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短文 > 优秀文章 > 正文

自律的文章

2023/03/31优秀文章

自律的文章(必读6篇)

自律者出众,不自律出局

文/小来

1

前阵子和一位读者聊天,惊叹于她这几年的变化。我们认识三年了,刚认识那阵子,她工作不顺利,整天唉声叹气,为自己的前途担忧。那时候每次跟她聊天,总能感受到满满的负能量。

但也正是从那时起,她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她会坚持每天早上六点起床,看书一小时,然后收拾东西去上班。为了进入心仪的企业,还专门报了个英文班,每天晚上八点上直播课,雷打不动,坚持了整整一年。

一年后,她已经能写出不错的文章,英语也从先前的零基础到可以简单交流。再去找工作时,她已经跳出先前的局限,能在心仪的企业胜任一份还不错的工作。

那阵子她跟我说,其实面试的时候面试官对她的过往经历并不十分满意,但得知她的自律和坚持后就被打动了。只有那些真正对自己有要求并愿意在日复一日的枯燥中坚持的人,才有可能真正接近成功。

前两天见面的时候我问她,这些年自律苦不苦?她说,很苦。这种苦表现在,别人都在睡懒觉时,你却要一大早起床;别人在享用美食时,你得在健身房挥汗如雨;别人休闲玩乐时,你得啃一本又一本的书。但这种苦又很值,它激发出了你的潜能,让你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更重要的是,你真正成就了自己。

2

曾在一档电视节目中看过一个姑娘的故事。她没有工作,每天的生活也很单调,简单总结起来就三个字:吃、睡、玩。早上男朋友起床上班,她在睡觉;白天男朋友工作,她在打游戏;晚上男朋友回到家,她开始胡吃海塞。

不光作息不规律,吃的东西也不健康,不是炸鸡就是冰淇淋,基本都是高热量食品。男朋友吐槽说,有天晚上,姑娘做了3人份的炸鸡,他下班已经晚上十一点了,没什么胃口,于是姑娘一个人吃掉了几乎所有的炸鸡。

按照这种节奏生活,不仅体重迅速飙升,整个人的状态也特别不好,频频喊累,脸上长满了痘痘。

其实,人就是这样。你放纵一两天,看起来没什么,但当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这样的生活,消极颓废地对待这个世界时,整个人的状态便会发生巨大变化。你会蔫蔫地没精神,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完全没法集中注意力。

久而久之,身体的能量在日复一日的懈怠中消失殆尽,人也就"废"了。照这样的趋势下去,迟早毁掉的是自己的一生。

3

有人说,我相信一万小时定律,但从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灵感和坐等的成就。做一个自由又自律的人,靠势必实现的决心认真地活着。

想来的确如此。人和人的天资差异其实并没有那么大。十天半个月看不出什么,甚至一年两年也可能没什么太大差距,但十年二十年之后再看,自律的人和不自律的人,取得的成就和过的人生将会大不一样。

人这一生,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的,只有量变足够了才可能促成质变。如果想要拥有更好的人生、过上更好的生活,请记得用自律要求自己。

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自由从来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自律即自由。

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

文/一本叔

1

前几天在网上看视频,被79岁的汪奶奶圈粉了。只见她化着精致的妆容,站在舞台中间跳舞,旋转、弯腰、劈叉一气呵成。用那句流行的"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来形容汪奶奶,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她14岁考入歌舞团学习舞蹈,几十年来一直醉心于舞蹈创作,不曾懈怠。直到现在,她依然坚持每天练习舞蹈1个半小时,多的时候3个小时。在她看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精气神是练出来的,不是躺出来的。

人们常说,岁月从不败美人。那是因为所有看似风光的美丽背后,藏着的都是辛勤付出的汗水;所有令人羡慕的成就背后,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

生活中,经常看到有人在朋友圈给自己定目标:不瘦十斤不换头像;每天阅读一小时;这是最后一次,我以后再也不吃垃圾食品……然而很多人在坚持了几周甚至几天之后,便用各种借口埋葬了那些雄心勃勃的计划。

想起一句话:"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每个人心中都有渴望的世界,而自律就是那把可以开启的钥匙。唯有能做到自律的人,才可能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

