'圆梦情更怯'的感觉。"柳老说。

2008年春节,恰是一个新的甲子开始之时,也是我退休的前夕。平时难得一聚的儿女们都回来了,全家谈论的一个重要话题,就是我的退休问题。我知道,他们这些年来,都把我看做一颗可以乘凉的大树,似乎一旦退休这棵大树就干枯了。他们一再追问我退休后干什么。我说:"你们猜猜?"儿子说,到哪个企业兼个职,一年整个三五万的,帮助我们改善一下住宿条件,该可以吧!我微笑着摇摇头。女儿说,那就留在家里,一心一意养老,锻炼身体,读书看报,颐养天年。我也摇摇头。老伴说,那就告老还乡,和我一起回到农村老家,包几分地,养鸡种菜吧!我点点头,又摇摇头。他们都疑惑地看着我,我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两个字 "还渔",说:"类似告老还乡不是告老还乡,而是'告老还渔'"."还渔?""是呀!就是拿起鱼竿到河边、湖边、池边钓鱼,既可以修身养性,也可以改善生活呀1一时全家为之震惊。儿女们都说:"那不就成了老渔翁了吗!多没面子。"还是老伴理解我,她说:"老渔翁有啥不好?我们过去不就是农民么1就这样,全家在唏嘘声中结束了讨论。

真正的诱惑来自一些当年受过我"栽培"支持的企业家们。这些人明里暗里找到我,要我挂个顾问之类的名誉,诚心诚意要回报我。有的企业竟开出年薪六万元,连聘三年的许诺,说:"如果政策不允许,那就给咱当个参谋,隔三差五地来坐坐也行。"

柳老说,我不是百毒不侵的圣人,更不是拒食人间烟火的仙人。面对这些诱惑,我也有过犹豫,有过迷惘。我想了许多,想到了古代历史上那些急流勇退、告老还乡的先贤们,首先想起了晋代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大诗人陶渊明,想到了明代的开国功臣、政治家、军事家刘伯温。陶渊明为何辞官不做,归园田居?除了不满官场腐败之外,就是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在他"躬耕自资",得赏宿愿之后,真的如鱼游大海,鸟入山林那样畅快。你看"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何等满足,又何等专一!这是一种多么纯洁、优美、高尚的境界呀!明朝的开国功臣刘伯温,在功成名就之后刚满六十岁就告老还乡,还作过一首诗说:"买条黄牛学种田,结间茅屋傍林泉。因思老去无多日,且向山中过几年。"这也是一种境界,一种摆脱名利,融入大自然的一种境界啊!

我自幼喜欢钓鱼,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那优美的歌词一直在我心中荡漾:"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我想,不管是细雨中钓鱼,斜阳下钓鱼,山涧钓鱼,江河钓鱼,都是一首诗,都有一种"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的沧桑之感啊!在这里,我会找到自己的感觉,一种归属感,一种圆梦感。于是,我开始跑市场,进渔行,置钓竿,备鱼笊,为翻开生活新的一页作准备了。

在一个细雨霏霏的初夏,我在市上最大的冯家山水库抛下了第一杆,收获不错,钓到了鲤鱼三条,重达七斤。这可比我小时候钓的那几尾鲫鱼大多了。拿回家经老伴烹调后,我吃起来格外香脆可口。老伴看我吃得香甜,抿着嘴笑。我说,你别笑,这不是你的烹调技术高,是我钓的鱼好,你尝尝,其味之美,赛过了江南的鳜鱼了。老伴笑着说:"是!是!大主任钓的鱼能不好吃吗!真是老小孩一个。"

从此我钓鱼的足迹,开始踏遍全市,凡有鱼可钓的地方,我都要去钓几竿,收获多少我全不计较。烈日下挥汗如雨,秋季里冷风嗖嗖,我全然不顾;从一个渔场到另一个渔场,道路坎坷,乘车艰辛,我依然风雨无阻。我两眼只看着鱼漂,鱼漂的动荡中有诗意,有希望,有欢笑。当鱼儿咬钩将鱼漂拉向水的深处时,那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鱼竿一挑钓线一拉,一条大鱼扑棱扑棱地在水面乱跳,我的心也会随之强烈的跳动,像小时候走上"三好学生"的领奖台,像当年看到省政府颁发的"模范县长"的荣誉证书。此时人们常说的那种退休后的失落感、孤独感,早就被抛进了遥远的大洋彼岸了。我看到的只是希望的鱼漂,希望的水面和希望的江河湖沼。

如今三年过去了,我钓过鱼的水面有多少已经记不清了,钓了多少鱼也记不清了,所记下的就只有兴奋和激动。在寻找水面的奔波中,在等待鱼儿上钩的静默中,我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性情,多年伴随我的高血压降下来了,高血糖控制住了,腿脚也变得利落了。老伴说:"生就的劳累命,跑来跑去的反而把身体跑好了。"

有一首歌,叫《最美不过夕阳红》,我爱听。其中有两句:"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何为温馨?何为从容?无非就是八个字:抛开名利,回归自然。当然这个自然,不光是游览山水人文、风景名胜,还包括你心所向往的任何事,诸如读书看报写文章,太极门球搓麻将等等。我想,我们退下来之后,一无年轻时期的攻读学业之苦,二无上班时期的工作之累,国家又按月发给我们养老金,不正是温馨、从容地安度晚年的好时候么!何必临老了还把自己捆绑在名缰利锁之下,再疲于奔波呢?

集邮给退休生活增添乐趣

文/白克信

我与邮票结缘,是在1961年的中学时代。那时,我的老家是个小县城,经济落后而信息闭塞,哪有集邮的条件。我从牙缝中挤出早点钱,曾写信到上海购买过一两次邮票。但因经济条件制约,又是“三年困难时期”,只好忍痛割爱。后来,由于忙于工作和各种原因,这一爱好竟搁置了40多年。

2004年退休后,我与友人先后两次到赵世琤家里拜访,看到他多年收藏的花花绿绿的邮票和各种邮品,以及在报刊上发表的邮文,我的心动了。在赵老的指导和帮助下,重新点燃了我的集邮梦,开启了我集邮路上的窗口。

收藏邮票,是我集邮生活的初始阶段。由于我集邮起步晚,平时,我经常到集邮市场寻找自己喜爱的邮票和封片,先后购买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人物邮票和刘胡兰、雷锋、焦裕禄等当代英雄模范人物邮票,以及有关人文方面的邮票。同时征订了每年邮政发行的年票和《中国集邮报》。随着收集邮票增多,我分门别类地装进邮册。有时翻看心爱的邮册,一股清新之感随之而来。通过学习《中国集邮报》有关集邮方面的知识,我懂得了邮票就是“国家名片”,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历史艺术和科学的真实缩影。集邮活动本身就是宣传集邮文化,是国家精神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此,我加入了桂林市老年集邮协会。

学写邮文,使我的集邮生活进入了新天地。集邮老前辈们常说:“惠我邮票,不如惠我邮识。”为了努力提高邮识水平,我虚心向老邮友学习,经常阅读邮文,经过努力,终有收获。2008年6月6日,奥运圣火首次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传递,我自制了奥运圣火传递纪念封,并将自己的感受写成邮文《自制纪念封 永铭桂林史》,这一“处女作”在《桂林晚报》很快就刊登了,从此我对写作邮文有信心了。

我属猴,2016年是我本命年,72岁。这一年第四轮生肖邮票“领头羊”猴票,又由“1980版”金猴作者、92岁高龄的艺术大师黄永玉先生再度执笔设计,受到众多邮友的热捧。为了购到猴票,1月5日凌晨3点多钟我顶风冒雨赶到桂林中山中路邮政大楼排队,与邮友交谈耐心等候,在寒风冷雨中站了5个多小时,如愿买到了猴票、盖上了纪念戳,给邮友和自己寄去《丙申年》猴票首日封。虽然有些累,但心里乐滋滋的。我将这一切身感受写成邮文《临近本命年购猴票》,《桂林日报》《桂林集邮》很快刊登了,近几年来,我在报刊发表了30多篇邮文。

