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西湖的文章

2022/12/10经典文章

西湖的文章(精选20篇)

烟锁重楼,山水重重

抚捻晓岸的柳丝饰作画笔,轻蘸江南的烟雨碾为浓墨,撷取苏堤的花瓣铺成粉笺,在西湖的梦里,在悠长的小巷里,也在那流年忘返的水乡里,一声声叹息,一笔笔勾勒,描了你的样子,点了你的容颜,搁置于梦里西子的水中央,凭他烟锁重楼,锁我三千殇,锁我三千情,锁我三千梦,锁我一世孤独的灵魂,繁华落尽,不忍离去,我依旧伫立,山也重重,水也重重,独倚无语对黄昏!烟雨行迹天涯客,远离繁世化仙身,诗词吟罢箫一曲,三分悠然,三分潇洒,三分淡泊,一分相思,凑得十分之惬意。一步步,把时光走成岁月,一段段,将漫长描摹得短暂……

不与世人争朝夕,我只是一个深爱西湖的平凡女子,奈何躯体投在这红尘里,放下天,放下地,放下生死,今生不再。去江南寻我前世的梦,削下那三千青丝,活着亦如死去。在风里,在雨里,在漆黑的夜里。我如寒冬午夜狂浪中飘摇的孤舟,心已成灰,魂若淡烟,生死也只不过是合眼永眠……今生不在,一心向佛,只愿来世能将我渡化成西子湖畔的那颗柳!

我是一只没有双脚的荆棘鸟,我的名字叫孤寂,是忧愁和孤独的结合体。被忧愁深深的围绕,围绕,为何会这般的苦恼,苦恼,愁,道不明,绪,理不清,不知心在哪,不知灵魂在哪?只剩下迷惘,彷徨。我的灵魂徘徊在尘世间轮回的边缘。好想逃离眼前的一切,逃到与世隔绝的深山老林去生活,隐在云海,幽居空谷,饿了食菊花蓓蕾,渴了饮幽兰露珠,丁香幻化成我的佩饰,野百合幻化成我的羽裳,让青灯古刹伴我到离开尘土的那天;好想把自己藏起来,不想和任何人接触,交流,和谁讲话都觉得累,是厌倦了周遭所有的一切,还是厌倦了人世间所有的一切?葱茏深山锁重门,独守云楼空对帘,麝烟袅袅伴弥音,佛界岂如天界远。

满怀情愁望君去,烟雨几世西湖情,袅袅淡墨云水起,化作晓岸杨柳丝,我在多少个,相思西湖,与伊人的年华中,慢慢的老去。孤影独倚凭栏,听窗外东风风落雨,心中满怀萧瑟事,芳华易逝,红颜弹指老,一切美好与忧愁都己成为昨日,让人眷恋又惆怅啊!此情无计,也只能把你的名字深深镌刻于天地之间,让风去尘化,让雨去淋涮,让日月去掩埋,让星辰去遗忘。草木深处花下眠,别梦起坐嗅纷芳。暮水微澜点点云,芭蕉西子海角郎。

残照西楼暮云合,寒尘烟笼孤影天,如行尸走肉般的苟活于凡尘中的每一个日夜,病在灵魂里,带着绝尘的气息的我,像风一样逝去。最终的结局注定了依旧是悲阙,眼前的一切痛苦只是惘然,最无奈的是躯体在人间,灵魂却要享受炼狱般的痛苦。变幻莫测,世事无常,还来不及感慨生命的荒凉,年华便已悄然的老去……

西湖的雾蒙蒙,雨蒙蒙;西湖的山青青,水澹澹;西湖的柳如烟,风轻柔;西湖的船悠悠,情脉脉,梦里的西湖,江南的西湖,前世今生的西湖。含墨,素淡,柳色如烟,春雨漫卷,还依稀记得,在昨夜的梦里,我仿佛又回到了江南的烟水路,我站在了前世苏堤的此岸,你站在那来生断桥的尽头,西湖的云水一头拉着我的相思,一头拉着你的情意,牵引着我们彼此走向今生缘份的中央!南柯一梦,毕竟是梦,醒来后一场皆空,从此我的灵魂又平添几缕忧郁的影子。寒枝杜鹃啼血,怅问花魂尚在?

这个柔肠寸断的女子啊,一生都睡在西湖的画里,做着吴山越水的相思之梦,她可是要静静的等待着随风飘逝了?如若灵魂不再,又何必留下这具空空如也的皮囊,是造物弄人,亦或是一场早已注定,逃不了、躲不过的的情劫?等了几世的轮回,依然未见君归,几度梦回江南,凝目环顾,似曾相识,又好似从未经历。水月何度,该有怎样的我,才能留在过往的阡陌?你会不会如我,留念眼前这片西子湖,珍怀柳荫下的镜中花、水中月,犹昨日流年旧梦,在那里过往,试问可否有人忆起?是否会懂,在西冷桥畔的山石后还有今日顾盼的我?

是谁,拨动了我淡若烟柳的心弦,西湖是我今生红尘中的执念,你便成了我江南前世的梦魇。时光已渐行渐远,我的生命在一天一天慢慢地逝去,你还是没有来。有的时候,我多想化作一缕杨柳风,和着江南的烟雨飘过红尘,远离这人世间的纷争,没有痛苦与悲伤,也没有欺骗与背叛。今生愿在诗中死,来世只为西湖生,西湖,我将永世的陪伴你,用魂做船,心做桨,血泪化水助波澜……

惊鸿一瞥齐盛湖

文/桐子

“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赏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凡是到过齐盛湖的人见上面文字莫不有同感,但此文却是出自明代“公安体”代表人物袁宏道之手,而他所描绘的是其情有独钟三次以文赋之的西湖盛景。如果说曾读过袁宏道此文,且染一身小资情调的我时常被齐盛湖的粼粼波光、峨峨亭阁、幽幽竹径、灼灼花树所迷惑而意乱心迷,不知今兮何兮此处何处,误以为是天堂西湖或言情有可原;可年近耄耋的母亲第一次见到齐盛湖时竟也脱口而出“这不就是西湖吗?”就不得不让人对此湖刮目了。

母亲发出齐盛湖是西湖的感慨是有出处的。那还是上世纪末,我利用节假日陪母亲去素有天堂之美的杭州旅游,不知是母亲长途奔波还是水土不服,到杭州的第二天便病倒了。丈夫带儿子去虎跑泉、六和塔稍远的景点游览,我则在宾馆陪了母亲一天。然而千里迢迢跑到杭州,其他地方可以不看,可闻名遐迩的西湖如果不去看看,这杭州之行不就白来了吗?于是第二天,陪母亲勉强来到了西湖,找了一处幽静的茶寮坐下,至于什么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之类的十大美景,母亲便只有听我白话的份了。

有了这样的经历,母亲发出这样的感叹,便也情有可原,却也不得不让我重新审视齐盛湖了,而就这一审视,让我对这方位于淄博新区北首的“西湖”刮目相看了。

今年的夏末,我陪母亲第一次游览被淄博人传的沸沸洋洋的胜境齐盛湖。虽说来去匆匆无数次地与齐盛湖擦肩而过,但仅仅是擦肩也已被其殊特的清丽与优雅而引诱的频频回眸。当这次真正地走近并融入她的美丽时,才真正地体会到什么叫“化腐朽为神奇”了。

齐盛湖的前身曾经是一片肥沃的良田,只是1990年至1993年,因为修济青高速公路取土,这个地方形成了两处大型天坑,占地二百余亩,之后,便成了藏污纳垢之地。周围的生活、建筑垃圾源源不断地运到这里,不仅填平了两大天坑,而且日渐膨胀,最终两座垃圾山横空出世,总量达五十余万方,将城区西北部染得乌烟瘴气。为了掩盖这一丑陋,周围的居民曾经沿路种植了不少苗木,然而却杯水车薪无法从根本上革除这里污水横流、蚊蝇乱飞的恶劣环境,市民对此诟病不已。

2006年,市委、市政府在听取市民心声后,本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原则,决心从根本上割除这一影响市民身心健康的恶疾,规划将此处建成休闲公园。然而因为种种原因,此规划多年来没有见效。2013年,随着新区规划建设日臻完善,加快新区休闲公园建设作为重点项目正式提上建设日程。

以“筛选最好的设计公司、用最过硬的施工队伍,打造全市最好的城市公园”的工作要求,经向全国招标,全国园林设计、建设龙头大佬云集淄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双双回春妙手为这蓬头垢面多年的弃妇进行了彻底的整容手术。经过一年多紧锣密鼓的建设,昔日为市民所诟病,以脏乱臭恶名的取土坑、垃圾山,像蒲松龄老先生笔下被施魔法的瑞云,一经洗浴点化,摇身一变脱胎换骨为绝色佳人一样,成为中心城区最大最美的城市公园。

我们是从齐盛湖南侧进园的,一进园便被扑面而来的一湖碧水陶醉了。许是已近夏末,湖面上由风而送来的氤氲水气让人生出凉爽的快意。斜对面隐约一痕沙滩,孩子们在那里各取所乐,恍惚间似有海风徐徐涛声阵阵的意境。

踏上湖边的木栈道,蒹葭摇翠,岸石激浪,莲荷争艳,很有些“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韵味。正在遐想伊人在何处时,母亲指着不远处水草间一只自在漫游的水鸟问我,那里游的是鸭子吗?究竟是鸭子还是其他什么水禽我也不知,却感于它旁若无人的优哉游哉,趁母亲低头看时,快门一响,一张人与自然的绝照便收入手机中。在木栈道不远处有一个小山,山有一亭,题“邀月”。心想这西边有“邀月”,那东边该有“迎旭”相对吧,不觉之间便自言自语起来。亭子里一位乘凉的老人说,“你说对了,你看湖东边小山上那个亭子了吗,就是迎旭亭。”见我将信将疑,他爽朗地接着说,“真的,真有迎旭亭。你是第一次来吧。我家就住在颐臻花园,每天我都要来这里溜达几趟,所有的景点我闭着眼也能找到,要不我给你当个免费向导。你看这水面、这园林设计,还有这些植物,在咱淄博都是一流的。你说这新区的地有多贵啊,可市里楞是放着钱不赚,还投这么大的资,建这个公园,真是为咱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啊。”老人的一番话我也深有同感。看到老人也是古稀之年,不忍心让他陪我们受累,便笑着谢绝了他的好意。

