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经典散文 > 情感散文 > 正文

浪花里的帆影

作者: 文泽鹏2021/12/06情感散文

一连几天的强风,我家的鱼腥味儿被刮得精光,餐桌上能下饭的,只剩下一碟咸瓜脯。清晨,天空依然一片阴沉,风在呼呼地吹,浪在哗哗地喧。几天出不得海的父亲憋得慌,一早便在宅院里踅转,时而仰头揣测风云演变,时而侧耳谛听海潮鸣嘶。忽然,他像是想通了什么,蓦地捡起洁白的帽盔往头上扣,做起闯海的架势。灶间忙碌的母亲,赶紧探出头来,无不担忧地劝说:“风高浪白,赌命不如打捱哩!”父亲说:“你懂啥,风尾白头浪,急水好捕鱼!”说着,他只顾扛橹掮网,大步流星往海边赶。

父亲打鱼总是抢风头,赶风尾。他的勇气令我敬佩,但大海传来的咆哮声,又使我对他的决断有说不出的担忧。我也想劝一下父亲。当我赶到海边时,父亲的渔船已经开走,空旷而潮湿的滩涂,只留下他们一串串潦乱的脚印,以及尾随父亲而来的那条依依不舍的黄狗。狗虚张着嘴巴,吐着粉红的舌头,默默地往大海张望。狗的表情告诉我,父亲的船应该驶得不远。我循着它的视线望去,只见滔滔的白浪里,一叶扁舟在晃荡,杏色的帆影像一只蝴蝶,在白色的花丛中翩舞。帆影餐风饮浪,越来越小,显得那么的飘零,又是那么的沉醉,我在心里默默的忖度,它会不会在浪花中醉倒。

傍晚放学了,我忧心忡忡地往家赶,回到院后的时候,一股浓浓的鱼香从我家的灶间飘出,锅里还传来“咝咝嗤嗤”的煎鱼声。我跨入家门时,只见母亲在张罗着晚饭,父亲却变戏法似的出现在我眼前,他正忙乎着拾掇网具呢。我悬在心里的帆影,并没有在浪花中醉倒。我惊讶地问父亲:“爸,今天风大浪恶,是祖灵保佑你打的鱼吧?”父亲瞪了我一眼:“傻孩子,渔家靠海边,不用问神仙!”

掌灯时分,母亲在院子里摆起了晚餐。她端上了煮得乳白的马友汤、煎得焦黄的马鲛片,院子里弥漫着诱人的鱼香。昏黄的灯光下,我们姊妹五个流着涎水眼瞪瞪地围起了饭桌,筷子在盘碗中欢快地飞舞,餍足的笑意荡漾在我们的脸庞。而父亲只顾小口地呷酒,嘬着鱼鲠,心有旁骛地仰天而望。母亲见状揶揄道:“看你呀,鱼虾丢着不吃,只顾望星望月,你莫不是想摸天吧?”父亲眯缝着眼睛说:“正是摸天呢!谁个海上谋生,不懂得摸一下老天的脾气,大海迟早得谋他性命哩,懂吗?”他埋下头,又呷了一口酒,得意地说:“云往东,车船通。明天又是打鱼天!”原来,正当我们沉浸在鱼香之时,父亲又在谋划着另一场渔事了,他总是动用自己的智慧、勤劳和勇敢,灌溉着这个家的生计。

父亲十六七岁就跟随祖父驾舟踏浪。几十年的闯海生涯,阳光给他镀上烤鸭般的肤色。自我记事时起,我所见到的父亲,是一个脸庞黑里透红,四肢黝黑,魁梧硬朗的汉子。直到有一天,父亲光着膀子洗澡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父亲衣蔽之下的肌肤,竟然显现出一记雪白的印痕,那个雪白是我不曾见过的,与我见惯的黝黑对比,反差是那么的强烈,我简直不敢认同这个存在。我好奇地打量着父亲的身板,那个白皙的印记,仿佛他换上了雪白的T恤。我从“T恤”上似乎读到父亲曾经的秀俊,奈何流年和生计,过早地涂改了他的容颜。

父亲枕着南海的波涛长大,风里来,浪里去,不仅修得一身渔经,而且练得一身好水性。无论是浪尖踩水,还是激湍潜游,他都玩个得心应手,水性熟练,堪比梁山泊旁石碣村的阮小七。在无数的闯海日子里,父亲既领受过大海的温厚,也领教过大海的暴戾。他深知自己海上营生,就像在虎口夺食。夺食就得审察大海的脸色,揣摩大海的禀性。天上每一朵云的来去,地上每一阵风影的摇曳,海里每一层浪的吟哦,都会牵动他的神经,因为这就是大海的脉息,它关乎我们的饭碗。因此,父亲聆风听雨,就像看戏听曲般的投入和着迷。