制作邮集,使我的集邮生活上了一个新台阶。集邮不仅仅是收藏邮票,把买回来的邮票放进邮册里就完事,而是要认真进行研究和编组邮集,这才是集邮的真谛。近年来,为了学习制作邮集,我通过学邮文、观邮展、听讲座,多请教,向制作邮集有经验的邮友学习,开始制作邮集。2018年是汶川大地震10周年,我学习编集的《北川新县城重建》一片邮集,得到了有经验的邮友的热心指导帮助。特别是桂林市青年集邮协会会长苏勇华先生,我与他素不相识,从未谋面,但我多次通过电话向他请教有关制作邮集的问题,苏先生都耐心倾听,热情解答,使我十分感动。当我把《北川新县城重建》一片邮集制作完成后,用电子邮件传给他,他又诚恳地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根据修改意见,我写信到北川县邮协邮买了新的邮品,经过修改补充,增加了素材,表达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行动,体现了震后新城的古镇新貌,突显了邮集的主题和深度,向人们述说了地震无情人有情,大灾有大爱的抗震救灾精神。为此,《北川新县城重建》获得2018年桂林市集邮协会一片邮集参赛三等奖,给我很大的鼓舞。

此外,我学习编集的开放性一框邮集《带您走进福寿之乡——— 永福》获得2017年桂林市老年集邮协会邮展二等奖。同时,我还编集了多框《中国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1992年—2015年)》邮集。

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称赞集邮是:“充满了真知和发现的最好休息时间。”由喜欢到热爱集邮,愉悦了精神生活,使我退休生活增添乐趣,获益不浅。通过集邮增长了新的知识,陶冶了人的情操,扩宽了视野,是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通过集邮享受到生活的情趣,其乐无穷,是一种文化养老的方式之一;通过集邮结交了新的朋友,架设了传播友谊的桥梁,大家汇聚一起,欣赏邮品,交流情谊,这实在是人生之快事。

退休乐

文/陶诗秀

每早,一觉醒来,又是悠闲大好天。

从工作岗位引退后,不必再匆忙咽下面包与即冲麦片,飞车上班了。如今,精神顶轻松,内心够愉快的了。

心想,又要如何享受新的一天。和老伴商量,要到哪儿看美景享美食,充分享受奉献社会半辈子而得到回馈的美好生活。通常在早上,我们会去跑步,打太极拳,不但对身心健康有裨益,也结交了不少新朋友。

退休乐,天天都可经营精彩的生活。我们有好多消遣去处,比如:K歌看电影、酌酒品茶、讨论时事,阅读与写文章、网上遨游,或者大伙儿一起旅游,登高欣赏大自然等等。不必再与他人争先恐后,任何时间,任何日子,合群或独自都可过充实的日子;天天喜乐,毫无空虚寂寞。

人们时常说:“儿孙自有儿孙福”,我则说:“老人应有老人福”。辛苦了大半辈子,终于卸下了沉重的养儿育女的使命。幸好老伴与我有共识,我们都想有宽松愉快的生活空间。因此,我们不和儿女同住,想念儿女子孙时,就随时驾车到他们的家住上一阵子。

退休后,我才真正体会到何其芳的诗歌《生活是多么广阔》诗句的真义:“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又多么芬芳。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的确,与老同学或旧同事聚会叙旧,坦诚交流,其乐无比;大家分享养生心得,旅游见闻,网络上趣事……快乐,就在眼前。

退休乐,年轻时未做的事都可随心所欲进行。每日可充分享受自供自足、闲情逸致的自由生活,更可贵的是能摆脱功名利禄的羁绊和困扰。

经过长时期的磨砺,体验过坎坷人生,也经历了人生的潮起潮落。如今终于获得平和的心境,笑看尘世烦杂事,静观花开花谢,坐看世俗风云变幻。退休乐,不必在职场上仰人鼻息,面对嚣张的上司,更无需笑脸迎人,去应付讨厌的伪善者!

人只能活一次!千万别再活得太累。首先,要保持身体健康,每日运动是不能少的。同时,也得注意:饮食要平衡、生活要正常、起居要定时。

如果能知足常乐,一定不知老之将至矣。每天有活动,身体一定不会差,脑筋也不会那么快退化,就不会感到孤单无助、失落恐惧了,岂不是完美的乐龄生活吗?

做一个有趣味的老人

文/常易建设

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超过了2.3亿。老了,退休了,远离了职场,回家颐养天年,是人生的必经之路。然而,怎样度过这人生的最后时光?是有学问的。有人唱歌、跳舞;有人打牌、游乐;有人旅游、观光,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也有人继续发挥余热,利用自己的专长,参加各种老年公益组织,为社会作贡献;更多的则是在家含殆弄孙,享受家庭的欢乐。凡此种种,都是人生最好的选择。

然而,不管你怎样过好晚年生活,我觉得,在各自的生活中,重要的是从心底里真正认识到自己已是一个老人,放下在职时所有的一切,开开心心,做一个有趣的老人是最好的选择。

台湾着名诗人余光中在《朋友四型》里把人分为四种型态:第一种型态,高级而有趣;第二种型态,高级而无趣;第三种型态,低级而有趣;第四种型态,低级而无趋。“鬼才”贾平凹说:“人可以无知,但不可以无趣”,想必他也是个有趣之人。我们退休了,不在乎什么高低,但必须活得有趣。

生活中,有人把身份、地位、职业、收入,房子、车子,孩子的教育、本人的经历等等,作为评价人一生是否成功的标准,似乎一旦拥有这些也就可以称之为成功了。当然,这些评价标准无可厚非,有了这些,肯定是一个成功人士。其实,人生一辈子,除了那些领袖人物,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以外,我们凡夫俗子不就是为了这些小事吗。不过,余以为,仅有这些还是远远不够,还要加一条:生活要有情趣,做一个有趣之人。尤其是年老了、退休了,做一个有趣老人,快快乐乐度过人生,尤为重要。何为有趣呢?

放下架子,做一个随和合伴的老人为有趣。有些人在职时,有一官半职,有的甚至位居高位,出门前呼后拥,工作中指点江山,挥斥方遒。退休后,没有了上下级之分,没有了在位时的某些特殊待遇,你就一退休老人,你就得过好退休生活,参与到退休人员队伍中去,做一个随和合伴的老人。与大家一道玩乐,打打牌、下下棋,就没必要争个输赢,因为没有人会去巴结你,让你一车一卒了。如果你还像在职一样,对身边的老同志颐指气使,喝来唤去,甚至还隔三差五对单位工作指手划脚,那样会遭人嫌弃,就没趣了。

淡化金钱,做一个容易满足的老人为有趣。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每一个老人都有了一份养老钱。况且近几年来,政府在养老政策上,不断在作调整,每年都在增加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虽然在行业、地域、级别上还存在一些差距,但我觉得,这都是正常的,要想得通,要容易满足。其实,人老了,还为几文小钱去斤斤计较,整天愁眉苦脸、忧心忡忡、唉声叹气,好像这个世界谁都欠着你似的。那样还何谈有趣呢?

培养兴趣,做一个顺应潮流的老人为有趣。离开了职场,无官一身轻,没有了没完没了的会议,没有了不厌其烦的迎来送往。正好重拾你年轻时的兴趣爱好,或去老年大学,那里棋琴书画、吹弹唱打,应有尽有,只要你愿意,参加一个或几个班,与同学们共度美好时光;或去广场、球场,跳跳广场舞、打打门球,也是不错的选择;亦或操杆于江河湖泊,不求大鱼小虾,只为修身养性。如此这般,岂不快哉!

更新观念,做一个追求时尚的老人为有趣。退休了,没有了职场上的许多清规戒律,可以随心所欲的吃喝玩乐、穿着打扮了。可以抓紧时间,好好享受生活,想吃的吃,想喝的喝,想穿的穿,想玩的玩,想看的看,心无羁绊,直抒胸臆,至性至情。国学大师、楚辞泰斗文怀沙老先生,快一百岁的人了,还追求时尚,喜欢穿大红大绿的衣服,戴着能盖半张脸的大墨镜,比小伙子还时髦。每次出席活动,必以“青年诗人”自居。见到美女,不仅两眼放光,用尽“花言巧语”赞扬,而且还想办法亲近,他在哪儿,哪儿就热闹,这是有趣生活的典型范例。

活得有趣,才是人生最高境界!

从现在起,做一个有趣的退休老人!