下得邀月亭北行不远便是整个公园的最高点齐盛阁了。刚走几步,便被叽叽喳喳的鸟鸣绊住了脚。侧耳细听,叫声来自路西的小山上,有清脆的,有婉转的,也有麻雀的叫声掺杂其中,好像是鸟儿在开会一般,很是热闹。初时以为是爱鸟人在此遛鸟,待细看周围并无鸟笼之类,只有小山上一片少于人迹的密林,鸟鸣正是从那里发出来的。正在疑惑这么多鸟儿是从哪里来的时,却见不远处和周围的树上坐落着不少鸟巢,始知鸟同人一样感知了这片绝胜之地的妙处,才刚刚一年的时间,便迁到此地为自己搭建了新居,与公园周围那些林立的住宅楼近相呼应。看来在对美的感知与向往方面,鸟并不比灵长类之首的人差。

不知不觉便来到了整个公园的制高点齐盛阁。不知为什么,一看到齐盛阁,心里便会莫名地涌起一种厚重的家国情怀,像《岳阳楼记》中的那种情怀一样。我没有去过岳阳楼,可坐在齐盛阁,整个身心与肺腑却都氤氲在范中淹《岳阳楼记》所营造的气氛中不能自拔,文章中那些耳熟能详的句子跳着蹦着从身体的各个部位渗出,心里竟生出些许厚重的责任感。及至我拾级而上登上极顶再环顾左右时,栈道迤逦,湖光粼粼,长亭卧波,玉桥飞虹,茂竹、修林、花草、亭台、古灯,一览无余,好像整个公园都纳入怀中,什么阴晴圆缺功名利禄恩恩怨怨,全都如同水洗一般被漂白了。难怪古代文人墨客无论他们在仕途中怎样蹇滞,一旦融入山水中,留下的都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美文。我突然明白了母亲何以打眼一看齐盛湖便脱口而出“西湖”的缘由。她到过西湖,她心中的“西湖”远比真实的西湖更有灵性,因为那是人与自然相依相合的共鸣与参悟。

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而齐盛湖则是一步一景致,景景各不同。也是不识“西湖”真面目,只言身在此湖中吧。

苏东坡的那轮明月

文/朱东锷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古往今来,谁不曾举头望月,谁不曾对月欣然或怅然?尽管,如今月球已不再神秘,我仍然喜欢仰望天穹,特别是皓月当空的时候,在思接千载中总会想起苏轼和他的那一轮明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天空中的这轮明月,就是曾经照耀苏轼的那一轮明月吗?我仿佛看见皎洁的月光下,一袭青衫的大学士“把盏凄然北望”,仰问“明月几时有”“中秋谁与共孤光”。

浮游在五光十色的大都市,风里雨里跌打滚爬,一路走来,爱过伤过痛过,世事洞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时候,再品读苏轼的词章,或婉约或豪放,领略其情怀和智慧,才知道先要读懂苏轼的人生和人格魅力,才能深入灵魂真正品味苏轼的大情怀、大智慧。

苏轼历经宋朝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曾官至翰林学士。“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敢于直谏,不屑钻营。在湖州任上,他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此后多次被贬。贬谪路遥遥,跋涉劳顿。然而,艰难困苦并没有销蚀他的为民之心,每到一处,勤政为民,清正廉洁,造福一方。他说:“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则恐至于不可救。”他倡导“三养”:“安分以养福,宽胃以养气,省费以养财。”在常州,他用最后的积蓄买了一所房屋,正要搬迁时无意听到老妇哭诉祖传的房屋是孙子瞒着她卖的,当即焚烧了房契把房屋还给了老妇。他努力压减行政开支,用节省的费用为杭州人民疏浚西湖,灌溉良田,构筑长堤。他与夫人把上赐的黄金和金饰献出,以改造西湖,建东新、西新二桥,造福民众,惠泽后世……如水的月光下,他款款走来。

千年前,苏轼贬逐惠州期间,途经广州,游览白云山,辞谢蒲涧寺德信长老的好意,独自沿着蒲涧赏流泉山色,且行且唱:“不用山僧导我前,自寻云外出山泉……而今只有花含笑,笑道秦皇欲学仙。”他发现广州饮水时有咸味,便向当地官吏建议:白云山蒲涧濂泉,可用大竹引水入城内,再修石槽蓄水供村民饮用。在白云山工作的那些年,我一次次追寻他的踪迹,一次次在蒲涧濂泉“东坡饮水”处的塑像前仰望、静思。“爱民之深,忧民之切”——正是他的拳拳为民之心,才有今天的诸城超然楼、西湖苏堤、惠州西湖、白云山东坡引水;才有今天的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鱼……命途多舛没有消磨他对生命灵慧的感悟,他仍乐观豁达,超然物外。

初贬黄州,他苦中作乐:“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二贬惠州,他津津有味啖荔:“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三贬儋州,他深入黎族村俗,体验“莫作天涯万里客,溪边自有舞雩风”的欢欣。在杭州,他沉醉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他淡泊宁静,坦然从容,宠辱不惊,千山万水,天涯海角,“此心安处是我乡。”风雨阻归途,他却一边坦然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边感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年过花甲,饱经沧桑的苏轼对自己的一生作了总结。他是如此的坦然,如此的潇洒,却又是如此的情深。苏轼与结发之妻情深意笃,恩爱有加。婚后十一年,发妻病逝,悲恸的他依父亲言,“于汝母坟茔旁葬之”,并在山头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十年间,他魂牵梦萦,梦见爱妻,情动于心,写下传颂千古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苏轼不仅开创了“豪放派”诗词的先河,我们今天常用的胸有成竹、水落石出、雪泥鸿爪等几十个成语皆源自其诗词,他主张文章文道并重,文理自然,其文纵横恣意、自然畅达,其书画同样出类拔萃。他留下的历史名篇,至今陶冶着世人的情操;他留下的佳话,至今为世人津津乐道;他留下的遗迹,至今为国家、为地方创造着纯净的绿色GDP。他是一个具有现代思想的古代人,他的艺术成就让多少后来人仰慕和追求!他为国为民的情怀,该让多少现代人汗颜!他,穿越千年时空,烛照古今中外。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潇洒、豪放的苏东坡,与明月同在,与今人同在!

一抹忧伤

文/yunzheng

烟雨蒙蒙之中,西湖有种隐约的美。断桥隐没在雾气中,若有若无。放眼望不到边的湖水,微风吹皱了湖面,也送来了清新的水汽,深嗅一口,满腹清香,似乎有一种荡涤尘心之感。就在这样的迷蒙中,我第三次来到了西湖。

这已经成为我在杭州生活的一个习惯了,每一周都会来一次。看着泠泠的河水,忘掉一切的烦恼和忧伤,调整自己到最好的状态,来适应这个忙碌的城市。在我的心目中,已经把西湖视为知己,尽管它从不能开口和我言语半句,我所要的,就是这一份宁静,它所做的,只是默默聆听。

喜欢西湖,喜欢两岸高大的香樟树,喜欢这有着百年历史的古木;

喜欢西湖,喜欢两岸粗壮的杨柳,喜欢绿柳浮波的粼粼微光;

喜欢西湖,喜欢穿梭的人群,喜欢络绎不绝的游客,喜欢夹杂着不同乡音的语调。

西湖上有摇橹轻荡的游船,西湖上有翩翩翱翔的沙鸥,西湖上有游耍嬉戏的野鸭,西湖上有碧空流云的倒影。

游西湖,听两岸莺歌燕舞;观画舫,品一壶龙井碧螺。沉醉其间是怎样的一种欢乐,看着身着黄裳的梢夫,飘飘然的在脑海中响起《白娘子》的旋律。漫步白堤,居易身着长衫,一袭素净,手握妙笔,挥毫词章的场景恍然在目。

这样的一个地方,应该有怎样的一种情致?

写不尽的西湖,写不尽世事变化千年的沧桑;写不完的西湖,写不完红叶传沟、飞鸽留情的亘古永恒;写不出的西湖,写不出美不胜收、目不暇接的浩浩汤汤;写不美的西湖,写不美清水芙蓉,天然雕琢的鬼斧神工。

西子泛舟共范蠡唱和相随,娘子情重撑油伞同避风雨。断桥边、孤山下,嘤嘤燕语,长桥上,小木舟,你侬我侬。这里自古就是爱情的栖息地,这里原本就是蕴育甜蜜的温暖摇篮,善男信女,有多人慕名而来,据说苏堤不走回头路,爱人相携,共同走完苏堤就可以天长地久。然而我孤身一人行走在堤上,想起的是苏东坡的情愁,苏东坡的韵事,东坡、王弗伉俪情深,又有朝云相伴,风流佳话万古流传。

有“十年身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悲切;也有“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的豪放;有“凤凰山上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的婉约,也有“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的伤痛。

写不尽的风流,写不完的情愫,苏堤已经不只是一条堤,西湖也不止是一个湖了。

不管你身在何方,不管你去向何处,来到西湖的每个人或许都有着不同的心境,也许总能在这里找到点什么,抑或领悟到什么。

有情人愿意相携到老,孤单者愿望早日成双,寄情千里抑或只在眼前,都化作了西湖绵绵不尽的水色,留下一个个讲不尽说不完的传说。

西湖的性格又是怎样的?也许就像这一塘河水,温文尔雅,与你,与我,也许将它看成西子,也许将她看成白蛇;即使是白居易、苏东坡这样的男人也染上了女人的细腻。西湖的一切美丽终归在一个情字。

然而这一抹情,抑或欣喜,抑或哀伤,抑或欢乐,抑或痛苦,抑或缠绵,抑或悲壮。总之,是浓浓的,浓的化不开。钱塘江边,西子湖畔,小小的墓安静的躺在那里,依然那么的冰清玉洁,古往今来,多少过往文人墨客,填对和诗,赞其才思,赞其美貌,留下段段佳话。岳王庙前,钱王祠畔,武松的墓地就在那里,依然那么的悲壮威武,草木繁茂,青灰石柱,屹立着铮铮铁骨。

然而欣赏不完的美,赞叹不尽的情,终究伴随着个人的心肠。这个周末,这有这么一瞬,让我忧思难忘。不知是怎样的一种心境,是怎样的一种情愁,只见你孤身一人坐在西湖边的巨石上,静静的注视着西湖里的水,眼神中有着淡淡的忧伤。似乎含着一抹泪,却又倔强的不忍掉落,这样的一个场景,让原本步履轻快地我停下了脚步,呆呆的傻看。

身旁的路面上,恋人们相依相偎,燕语呢喃,而你只沉静在一个人的忧伤。似乎这一切都与你无关。此刻我有种心境,叫同病相怜抑或相见恨晚。不想揣测你的伤感,只有种思念,淡淡在远方。

抬头仰望着苍天,只觉得有一抹蓝,一抹忧伤,伴随着周末的我渡过思念的漫长。

开封有个汴西湖

文/张晓辉

提起西湖,人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杭州,那婀娜多姿风光旖旎欲比西子的西湖;其次还有江苏的扬州,城西北处一水面为700亩的湖泊,因其小巧精致而美其名曰的瘦西湖。

可你知道有一个汴西湖吗?

