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日志 > 心情日志 > 正文

未来所居

作者: 孙钰昊2022/11/30心情日志

在浩瀚的宇宙之中一个并不起眼的地方,一座博物馆的建成典礼即将举行——这是一座房屋建筑博物馆,准确地说,是一个展示地球上人类的建筑的博物馆。

因为在这个漂泊的世界上,建筑是一种没有什么意义的存在。早在21世纪的下半叶,由于各种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地球上的人类已开始规划向太空逐步转移。航天技术成为生存的必要条件,大国间互相较量,一系列的争端就发生了,人类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之后,大国之间便建立了技术联合体,并制订了"火星(月球)——木星——深空"的三步走移民计划。

作为这个计划的最后一批人,在这座硕大的深空飞船上搭载着地球世界最精锐的力量,同时也寄托着整个人类的希望。在这个不能被称作城市的城市里,每个人都只拥有一个微小的胶囊来容纳自己,这些胶囊虽小但是却涵盖了个人生产生活所需要的一切。据说这种生存方式的灵感来源于很久以前的纳米机器人技术,将每个人都变成一个十分微小但却全面的单元,通过大量的组合和叠加来实现一个完整的功能。这些人早已习惯了这种单调的生活方式,因为他们的第一需要是生存,而不是生活,一切无关生存的东西都被舍弃了。他们也不能理解自己的前辈们,为何总在追求更大的生存空间,更无法理解地球上的人类对拥有自己的房子的渴望,甚至认为硕大的宫殿是对生存的巨大威胁。

如今深空飞船上这座博物馆的落成,更令他们了解到,他们的前人对生存是如此的不敬,因为在他们眼里修建宏大而个性的高大建筑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对于他人来说无异于谋财害命。

此时,远在数十光年外的火星上,受大气尘埃影响而显出蓝色的夕阳下,人们正在庆祝火星合成土壤种植的农作物获得了丰收,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原有土壤肥力下降的问题。虽然从21世纪30年代人类登上火星以来对这个世界的探索就从未停止,即使是早期受到常规火箭燃料的限制无法大规模建设,但在可控核聚变反应的突破和来自月壤的丰富的氦-3的支持下,对这个跟地球非常相近的地方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但是,尽管如此,对于火星大规模的沙尘暴和强烈的辐射仍没有更加可行的方法,依旧是居住在深埋于风化层下的房屋中,但相比第一批探路者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善,尤其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突破,使他们已经基本摆脱了生存的问题,不断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

当然地球上还有极少数不愿离开故土的人,他们在这个时代再一次成为"穴居人".受到那场因争夺航天技术而起的战争的影响,核冬天的阴云尚未散去。所以,他们不得不躲进那些为了防备核战争而修建的洞窟中。曾经繁华的都市,早已荒无人烟,即使没有被强大的核爆冲击波摧毁,也因失去了人而变得死气沉沉。这些曾经象征着那个时代最先进的建筑和材料科学以及工艺美术设计,如今却像是那个时代的墓碑一样,伫立在这被荒废的地方。近百年的时间并不足以摧毁这些遗迹,但是破败不堪摇摇欲坠的摩天大楼和当年的人们一样的无助,一样的彷徨……

心情日志

猜你喜欢

心情日志

好文章

优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