老了真好

文/寒秋

或许每个人都不希望老,天真的童年、花季的少年、充实的中年……这一切仿拂就在昨天。而年届花甲和古稀分界线的我,在对儿时的回忆和上山下乡岁月的感慨中,一晃40年的工作时间如白驹过隙飞速而逝。如今,退休5年的我,在“真的老了”的同时,也由心底生出一种“老了真好”的感叹。

五年前刚退休时的“不适应”已一去不返,对“人走茶凉”和“门前车马稀”也习以为常,我说“老了真好”不是自嘲,而是由衷的发自心底。

早上或懒床,或外出锻练,用不着心急火燎,因为早已没有了“迟到”之说;不用每天必看“新闻联播”,要认着的去领会“上级精神”;外出游逛等公交车不仅有了耐心,上车后还总会有人让出座位;中午在饭店里点两个小菜,也不会象以前在酒宴中上应下酬,说那些违心的话,更没有了不会喝酒而时常被迫喝得铭酊大醉。

孩子成家了、独立了,工作中和生活中超负荷的担子全都放下了,脚步也随着放松了、放慢了,可以凭自己的兴趣爱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到公园里去欣赏春花秋月、细细地去品读旧日的藏书、到小吃街去品尝各色小吃、到网络里去寻找相熟相知、偶而下下相棋打打麻将……尽情地享受每一天,难道不是“老了真好”吗?

再也不用为职务的升迁和职称的评定而烦心了,不用为“官场”的“尔虞我诈”去“争强好胜”了,那就为健康去缎练吧,只是要当心别被骗子们“忽悠”了。只要心不老、体也健,珍惜自己、善待自己,让子女少操心,就能快快乐乐地漫步夕阳。

为自己

文/小燕子

路上,一波波的人,陆陆续续向南向北,很是纳闷。一问才知道,又一位老人去世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有3个人相继去世,对人们不能不是一个打击。人,能有多少好日子过?终于熬到退休了,该歇歇了,却永远的去了。还有没等到退休就去世了的啊

每有一个人去世,难过的同时,会给人以感慨:人活着也要为自己活。大多数人,养了小的,养老的,自己却舍不得吃喝,甚至多年连件衣服都不买。现在年轻人,观念也还是没变,孩子才几岁,就攒钱给孩子买房子。那点点的工资,要买套房子,谈何容易?

办公楼要装修了。来了一波波的人,有照相的,有丈量的,还有画图的。都为招标做准备。每一批都有5、6个人,其中也有看似刚毕业的学生。他们看了外边看里边,烟头仍的到处都是。并不厌恶抽烟,但是很讨厌烟头到处扔。于是,使劲的把刚刚抽了几下就扔掉的烟头,狠狠地扫出门外。有个人说:这地方,有钱能买到什么啊?就是一个月给一万,我也不来这里!几个人,西服革履,确实有些派头。听到这些,很伤心。不要说一万,就是五千,我也愿意呆在这里。一个人,不是说想去哪里,就能去哪里。有好的地方,谁又愿意呆在这里呢?

其实,这里也挺好的。冬有暖气,夏有空调,房子宽敞明亮。只是,院子环境有些乱,就像蒲松龄先生笔下的荒郊野坡。我们已经习惯了从墙上的破洞走出去,也能从洞中搬着车子跨出去。尽管有人被挂烂了衣服,尽管自己头上曾被划过一道长长的口子,鲜血流满痛得捂着头的手。大家上下班还是从洞中进进出出。比走大门近不少呢。

家里终于集体供暖了。一桶桶的煤和煤灰,自己整整上上下下提了10年。好在,将近干不动了,也正好不用再干了。苦尽甘来!

今天生日,有同事同学的祝福,有一张香香的葱油饼,一盘鲜嫩的黄瓜,还有热热的菠菜汤。足够了。很开心!

属于我们的究竟还有多少年?

不论多少年,想吃就吃,想穿就穿。想开点,为自己而活。

2011年2月5日正月初三,是耿老师遗体告别的日子。当听到她去世的消息时感到很是意外。去年刚退休,不到半年,就得了脑血栓,刚能拄着拐杖走路,又脑溢血去世了。生前那么会过日子,那么节省,就一个女儿,都结婚有了孩子,还有什么负担呢?给女儿买了房子,还要再给几岁的外甥女买房子,准备上学用。自己却舍不得吃喝。 身体是最重要的,生命没了,其他还有什么用。人还是要想开点,为自己而活。

“逆生长”的老爸

文/覃荣峥

今年,60岁的老爸正式退休了。我听说老年人退休后,会不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出现退休综合征。老爸几十年如一日地上班,朝五晚九,生活特别规律。现在突然闲下来了,我真担心他。于是,我悄悄地观察老爸有没有什么异常举动,没想到发现老爸真的“不正常”。

老爸刚退休那会儿,隔壁王叔过来找他喝酒,羡慕地对他说:“覃哥啊,你看你现在多好,退休了,又儿孙满堂,真是身在福中啊!”我满以为老爸听到这样的赞扬会很高兴。可他却说:“我不开心啊!”听到这话我突然很揪心,寻思着老爸是不是真病了。老爸自顾自地接着说:“我现在60岁了,我想回到25岁啊!”

原来,老爸25岁那年遇到了老妈,是他俩热恋的时候。时光不能倒流,人不能返老还童,我听医生建议,最好让老爸培养一些和他工作相近的兴趣爱好,免得整天胡思乱想。我正寻思着让老爸学些什么好的时候,却发现老爸爱上了玩夹娃娃机,有时一玩就是一个下午,花掉几十个游戏币。

一个周末,老爸让我陪他去玩夹娃娃机,并且特别嘱咐:“一定要带上大口袋。”我很纳闷。

在游戏店里,老爸买好游戏币,却不着急玩。他在游戏机前观察了一会儿,小心翼翼地投进一个游戏币,用他曾经开钩机的手熟练地操控游戏杆。只见娃娃机的爪子缓缓下降,精准地抓住一个机器猫娃娃。就这样,老爸一下午抓了100多个娃娃。

回到家,老爸把一口袋的娃娃送给老妈,对她说:“我们谈恋爱那会儿穷,你想要一个娃娃,我都买不起,这些娃娃是补送给你的。”

老妈看着满口袋的娃娃哭笑不得:“你们爷俩下午是去打劫了夹娃娃机吗?”老爸抓抓头:“以前开钩机,尽抓些钢筋水泥,现在抓娃娃有点不习惯,我学习了很久哇!”

其实老爸退休之后有很多爱好,但他不像一般老年人那样喜欢下象棋、打太极,他喜欢玩一些年轻人喜欢玩的东西,比如刷微信、45度自拍、玩轮滑等等。

最近,老爸又要带老妈去影楼拍写真集。看着身穿大红色“中国”字样运动服的老爸,反戴鸭舌帽,和老妈一起嘟嘴卖萌。这俏皮的姿态,哪里是一个60岁垂暮的老人,俨然就像一位重返青春的美少年。

看着乐呵呵的老爸,我终于放下心来,他不是患上退休综合征,而是想再年轻一次。

老爸常说:“虽然我是60岁的身体,可是我有25岁的心。”老爸年轻时没赶上好时候,吃了不少苦,现在退休了,他要像《返老还童》中的本杰明那样,开始“逆生长”!

保持“五乐”

文/雨凡

最近,和一些退休的老同志聊天发现,大多数人都有“日落西山,该享清闲”的想法。这些老同志,都已六旬开外,忙忙碌碌、无怨无悔地工作了几十年,到了晚年休息一下无可厚非。然而,“休息”和“无所事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真的吃饱喝足往家中一待,既不爱动身,又不爱动脑,对身心是非常不利的。依笔者的经验,晚年生活应该坚持“五乐”。

乐于交友。退休以后有了时间,经常和老同事、老朋友交往,大家坐在一起,天南海北地说说见闻、唠唠家常,既远离了寂寞又充实了头脑。如果有一技之长,吹拉弹唱也好,琴棋书画也好,几个人聚在一起切磋技艺,更是美哉乐哉的快事。

乐于活动。上了年纪,身体的各个部件确实已不如年轻人,所以,必须注意休息。然而,这并不是说不再进行活动,进行一些适宜的活动是非常必要的。跳跳舞,练练剑,扭秧歌,唱唱歌,既可强身健体,又可调节身心、焕发活力。

乐于助人。有很多老同志技艺在身,退休后万不可荒废了。我有几个会书法、画画的老友,经常帮助左邻右舍写写对联、画几幅水墨画;会机械的,看到谁家自行车、锁头出了毛病,就会主动地伸手相助。这样既发挥了一技之长,又融洽了邻里关系,岂不胜于无事闲坐?