汴,汴梁,河南开封的古称。顾名思义,汴西湖,就是开封的西湖了。现在的开封,是只开不封的,国家级旅游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级的一年一度的开封菊花节,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让游人纷至沓来; 2010年才开工建设的汴西湖,其实是一座应运而生的年轻的湖。当黄河一路挟沙裹泥、呼啸向东,行经开封,必放慢脚步,似乎是对脚下曾经的皇城的礼敬;以至于在黄河两岸弄上几艘驳船相连就成了浮桥,载重的货车就日夜隆隆往返,跨河而过。在水势平缓处,开闸引水向南不几公里,泥沙俱下,一泓碧波荡漾,豁然六千亩的水面,望去竟也有些烟波浩渺的意思。

汴西湖处于郑汴新区开封新区的湖泊森林景观带,一年四季景色颇美。春天绿柳拂面、湖水温柔;夏天湖中游艇画舫往来穿梭,岸边浓荫匝地,湖西畔据说是专门从厦门鼓浪屿运回来的银沙铺就的沙滩则成了孩子们的天堂;秋则野花遍地,尤以菊花为甚,满坡遍地开得热闹,这些散养的野菊,大有与城里那些开满大街小巷的姹紫嫣红一决高下的意思,很有些开封人的清高与孤傲。

但我最喜欢的却是汴西湖的冬天。

可能是喜欢它的那份安静与恬淡吧。在任一个冬日的下午,随便从任一个地方,去接近汴西湖,不要走那些宽广平坦的柏油马路,虽然它也是蜿蜒的;也不要直奔湖边,冬日的一切都是迟缓的;你可以顺着一条林间小道,缩成一团的树叶会在你脚下随风紧跑几步,然后停下来,它同你一样,有些漫无边际或许还有些不知所措。园区工人刻意种植的一些四季常青的草让这个季节显得不那么单调,局部没进土里的石阶若隐若现,指引你前行,及至走上一阵又突然没了,抬头一望,却见不远处又一条小路在向你招手;树是移民过来的,照例是不年轻的,不经意间的一瞥,你会发现,删繁就简的空树的枝丫上,竟挤满了一堆堆儿的麻雀,这些北方土著的精灵就像是树上重又结满了果实。轻轻地走过去,不叫,不飞,你和雀、雀和树,各自安好。

湖作为一个中心,每一条路都是通往湖边的。顺着石阶,踏上木桥,一根根粗大的缆绳穿过木桩形成一个巨大的锁链把汴西湖围了起来,湖水有节奏地涌来,轻轻拍打着,与岸边的石头细语,粗犷的黄河水,在这里居然有了女儿的婉约。湖水很清澈,偶有野鸭一家在远离岸边的水面上游弋,木桥的近处一般有冬眠的芦苇和红蓼,在风中打着盹儿。此时,你放眼望去,却又仿佛啥也没看,这么空阔的汴西湖,这么寂寥的冬天,正好适合放空心事。冬日的汴西湖,我喜欢,是上瘾的那种。

亭台水榭按例也是有的,见得多了,便有些让人不耐烦。但汴西湖边上的仿古建筑让人感到很舒心,暗红的柱子,高挑的飞檐,精雕细刻,料子是一水儿的原木,有庙堂的威严,也有隐隐的皇家气派,特别是晚上,湖区华灯初放,对岸住宅小区也有灯光投进湖中,水光瑟瑟,楼台倒影水中,此时沿湖漫步或在照水亭榭小憩,竟有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恍惚感觉。白日经常会见到拍结婚照的小夫妻在这取景儿,但都是着古装大红喜服者居多,鲜有穿白婚纱来拍照的,想必不单单是找大宅门的感觉,更应该是追求人与景的和谐吧。

开封虽为北方小城,水却是不缺的,并不是随便什么地方都能称之为湖的。譬如包公祠前的包府坑,几百亩的水面,和北京后海差不多大,可老几辈儿的就叫坑儿,包府坑儿,后来外地来旅游的人多了,再叫坑儿一是太土再就是太嘚瑟,也是为了礼敬包公,遂改称包公湖。南宋到北宋有多远?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在开封,当年的北宋都城,有一个汴西湖,她和南宋的西湖一样美。

雨西湖

文/小水滴的前世今生

下了一夜的雨,气温骤降。盛夏时分这样的凉爽在素有火炉之称的杭州实属罕见。

雨还在下,推窗了望,景象如秋。

都说:晴西湖不如雨西湖,雨西湖不如夜西湖。其实我倒觉得各有各的特点,很难分出轩轾。只是夜西湖需要有灯光或朗月的帮衬,不然漆黑一片,再美的景致也会在幽墨一片里黯然。

当然现在不同了,缤纷的灯光把西湖的夜空照耀得万紫千红。水幕光帘、音乐喷泉,夜西湖被渲染得华丽、光鲜。

然繁华的背后总让我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因为这样的夜色再也不是西湖的本色了。随便寻一个被装饰过的景点都会有类似的场景。千人一面,失却了个性,便失却了本真的美。

西湖的美应该是温润、宁静、优雅与恬淡的。她的美精致而不张扬,细腻而不造作,恬淡而不浮华。在烟雨画桥、春波柳浪、莺歌蛙鸣里如一温婉浅笑的女子,款款缓行而来……

是那种白居易笔下的:“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一派悠闲宁静、水墨江南的画卷。

雨西湖是美的,远处山色空蒙,云雾缭绕;近处燕雀低飞、新绿滴翠;湖面轻舟泛歌、游鱼聚散;岸边风扶柳丝,雨洗花娟……

此刻撑一把伞于湖边雨中漫步,在游人稀少的雾色里缓行,听细雨落在蕉叶上击起的脆响,看雨丝跌落湖中泛起的涟漪,闻湖水散发出清新的气息,这样的时候岂止是心旷神怡……

今天的雨虽然有些大,但我依旧撑着伞,像赴一场早先的约定,如期而至。探雨西湖那飘忽不定的神秘,品雨西湖那恬淡宁静的风韵。

我以为雨西湖应该是最美的。

情定西湖,梦断金山

世间妖孽何其多,往往妖不害人人自害。法海为何偏渡白素贞?

白素贞在被法海收进雷锋塔之前,她万万也掐算不到,只因五百年前她偷吃了法海一颗仙丹,竟令法海怀恨在心,让她与许仙这段情缘草草收场;她更想不到,法海会设一个计,逼她水漫金山,犯下天条。

得成比目何辞死,只羡鸳鸯不羡仙。

白素贞本是一心向道,皈依三宝的。奈何受观音大士指点,尘缘可弃,恩情难报。要想白日飞升,必先完结人间一段恩情。观音大士左手托瓶,右手杨枝一挥,指点她:须往西湖高处寻。

正直西湖四月天,莲叶萋萋绿堪染。湖光潋滟,柳浪闻莺。远处船人歌声朗朗。白素贞一袭白衣,纤腰微扭,莲步轻移,与小青漫不经心游走在这繁花绿叶之间。穆穆清风,罗裙飘扬,好一派如梦似幻的佳人佳境,引来路人侧目连连。

或许缘分本就是一场宿命。当白素贞与小青在断桥下凉亭内歇脚时,一抬眼,便望见了断桥上的许仙。他玉树临风,长衫轻扬,分明是一个风度翩翩的清秀书生。白素贞眼前一亮,这可是观音大士所指之人?

如果许仙不是转世的牧童,或许白素贞也只是春梦一场,梦醒无痕;如果牧童不是许仙,那么白素贞必定会在报恩之后,携小青于峨眉山清风洞内潜心修道,早登仙界。但造化弄人,许仙就是许仙,那个生性善良、宅心仁厚,一千七百年前救她于恶人之手的小牧童。白素贞再定眼细看,许仙他温文尔雅,眉清目秀,道骨仙风。也只是这一眼,已让白素贞贪恋红尘,从此断了退路。

其实许仙又何尝不是如此。自打他第一眼看见白素贞,便惊为天人。所谓一见钟情,大抵就是如此吧。

许仙本是钱塘县庆余堂药铺里的一名学徒,虽饱读圣贤,却一心只想守着百草,悬壶济世,乐得此生。一日,王员外打趣问他可有意中人?许仙一边虚按着飞轮、碾着药材,一边自嘲道:功未成,名未就,哪里敢娶什么媳妇呢?直到遇见白素贞,许仙才恍然悟到,他的孤独,原来只为等待。

那日西湖偶遇,天有不测风云,大雨突至。于是许仙将随身带来的纸伞赠于白素贞。临别之时,丫鬟小青眉眼嬉笑,细语向告:清波门双茶巷,财神庙对面。白府。

许仙本是个穷小子、区区一个药铺的学徒,哪敢妄攀这门姻缘。他心这么想着,脚却不自知的向清波门那里走了去。

良缘便定在那日。

三年恩爱转瞬空。如今白素贞被压在雷锋塔下,仕林尚在襁褓中嗷嗷待哺,许仙已然无力照顾。或许唯有爱在,孩子才倍显意义与珍惜。即便他的娘子是妖,他也只想与她白头。

许仙曾怯畏过白素贞的身份。那日,他随药材商徐兄前往金山寺,这是他第二次再见法海。法海盘腿定坐,手托钢钵。于钢钵之内,往事历历在目。

法海告诉许仙,你家娘子与小青乃千年蛇妖,他们定会害你命丧黄泉。回忆种种,他将相信,却又不甘相信法海所言。他与娘子三年恩爱,天地可鉴,他们一起开药铺,一起悬壶济世,又怎会是镜花水月的假恩情呢?就在这迟疑之间,许仙被法海禁足寺内。生平第一次,许仙彻夜未归。

情到深处无怨尤。一切,只因相遇太美。白素贞为救许仙,水漫金山寺。她本是菩萨心肠,有凡人都难以企及的容人之量,否则小青也不会忠心耿耿,任劳任怨,跟随于她。可恨法海再三苦苦相逼。如若不是深爱许仙,依她道行,何以屈膝于法海?

