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经典散文 > 情感散文 > 正文

远方的乡村

作者: 谭旭东2021/11/18情感散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就很少出门。连过去常参加的一些学术交流活动也不参加了,当然,这也与很多活动被迫取消有关。但回老家的心情和计划一直没变,无论如何,每年要回一趟老家,看看年老的父亲,还有大弟以及乡亲。

这次,我匆匆参加了上海书展的一场活动后,就坐高铁赶回了老家。怕打扰相熟的乡贤,这次我是悄悄回来的,除了告知大弟,未提前给任何人信息。但到了郴州西站,一位老乡还是驱车来接我。从郴州城到我老家安仁县平背乡朴塘村,大约有150公里路。一路上,一边和老乡聊天,一边看窗外的风景。这些年,每次回老家都会发现一些新的变化。今年,感觉路修好了,柏油马路很通畅,道路两旁绿化也很好,再加上在山峦里穿行,满眼都是绿水青山。

安仁是一个革命老区,也是一个贫困县,它地处罗霄山脉的西麓和五岭的北部,山和水田差不多各占一半,这里的老百姓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就是种田种地,养鸡养猪。我出生的朴塘村,山多,田也多,种水稻,再在地里种花生、大豆、芝麻以及栽种一些果木,是村里人主要从事的农业生产。小时候,家家户户也养猪,有些人家里还养耕牛。改革开放之初,我家里就养了几头猪,还养了14头黄牛。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父母正逢中年,体力好,家里孩子也多,也有劳动力,所以,田里、地里年年丰收,而且养殖业也挣了不少钱。现在,村子里还有800多户人家,但30岁至50岁的劳动力大部分去广东打工或在郴州市里从事建筑业,村里只剩下一些老年人,还有一些妇女和儿童。10年前,村里显得很凋敝,走在乡村小路上,20岁左右的人都在外面读大学,每次见到的人很少。

这几年,村里人多了起来,而且原来荒废的田地也都开始复耕起来,回家创业的人也多了,村里还办了几家企业。大弟是村干部,还开一家诊所,他一边做村行政工作,一边行医治病,在村里起到了带头作用。我问了一下大弟,村里现在80岁以上的老人有60多位,都有家人照顾,乡里和村里也会给一点补助。乡政府就在村里,村里还有一个扶贫专干。我也和乡党委侯书记和扶贫专干聊过天,据说,现在村里的贫困人口不多了,只有一些老人多、孩子少的家庭和几户孤寡老人处于贫困状态,其他村民其实都不缺钱,在外打工,一个家庭一年可挣十几万元。不过,村里人最大的感受就是现在比以前过得自在了。种田、种地不要交粮交费,政府还有补贴,因此没有什么压力了。最可喜的是,村里人种田也不太用农药和化肥了。村里还安排了5名村民,平时捡捡垃圾,维护村里的公共卫生。

早上在田埂上散步,让我惊喜的是,不时看到有白鹭在水稻田里飞起来。可见,村里的生态环境好了。白鹭喜欢吃水稻田里的小鱼和螺蛳,过去稻田里用大量农药,白鹭差不多绝迹了。现在,白鹭、喜鹊和各种山雀都飞回来了,老家屋背的山上,因为禁猎,山上偶尔还有野猪和狼出没。于是,山村不再那么沉闷、寂静,鸟儿的鸣叫、大树摇动的风声,还有阵阵草木的清香……让我立在大弟家二楼的窗边,就能沉醉在乡村清新美妙的气息中。

在外读书、工作,已经离开老家30年了。村子发生了很大变化,楼房多了,原来的旧房子差不多都拆了,儿时的伙伴渐渐变老,童年的记忆似乎越来越模糊,但这次回老家,老家又给了我崭新的印象。时代变迁,很多东西都会消逝,但从大弟和其他老乡的脸上不难看出,乡村人一直保持着质朴之心,还有,他们追求富裕美好生活的愿望和梦想,也越来越清晰。

我爱我的老家,我牵挂那远方的乡村,真心希望乡村变得更好!

更多情感散文

猜你喜欢

更多情感散文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