乐于动脑。常年侍弄文字的老同志,工作时练就了一手过硬的文字功夫,退休后因爱好聚在一起,从写书,到投稿,自找活干,精神上获得了成就感,又锻炼了大脑,起到了延缓衰老的作用。

乐于学习。我们过去写东西靠的是钢笔一杆,稿纸几张,可是现在都换做电脑办公,既方便,又省事。要想跟上形势,体验现代化办公的快捷乐趣,必得从头学起。向谁学呢?最方便的老师,就是身边的孩子,拿出小学生的姿态来,刻苦地学,谦虚地问,学教之中尽享天伦之乐。

人生平静福自来

文/易祥茸

几位年过古稀的老同学聚在一起,一边搓麻将,一边聊天,不知怎的,聊着聊着,就聊到退休老人的追求这个话题上来了。我告诉他们,我的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二个字:平静。

人老了,退休了,最重要的要保持心态平静。

攀比,是退休老人的致命伤。动不动就和年轻人比朝气,和大款比财富,和同龄人比地位,和浪漫的人比享受。东比西比,越比心里越不淡定,越比牢骚越大,以至气大伤心。其实,你也要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也曾经英俊潇洒,也曾经窈窕淑女;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想当年,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每个人都是历史中的一个过客,每个人只能在历史的一个短时期内辉煌。万岁老佛爷,也只有短短几十春秋。人生经历过春的希冀,夏的热忱,秋的失意,冬的沉寂。退休了,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

心态平静,就是要和自然同步。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我们不妨吃点植物嫩芽,如香椿、芦笋;夏天来了,万物勃发,我们不妨吃点植物的茎叶,如菠菜、莴苣;秋天多吃果实,冬天多吃根。所谓“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是有道理的。以为劳累了一辈子,艰苦了一辈子,退休了,就要把以前“缺失”的补回来,于是“革命小酒天天醉,醉坏脑子醉坏胃”结果肥胖发福,“三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顿生,那就划不来了。

心态平静,就是要遇事豁达。要看得远,想得开。有些急不来的事情倒不如顺其自然,来去由他。我有个亲戚,年过古稀了,在肝脏发现了一个肿瘤,南到湘雅、北去协和,反复诊断,结论是:生命不足三月。亲戚自知病情后倒还坦然了,该吃就吃,该喝就喝,该睡就睡,每天散步又散心,增强精气神,结果,三个月过去了,三年过去了,现在已经庆祝了80生日,身体似乎越来越硬朗了。而另一个同学就不一样了,当确诊是肺癌后,一句“我扛不住了”,就灭了锐气,整天悲悲戚戚,不出一个星期就撒手人寰,人们说他是吓死的。心静如水,可让病魔远离,心燥气盛,可缩短寿命。

退休了,可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了,但是后面的日子还很多。我们不必豪情万丈去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我们应该用一颗平常心、一颗平静心去面对生活,去展望未来。心平了,日子过得滋润了,人生也就完美了,人生平静福自来啊!

在年轮里感悟生命

班车上,侧前排的一个同事正看报纸,我目光遥遥地也上去占便宜。报纸上有个内容让我很高兴,是济南社保基金的一个通报,说目前济南的养老基金很充足,连续四年来,社保基金都稍有盈余,济南一定会严格执行国家的退休制度。

这是个让我振奋的消息。这几年,要延迟退休年龄的报道不段出现,搞的我心神难安,我总担心这个消息成为事实。我想,50岁退休,已经是我能忍受的极限了,如果在延迟几年,我不知道我是不是会郁郁而死。有时想想,呵呵,终于看到终点了,把头发挽起来,再咬牙围着操场跑一圈,就OK了!如果,再让我继续跑,我会崩溃的。这是我目前最真是的想法。

我恨死了那些提出延迟退休观点的人,每次有这样的讨论的时候,我都把我能想到的最恶毒的语言发表出去。我记得我曾经建议那个提出这样建议的人,让他回家先把***弄马路上扫上一年马路试试?如果***能把这一年靠下来,他再说这样的屁话也不迟。只是不知道,那个不孝顺的儿子收到我的建议没有?

不只是我,我身边的所有人都是和我一样的观点。我们企业人员,女人50岁,男人60岁,已经没什么油水了,再榨,也只是预支生命了。

所以,目前来说,一想到还有几年就退休了,心中就是止不住的畅想,曙光就在前头了,需要咬牙坚持的日子屈指可数了。同时,特别担心,社会上在弄什么新花样出来,让我始终到不了终点。真是特别担心。

单位里有个交好的女同事,今年7月份就到了这个幸福的终点了。从去年开始,她就经常来我们化验室,和我商量退休后的计划,她曾经有好几个计划,每次谈到的时候,就眯起眼睛看着窗外渺茫的地方,脸上满是神往。我想,在那个时刻,她必定是看到了成功和辉煌,还有幸福华丽等美好的东西。但是,现在已经7月份了,她绝口不提退休的事情了。不只是她,别的部门和她一样的两个同事,也和她一样,也是绝口不提退休的事情了。

我们几个同事谈论过这种状况,我们统一的认识是,她们其实都等着单位能返聘她们呢。我想也是的。因为这个同事最近常说的话题是,谁谁谁退休返聘了,拿几千几千工资,满脸的羡慕和不平衡。她们等退休盼退休,退休真来的时候,却都不愿意走了。

我没在她们的位置,无法体会她们的心情。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到时候,也和她们有相同的感受。真的退休了,又不愿意走了?我想,我不理解,只因为,我还没到那样的时候。

这段时间,我悟出一个道理,到什么年龄说什么话。能悟出这个道理,是因为年龄大了,身体弱了。前几年的时候,见到同事在班车上开冷气的时候,就盖个厚衣服或者小被子,我就笑话人家,觉得她们长的粗粗啦啦,还挺拿自己当回事,搞的自己挺娇气啊似得。有个男子坐在我座位的里面,他盖一件墨绿色皮质夹克,这夹克不时磨蹭我光裸的胳膊,让我很反感。我把夹克使劲往里面推,边说:有那么冷吗!他往里躲躲,继续睡觉。从此再不坐我里面。

从今年开始,我也受不了班车上的冷风了,丝丝凉意直入骨髓,我也拿一件厚衣服盖身上了。我笑自己,曾经轻狂。年龄大了,终于知道,人家当初不是作秀。我曾经笑话人家,今天不知道又成了谁的笑话了。

如今,我不懂几个马上退休的人的心思,不敢笑话人家了,怕自己到了那个时候,也和她们感受一样。

生命中的有些体验,也许,只有在年轮碾过的时候,才知道。

学会“享老”

文/潘春华

近日,笔者碰到一位已退休多年的老同学。当问及退休生活的话题时,这位老同学相告,他的退休生活丰富多彩,有滋有味,一般每天上午打太极、练气功;下午上老年大学,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晚上便去公园跳广场舞。他还说,每半年便相约几位老友外出旅游拍照采风,既开阔眼界,又陶冶情操。这位退休老同学乐呵呵地说,这就是“享老”。笔者听了,觉得这位老同学退休后的“享老”生活,的确充满乐趣,令人羡慕。

“享老”,顾名思义就是享受老年幸福生活。老年人打拼了一辈子,辛苦了一辈子,退休之后,就应该学会生活,学会安享晚年,颐养天年。一些老人,在身体比较健康的情况下,绝对是人生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个人的财富、资源、智慧及生活自由度都达到顶峰,完全是优势群体,可以称为人生的第二春。享受这美好的“第二春”,对生活始终如一的热爱,就是我们所说的“享老”。