当许仙看着身怀六甲的白素贞一步一步蹒跚的跪上宝塔山救他时,他深深悔悟当初不该听信谗言。其实白素贞是人、是妖又有什么关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白素贞真的爱他。他们彼此深爱着。

白素贞为许仙触犯天条,被压雷霆。他许仙又如何能眼睁睁看着深爱的人独自受苦?于是许仙怀着深深的爱,前往金山寺带发修行,只求白素贞早日脱离苦海,夫妻团圆。二十年后,即便是爱子仕林前来接他出寺,许仙亦心坚意决。这世间唯有一人能令他改变心意,接他出寺,就是他的娘子,白素贞。

他为她而来,必因她而走。

曾经以为“新白娘子传奇”是个喜剧。有情人终成眷属,二人情感动天,终于成为神仙眷侣。十年后再次细看,原来是个天大的悲剧。

顿醒当年梦,爱恨转头空。许仙本因爱陷入佛门。怎奈在这二十年的修行当中佛缘已定。最终,他立地成佛,白素贞羽化成仙。一佛一仙又如何能再续前缘?这一飞升却也断开了生生世世的眷恋,刻骨铭心的情缘?

记得看到过这么一句话:如果人生是不幸的,我不要来生,如果人生是幸福的,那么今生足以。

只是最后让法海捞了一个大便宜。法海本为报一己私仇,逼白素贞水漫金山在先,压白素贞雷锋塔下在后,结果却因渡化妖孽功德圆满,跳出轮回,得道升天了。这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西湖

文/石诚

杭州吸引人的地方很多,最让我流连忘返的是西湖。西湖的北岸有一小段只有垂柳,但从北山路上向西走到保俶路就会看到一幢依山而建特别显眼的楼——望湖楼,又名看经楼、先得楼,北宋乾德二年(964),吴越国王钱弘俶所建,原在昭庆寺前,原楼已经不在,今望湖楼是1985年按清代旧式在原址的西侧重建,就建在北山路边,宝石山东麓,楼台依山临湖,登楼纵览西湖风光,雅趣盈盈。宝石山上的保俶塔是西湖的标志性建筑。

记得那年春天,我独自沿湖东岸由南向北行至北山路,因之前总是远望保俶塔而从未近观过,遂萌生登宝石山近看保俶塔的念头。伫立保俶塔下,才知山上石刻、典故众多,而且居高临下,整个西湖尽收眼底,是别样的情韵。我沿山脊移步向西,过葛岭初阳台,到紫云洞山门,旁边是栖霞洞,牛皋墓。紫云洞下左手有条土路通挂牌山的乌石峰,很有野趣。一路探寻古人遗迹,于苏堤处下山,然后在北山路上回走一段上断桥,下白堤,出孤山,然后踏上苏堤。记得当时已是下午,天下起了雨,一阵一阵的,因雨下得不大也就没在堤上向小贩买伞,而是独享春雨中的西湖。一路上,雨止我行,雨下我停,在走走停停中更感受到西湖春天的美妙。还记得,我那天坐在一个亭廊的长座上好久,看着烟雨中的西湖飘渺清秀,周围的远山朦胧空蒙,仿佛置身一幅巨大的水墨山水画之中,自己也与雨与湖还有远山融为一体,忘记了自己是一个独行客。离开苏堤时已是傍晚,直到南屏山的净慈寺旁,想起西湖十景之一的“南屏晚钟”,想听听那悠远的钟声,信步进寺敲响厚重大钟,深沉、浑厚的钟声在苍烟暮霭笼罩的西湖上空飘荡,回响悠远。

那一次西湖之行,也是我此后独自亲近西湖的原因。因为在当今一切处于快和变的互联网时代,一个人要保持善良与真诚的初心,而不被身外的喧闹所搅扰显得尤为可贵。有如西湖变化是表,不变是里。在所有的变化里,却总有一些东西会天荒地老,历久弥新。不变中有变,在历史中回味温情,西湖所以令人迷恋。人的创造力便也在这样的积淀中勃发。

走忆西湖

文/zheng国民

某一天,母亲喃喃自语:你要去杭州开会啊,我年轻的时候去过一次杭州,好像去了什么动物园,就是没有到西湖,真可惜啊!

从那天起,我就发愿,一定要带着母亲好好走走西湖,看个够。

其实,对于西湖,我也如梦般一直憧憬着。从求学时代的教材开始,西湖如梦,在前方引诱着我,既然是做梦,自然停留在想想的层面,那时,我甚至不知道西湖的大小、由来、景胜、古迹。略有印象的事,是在读课外书的某次机缘,读到“三潭印月的由来”,才知道,西湖好像跟黑鱼精和观音菩萨有关系。具体故事情节,已然模糊不清了。

于是,就这么一直模糊着,一直到师范读书。

读师范期间,一张白纸一样的我,忽然发现,与学习有关的事,还有很多很多,而艺术欣赏就是至关重要的一项。于是,在某个细雨蒙蒙的秋日,我另一个同学,两人大胆地踏上火车,生平第一次在没有熟人指引的情况下,去寻找早先已到杭城的老师和学友,为的是去寻找西湖边的艺术气息。第一次来到杭州,迷迷糊糊在车站的长椅上,迎接黎明的光亮。寻到同伴的时候,我们欢呼雀跃,为自己的伟大,这时候,身边安静的西湖水,还像梦中一般,吸纳了我们的喜悦。脚印,第一次走在湖滨,很潮湿,走得很小心。因为形程匆匆,没想到细细体悟,就跟着小分队一路前行,走书店、看纪念馆、看画展。西湖,这一大片绝美的湖水,偶尔停下脚步的时候,才深深地望了一眼,雨雾朦胧,水波浩淼,似乎,人还是在梦中。

若干年后,等到安安静静住在西湖边时,我才收拾起繁碌之心,在一个鸟鸣声脆的清晨,骑上了自行车,稳稳的、慢慢地,骑行在南山路、苏堤、白堤,两岸的一个个景点,与书上的文字逐渐对应,眼神不禁湿润起来。那一天,春风习习,略带凉意,吹醒了梦境,却又一次带我涌入梦境,而且,那么情不自禁、心甘情愿。回来后,我心绪翻动,写下小散文《单车寻湖》,想用这种方式,留住心中的美好。

还是某个早春,驱车前往杭州,车上多了母亲。这一趟,两个心愿。一是拜访专家,为母亲的病情把脉,稳定她的情绪。二是带母亲游赏西湖。第二天,我们如约走上了苏堤,刚刚抽芽的杨柳,将湖堤打扮得格外婀娜、诗意。尽管冷意不减,我还是从母亲的脸上,读到了满足和喜悦,看着母亲的眼神,我也两眼湿润。拍个照片吧,难得来一趟。母亲非常配合,那一次,我从母亲疲态的容颜中,看到了久违的放松和开心。后来,我又安排在知味观尝了小吃,回家后,母亲一个劲地赞这那里的小吃,我笑了,哪里是小吃好,分明是心情好。心好,一切都会好起来。我默默寄愿。

逐渐地,来杭城开会的次数多了,就想着坐下喝杯茶、聊个天。于是,就受同学相邀,坐进了“青藤茶馆”。华灯初上,又是雨雾笼罩,点点黄晕的光点缀在湖滨,从楼上望过去,宛若一个个守夜的护兵。其余的,便看不真切了。那么,就安安静静地谈话吧。茶馆中的气氛典雅,倏忽传来悠扬的古筝,同学说,这是大学学音乐的学生在助兴。我特意走近去听,不想,滋味还是远远听着更爽。当时,就觉得这样的茶馆,用这样的一种经营模式,与西湖是一种美好的呼应,而且,这模式,肯定会传播开去。果然,不久之后,类似的茶馆,在本地陆续开张。

冬雨西湖,也是一次难忘的回忆。那一天,会后,冷雨夜,漫步于湖滨,我在微博中这样写到“行者稀落,风萧雨骤,灯昏物寥,未见西子湖畔繁闹拥挤,也别有萧瑟诗趣。若有薄雪过伞,悄然入湖,盖意趣更甚。忽见喷泉应声而动,伴着时婉转时激扬的旋律,水注摇曳起舞,如有灵性。实为冬夜西湖一奇景。”其实,在那一刹那,我脑海中出现了张岱的文字,萧瑟中的旷远之情,冷寂中的寻友之趣,没有特殊的环境,怎能自然流露。张岱是懂西湖的,而且懂的不是姹紫嫣红的西湖,而是宁静安然的西湖,以及她的孤独。

不知什么原因,很多文人都喜欢“西湖梦”这个标题。后来推测,西湖处处皆风景,就如天堂,而这个天堂,就是一代代士人民众怀揣着梦想的力量,打造的一个梦境。

他们想告诉你,生活还有另外一种方式:放慢脚步,回归内心,把眼神与自然相融,在且行且赏中,获得悠然而优雅的生命品质。

是啊,西湖是需要一辈子去看的,一天、两天,看不够的。

母亲,下一次,我们再去!

清明上河图

文/高宇辰

正值晚秋时节,杭州的第一场雨姗姗来迟。我这人好雨,便耐不住性子,辰时刚过,清粥小菜一扫而空,就迫不及待地向西湖边走去,看那天高云淡,享那秋高气爽。沿湖翠柳略带萧瑟,但仍旧向四方铺开,众星拱月地环抱着水天一色的西湖,美的令人心悸。晨间雾雨蒙蒙,隐隐与天上那白衣似浮云相映。雨落湖中沥沥,湖畔草儿绵绵,风儿轻轻,好似在睡眼惺忪的人们耳边细语。我站在青砖苔石上,沐浴在和风细雨中,满心欢喜赞叹一句“何似在人间?”