2

网上看过一个问题:"高度自律,是一种什么体验?"一个高赞的回答是:"不再被生活拖拽着前进,而是生活在你的方寸之间,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想要的生活触手可及,所有的事情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人人都渴望让自己变得更出色,但对于那些优秀的人来说,自律就是自我完善的过程。

上周,同部门的林姐休完产假回公司上班了。见到她的第一眼,大家都被她的气场惊到了,回归岗位不久,她就迅速进入了工作状态。部门的同事向她讨教恢复状态的方法,林姐耿直地说,是因为自己制订了科学的健身计划,并按要求严格执行。同时,她还会抽出时间关注行业形势,看一些专业书籍,给自己及时充电。虽然过程充满挑战,但她都坚持了下来。

是啊,人只有自律起来,才能得到想要的人生。那些让人羡慕的生活背后,藏着的都是他们对自我的高要求。

看过这样一句话:"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唯有把自律变成一种习惯,把坚持变成一种态度,人生才会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变得更好。

3

有人说:千万不要放纵自己,不要轻易给自己找借口。对自己严格一点,时间长了,自律便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深以为然。越自律,才能越有主导权。短时间或许看不出来,但是时间一长,几个月乃至几年,自律的人和不自律的人终将走上不同的道路。自律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容貌和气质,更会营造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状态,成为一个人最顶级的魅力。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吧:明明说好不熬夜,可一到晚上就总是用"看完这集就睡、打完这局就睡"的借口搪塞自己,习惯性地放不下手机;想学习新的技能,为未来多做谋划,但一年后再看,进度表仍停留在最初的5%;下定决心一定要减肥,当美食出现的时候又安慰自己再吃一次没事的……

自律,真的是一件特别没有技术含量的事情,但也是最难坚持的一件事。很多人不能做到自律,就是因为他们听从欲望摆布,没办法对自己严格。但自律,归根到底,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博弈。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

家风之自律

文/张建云

一个人自律性差,很正常。因为人性如此,喜欢放松,喜欢放纵,更喜欢放弃;能自律的人才不正常,将自律形成规矩,养成习惯,融入生命,也才会有所成就。

不自律的人就要被他律。生活中处处可见被束缚的条框。比如自助餐的小盘子——常见很多人踌躇在美味可口的各种餐食前面,那种老虎吃天的神情惹人发笑;但盘子很小,即便你将盘子堆积如小山,也是个小盘子。这样,既能让你吃得花样多一些,也能减少浪费。

但是,超市不同,购物筐做成便携拉杆式,怎么舒服怎么来,还放舒缓的音乐,暗示你别着急,多停留,花钱吧。这是开发人性中不自律的一面。日子与消费永远是个矛盾体:一个要求你提升自律、勤俭节约,一个却让你放弃自律、打开钱包。所以,当你发现更多的"免费"和"打折"时,说明你的钱包就要越来越空了。"双十一""双十二"就是最好的例证。

成功史就是自律史。

江苏宜兴人徐溥,是明朝名臣。他自幼天资聪颖,读书用功。他八岁进私塾念书,就把圣言要语抄录汇集成册,随身携带阅读。老师见他口袋总是鼓鼓的,疑是玩物,便责他贪玩。他取出后,老师见是"圣贤要语录",非常惊异。老师问明原委,颇觉自愧,即对其父说,你儿乃异才,我不能为其师。遂请辞而去。

徐溥为何如此自律?不是做给谁看,而是自小受历代圣贤影响,也想做圣贤。我们的孩子为何总在父母威逼利诱下学习?因为孩子觉得学习无用,就算有用也顶多是考个大学、找个工作、博得父母欢颜罢了。

徐溥少年时便性格沉稳、举止老成,效仿古人自律,检点言行。他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分别贮藏黑豆和黄豆;每当心中产生一个善念,或说出一句善言,或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黄豆;相反,若是言行有什么过失,便投一粒黑豆。开始时,黑豆多黄豆少,徐溥不断反省激励自己,渐渐黄豆和黑豆数量持平;他就再接再厉,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久而久之,瓶中黄豆越积越多,相较之下,黑豆显得微不足道了。直到他后来为官,一直都还保留着这一习惯。这是中国古人养德修身的好方法。