时下,每个老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享老梦”。“享老”是永远不放弃自己喜欢的人和事;“享老”是对世界永远充满好奇心;“享老”是积极快乐的生活态度;“享老”是享受晚年幸福生活,享受新时代的成果;“享老”是最好的一种养老方式。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却不会“享老”。他们有的每月四五千元养老金,可还是像以前那样省吃俭用,既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又舍不得玩、舍不得花,有的甚至还习惯吃剩菜剩饭,结果银行存款几十万,而身体却越来越差。有的老年人退休后,就觉得自己真的老了,于是交友少了,外出活动少了,整天“宅”在家中,不是看电视,就是躺在床上,结果,孤独和寂寞缠身,精神生活一落千丈。更有甚者,整天抽烟、喝酒、打麻将,不注重保养,结果气血不畅,筋骨柔脆,脾胃呆滞,疾病染身。

人生犹如变化着的四季,来去匆匆,变化无常。我们在创造人生的同时,也该充分享受人生。因此,笔者以为,老年人要想提高生活质量,快乐度过幸福晚年,就必须要学会“享老”。

首先,要学会“储蓄健康”。在吃方面要适当大方一点,不要只会储蓄存款,而不知储蓄健康。平时不要亏待自己,别等到失去健康才后悔,要为自己的生命之灯随时加油。否则,钱再多也换不来健康。

其次,要学会求新求变,学会给自己找乐趣,生活才不会单调、枯燥。生命可以老迈,心灵一定要青春。花甲难得,值得欢乐,古稀至珍,更该庆贺。人生难免苍颜,快乐不分年龄。退休后要多走出家门,少“宅”在家里,亲近自然,亲近社会,亲近朋友,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自己每天都生活在开心、快乐和满足之中。

其三,要学会“找爱好”。退休后,时间充裕了,不妨去找找自己的爱好,比如学一两门文体类的技艺,乐器、球类、棋类、太极、花鸟、垂钓、书法、写作等都可以。通过学一两门文体技艺,既可以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带来无穷、恒之的乐趣和享受,又可以通过这些“爱好”而消除孤独感和寂寞感。

父子“酒”情

文/于成杰

父亲退休了。起初,他还是保持多年以来养成的习惯,清晨早早起床,把自己收拾得干净利落;晚上早早上床,读书看报,和母亲聊聊一天的事情。但没过多久,我就从父亲的脸上看出了一丝落寞。他退休了,每天起那么早还有必要吗?以前天天都拎在手里的公文包还会再派上用场吗?渐渐地,父亲的笑容越来越少。

作为儿子的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我劝父亲多到外面走走。可时间一久,父亲就没了兴趣。我又劝父亲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但父亲不甚“感冒”。父亲变得有些慵懒,白天躺在床上琢磨事情,夜里睡不着觉翻来覆去,后来又发展成为不思茶饭,与退休前比判若两人。怎么办?我请父亲喝酒。爷俩坐到一起,喝的是茅台,说的是家长里短。一杯杯酒喝下去,父亲开心地笑着,可以看出,父亲喝得很开心,对父子无障碍交流很满足。

不久,我的儿子来到这个世上。妻子出院后,母亲和岳母轮流负责照顾。父亲虽然暂时搬回老家,心里却一直记挂孩子。妻子休完产假上班后,父亲母亲就过来与我们同住照看孩子。孩子的衣服、尿布换起来很频繁,洗起来也很辛苦,但父亲总是抢着干。喝周岁酒时,父亲点名喝茅台,说茅台喝着有劲,心情好,还非让孩子舔一点,美其名曰“沾沾福气”。

在照看孙子的同时,父亲一如既往地保持了读书看报、勤动脑筋的好习惯。一次偶然的机会,父亲得知一位同事退休后搞起了文学创作。这勾起了父亲年轻时的爱好,他又拿起了那支尘封已久的钢笔。

父亲从那些老人老事开始,从他的青春岁月开始,把自己的亲身经历都倾泻到稿纸上。看着父亲写稿时投入的神情,我深切感受到,父亲又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很快,他的文学作品在地方一些报刊、杂志上发表,一些媒体还主动向他约稿。得了稿费,父亲请我喝酒,喝的还是茅台。父亲动情地说:上次你请我喝酒,我刚退休,心里不适应,这回我请你喝酒,你又让我重新找回忙碌的感觉,找回曾经的自己。咱爷俩好好喝一顿。

其实,对每个子女而言,都面临着如何让父母安度晚年生活的问题。做好物质上的保障自不必说,加强精神上的交流也是至关重要。敬老不仅要陪老,更要知老,读懂他们的内心世界尤其是精神层面的所需所求。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父亲在意的或许不是满盘满碗的“豪华自助餐”,而是有茅台作陪的父子精神交流。

清零

文/李雅芬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离我退休还有八个月,我烫了一个非常失败的发型。

便宜。没有烫前护理和烫后护理,毛燥又焦黄。简单粗暴,上杠子涂药水,一洗,带着味儿,走人。

不能刷绿漆,装嫩披着了,披了像拿着烟斗的爱因斯坦。只能梳成个髻子,绾在脑后,倒也符合我“李娘半

老”的年龄和身份。

头发是顶上少,脖梗子上多的,脸型非瓜子脸,还倔强地顶着两个旋儿,想象短发有多吓人?据说,女性特征不明显,无凸凹有致身材的,绝对不能短发,否则难分男女。所以,很少动剪短的念头。看这草样的烫发,就想,退休回家,第一件事,先来个不分男女。

挺期待的。

最近常常期待退休后阳光灿烂的日子。财务没有自由的情况下,如果时间能够自由支配,也算是一种福气。躺床上,想海南椰风,也想东北冰雕,盼驾车漫游,也盼乡下种地。胡思乱想的时候,没有天真地以为退隐,会比现在好。

没有工作诸项的纠结,没有世事纷争的郁闷,不用为脾气好坏,接人待物是否圆润而内疚,也不用为事业拼搏得不够努力而羞愧。内心还是比较淡定的。因为我知道,人,活着,永远摆脱不了各种矛盾。听说过,有人上班时撑着,虽然辛苦,但嘛事没有。刚回家,查出癌了。不敢想。

10月底,双11闹得风生水起,红包与送礼齐飞。我自岿然不动,东西太多。尽管,仍然是穷人一枚。家,柜子一拉,破衣烂衫往下掉,鞋子得几个架子来摆?80来平方米,已经塞得太满。想,人,真需要如此多杂货吗?所以,如今我出门,一定带点东西出来,哪怕是一本旧杂志,或者一袋烂菜叶,扔点,仿佛心,也跟着清爽点儿。

曾经迷上断、舍、离。也用清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素养6S理念来管理生活。常常想,无论如何,退休回家的那一天。来个洗心革面,重新做人。重新开始的第一步,是头脑和思想清零。仿佛,手机的恢复厂出设置,又仿佛U盘的格式化。

又想到这鸡窝似的毛发。四十岁,说剪了吧,三千烦恼丝,毛发长,见识短。五十岁,说剪了吧,都被老公否掉。他说,喜欢长发飘飘。有点,待你长发及腰,娶我如何的意思。

暗自想,退休回家,第一件事,先理个板寸,他坚持,就再蓄,但不带着这堆旧的草。清零后,再出发。

取意:从头开始,不理旧事。

背后的推手

文/青青园葵

母亲的手臂开始消瘦,医生打针时得很小心仔细地找到血管处打进针头,因为血管太脆弱了。母亲的步伐何时开始蹒跚了,谁都没想到曾经步履矫健如飞的她一天能走好几天街道,喜欢文艺的母亲年轻时舞姿总被人称赞很好看,退休后的她也热衷于参加县城打腰鼓表演等老年集体文体娱乐活动,当电视节目上掠过她神采飞扬打腰鼓的漂亮特写镜头,我也为母亲开朗的个性和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感到高兴。

身高曾有一米六五的妈妈在疾病的折磨下,低矮了许多,但我仍一直相信奇迹,不愿再有不祥的有关她健康状况消息再次传来。

近期在武汉协和医院陪伴病中的妈妈做化疗两个疗程,近一个月的朝夕相处中,我倍感珍惜和她的相处时光。

父亲在上世纪走了后,那时的母亲很坚强,身为小学教师的她,努力以饱满的精力和不屈意志支撑了一个失去大树之家运转的命运。很惭愧的是,当我大学毕业而后去了繁华都市,走得距母亲越来愈远,千里之外唯有电话告慰,每年春节来临,才返回家乡,母亲一如候鸟般盼望她的子女们飞回她的身边一起过一个团圆祥和的年……

翻起陈百强的歌曲“念亲恩”,“父母亲爱心柔善像碧月/常在心里问何日报”,以及听Beyond乐队演唱的那首《真的爱你》,眼前浮现母亲的音容笑貌,祈祷如今的母亲能尽快战胜病魔,生命之树长青,您永远是我记忆中开朗热心、笑意盈盈的优秀妈妈!