大感意外的是,不止我一人在赏,远处湖畔细雨朦胧中有一人支伞而立,盯着湖中锦鲤枯荷默默不语。我蹑足潜踪地潜过去,想瞧瞧这与我萍水相逢者是哪般模样。近了,再看她,亭亭玉立的姑娘,白皙如凝脂的玉手篡着细针,有条不紊、丝丝入扣地绣着一幅刺绣山水画。我不敢去打搅,便只能往前凑了凑,想一探究竟她的作品。未曾想到,她眺望整个西湖,绣着的却是清明上河图!我着实一惊,不过转念一想,数百年前风风雨雨,现在哪处可寻?她这也许是借着雨景西湖,将自己置身于当年北宋时的市井里巷的喧嚣中去,醉翁之意不在酒吧!这么想着也就释然了。然而这本美如画的一帘秋雨却忽得黯淡无光,全是被这姑娘手中的清明上河图压了下去。我目不转睛,恍惚间头枕黄粱,南柯一梦……

踩在汴京古都厚重的青石板上,四周门庭若市,两旁店肆林立。正直响午,烈日当空,看那绚烂的阳光洒在楼宇上的水青飞檐,洒在高高飘扬的酒家旗帜。耳边传来不远处的街头商贩的叫卖吆喝,隐隐也能听见几声马嘶长鸣。行走着,看熙熙攘攘的行人,川流不息的车马,一张张或世故圆滑,或饱经沧桑,或神采奕然的脸庞,芸芸众生千百态,无一不显出这座千年古城的繁华与喧嚣。再往里走,清风拂面,拨开门帘,楼里轻纱重重,最里是一曼妙少女翩翩起舞,与之相伴的是歌姬弹奏着淡雅的古琴,琴声袅袅,檀香飘飘,周围身着锦服的老爷们端着金樽,饮着小酒,听着清扬的弦音,好生悠闲。出楼,街道尽头便是市,无数店家吆喝着,无比喧哗却也无比动听,店旁古树下有老人皱着眉头思索棋局,有哭喊着博父母同情去买糖葫芦的冲天辫孩童,有牵着俊马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市后面是河,金榜题名的才子立于画舫上与朋友衔觞赋诗,从外港开进的商船载满了稀奇的外域货品。晒的黝黑的水手,赤膊膀子,大喊着让前面的小船让开。一切都是那么真实,那么充满生机,历史仿佛定格此刻,连不舍昼夜的时间,也好似破例暂停,让这诗意盎然的万里山河长卷,近在咫尺,触手可得。诗人的笔走龙蛇,酒客的豪爽大笑,妇人的丰腴身姿,士兵的戎装瘦马,都被画在了这里,万物酣醉其中,瞬间即是永恒。

恍惚片刻,当我从几秒钟的世界里再次回到西湖旁时,模糊而清晰。我沉浸其中只是一瞬,却也仿佛是一生。抬头望去,钢筋水泥,车水马龙,古人诚不欺我,那曾几何时的街道,早已沧海桑田。时过境迁,不知是谁的墨笔勾勒出这一方世界。也许,时间才是世界上最厉害的画家吧!我看了看湖边那个依旧的背影,本想开口,而又片刻迟疑,转身离去。因为,她肯定也在那多少能人巧匠的三千里书画中,思考着什么吧……

那些年我去过西湖

文/春在拂晓

西湖这地方我已经去过多次。第一次去和最后一次去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第一次去,在1987年的冬天,西湖很朴实,人也不多,园子里的商店寥寥几家,我进去转过,还买了一串翡翠项链,当时的售价68元。感觉这东西以后会升值,加上经常参加演出活动,所以在反复挑选比较后,毫不犹豫地买下。那翡翠透着晶莹,圆圆的,里面的云彩,像海藻一般;像蜿蜒曲曲的山路;像雪花,无论怎么端详,一颗颗翡翠就像一个个故事被串连起来。

当我出了古玩店,张望,远眺,湖中央有一片陆地,不多的人流走动,荷花已经败去,听不到嘻嘻的声音穿过湖的涟漪,原来冬天哪里都一样啊。

我静静地背靠湖边一座假山,心潮有澎湃,想起关于西湖的歌曲,还是在唱片里听到。民歌风味,若没有舞台后面的布景烘托和前台的乐器伴奏,一个人的声音是多么单调,如果配上二胡,你说这声音又是何等悲凉,明明可以欢乐的,你去唱得跟冬天的萧瑟一样。

太阳出来了,却是懒洋洋的,心里有欢歌笑语,没有盛开在表情上。

当我与朋友走出西湖,经过一处老大的树林,发现,杭州还有这么古老的树林,成片的溢满古代色彩的樟树群,在你不停地前行时,忽然映入眼帘。一下子有了浓浓的穿越感,想以前是不是有人曾经生活在树下,为何搬走。不过,去了五云山,杭州最古老的银杏树呈现在面前,可惜金黄色的树叶已经凋零落尽。

上世纪九十年代多次去杭州,每次都要看看西湖。

一次是1994年工会组织的学习班考察活动,去了西湖。那年夏天,好热哦,太阳老是照在我们的脸上,用毛巾遮挡用手折扇遮挡,别提那次汗淋夹背了,一群女人的旅行,因为购物力强大,总是被带队的“快点快点”“人呢,还差一个,人呢。”不过,回来的路上,大家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有胜利感,有轻松的面孔。

西湖的夏天,有络绎不绝的人流涌动,全国各地的团队旅游,如火如荼。西湖的名气,使得杭州旅行社的GDP也欣欣向荣。记得我们走进西湖中央的湖心亭,乘游船湖心荡起双浆,风,徐徐送来,水面碧清,水质透明,原来夏天的湖水有晶莹剔透。不记得多少钱一次湖面游,大概是十块钱吧,这个费用自掏。

之后我在西湖北缘的宝淑塔前照了张相。听导游介绍,宝淑塔系吴越国王钱镠时所建。当年吴越国的国王被北宋的皇帝抓去了。北宋的皇帝担心把钱弘淑放掉,他会起兵造反,所以就一直把他软禁在大牢里。钱弘淑的家人为了保佑他能平安回来就在那里建了一座塔,名叫宝淑塔。我觉得这很可能是传说,宝淑塔是有钱人盖的,用来祈祷祝福和了望。

还有几次,比如1990年1991年与几位朋友结伴五个小时后杭州下车,城市转转,吃吃特色菜,到武林门附近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买些便宜的季节装,然后直奔西湖,粗粗领略了苏堤春晓的长堤卧波,和雷峰塔的原来不过如此。好在我们年轻,脚步轻盈,掠过一个个行前安排,然后回头。

1998年,我与五堂哥大Y侄子小J妹妹一起包车去了杭州,直奔秋涛路,然后又去了一条路,那里算是杭州最大的音响批发市场吧,一家家店铺,虽然不大,像小作坊,但各种舞厅音响设备齐全。很便宜,很实用,比如杂牌的大功率音箱,并不比先锋差,一对才八百元。还有小音箱几十元的,三四百元不等,还有影碟机五六百或七八百,仅过了四五年,一般影碟机的价格由二千多元到一千多元直奔几百元,还有功放机也是几百元,话筒十几块五十块不等,卡拉OKVCD,老板都是送啦。当所购设备全部装上车,货款一次付清。接着我们直奔西湖,不过,仅仅是停车一会,稍息一下,张望一下,找个地方小吃一下,然后吹吹风,打道回府。

最后一次看西湖是在2002年,同事Z想去杭州,问我去不去,我说去买什么东西还是,她说去看服装有什么花样,顺便看看西湖。可见杭州给人的印象就是西湖,我说去了多次了,西湖边边角角基本跑遍。她说想去武林门转转,那边有小商品批发市场,我们这边不少小商小贩都在那里进货,肯定便宜。她接着说,我主要是想看看丝绸面料。旁边的同事X说,搬家了,在新武林门。不管新武林门还是武林门,下车一问便知道。

结果,我真的答应了。还约了一个同事,三个人一起坐车去了杭州。哪知在武林门下车,直接感觉当年生意的气息不再浓浓,多年前,小商品市场那种人声鼎沸的情景如今差了许多,商品价格不像上世纪九十年代便宜,说批发,要量大才会有价格上的更优惠。我忽然对同事说,若当年,我们跟着做生意,那是发财了,主要是太保守了,走不出这一步。

这一趟,我们只买了一些小玩艺,比如小挂件,彩色耳环,发夹,丝绸围巾,然后打的去了西湖,当晚在西湖边最普通的宾馆住下,类似准二星的宾馆。三个人挤在一个标准间,两张床并在一起,三人睡。

记得我们的脚走得很累,唯独没有坐船湖上观赏月亮的美丽。

那是一个五月天,月亮在云朵里穿行,感觉西湖的晚上也蛮热闹的,不过,是酒店、饭庄、小吃摊哦。

记忆中,杭州那些小吃的情景,只有馄饨的味道我特别有感受,汤的韵味不足。

记忆中,西湖的荷花没给我留下太深印象,倒是西湖的水,与对面山的云雾缭绕,如图画般,写意人生,引得我无限遐思,久久凝望,想湖那边是否有世外桃源……

听雨记

文/听雪女子

生在燕赵少雨的地方,打小就稀罕雨。雨给了我生动,让我断断续续的思考,我离不开雨。

雨是什么?

诗人说,雨,是诗的琴弦。

画家说,雨,是画的意境。

农民说,雨,是庄稼人的生命。

工人说,雨,是工程师的图纸。

老奶奶说,雨,是额头的皱纹。

老爷爷说,雨,是手上的老茧。

我说,雨是流动的稻米,是永不休止的音符。

雨,像一首意境深邃、缠绵悱恻的抒情诗。

雨,像篝火,像号角,像扯不断的裂帛,像连绵不断的青山翠竹。

雨,像叶笛,像排箫,像古筝,像抑扬顿挫的管弦乐队。

我爱毛毛细雨。尤爱西湖之上的毛毛细雨。那雨,像雾像烟,沾衣不湿,迎面不水,给人新鲜,给人滋润。雨下到人的心田里,下到人的灵魂里。难怪吴地出了那么多才子、名人、名媛——徐志摩、夏衍、梁实秋、章太炎、郁达夫、戴望舒、施蛰存、钱(学森)氏家族、盖叫天、俞平伯、林徽因、蒋英等等——正是多情的雨滋润的啊!不是我诟病我的家乡,实在不是干旱、多风的北方能比拟的。插根筷子能发芽!外地人以为这里怪,净出一些狐仙癫狂的传说。也是,中国四大爱情传说,从这里走出去的就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占了半壁江山。北宋时又出了一个“半人半仙”“梅妻鹤子”的林和靖,更为这湖光山色增添了神秘色彩——依我说,也只有这里能有!像大西北那些爱起沙尘暴的地方,怎么可能有这么水灵的故事?

