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经典散文 > 现代散文 > 正文

太行野菊不畏寒

作者: 桑明庆2022/04/23现代散文

初冬的早晨,独自闲散地行走在家乡的田间小路上,举目望去,落叶阵阵,野草枯黄,缕缕薄雾轻绕山腰和丛林。突然,一朵朵怒放的野菊花映入眼帘,有黄的,有白的,有红的,一簇一簇,一片一片盛开在坡边沟底渠头岸边。在这秋尽冬来的季节,野菊花的绽放,给萧条的田野增添了缕缕生机和无限诗意。

菊花,历来为文人雅士所爱,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元稹说自个“偏爱菊”的原因是“此花开尽更无花”,白居易感叹“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野菊花,与公园里庭院中等待赞美的“名菊”不一样,它们的花朵比较小。它们开放得比较简单,没有金钩钓月的繁华,有的是周围绽放出一层长条舌形的花瓣,中间有无数点嫩嫩的花蕊,有的干脆绽开几个花瓣就算完事。但它们的色彩一样出众,黄的似金子洒落在田野,白的宛若天上飘浮的云朵,红的像天边燃烧的霞光。它们很少被诗人所歌唱,也不沾脂气粉光,只是悄无声息地绽放在荒坡野滩之上,敢与北风为伴,乐与寒霜握手,从不埋怨生命的短暂,而是在万物萧条的季节,努力绽放出生命的光芒。

我的家乡位于太行山东麓的山区,土地贫瘠,土薄石厚,尤其是水利条件比较差。但生长在这里的野菊花耐得住这样的条件和环境,显示出它们顽强的生命力。野菊花的茎和叶是翠绿色,上面轻轻涂染着一层淡淡的银色,似早就有与霜雪为友的志向。叶子的背后,一条主叶脉从底部伸到尖端,两边长有许多细细的脉络,使人想起我们手掌上的毛细血管。根部,如果把它刨出来,你会看到在刚好被地面埋没的部分,是一个肥硕结实的疙瘩,像是一个黑色的铁秤砣,疙瘩下面是无数长长的又稠又密的毛细根系。根部、茎秆、叶片和茎端绽放的花朵,完美地组成了野菊花整个顽强的生命。正是这顽强的生命组合,铸就了它不与春花争芳,不与夏花斗艳,不向严寒低头的坚强品质。这种品质,让我想到了坚毅不屈的太行山区的人民。在抗日烽火中,太行山像一道顶天的铜墙铁壁,助力中华儿女前仆后继抗击凶残的日寇。太行山区的人民,更是用这种品质,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在上个世纪极其困难的时期,太行山的人民,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用几乎原始的工具,硬是在太行山上戳透了上千个大窟窿,架起了上百座桥梁,修成了红旗渠、跃进渠两条人工天河。这“一对姊妹渠”,牵着滔滔的漳河水,滋润了太行山区,让昔日荒凉的土地,春有桃花盛开,夏有荷香四溢,秋有瓜果满山,冬有麦苗青青。

我走到一簇黄色野菊花跟前,蹲下去仔细观看,只见金黄的花瓣齐齐整整地围成一个圈,将中间的花蕊围了起来,那么多长条形的小粒子,挨挨挤挤排列成一个坚固的花蕊!这时,花蕊里钻出一只蜜蜂来,扑扑棱棱张开沾满花粉的翅膀,飞向了湛蓝的天空。

现代散文

猜你喜欢

现代散文

好文章

优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