晚霞如歌

文/于素珍

弹指一挥间,今年我退休已经9年了。

自2010年退休后,生活节奏变慢了,心情放松下来了,时间也充足了,忽然间觉得心里空荡荡的。

为了给自己找点事儿干,2011年,我走进了吉林省老年大学,学习声乐。没想到,从此便改变了我后半生的生活轨迹。

在省老年大学,新的环境,新的伙伴,周围的一切都是那样新鲜,深深吸引着我。在这里学习声乐,有专业资深的老师授课,有志同道合的同学相伴。从小就喜欢听音乐、爱唱歌的我,在这片肥沃的土壤里,对音乐和唱歌更加如醉如痴,乐此不疲。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两年的努力学习,2013年春节前,我有幸登上了长春市第三届草根春晚的大舞台。接到演出通知,我兴奋得几宿无法入眠。

2014年,省老年大学成立了通讯员站,我被班主任推荐,幸运地成为了学校的通讯员,负责整个声乐系的宣传报道。我为声乐系各个班级写稿子,忙得不亦乐乎,累也不觉得累。很快,在学校报纸上,常常会看到我写的文章。有了这些小小的成绩,我的写作热情越发高涨。之后,在《长春日报》上,也陆续发表了数篇文章。

由于退休后走出家门,走进老年大学,我的生活圈子越来越大,接触的人越来越多,视野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开阔,保守过时的观念改变了很多。除了学习唱歌、到歌厅练歌,我还学会了熟练操作电脑,学会了游泳、活动主持等。2017年,我又通过海选,从300多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功被聘为省内某广播电台直播间栏目的3位中老年主持人之一,开启了我做业余主持人的生涯。

种种新技能和新身份,既丰富了我退休后的生活方式,也提高了我退休后的生活质量。

你看,人生有目标、有梦想,就会有奔头、有收获。谁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殊不知,夕阳的光芒更绚烂、更丰富、更多彩!

我为自己庆幸,在退休后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式,新的追求。我满怀新的喜悦,张开双臂,拥抱我的第二个春天。

跳舞让我更年轻

文/秋思

在单位当了多年领导,刚退休那会儿,我特别失落,整天躲在家里不出门,干什么都没有心劲,邻居刘姐看到我萎靡不振的样子,极力邀我一起去学“中老年健身操”。

来到广场上,跳操的老人可真不少,有200多人,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和我年龄差不多。刚开始,我还觉得不好意思,怕遇见熟人,悄悄地躲在后面偷着看。硬着头皮跳了几天,我的步伐也轻快了,表情也自然了。

一次,我们跳舞队组织教新舞,我一看挺简单没什么可学的,就站在后边和一个姐妹闲聊,结果当场被队长点名批评,弄得我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以前都是我批评别人,现在老了退休回家了,却要受别人的管束,我的眼泪差一点掉下来,连着一个星期没再去跳舞。后来,刘姐来劝我,大家在一起就是图个乐,这么多人的队伍,不要求严一点,不成一盘散沙了。别怪队长批评你,你以前当领导当惯了,退休以后就是一个普通的老太太,大家一律平等。我细想想,真也是这么个理,于是第二天重返舞场。

说起跳舞,也是个力气活。刚开始,我跳一会儿就浑身大汗,跳不动了,而且两条腿肌肉拉伤,早晨起来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疼死了。慢慢坚持下来,腿也有劲了,还学到不少花样。由于我学习刻苦,加上又有一点儿艺术细胞,队长还把我安排在头排领舞。

经过半年的学习,我爱上了跳舞。每天清晨,我们就着装整齐地来到广场,随着动听优美的歌曲翩翩起舞,什么愁事心烦事都忘在脑后了。我们还学习了保健球操、扇子舞、手绢舞等多种舞蹈,并积极参加街道的社区建设,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县里凡是有什么大型的举动都少不了我们跳舞队参加。“五一”时县里举办全民体育运动会,我们的大型集体舞得了一个大锦旗;“七一”晚上,我们在广场跳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跳舞让我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情操,增强了集体团队精神和荣誉感,退休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我的身体比以前好多了,再也不吃药了,心情也特别好。跳舞使我仿佛回到少女时代,让我更加年轻漂亮。

鲜衣怒马归来兮

文/崔波

那年隆冬,突然一个陌生的电话从遥远的东北打来——后来我知道他是著名影视编剧朱昭宾。在呼啸的风雪声中,他操着尖团音不分的合肥普通话发出邀请,请我以他正在林海雪原拍摄的电视剧《团委书记》为基础,写一部可以套拍的电影剧本。

于是,我的影视剧编剧生涯按下了启动键。

这让我后来的退休生活摒弃了旅游、养生、写点闲散文章的高雅计划,开始了几乎每天三五千字的工作状态。构思、烧脑、修改、再修改……这些还好,听意见慢慢改就是,最怕的是跟组。晚上熬夜修改,后半夜交给统筹人员打印出来送到演员手里,有一晚竟然马不停蹄写出一万多字。明日复明日,修改何其多,半个月下来,便有些撑不住。比如三十集电视剧《七十七封阵亡通知书》,从接受创作任务到拍摄杀青,我从北京八一王佐影视基地转场到成都外景地,一直跟组,麻雀跟着夜马虎(蝙蝠)飞——熬眼还受罪,新鲜感很快消失,方知做影视编剧不是月下散步的浪漫。于是,中间两次偷偷溜出想逃离剧组,却被制片人追回。后来听导演雷献禾说在后期制作时,有人被剧情感动得伏案恸哭,于是心中释然。不过,后来电视剧《刀锋乱世情》《特务037》《红灯记》开机时,我再也没有跟组。

凡创作,皆辛苦。虽然做长篇电视剧更辛苦,可是走南闯北,也充满窝在家里品尝不到的乐趣。天下苏杭,泉城济南,雪国东北,如春昆明,一住就是三两个月,无论怎么忙,出门饱览当地盛景还是有时间的。何况这几年改本成了京城某公寓长住客,阅尽周边风光。也在昌平酒店住了几个月,去了长陵、定陵、嘉峪关一游,这可能是寻常不容易组合的“打包”旅游,而且,这些都是免费的。

除做影视剧之外,退休之后广播剧约稿越发多起来。在职期间曾经做过不少广播剧,还得过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但1997年之后未曾再写。刚刚退休就接到辽宁广播电台资深导演王锐的邀请,马不停蹄三赴深圳龙岗,两去济南,然后去东至、湖州、台州、南京等地采访,创作广播剧。计算了一下,退休后这几年大约创作播出了20多部广播剧,也顺便扩大了我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的范围。再说了,这些广播剧几乎都获奖了,算是给当地热情接待的回报吧。

五关是过了,走麦城的时候也在所难免。美好的时光不会只属于你,沮丧和失败也不偏偏见你绕道。我和几位编剧写了三年的《神秘的大佛》,剧组花了三千万元在崇明搭起一比一的大轮,演职员已经建组准备开机,却突然接到上级指示立即撤组;红色经典电视剧《红灯记》,2019年已经定于在几个上星电视台播出,突然被叫停,原因是原著作者的几个后代轮番在绵阳、济南和北京状告制片方“侵权”,发出了索赔巨额版权费的“律师函”。欣慰的是中宣部关注了红色经典影视剧版权纠纷问题,相信《红灯记》会很快拨云见日,与观众见面。

成功与失败,欢乐与懊丧,交织在退休后的岁月里。我以为,失败酝酿了成功,懊丧里升腾起欢乐,这才构成余热年限里丰富的生活。说了这些,只想告诉已经退休或者即将退休的朋友,别信什么颐养天年,别停下渐渐老去的思维能力,动起来,写起来,走起来,或许活得更精致,生命活力更加旺盛。

