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经典散文 > 生活散文 > 正文

吃水记

作者: 李耀华2022/06/16生活散文

我的家乡,在皖南是一个有些历史的村庄。由于是丘陵地带,村庄像长长的田块,中间宽,两头窄。前河、后河绕村而行。村前居住的村民,在前河吃水;而村后居住的村民,自然在后河用水,为的是图个便利。

自打记事起,每天天一放亮,家中的男人们就挑着一担水桶下河挑水,赶在清晨没人下河洗衣前,挑满一缸水。大点的水缸,要挑4担水;小一点的水缸,也要装3担水。水缸大小,因家中人数而定。一缸水,保证当天一家人的吃水、用水。

虽然村庄前后有两条河,但到了夏季,一个星期不下雨,稻田就要抗旱了,需引水灌溉。月余时间不到,堰塘、河沟里的水就抽干见底。好在后河山下有个沁水凼,吃水没有问题,灌溉全凭西湾坝拦河水。最大蓄水凼,白天水被抽干了,一夜之间又沁满了。

上世纪70年代末,为了解决吃水难,方五村民组村民挖了一口20米深的井,用鹅卵石垒砌。从此,村东头至村西头,吃水都靠这口水井。早晨,挑水排队是常有的事,但不再为挑不到干净的水发愁了。此时,已是中学生的我,从父亲手中接过扁担和水桶,家中挑水之事就由我负责了。

几年后,村上有户人家打起了压水井,压水机压出来的地下水,清清亮亮的,冬暖夏凉,就是遇到干旱天了,也不再为水发愁。于是,一只水桶代替了大水缸,要用水时,就压一桶水回家,离家几步路,随要随压,不像过去要走半里路程去挑。家中的水缸下岗了,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很快,压水井在全村铺开,家家户户吃上了干净的地下水,每天用于挑水的时间,可用于生产上。

家中有了压水井之后,女人们洗涮更加便捷,不用下河,照样在家也能洗衣服。有些家庭还用上了洗衣机,取代了手工洗衣服。夏天里,村民在出工前,在压水井里压上凉水,装在暖水瓶里,带在身边,劳动中口渴了,拿出水来直接饮用,不仅解渴还消暑哩!

农村土地承包后,南下打工的青年,争先恐后;留守的村民,也是半工半农,在家门口打些短工。农家的日子,似芝麻开花节节高。从农村到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将学到的技术,带回农村,也助推了农村的发展。有人把在外地看到的,将地下水源通过管道引导到楼上的蓄水桶里储备,再用管道接通到家里,简易的自来水便接通了。先试先行的经验,在农村很快得以复制。

2017年,我们全村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经过改厕,家乡农村的卫生间,都安装了蹬便器,用上了水冲洗。家乡新盖的楼房,鳞次栉比,一家比一家漂亮。电灯、电话,楼上、楼下,不再是城里人的专属代名词。家乡还开通了农班车或公交车,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坐上直通城里的公交车。家庭代步也由以往的自行车、三轮车,再到摩托车、电动车,有条件的家庭,还开上了小轿车。

拧开厨房里的自来水龙头,清冽甘甜的自来水,哗哗流淌,清洁的水源,流入农民的心田,也滋润了农家幸福的美好生活

生活散文

猜你喜欢

生活散文

好文章

优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