一场杏花雨,大地醉了,万物动了,所有的生灵仿佛都张开了毛孔。连西湖之上的乌篷船,也经不起春的诱惑,轻轻晃动起来。湖畔的桃花,耐不住春风的爱抚,急切绽放了。那一抹丽粉,与蓝的天、碧的水、绿的草,构成了一幅曼妙的画卷。“西湖春色归,春水绿於染”;“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文人骚客不吝笔墨,极尽对西湖春的赞美。我最爱的,还是苏东坡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竹林里的竹子却不以为然,它不甘心被无视,一个晚上长成了一个“熊孩子”,挑战桃花粉,不信明绿敌不过俗艳。

我爱大雨如注。如瓢泼,似长鞭,像当空舞下来的白练,顺流而下,一泻千里。那气势,惊心动魄,给人警醒。蔫头蔫脑者,定会被激醒,打起精神,整装出发,勇往直前,所向披靡。

时断时续的雨是深情的小夜曲。断断续续,时急时缓,时强时弱。如溪水潺潺,若玉珠蹦盘;缓,像书法的留白;弱,似京剧旦角的念白。张弛有度的节奏,一唱三叹,耐人寻味,引人深思。不禁感叹,大自然真有意思,活着多美好。

久旱甘霖是蒙古长调。两个月不见雨毛,旱得大地裂了,沙尘暴起了,各种动物都张开了嘴巴,人也干燥得浑身起皮——突然之间,乌云密布,几个炸雷后,大雨滂沱,只一袋烟的功夫,小河满了,小沟平了,秧苗的叶子舒展了,树上的鸟儿唱歌了,狗们鹅们不再满大街转悠,在就近的水洼里,撒泼打滚。半大小子们,甩掉了褂子,光着膀子在雨中窜来窜去。久旱逢甘霖,像那蒙古长调,令人神清气爽,不酒自醉。

当然,不是所有的雨,都招人喜欢。

秋后的雨惹人烦。粮食收割了,急需秋阳高照晾晒。秋雨,把粮食憋出了霉气,让农民的心里一肚子晦气。雨的动人诗篇,肯定不是这个时候写的。粮食是农民的命根子。要是雨,想让它什么时候下就什么时候下,想让它什么时候停就什么时候停,该多好。

冬天的雨令人生厌。本该下雪的季节却飘起了雨丝,越下越大,变成了雨夹雪。麦苗怎么办?大雪是麦苗的厚被子,有了这个厚被子,麦苗才能安然过冬,才有来年的丰收。冬雨让麦苗哭泣。

春雨让人期待。立春一过,冬装还未褪,姑娘们就迫不及待地拿出春衣,熨好,挂在一边,单等春雨——“一场春雨一场热”。三场春雨后,长裙薄衫便飘满大街。粉面和着姹紫嫣红,分不清是花的红映了粉的面,还是粉的面映了花的红。“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依我说,大诗人们对春的描写,远不及那一张张粉脸来得生动!就连大大小小的动物们,也在春雨中动了萌情——草原上,老骆驼发情了;农家院里,鸡鸭叽叽喳喳地追着、跑着,满院子寻找爱情。春雨啊,你让生灵变得如此生动!

“谷雨”中,我听到了农民的笑声——

世间万物,都离不开雨。但,最懂雨的,还是农民。农民最知道24节气,哪个节气干什么,哪个节气的雨水最重要。

“谷雨”的雨,金贵。“谷雨”后,冷清的田野热闹起来,移苗、埯瓜、点豆,大江南北,到处都是春耕春种的繁忙景象。农民那爽朗的笑声,是春天最动听的交响。

夏雨中,我听到了万物的欢歌——

庄稼长疯了。高粱、玉米,得了雨的滋润,比着长,雨水中能听到拔节的声音,一个月的功夫,就长成了健壮的“小伙子”。它们像一排排威风凛凛的哨兵,眼见着丰收在望。棉花不甘示弱,卯足了劲,发它个枝繁叶茂,淡粉的花朵,掩映在棉叶之间,为北国的千里沃野书写了屡屡生动。

天籁开嗓了。青蛙首先唱,高一声低一声的鸣叫,把蚯蚓唱醒了,逗引的孩子们竞相模仿。知了飙高音了,那有始无终循环往复的唱和,给沉闷的大地一个激灵。

麻雀开始忙活了。屋檐下的雀窝里,麻雀正在唧唧复唧唧。孩子们长大飞走了,它们又得忙活一阵子了。

当然,夏日的雨水中,我听到的不都是雨与生命的琴瑟和鸣,也不乏刺耳的声音。比如,因为雨的任性,农田被淹,农民辛辛苦苦的耕耘化为泡影,一季颗粒无收,我似乎听到了农民的叹息。比如,因为雨的撒泼,大地瞬间成为泽国,阻断了山区孩子们上学的小路,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焦虑的眼神。唉!什么时候,我们能有一根孙悟空的金箍棒,点石成金,给雨的任性予以矫正?

听雨听了半辈子,听出了一点门道。有时勿须用眼睛看,只在屋子里听,就知道下雨了——那是行人奔跑的脚步,是大人吆喝孩子回家的呼喊,是乌鸦急促的叫声。

雨,就这么神奇。它是上天的恩赐,是精灵,是福祉。它有生命,有灵性。人不能没有水,万物不能没有水,天地不能没有水。有了雨水,就有了收获,就有了幸福,就有了欢乐,就有了生命,就有了延续。

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心脏才是人体的中心(而不是大脑),人的思想来自于心。这与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心、强调心的作用不谋而合。

听雨,让我的心大了,亮了,柔软了,敏感了,有弹性了,有张力了。听雨的过程,是修心的过程。

呵呵,雨见心哦!

忆江南

文/卿琴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杭州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绝不是对杭州的溢美之词。提到这个城市,不得不提起的当然是闻名遐迩的西湖,无论我们赋予她多少美丽的词汇和故事都不足以表达心中的那份喜爱和钦慕。

走进西湖,湖面如镜,难怪济公把它当酒,白娘子把它当泪。究竟是因西湖的美景,惹出了无数美丽凄婉的故事;还是因那些发生在长桥断桥的风花雪月,才使得西湖历尽沧桑而容颜不改、妩媚依然。

短短的长桥上,梁祝却相送十八里,你仿佛见到当年他们难舍难分的情境。断桥未断情未断,心有灵犀自相牵,莫非前世那一眼,只为今生见一面,白娘子与许仙,晴天送油伞,断桥邂逅的美丽传说更是使人联想翩翩。

西湖的历史,西湖的传说,太美,太悠久,我与她虽初相见,但却有旧梦重温的情感,断桥长桥的缠绵悱恻,雷峰塔的哀怨,白堤苏堤的历史意蕴,都让你沉浸在这美景中,久久不愿离去。

忆江南,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苏州

从一个天堂城市到另一个天堂城市的激动和欣喜,若不是身临其境,你永远无法感同身受。“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在这里处处易见“小桥流水人家”的清新美景,若不在这水乡,园林的木渎小镇上走一走,也是一大憾事啊!

木渎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相传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取悦美女西施,在灵岩山顶建馆娃宫,并增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木材源源而至,竟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积木塞渎”,因而取名为“木渎”……

且听这名字的由来就让人遐想无限,若能乘上一叶扁舟,在木渎的小河中荡漾一番,真是不羡天上神与仙。划桨的阿婆,在这美景中会情不自禁地唱一曲小调:太湖美,美就美在这太湖水,水上有白帆,水下有红菱……

真希望就这样一直走下去,阳光,绿波,美景,好心情,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无锡

“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这市名的由来,已让人不禁想起了战火纷飞的年代,而更能使你穿越时空身临其境的地方,莫过于三国城——无锡着名的影视基地。

诸葛亮巧施空城计,虎牢关三英战吕布,桃园英雄三结义……一幕幕壮阔的画面都呈现在你眼前,烽烟四起,连年战乱,有志之士保国安邦,气志慷慨,愿建功立业,展雄才,忠肝义胆,患难相随誓死不分开,长矛在手,刀剑生辉,迎着烽烟大步来……

都说江南是水性江南,是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江南芳草鲜美,出才子佳人,孕育了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但这里也是英雄辈出的地方,古往今来,骁勇的战士豪杰彪炳千秋。那,究竟是怎样神奇的力量使得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这样天衣无缝的契合在一起,生生不息,千年不朽?

这丝顿悟源于一位智者的文章,在此借用,别无他意,只想让更多的人感知这美如画的水性江南。“一次重读《老子》,书中的一句名言让我茅塞顿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老子的话,一语道破了水的柔美与坚强的两重性。江南是水乡,千百年来,是水,滋养着江南的风物,江南的人,孕育了江南特有的文化属性。”

江南的美,我们永远无法一言以蔽之,她需要我们亲手去触摸,亲耳去聆听,亲身去体会,忆江南,早晚复相逢!

芙蓉湖

文/许承

莲花峰是九华山山尖尖上的芙蓉花,不知何时,造化使花间的甘露汇成了一条河,青通河。“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芙蓉花日日把影子丢在河水里沐浴婆娑,有一天,端庄的青通河终于忍不住,嫣然一笑,应现两只酒窝:一曰将军湖,一曰芙蓉湖。将军湖在郊外修炼,芙蓉湖在城里看云。将军湖深沉,轻易不接收采访,暂且不表。芙蓉湖眉清目秀,性情温良,仿佛出自书香门第。

这只是我自己的一个想象,其实,芙蓉湖是青通河上年轻的人工湖。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芳草茵茵,孤岛魅影,飞鸿映日,奇石成趣……刚开始看,不过是尚带斧迹,过于精致的工艺品,可是它在大自然的怀中,老百姓的心里,养着养着,长着长着就变成了天人合一的艺术——形处闹市之中,意在江湖之外,所谓大隐于市朝吧。芙蓉湖有什么用?这就好像问鲜花有什么用,诗歌有什么用,泡泡糖有什么用,发呆有什么用,听雨有什么用,小醉有什么用,相思有什么用,闲侃有什么用,长啸有什么用,玩家家有什么用,惠子问庄子那只大葫芦有什么用。芙蓉湖的液压坝还有雨洪调蓄的功用,但这个事好像少有人关注,大约老百姓们觉得那是“李冰”父子的事呵。众生眼里,这个大隐之湖的美学意义完胜它的水利价值。说到底,芙蓉湖的高明之处,在于无为,在于醉翁之意不在酒。

常环湖闲步。哪里有几块什么石头,哪处垂钓的人多,哪个拐角情话绵绵,哪片水域蒹葭和菖蒲正说悄悄话,石拱桥边的柳枝长了几分,湖心岛的花儿几家欢乐几家愁,哪儿三叶草、紫云英密集,青莲又开了几许,沙滩开始热闹了吗?天秀阁几点亮灯,什么时辰宜“湖心亭看雪”,黄梅戏票友最近唱什么段子,桂花香柿子红,长廊里,

老太们唠叨的话题换新了吗,那些姗姗学步的娃娃们谁谁谁长了新牙。春花秋月夏蝉冬雪,水涨水落,人来人往。我知道,湖知道,他们知道。

说来也怪,芙蓉湖没有西湖名气大,没有西湖面积大,没有西湖资格老,没有西湖故事多,但在小城人们的心中已然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美若仙子,善若挚友。晨昏,人们总爱跑去向芙蓉湖倾诉,尤在黄昏,男女老幼更是趋之若鹜,一个个仿佛约好了似的,才放下碗筷便迫不及待赶去。不信你试试,即便你只是偶尔作客蓉城。酒足饭饱,青阳人一定会以饱满的热情拽你去芙蓉湖溜溜,一是显摆,二是他自己忍不住,夸张得好似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说真的,首先赖芙蓉湖的身材好气质好,不胖不瘦,温文尔雅,悠悠地晃一圈,体力、精力、时间、审美,什么都刚刚好。更迷人的画外音是——大约人人卸妆之后,都需要一湖碧水释放疲惫的灵魂。原来人人都有超凡脱俗的本能,即使做不到“心远地自偏”,那么只需亲水而已,当然,这水得是有灵性的。有了莲花峰,芙蓉湖的水啊,便弥漫了一山经卷的气息,一山唐诗的韵律。芙蓉湖是灵动飘逸而又亲民接地气的。湖面薄如蝉翼的风,时不时轻吟“在水一方”,又忽远忽近飘散些鱼腥草味儿;广场舞方阵隔壁新来了太极拳玩家;在湖一隅,一边有人赏读亭亭玉立的“爱莲说”,一边有人评说现代版“老残游记”,都是那么自然的事。