鲜衣怒马繁花阅尽,归来虽然不是少年,却找回了已经失去经年的青春感觉。

蓝色赛里木

文/智勇

蓝!实在是蓝!淮河两岸见不到,“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也见不到。湛蓝、青蓝、靛蓝?孔雀蓝、景泰蓝、琉璃蓝?拿不准说不透,站在赛里木湖畔,几个词在我脑海里乱窜。

我是从博乐市前往霍尔果斯口岸的途中经过这里的。天高地阔、净爽明亮,远峰冰雪层层覆盖,近山塔松浓淡点缀,山下是一望无际的牧场,被牧场紧紧怀抱着像婴儿般安详入睡的就是这赛里木湖了。宽广浩瀚、银光闪耀,由于阳光照射和距离远近不同,湖水的蓝色有着深浅不同的层次变化,饱满充盈、丰富多姿。

“蓝”得说奇不奇。它古称“西方净海”,是全国透明度最高的湖泊之一。每年500毫米的降水和周边雪山融水滋养着它,群山环抱、水草茂盛,空气和水中的氧含量都很高。纯净活水降低了湖水的矿化度,吐故纳新使它冰清玉洁。这“山脊梁上的湖”海拔高度在2073米,胸怀博大宽广、开放包容:458平方公里的面积,平均水深46.6米、最深处超过90米的深度,210亿立方米的容量,使它具备强大的自净能力,对污垢、尘埃都能坦荡接纳和睦相处,通过分解同化,终归和谐如一。蓝色产生于空气的透明,这连绵起伏层层叠叠的群山精心呵护的纯净天空,由于透明的叠加而深蓝无比。湖水是无色透明的,天是水的榜样、水是天的镜子,天在示范、水在模仿,实在是一幅即时版的上行下效图,天空“蓝”酷了,湖水能落后吗?

我进过不少教堂寺庙,虽不信有上帝神仙,但常被其肃穆庄严的氛围所感染,它使我静下心来自省一番,想想自己的今生前世。望着这湛蓝如墨神秘圣洁的湖水,一种人生苍茫的失落感油然而生。年轻时也知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寸光阴一寸金”,但品不出真味,到如今已是暮年,也还常自我欺骗、故意不相信自己的年龄。但时间毕竟在快马加鞭、匆匆追来,哪里躲得掉?一生蹉跎、无所建树,愧疚之心就像这微风吹皱的湖面,涟漪起伏,不能平静。

一群游客走来了,导游姑娘甜美的解说词充满诗情画意:春夏之交,这广阔的草原上牧草如茵鲜花遍地、牛羊成群牧歌悠悠、毡房点点炊烟袅袅,7月中旬还举办欢腾的那达慕大会……我有点心动,那就明年再来一次吧。转念一想,行动日渐迟缓,又加万里迢迢,还来得上吗?何况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的特色啊!“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为什么漠视当下的美好时光而生活在想象之中呢?

湖水清冽晶莹,浅水中的沙石清晰可见。同来的朋友踏着光滑的石块走向深处,挺胸而立,要体验四面是水、水天相连的感觉,吸纳湖的博大和清纯。朋友弯腰装了一塑料瓶水,说这水有灵气,要带回家乡去。我默默站在湖边,盯着湖水发呆,任这通透坦荡的湖水洗涤我的眼睛、净化我的心灵。多么敞亮啊!

突然想起前天夜晚,朋友的朋友邀了几个战友在塔城市的一家餐馆招待我们,有军队转业干部,也有建设兵团老兵;有汉人、也有哈萨克人,都是已经退休或将要退休的人了,热情友善、纯厚耿直的性格,使我顿生敬意。谈起往事,充满怀旧和感慨;说起未来,饱含乐观和豁达。刚退休的塔城地区音协负责人弹着吉他唱起歌来,《故乡》诉说哈萨克人对家乡的热恋,《朋友》表达对友谊的珍惜,情真意切、动人心弦。大家击掌相和、同声相应。

我醉了,是酒烈、是歌美、还是情浓?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不禁想问:他们都喝过这赛里木湖的水吗?

父爱不退休

文/王子华

父亲终于退休了,没有出现我们意料之外的失意或者不适应,倒是有条不紊地安排好退休后的生活,比如去老年大学学国画,邀几个好友一起去踏踏青,甚至在城郊租了一小块地种庄稼。

如此一来,父亲的退休生活比以往更加丰富多彩,早晚还帮我接送一下儿子,这使我轻松不少。可与此同时,父亲的另一爱好又让我叫苦连天,他每天一大早便喊我一起去晨练。

刚开始的时候陪父亲晨练,还觉得挺有意思,可时间一长就有些受不了了,尤其是到了冬天,早晨六点不到父亲便在房门口喊,这真让人有些吃不消。“爸,您自己去练不行吗?”我裹着被子问父亲,父亲却在门外气哼哼地说:“你不早说过了退休要陪我吗?还讲不讲信用,有没有孝心?”

给扣上了信用和孝心这两顶大帽子,我再怎么困也不得不起床了,妻子在一边偷笑道:“叫你以后每天晚上还玩游戏到那么晚。”我瞪了她一眼,但却是真不敢了,晚上不早睡,早上真起不来。

去了公园,父亲和一帮老先生一起练太极拳,我在一边跑步,四十分钟后再一起回家。我就不明白了,父亲又不是一个人练太极拳,为什么一定要我陪着呢?问他,也不答,我只好日日陪着。

一个月后,不等父亲叫我,到了那个点儿我自己就醒了,连周末都是如此。吃早点的时候,妻子忽然说:“我发现你最近精神状态好了很多。”我笑看着父亲,真诚地说:“这得多亏了爸。”

自从陪父亲晨练,我再也不敢晚睡,不知不觉中竟养成了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早前的颈椎病因此也舒解了很多。最重要的是,每天早晨和父亲一起去公园和回家的途中,和父亲的闲聊竟成为我一笔宝贵的财富,他几十年工作和生活的经验,使我在很多问题上茅塞顿开。

此时,我也明白了父亲的用心,尽管他是说要我陪他晨练,其实明明是对我的那一份浓浓的父爱。我总以为我成家立业了,该由我来照顾父亲,直到现在我才明白,父亲对于我的关心和爱从来没有退休过。

杏林三老

文/陈丹玉

青山不老人易老,我所熟悉的三位好医生,都跨进退休的门槛了。有人把退休称作“安全着陆”,是啊,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医生也被列入“高危职业”的行列了,能坚持到顺利退休,平安着陆,不啻是一种修为。“杏林三老”的故事,就是关于医生、关于退休的故事……

三老之首是英老医生,他今年已经七十六岁了,平头短发染上点点秋霜,瘦弱的身体再也经不起疾风迅雨。英老一生治病救人,如今自己也备受疾病的折磨。今年年初英老做了全喉切除手术,声带不可逆转地受到伤害,发不出声音了。

乡亲们听到这个消息,都深深地为他感到难过。英老身世坎坷,一出生就受到命运的捉弄,如今晚年又遭磨难,怎不令人扼腕叹息!那些与英老同龄,曾经一道上过私塾的同学,至今还记得他瘸着腿、一脚深一脚浅,蹒跚走过村头柿子林去上学的身影。家贫、腿疾、聪明好学、性格倔强是英老年少时留给大家的印象。正是先天的残疾,促使英老走上学医、行医的道路。几十年来他一边当“赤脚医生”,治病救人,一边潜心钻研药学,独家研制出数款疗效显著的药物,救治了无数患者,受到大家的交口称赞。

“英老身体怎么样了?精神还好吗?”在他到医院接受治疗的那段时间里,村民们心里都十分挂念。大家对英老的关心,归根结底,源自于对他一颗医者仁心的感念,感念他几十年来行医路上,表现出来的对病人的尊重和同情。比如大家夸赞他的打针技术高超,其实这里面有他的一片良苦用心。看过他打针的人就知道,他下针手法娴熟,右手推药的同时,左手会拿着一支消毒棉签,轻轻地挠触针口周围的皮肤,转移病人的注意力。如果来打针的是小孩子,他会准备一些有趣的话题,逗引孩子说话。一问一答之间,针就打好了。

因为是邻居,我小时候经常出入英老的诊所,很喜欢观察医生给人看病的过程,也早早知道,这个整天忙忙碌碌的医生是个值得尊敬的人。今年年初听到英老患病的消息,我心里一直感到沉甸甸。直到有一天,从家乡来的人告诉我,英老身体康复后用上了“电子喉”,学会了用食道发音,在仪器的帮助下能够说话啦!虽然声音还很微弱,但他还是开放诊所,接诊上门求治的患者。我心里感动至极,也突然领悟到,像英老这样的医生,职业就是他的生命,病人就像他的亲人,只要他还“健康”地活着一天,就不会将病人拒之门外。他的字典里永远没有“退休”两个字,他将和疾病抗争到底!