后来有了收音机,父亲简直把它当成捕风捉影的工具。傍晚六点,天气预报之前,他早早就搬来一把椅子,搁在院子里,把那台方方正正的“红灯”牌收音机摆上去,扯出细长的天线,守听起风云变幻的电波。广播开始后,他越加贯注扬声器,像个乖乖学子聆课的模样,捕捉着有关他“地盘”风吹草动的点点滴滴。或有风起云涌,他疾首蹙额;风平浪静,他则眉舒眼展。小时候我不懂得看云识天,但久而久之,我轻易地从父亲的表情上学会了识天——他若灿笑,便是晴天!

早春二月,正是琼州海峡黄花鱼汛旺发的季节,父亲又盼来了一个打鱼天。这天凌晨,我被一波雄鸡打鸣声吵醒,迷糊中我摸了一下身边的父亲,却不见他的身影。我正疑惑的当儿,一阵高亢激昂的海螺号声从海边传来。这是一个出渔的集结号,原来父亲赶汛去了。鱼汛之际,一刻千金,他得抢在黎明之前赶到渔场,趁着湍流撒网,说不定会弄个满载而归。难怪父亲看到向晚的星星,总有掩不住的笑意,入夜后又寝不安席,显得亢奋和不安。

傍晚时分,又一阵螺号声划破渔村的寂静,这是一种渔归的凯旋号。我赶到海边时,只见鳞波万顷的大海,斜阳夕照,金光灿灿,归帆点点。陆续抵岸的渔船,渔夫们吆着粗犷的调子,带缆抛锚,渔妇们解鱼理网,上演着一幅渔舟唱晚的图景。父亲从图景里走出,他唤来大哥,扛着丰收和夕阳往家里赶。黄昏的院子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母亲在鱼筐前弯下腰,一边拣鱼,一边掐指喃喃地盘算:“老大13块、老二11块……够了,五条名够报了。这回开学用不着赊数喽!”是的,父亲的一网,把我们兄弟姐妹的学费打捞回来,也把笼罩在母亲脸上的愁云打消。

渔村的夜生活单调。父亲最大的乐趣就是谈渔论海。晚饭后,他喝得微醺,涨红着脸就往村东的那棵大榕树下凑,这是他消遣的好去处。榕树头下常常聚集着村里的渔民,这种看似漫无目的的聚会,更像一个学术沙龙。朦胧的夜色下,他们围着一杆水烟筒,抱膝而谈,话题多涉渔事,诸如琼州海峡湍流的航行、硇洲岛渔场九月的虾汛以及雷打沙三角浪的险恶,都是他们的谈资。谈论中,时有因观点迥异起争执,他们会激动得歇斯底里,甚至脸色铁青。那个热闹,直把渔村的夜聒得崩。父亲算是一个资深的艄公,论渔一向都逞强。那次他跟二叔谈到避绕“阎罗门”的问题,意见相左,争得面红耳赤,像是输了一条船似的激动,惹得妇孺皆围观。最后在母亲和二婶的劝解下,才得以平息。但两人却因此心生芥蒂,有好几十天互不理睬,颇为尴尬。没想到渔场也有激烈的斗争哩。

七十岁那年,父亲身板硬朗得不减当年。我劝他不要行船了,把他接到省城,可他没住几天就呆不住了。那夜,他从床上慌忙弹起来嚷嚷,我的船,我的船呢?我说船在乡下哩,他有些懞憧地说,不是起了好大的浪吗?原来,他把城市喧嚣的声浪听成了海浪。我知道父亲想海了,他梦里梦外萦绕着大海和渔船。我把他送回了老家。

终于,父亲不能捕鱼了。他一辈子在海上谋生,大海无法谋去他的性命,是病魔叫停了他闯海的脚步。这个结局,他很不服气。他说他跟大海的博弈还没有输赢。遵照他的遗愿,我们选择了一个望海的高岗,让他对海长眠。十多年过去了,每当走在他的坟前,我望着浩瀚的大海时,仿佛当年的帆影还在浪花里晃荡,帆影之下有一个艄公,那个艄公就是我的父亲。

更多情感散文

猜你喜欢

更多情感散文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