自律,就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就是慎独的功夫。成功者,功夫都是下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

喜欢是首诗,自律是远方

文/许慧

不惑后,工作和生活开始不断做减法。去除无谓的事务,无聊的交流,留下内心真实的喜欢会让人怡然自得,充满能量。它似水,不停向前,不止追求。它是回归,心是最初的,人是单纯的。它是自由,风一般的轻漾,云一般的飘荡。

喜欢是首诗……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夜深沉寂,喜欢统统经过指尖放肆的流淌。一本书,一部电影,一段故事,都会让我忍不住记录下感悟。

因为喜欢,文字有了力量。漫漫黑夜里,在以为未来再不会阳光灿烂时,它说,如果天总也不亮,那就摸黑过生活;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那就别去照亮别人。但是……但是: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扬扬;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更有热量的人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

因为喜欢,文字有了翅膀。在每天的复制粘贴,在无法摆脱逼仄环境时,它说,其实人和树是一样的,它越是向往高处温暖而光明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而潮湿的土地。

因为喜欢,文字有了方向。谁的青春不迷茫,迷茫的何止是青春?人生就是不断地选择。是放弃或是坚持,摇摆不定时,它说,当一切都看起来无济于事的时候,我去看一个石匠敲石头。他一连敲了100次,石头仍然纹丝不动。但当他敲第101次的时候,石头裂为两半。可我知道,让石头裂开的不是那最后一击,而是前面的一百次敲击的结果。

如果说喜欢的自由是四散的,那么自律的自由是有边界的。

自律的边界是自控力。青年人收藏夹里是奋斗和励志,中年人收藏夹里是运动和减肥。瑜伽老师说,瑜伽很多体式是在运动中与自己产生互为对抗,在对抗中增加韧性,产生力量。细想,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与自己的对抗。当努力遇到懒惰,当奋斗遇到消怠,当松散遇到谨慎,在一轮轮无声的自我对抗中与自己挣扎,努力控制那个惰性、逃避、放弃的自己。

自律的边界是意志力。人间最美是四月。四月种下希望的种子,欢快想象收获时幸福的模样。但是莫忘人间有十二个月,寒时怕伸手,暑时怕伸腿。意志的磨炼是接受你所拒绝的,尝试你所抵触的。中国学子的梦想是清华园,未名湖。最终可以注册学籍的真的都是特别聪明的孩子吗?不是,是那群一遍遍磨炼逼着自己,跟着预设目标,不跑偏不落下,最终登上北上列车的孩子。筛下的都是游客。

自律的边界是战斗力。不盲目自大,不自甘卑微,积极乐观,持续保持高昂的精力。做最坏的打算,向着最好方向努力。有战术有战略,不怀疑自己的能力,不否定自己的热血,在趋利避害权衡得失的大环境下,坚守本心,坚信自己是顽强不可战胜的。

喜欢是甜的,自律是苦的。从喜欢到自律,是自我觉知,是知行合一,是起点到终点。喜欢是出发,自律是归来。年幼的容貌由父母定义,成年的容貌是自己决定。父母给了基底色,以后的色彩和格局都由自己掌控。年幼写下的寻问,成长后慢慢交上答案,年幼留下的不安,成长后缓缓给出从容,年幼走过的千山万水,成长后静静回归到内心深处。

努力后交由时光,天自安排。喜欢写出的每一个字,自律流下的每一滴汗,都可抵御未来岁月的子弹。喜欢给了丰富的人生视角,自律给了自信的人生态度。喜欢是光,自律是力,它们给了我明天,我站在了自己的未来。

自律的人生才自由

文/杨熹文

女友辞去工作三个月后,我敲响她家的门。

一声,两声,三声,本期待着一个快活的灵魂,却看见从门缝里探出这样一个人,蓬头垢面,衣着邋遢,两眼求救般地看着我,"我想去上班……"

