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经典散文 > 现代散文 > 正文

又到板栗满枝头

作者: 余英国2021/10/15现代散文

漫山遍野的板栗树,是老家的地域特征之一。尤其到秋天,板栗树上硕果满枝,争着咧开嘴,看起来格外喜人。

对于板栗,我有一种特殊的情怀。板栗成熟时节,小孩子总要频频光顾于树下,贪婪地看着张开嘴的板栗蓬,吞咽着口水。踩好点后,常常天刚明,我们便趁着大人不注意,一个猫溜窜到树上,使劲地摇着树枝,让成熟的栗子掉下来。然后,迅速捡起放进兜里,躲在无人的角落里偷偷享用。

我和小伙伴们最“光辉”的事迹,是把一户人家等待丰收的板栗树,硬是弄成了“颗粒无收”。行迹败露后,免不了被大人斥为“吊精鬼”,还挨过几顿竹鞭打。在我乡,“吊精鬼”是骂人的话,往往是对好偷吃的淘气孩子的特定称谓。那时候,乡人对自家的板栗树看得很紧,是指望着丰收后,换些油盐酱醋的。

我家有村中一棵树龄较老的板栗树,为大姑出嫁前所种植。板栗树地处一户人家的房屋旁,每到丰收打板栗时,还常常引起争执:要么是板栗被人偷摘了,要么是板栗砸到人家的房顶。记得分家时,我家和小叔家商议板栗成熟时各收一半,为此还闹过不痛快。现在回想起来,只能说,贫穷年代,什么都是好的,哪怕是一丁点利益,都不会被大人所忽略。

如今,同样是丰收时节,但乡亲们对硕果满枝的板栗,似乎渐渐失去了兴趣。回乡看去,很少有人再拿着竹竿,正经八百地采摘了。更多的情形是:任凭成熟的板栗从树上掉下来,路人谁想拾回家请便。如此慷慨大方,倒真是颠覆了我的记忆。

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对此仍有些不舍。他们挎着篮子,四下捡着板栗。只是,捡回的板栗再也不卖了,都是自家留着——或是板栗烧鸡,或是炒着吃。

年轻人对采摘板栗很不感冒,也很少参与。“采摘板栗很受罪的,弄不好就会被刺到手,况且,一斤板栗才卖几块钱,现在到哪里挣不到这点钱?”“想吃就买呗,况且,味道也不见得好。”

回乡时,还听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邻村有一老人到山上捡拾板栗时,不小心掉进沟里。待到天黑,家人发现老人不在家,赶忙四处寻找。等找到时,老人已经不行了。“为了一点板栗,把命都送了,真是不值当!”村人说起这件事唏嘘不已。

时下在乡间,板栗的不再被重视并非孤例。不少旧时顶顶要紧的事情,貌似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比如种田。且不说我所出生的老屋,因为建房之故,已经陷入几乎无田可种的境地。即便是在那些水田较多的村组,凡有条件的一些人家,对种田也不那么热衷了。特别是外出打工的家庭,田地更是成为可有可无的符号。有乡邻想种他们家的田,招呼一声就行,甚至可以不要回报。他们在乎的只是自家的承包权,至于谁来经营,倒真的不大在乎。理由大体相似:有很多事情比种田更划算、更要紧。况且只要手中有钱,还愁买不到米吗?

水田如此,山地的境遇可想而知。回家的时候,追寻童年记忆的我,来到自家的几块山地。印象中,那里有很多野生山楂树,采摘起来挺有野趣。只是,当我满头大汗爬上山后,却惊讶地发现,通往这几块山地的小路,早已被旺盛的茅草所淹没。很显然,这里已经成为人迹罕至之所。而在过去,母亲曾把这几块山地视为宝贝。

“山地都不想种了,爬起来太费事,种起来太费劲,也就是在家门口留了几块菜园。”母亲说,现在大家都到工厂里、城里找活,谁还会愿意到山上去呢?

由此带来的一个后果倒挺意外:因为少人打扰,山上的树长得郁郁葱葱,满眼一片苍翠。

更多现代散文

猜你喜欢

更多现代散文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