他在我的家乡,有一位慈祥的老医生,愿意将健康亲自送进病人的家门,他就是文老医生。文老退休前是镇医院的副院长,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医生。他退休后被医院返聘,发挥余热,继续为病人服务,坚持到现在已经有十一年了。文老退休前买了小汽车,但其实经常驾驶的还是那辆旧嘉陵摩托车。这辆摩托车载着他穿街过巷,走遍全镇的每一个角落。十几年前《潮州日报》的一篇文章就曾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写他长年坚持到岗山水库库区的山里面去为病人治病。的确,他时刻以病人为重,年轻时半夜里紧急出诊是习以为常的事情,如今退休了,病人家属不敢深夜敲他家的门,但白天出诊仍是风雨无阻。

文老医生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他善于揣摩病人的心理,能够通过亲切的谈话巧妙化解病人的焦虑情绪,帮助病人树立与疾病斗争的信心,对于那些久病卧床,身心痛苦的高龄老人来说,他就像“天使”一样翩翩而来,来了就悉心照顾着他们的病情,也熨帖着他们愁苦的内心。很多人见过文医生给年迈的病人看病的场面:他坐在床边,戴上听诊器,一边给病人检查身体,一边细细询问他们的病情。遇到病人倾诉烦恼,表达焦虑的时候,文医生就会耐心进行开导;倘若病人和家属有什么问题,他也会耐心地一一解答,绝不敷衍了事。文医生是病人们值得信赖的好朋友,他的退而不休,对许多老人来说,是一种福音。

医生的孩子还会愿意当医生吗?这个答案因人而异。我所知道的,楚医生就成功地培养了两个医生儿子,甚至于两个儿媳妇也是同道中人,令人称奇。楚医生退休前是镇医院的主任医生。在职时他是一个“工作狂”,可以为了病人牺牲自己的假期,可以为了病人的权益与医院领导吵架,可以为了帮助贫困病人渡过难关而贴上自己的工资。朋友们评价他是个品德高尚、个性张扬的人。他的退休也充满传奇色彩:一是谢绝医院返聘,二是宣布“金盆洗手”。果真,他退休之后学那闲云野鹤,过起了散淡的生活。对于他的选择,有的人不理解,有一些议论。别人的议论丝毫不能影响到楚医生,他依然遵循自己的内心,把日子过得平平淡淡,把心境造得明明净净。他最大的爱好是读古书,退休后家里的藏书不知不觉增加了两个大橱。在他的影响下,一对孙女也成了小小的“书虫”,阅读量大大超过了同龄人。他说,希望孙女们将来能成为优秀的医生。

三位好医生,都将人生的盛年献给乡村医疗事业,赢得群众的称颂。当晚年来临,他们却活出了不一样的人生姿态,或坚毅、或柔韧、或自在,可谓品之皆有道,仰之如高山。高山静默,三老也始终平凡地生活着……

我的三个爱好

文/王易

我退休20年了,每天都过得充实愉快,收获满满,让我倍感欣慰。耄耋之年的我有三大爱好,记日记、剪报、投稿,每天都畅游在文字的海洋里。

记日记是弥补记忆力减退的最有效方法。退休后,每天在傍晚时分记日记,记录当天发生的家事,还有自己的心得体会,然后才可安心入睡。我的日记对老伴是公开的,每天写完后都要给她读,请她提意见,像小学生读作文一样认真。我把读日记当成和老伴交流思想情感的一种方式,多少年来,我们老两口常常能心想到一起,劲使到一处。

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总是随身携带着三件宝贝,书包、日记本、笔,走到哪里就记到哪里。博物馆、图书馆、群艺馆和公园,我是这几个地方的常客,每次都用心记载有意义的事和当时的感受。有时写作灵感来了,我赶忙写在日记本上,以防遗忘。一次,我在市美术馆参观赵望进书法艺术展,正抄抄写写时,被一个好心人看到,她热心地说:“老人家,你别费劲儿了,我手机拍照后给你打印出来寄一份吧。”她要了我的地址,几天后,素不相识的她竟然用快递给我寄来厚厚的一本《赵望进书法艺术展》,令我深受感动。

退休后,我一天也离不开报纸,读报剪报是我最大的乐趣。读报让我在家也能知晓天下事,紧跟时代的步伐。儿女们专门为我订阅了《中国老年报》《太原晚报》《特别关注》等报刊杂志,让我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每遇到有意义有趣的文章,我就剪下来贴在一个大本子上,以便随时翻阅。如今已积累了20余本,日久天长随时翻阅,就像读百科丛书一般有趣。

我酷爱读书、写作,和我一辈子从事教育工作密切相关。在教学之余,我经常写稿,给报刊投稿,给学生做榜样。退休以后,有了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我更是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读书写作中去。我把书架上的所有经典书籍都通读一遍,还写了好多读书心得。我还将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汇集成书,和老年朋友们互相学习交流。

记日记、剪报、写稿这三大爱好,是退休后不离不弃的好伙伴,让我得以精神愉快,身体健康,越活越精神。

人生短,莫等闲

文/刘希

跟老同学闲聊,得知另一个朋友的稿费比工资还高,老同学羡慕不已地说:“等我退休了,就一定好好写作,把丢了几十年的文学爱好捡起来。”老同学因为写作出色被分在一个行政单位上,枯燥无味的公文写作让他苦不堪言,但为了生活他坚持了几十年,总梦想着有朝一日闲下来,写写自己喜欢的文字。

我说:“你现在就可以写呀,何必要等到退休?”他摇了摇头回答我:“算了,我还是等到退休后吧,退休后就有大把的时间了。”

前阵子,久未见面的表哥从国外回来奔丧,他的母亲去世了。在灵堂上,七尺男儿嚎啕大哭着说:“妈妈,我一直跟您说,等我混出名堂,我就回来好好陪着您。您为什么不给我这个机会?为什么不等我?我真后悔呀,早点回来该多好!”表哥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姨妈离婚后,身体状况不太好,但为了供表哥读书,姨妈没日没夜地工作,后来表哥如愿以偿出国留学,可国外的发展机遇并不好,表哥打拼了十多年,事业不见起色,他也一直未归国,总想等事业有成了再衣锦还乡,却不料已和母亲阴阳两隔。

一个“等”字,不知何时成了我们的口头禅:等哪天,等不忙,等下次,等有时间,等有条件,等有钱,等来等去,等没了缘分,等没了青春,等没了健康,等没了机会。我们总是以这样那样的借口,让那些原本现在就可以去做的事情,变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与空谈。人生中的很多事情都无法预料,能抓住的,还是现在。

人生短,莫等闲。现在开始行动,一切都还不晚。

退休拿驾照

文/郭建荣

退休后,我爱上了看汽车。从家到超市,马路两边经常停放着许多汽车,我便挨个地看。爱人看出了我的心思,我便提出要学开车的想法。我想,不管多辛苦,我也决不求人帮忙,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把驾照考出来。这样,将来开车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别人负责。

科目一考交规,我好紧张,多少年了都没参加过这样正规的考试。考试是用计算机操作的,打开题目,这些试题怎么都这么陌生呢?我对自己说别着急,摒住呼吸,仔细辨题。一道、两道、三道……做最后这一道题时,我的手都发抖了,因为做完这一道题就要出分数了,我到底能考多少分呢?当看到屏幕的96分时,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接下来是科二的内路和科三的外路。经过炼狱般的训练,我终于考完了所有驾考科目,并且都是一次通过。年轻人考不过,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但老年人要考不过,别人认为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年龄太大啦。所以,我没有任何选择,只能必须一次通过。

我终于拿上了驾照了,双手紧握方向盘,行进在宽阔的大道上,我的心情无比舒畅,大声唱着“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奋发斗志昂扬……”

猜你喜欢

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