朋友辞职前是公司前台,每天需七点起床,精心打扮,亦要在工作中的任何时刻摆出微笑的表情,这一切在她看起来皆是束缚。辞职后的她终于脱离诸多限制,颇有兴致地列出一张清单,写满自己一直想做却没时间做的事,比如读书,健身,学韩语……

可是三个月后的我走进她的房间,却看到这样一派景象:脏衣服堆满了墙角,被子团在床中央,茶几上摆满未洗的咖啡杯,吃空的饼干盒和咬了一半的巧克力散在地毯上……无需多问就知道这几个月的日子她怎样过,也自然可想像那些辞职最初的美好计划是否落了空。她一身睡衣睡裤地看着我,言语绝望,"我已经胖了五公斤。"

我忽然想起那句值得深思的话,"自律者方得自由".

今年年初辞职后,我的生活除了工作内容发生改变,其余并没有发生很多的变化,我依旧早上六点半起床,叠好被子,收拾好房间,去跑至少五公里。回来时换上漂亮衣服,化好妆,坐在书桌前写至中午,下午时搜集材料,构思文章,回复读者,晚间小酌几杯,读书或会友。生活里一切均有秩序,在形势上和做一份平常的工作,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而自己也从这份自律中得益,保持身材,生活充实,事业稳定,能够感受自己正掌舵着生活,朝着更好的方向。

偶尔来做客的朋友会把我当作奇葩看待,"那些出门买菜都要化妆的女孩就够令人费解了,你为什么在家也要化妆?"

和取悦别人和取悦自己都不同,我深以为这也是一种"自律".在一天之初穿上漂亮衣服化好妆,整个人干净体面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面对这一天的态度,也应该是如此郑重而严肃的,绝不容有半点懈怠和马虎。

记得很久前看过康德的一句话,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而现在的我更加坚信,自律是一个人在年轻时可以培养的,最有益的习惯。

比身体自律更重要的,是思维自律

文/洞见Allergy

真正的自律,不是往外,而是往里。

一切的自律,本质上都是思维上的自律。

唯有思维上自律起来,外在行为的自律,才会变得水到渠成。

做到思维自律,首先要克制自己纠正别人的欲望。

有人曾说:"白鹭立雪,愚人见鹭,聪者见雪,智者见白。"

不同的人,处境不同,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在和别人交谈时,要克制去纠正别人的冲动。

真正自律的人,往往都是成熟的,理性的。

他们深知,不必在这些事情上浪费时间,专注提升自己才是最有力的回击。

不要活在别人的价值观里。

身边一位朋友是小学教师,不顾家人反对,执意辞职考研。结果,她没有考上。

第二年,她仍然坚持继续考研,但又失败了。

这位姑娘仍然没有放弃,她扛住了身边的冷言冷语,第三次考研终于成功了。

她说:"在等待和煎熬的日子里,我越发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了。"

我们的人生,从来就不是活给别人看的。

你人生的价值,得由自己去实现。

活在别人的期待里,就像把自己置身于一只没有船桨的木船,摇摆不定,随波逐流,永远也找不到前进方向。

别把他人的质疑,背负在自己身上。也别把自己的未来,托付给他人。

一只站在树上的鸟儿,从不担心树枝会突然折断,因为它的底气来源于自己的翅膀。

一个心中有光的人,从不害怕别人会突然冷淡,因为他的温暖来源于他的自信。

要学会给内心减负。

有时候,一天下来感觉心力交瘁,特别累。

细细想来,似乎又没有做很劳累的事,总有说不出的疲倦感。

想太多,就是折磨自己。

很多时候,阻碍人行动的,往往不是未知的困难,而是内心多余的想法。

每个人生阶段,都要经历漫长的积累期。一个人,如果把精力都放在了瞎想上,自然就没有力量走出第一步。这样永远达不到触发机会的条件,只能一直停留在原有的圈层里。

而人生就像脚下的路,走下去才会有延伸。所以,做人心大一点,别总是为难自己。

有这样一段话:"自律的意义,是凭借强大的意志力与坚持,去制定一套属于自己的做事原则,去建立稳定、规律的节奏和秩序。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自律,是一种生活态度,是自我管理的能力。所以,思维上的自律,比身体的自律更重要。

猜你喜欢

优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