齐白石有一幅画,画面是十条鱼上下围绕一根鱼线,画作年份不祥。白石老人八十八岁时篆书补题四字“我最知鱼”题款曰:予少时作惯之事,故能知鱼。寄萍老人齐白石制,我最知鱼。《我最知鱼》一图表达了齐白石对鱼的熟悉、热爱,知之深,爱之切。一湖水,一城情,亲湖爱湖的青阳人心中皆有一幅“我最知湖”。

我喜欢雨

文/lcl767

我喜欢雨,喜欢雨的温和与含蓄。

江南的三月梅雨温柔缠绵、清丽飘逸。那是个如斯若画、令人遐想与向往的季节。

记得:烟雨来时,杭州西湖的桃花已粉红。这时的西湖游人便如织如潮,一派热闹与繁杂。我喜欢静谧,独在雨丝霏霏的清晨慢步白堤。朦胧的烟雨似一层层乳白色的轻纱笼罩着广阔的西湖,湖海相接成一色。白堤仿佛就是天河中的鹊桥,使人宛如画中游。

脚下的柏油路湿漉漉的黑里透亮。两岸的柳树枝头缀满鹅黄,颇显新意。我享受着细雨拂面时的温柔与入心的清凉,尽觉陶醉与舒展!

我喜欢雨,喜欢雨的干脆与爽直。

狂热后的天空,有时突然来一阵大雨。这简直就是干渴的大自然的福音。而我会顿感一身的轻松,更会不失时机地拿起伞,走进雨的世界:倾听天空的心声,传递心底的呼唤。我与雨同歌,任凭雨滴敲打窗灵,任凭无言的旋律悠扬。是苦或是甜?是伤或是痛?分不清!也不曾想!只觉淋漓中倾情地抽拉,倾心地快怀。

我爱雨。雨是我生活中的知音。我的喜怒哀乐都将与雨互诉衷肠。

春节散记

文/萧军

初一,午饭过后我们一家三口接受汕头朋友的邀请自驾车离开广州前往。这是我半年内的第三次汕头之行,也是我们一家人第一次把春节全程假期选择出行的第一个目的地。

儿子驾车时,精神饱满,全神贯注。我望着儿子光洁的面孔,高挺的鼻梁,清晰的五官轮廓,配上一米八五的身子,宽阔的肩膀,艺术而充满音乐细胞的气质,我真诚的感激上天给了我这么一个优良品种,让我内心感到无比喜悦。

我们去汕头行程的第一栖息地是惠州。在这里,我们既要去看望一位妻子的家友,也要去看看当年苏东坡被贬谪至此修建的西湖苏堤。我久闻惠州西湖与杭州西湖齐名,但一直未能一探惠州西湖的真面目,几次路过惠州都是远观一瞥而过,甚为遗憾。

据文字传述,苏东坡的小妾王朝云跟随苏东坡流放至此不久病故。苏东坡便将王朝云安葬于湖边楼霞寺松林处。每到夜晚,苏东坡在梦中见到王朝云回家给幼儿喂奶时,下身总是湿淋淋的,东坡便问朝云何故?朝云答,因涉湖水所致。苏东坡闻之梦醒。翌日,便召集当地人商议于两湖之间修筑一道湖堤,既造福于当地人防洪蓄水,又形成了风物景观,这就是我们后人今夕看到的和游览的美丽西湖与苏堤。

然而今次,我还是没有观赏到惠州西湖的真面貌,是因为我们晚餐过后游览的是西湖的夜景花灯,自然感受不到白日里惠州西湖的美景,感受不到苏东坡筑堤圆梦且为民谋福利的历史韵味。因此我又落下了一次探访美丽西湖实景的遗憾。

西湖总是多情,多情总是缘之于故人。不论杭州的西湖,还是广东的惠州西湖,它们总是缘于才华横溢又风流倜傥的苏东坡而栩栩动人。

你是我的掌纹

文/易水犹寒

清明时节,雨又淅淅沥沥的下了起来,走在西湖岸,看绿柳成行,游人如梭,一片姹紫嫣红,我忽而有种恍如隔世之感。时光在不知不觉中带走了流年,一年的光影转瞬即逝,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面对此情此景,我想崔护过都城南庄时的感受也大抵如此了。

“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暮,参差十万人家。”这是柳永眼底的钱塘,浮华背后的辛酸和感触又有多少人能够体会呢?西湖水波依旧,游人不知疲倦的换了一拨又一拨,苏小小的芳冢依然独立桥头,游人们用相机不停地拍摄着,他们用笑脸和不同的姿态与这座陵寝合影,不知是慕其芳名,还是悼念之意。若小小有知,心内又是何种感受?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这种醉生梦死的烟柳之地,不禁让我发出“知予者何人”的慨叹。多是心境的缘由,所以才会牵扯出这样的感受。记得去年这样的时刻,站在断桥边,眺望浩渺的西湖水波,投币许愿的时刻,你的影像就这样萦绕在我的脑海。在感情的世界里,最受伤害的大都是那些投入较深的人,所以才会有痴男怨女的说法。每个人都曾有美好的感情向往,当心里完美的爱情被现实肢解得支离破碎后,内心便多了一层又一层的纠葛。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倚梅园静立,双手合十祈愿,白雪飘飘,红梅绽放,甄嬛还是那个天真无邪,纯澈动人的少女。而这些美好的愿景最终只能挣扎着幻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当霜雪染白了鬓角眉梢,所有的一切不过是一场梦幻,醒来后,才明白镜花水月是何等的虚无。

去年的此时,我刚来杭州,西湖于我是非常新奇的,那个在脑海中向往了千百次的地方,那些纠缠了千年的故事传奇都纷至沓来。我步足于两岸,从白堤到苏堤,从断桥到长桥,每一刻的感受都急着与你分享。我给你讲我所看到的一切,你欢呼雀跃地听着,偶然在电话的一头呵呵的傻笑,听得入神,听得不知疲倦。

面对一池湖水,在岸边的大石上静坐,微风拂面夹带着阵阵水汽,我神思游离。我想我是个痴人,贾宝玉说,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所以,你不在的时候,我就对着这一湾湖水,想象着你的柔情。因而,我对西湖的热爱就更增了几分。我的山水情结由来已久,也许你还记得,我们的结识也是与水有缘的。从陋屋偏遭连夜雨开始,到曾经共游第一水乡,水见证了我们的一路成长。夜雨如注的时节,我们彻夜不眠的煲电话粥,秋高气爽的日子,我们踏浪而来,在小舟穿行的古镇中行走,这些记忆都刻进了我水的情结里。

爱情的真挚不是地老天荒,也不是海枯石烂,而是藏在于真实的生活中,平常的点点滴滴,平常的嬉笑怒骂。我说,我会算命,然后掰开你的手,装模作样的掐着手指,这是爱情线,这是事业线,这是生命线,娓娓道来地诉说,你看着我格格地笑。终于有一天,你识破了我的伎俩,于是乎,也学着我的样子,掰开我的手掌,说着类似的话语。你说,我的掌纹密集,是因为心思细腻,你说,如果有一天你不在我身边,那我手心的掌纹就是你。

这样,你就成了我的掌纹,你说,我可以带着你走向天涯海角,无论我在哪里,你就在我手心里,然后轻轻地哼唱: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直到我们老得哪儿也去不了,你还依然,把我当做手心里的宝。我笑了,学着广告的腔调:你是我的什么?我是你的优乐美。原来我是奶茶啊?这样我就可以把你捧在手心里了。你噗嗤一声,笑得喝了一半的茶水都喷了出来。

我的掌纹是你,从此我们密不可分。后来,你离开了,我们分隔两地,这样的记忆也就藏在了我的记忆深处,在每一个不经意的时刻都会毫无预兆地闯来,想你时你在天边,想你时你在眼前。

一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经历了人事变迁,看过了悲欢离合,终于体会了爱情的无奈。爱远了,情就淡了,我的掌纹更加紊乱。西湖于我而言,已经变成了一种情结,开心时去,不开心也会去,看着那一湖碧水,我的心就慢慢的澄静下来,思念也好,回忆也罢,有时孤芳自赏,有时顾影自怜。

谁是谁的谁的谁,谁为谁伤悲,谁是谁的谁的谁,谁为谁流泪?太子湾的郁金香怒放,白堤的樱花连成一片,白的,红的,粉的,相杂在一起煞是好看,苏堤上六座桥僵卧成亘古不变的姿态,背起一双双远道而来的脚,长桥弯弯曲曲的坐满了游客,对面的雷锋塔依然巍峨,南屏晚钟净慈寺,花港观鱼锦鲤游。

带着朋友从光华复旦的游船码头出发,渡波而行,登三潭印月,看西湖十八景的变迁,一路讲解我所知道的关于西湖各景点的典故由来。岛上绿树成荫,画栋雕梁,湖光山色,一碧万顷。说说笑笑,走走停停,谈过去,仿佛昨天我们还是那时意气风发的少年。毛主席手书的康联龙凤飞舞,让我不禁想到那一曲恰同学少年。

当“我心相印亭”的字样映入眼帘,不禁拿起相机拍下,无尽的惆怅也接踵而来,虽然一路说说笑笑,可我总还没有逃脱那份情感的牵缠。生活是一个圈,也是一个谜,《城门》里有这样的一句歌词:“一座城,温暖围困,细腻心思伤了人。”是啊,细腻心思伤了人,每次唱到这首歌曲都很有感触,甚至有种流泪的冲动,假如爱是能够穿越的门,不要多年以后一个人。多么让人心痛的一句话。我忍不住摊开攥紧的手掌,一瞬间觉得那些细密的掌纹都有了生命,纵横交错,似乎每一条都是你留给我的忆念。还记得拙政园的“与谁同乐轩”吗?兜兜转转的回廊深处,我们同坐轩内共合的照片依然存放在我的电脑中。你还是一脸静谧的笑,我还是一副坦然的样子,洋溢着满满的幸福。可如今,谁能与我心相印,抬头看天,我相信天空的蓝色一定是忧伤染上的色彩。

在平湖秋月旁的阁楼旁,曾经被算命的先生喊住,硬要给我算上一卦。盛情良久,却之不恭,谈到关于感情的事,查看我的掌纹,先生说,我命里与蛇相克,女友属蛇,需要男方多忍让,方能感情长久。其实,我是不大相信算命的,朋友说,算命的原理是依据周易八卦而来,而周易的博大精深却是有可信之处。我不知先生的周易如何,但掌纹出卖了我,就像你离开了我一样,先生的话,大都还是中肯的,也却是戳中了我内心柔软的部分。

掌纹,爱情线,有你留下的印记,时至今日,依然密不可分。在每一个转角,每一个瞬间,你都会毫无征兆的闯入我的视线,因为,你是我的掌纹。

游子西湖品醋鱼

文/舒玲玲

在国外多年,每次朋友聚会,谈得最多的就是对故乡的怀念,尤其是家乡的美食。一位杭州朋友,提起家乡的杭州醋鱼,那有声有色、神情飞扬、津津乐道的神态,让在座各位都翘首聆听,差点把大家的涎水都勾出来,纷纷表示这辈子不吃西湖醋鱼非好汉!

古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一说,外加西湖醋鱼的诱惑,趁梨花盛开,春暖花香的季节,给自己放了一个假——回国,游美丽的西子湖畔,品名扬天下的西湖醋鱼。

回国第二天,杭州朋友就来接我去楼外楼吃西湖醋鱼。“西湖醋鱼何处美,独数杭州楼外楼”。当我们来到楼外楼时,这里已是高朋满座,大堂座无虚席,包间所剩无几,亏得杭州朋友前一天预订了,否则还会落得一个回头路。

落座后,等待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朋友开始滔滔不绝地给我讲起了关于西湖醋鱼典故。西湖醋鱼别名又叫叔嫂传珍,据说南宋时期,西湖边上住着一户人家,主人叫宋五哥,除了妻子,他还有一个弟弟。他们一家靠打鱼为生。由于宋五哥的妻子年轻貌美,为了霸占宋五婶,当地的恶霸赵大官人施阴谋害死了宋五哥。五婶为了让小叔子以后要为兄长报仇,送他去外地读书,有了成就再回来报仇。临走时,宋嫂给小叔子做了一条鱼,这特殊的味道让小叔子深深地记在了脑海。

数年后,小叔子四处寻找嫂子。那天正好来这家饭馆吃饭,无意间看到菜牌上有一菜名叫“叔嫂传珍”,觉得好奇,随即点了这道菜。一尝,这正是当年嫂嫂为他做鱼的味道。他连忙问这道菜的厨师是谁,当叫来厨师,一看原来就是自己的嫂子。叔嫂终于团聚了,但这道菜数年以后因故改名为“西湖醋鱼”。

说话间一股酸溜溜的香味随风飘来,跑菜的端上一盘香气扑鼻、汤汁浓稠的西湖醋鱼,琥珀色的汤汁晶莹剔透,翠绿的小葱与琥珀色相映交辉,各自彰显着它的风采,真是秀色可餐。我迫不及待地用筷子轻轻一夹,白色的鱼肉与红色的汤汁红白相间,又有一种奇光异彩的感觉。那鱼肉细腻嫩滑,入口即化,那股酸中有甜,甜中夹着酸的味道,真是其味无穷,让人大快朵颐起来。

游过西子湖畔,尝过西湖醋鱼,游子的心又多了一份对故乡的情怀。故乡啊,您永远是游子的思念,是游子的骄傲。无论走到天涯海角,也割舍不断游子对故乡的牵绊。

雷峰塔

文/紫玲珑

座落在西湖边夕照山上的雷峰塔初始由来大家可能并不了解,但白素贞水漫金山斗法海被压在雷锋塔下,最终雷峰塔倒塌这一令人肝肠寸断的爱情传说故事却人尽皆知,雷峰塔也由此骨肉丰满而名声大噪,为美丽的西湖又添上一份凄美。

进入园区,一株株桃花开得正欢,粉嘟嘟的花儿密密实实占满了枝头,间或伸出些嫩绿的叶芽,忽红忽绿地摇曳于春风之中,幽香暗浮。阳光在枝间跳跃,灿烂的花在叶间绽放,而风也在树间轻轻地嬉戏,花瓣随风轻扬,旋转着散落在青草地上,石板小道上,就像粉红的水晶一样剔透玲珑,仿佛一副静止而唯美的画,美得让人心中舒畅。

我们从山下乘坐西子奥的斯的扶梯直接到达雷峰塔下。仰头望去,巍峨的雷峰塔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披上了一层宛若玛瑙光辉一般的流霞,又有无数金光在飞檐画梁之间闪烁不定,整个雷峰塔都弥漫在这片金光红霞之中更显得气势恢宏。

雷峰塔是一座五层71米高的八角形楼阁式塔,各层盖铜瓦,斗拱飞檐,雄伟壮丽,古色古韵。负一层和一层是早已倒塌的古雷峰塔遗址,那一堵堵残垣断壁,那一块块残损的陶砖透露出历史的沧桑和凄凉。

站在雷锋塔上向下俯瞰,辽阔的西湖尽收眼底。西湖岸边垂柳成林,此时正是春意浓浓,柳丝飞扬,那浅浅柔柔的嫩绿色,远远望去,给蜿蜒的西湖岸平添了几分娇柔。湖面和远方的群山笼罩着一层朦胧的淡雾,虚渺梦幻,婀娜多姿,静若处子,温润如玉,那点点处处倒影,或浓或淡,以及近处的亭台阁榭、曲栏小桥、山色树影都显得灵动起来,如一幅钟灵毓秀的水墨画。

西湖情

文/林旭蓁

西湖,在中国的文化史上留有浓墨重彩的一笔,无数的文人墨客在西湖边上饮酒作诗,纵情高歌,绝唱千古。

西湖是我听说的第二个全国性知名景点,第一个当然是北京天安门。耳闻西湖,源于那部神话传说,白娘子与许官人断桥相遇,剧中虽不见残雪,但人妖铸就的千古情缘在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烙印。

随着年龄的增长,西湖散发出更加妩媚的神韵吸引了我。

前年,我在西子湖畔停留了半小时,在雨中近距离体验了西湖的美丽和温情。当我匆匆一瞥却不得不走时,满脸都是牵挂,犹如与暗恋多年的美女梦中相会却瞬间惊醒,千种惊喜却万般失落。

今年五月,我再次与西湖相拥,终于零距离体验了西湖的妩媚和温情,历史和传说,人文和景观,让我留连忘返。

乘船去三潭印月,湖中碧波荡漾,帆船点点,湖外高楼林立,青山环绕。微风吹过,站立船头的美女秀发飘扬,裙摆起舞,婀娜身姿与西湖美景竞相争辉,天地间别有一番韵味。

弃船上岛,一股清香扑面而来,岛上金桂婆娑,柳绿花明,亭台耸立。我和乡友寻寻觅觅,就为那三座石塔。到了石塔处,拿出一元纸币,对照湖中石塔,堤中石桥,山中塔子,摆好姿势,露出微笑,用相机定格梦中的盛景。

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园中有园,曲回多变,让人迷失,让人沉醉。

友人却说,月色中的三潭印月更加迷人,可时不我待,只能悻悻而归。人说三潭印月是西湖第一盛景,但我最爱的还是苏堤春晓。

苏堤长约2.8公里,横亘湖中,犹如一条绿色腰带将西湖一分为二,堤中六桥将两边湖水融为一体。春日之苏堤,六桥烟柳笼纱,几声莺啼,报道苏堤春早,故有民谣“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株杨柳一株桃”。在苏堤漫步,堤在湖中延,人在堤中行,湖在心中漾,人、堤、湖完美融为一体。

苏堤的对面,白堤遥相呼应。白堤的主要景致是堤道两旁柳树成林,古色古香;堤道中间宽敞明亮,清风徐徐;堤外湖水碧波荡漾,树影晃晃。

苏堤是浓妆,白堤是淡抹;苏堤是风情万种的少女,白堤是端庄大气的贵妇;在苏堤中行走让人迷恋而沉醉,在白堤中散步让人宁静而致远。

东坡、乐天二人,仕途失意,贬居江南,打造的民生工程,成就了千百年来的人文自然景观。在堤中漫步,几个乡友讨论着西湖三堤有两堤(苏堤、杨公堤)为我川人所为,心中不免多了一份喜悦,也多了一份豪情。

苏堤白堤接壤之间,苏小小在此长眠。千古名妓厌倦了喧器的风月场所,皈依在美丽的湖光山色,虽容颜已逝,但曲音犹在,诗画尚存,传说尤盛。山水容纳了美人,美人增添了温情,西湖又多了一层神秘面纱。

武松墓与小小墓相邻而倚,好汉与美人都选择在西湖安息,让西湖不仅有一份温柔芳香,又多了一份英雄情怀,更赋予了博大与包容、温柔与血性、多情与豪迈。

西湖两大怪:断桥不断,长桥不长。断桥长桥是无数青年男女的爱情符号。一直以来,断桥与长桥意味着情意绵绵,意味着难舍难分,意味着纯真无暇,与雷峰塔的压迫和无情形成了鲜明对照。

在断桥和长桥,时不时有漂亮姑娘或装扮成白娘子等待梦中的许大官人。行走的游客时不时驻足停留,或打望美女,或羡慕爱情,或祝福天下有情人。

在浪漫而多情的西湖,岳王庙是另一种存在。无数国人心中,岳武穆是热血与英雄的象征,是忠诚与爱国的标志,是冤屈与奸臣的隐射。瞻仰岳飞铜像,读着“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词句,心中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岳公以西湖为伴,让他的一腔豪情化为温柔梦乡,虽然没有听见北伐胜利的凯歌,却也能体验西湖山水的宁静。

到了西湖,不得不去雷峰塔。如果说三潭印月是西湖的血与肉,苏白二堤是西湖的灵与魂,雷峰塔则是西湖的邪与恶。

站在湖畔,雷峰塔巍然耸立,沿着石梯攀爬,旧塔遗址跃然眼前。土砖砌成的墙体被木板强行支撑,塔基的巨石墩彰显着昔日的巍峨。新塔第四层有八幅塑雕,从“盛会思凡”到“雨中借伞”,从“端午显形”到“昆仑盗草”,从“水漫金山”到“断桥相会”,从“囚禁塔内”到“塔破团圆”,生动展现了白娘子和许官人相遇相知、被塔分离、脱塔成仙的全过程。站在塔的顶端倚栏远眺,西湖全景一览无余。

千百年来,雷峰塔一直是压迫爱情、拆散有情人、镇压有识之士、束缚先进思想的典型符号,被很多仁人志士所唾弃、所鄙夷、所憎恶,宁愿西湖水干,也要雷峰塔倒。最终,雷峰塔倒了。

猜你喜欢

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