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经典散文 > 原创散文 > 正文

甲申闲话

作者: 项顼[文集]2021/10/15原创散文

几年前,看到国内一所知名大学与美国一华裔学者意欲合作,然而,当这位华裔学者来到这所大学考察,便提出暂缓合作,理由很简单,这所大学的卫生间达不到公共卫生的标准。后来,学校不惜拆巨资重建卫生间,才与华裔学者进行愉快的合作。

这件事,起初看起来,认为是件不值一提的小事,但于我看来,却是意义非同寻常,我把它看着是一埸革命,一埸极具历史性的卫生革命。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人们往往只重视外表,豪华的城市、秀美的高楼、环境优美的公园,高档的餐厅酒楼,独不注意自己身后,那些不经意的垃圾和恶劣的卫生间。

在我人生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事不多,因为我总是追求新的东西,忘却旧的,有点喜新厌旧的性格倾向。然而,厕所则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一直伴随我到现在。

我很小的时候,住在一个十分偏远的小镇,那时,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们国家处在一个非常狂热的年代,小镇也同全国一样,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当然,那时的革命不是我现在写的厕所革命,而是“文化革命”,到后来,我知道那也不是什么“文化革命”而是一场近乎疯狂愚昧的革命,革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一群毫无知识、毫无理性的人利用这场“文化革命”,用尽中国人所有的陋习和极丑恶的方式,给善良人们的心灵带来无尽的伤痛。善良的人只能是做到忍让自保。

我居住在一个当时被认为是很大的院落,院落里有几十户人家,然而却没有一间厕所,只是在院落的后面,一农户家有一间简陋的茅房,用玉米杆搭盖,茅坑有两块陈旧的木板,蹲在上面有些颤,老怕往下掉。还好一直到我上学后,路上有了一个简陋的厕所。还好,哪个茅房厕所终是没有人掉下去。

我上小学的时候,是在县城的第一小学,在当地算是比较好的学校,听说这所小学是在民国时建成的,有些历史了,我在之前曾到学校玩过,学校虽小,却风景宜人,有池塘和小桥流水,有宽大的孔庙,进入孔庙要上二十多级台阶,庙门前两旁有威武的石狮,孔庙是完全的古建筑,有粗大的柱子和精美雕镂的门廊和窗户。学校的四周有粗大的柳树和杨槐树,春天杨槐花开,一串串的白花香甜可食。可惜到我上学的时候,红卫兵已把孔庙给拆了,留下一块块青青的石板,见证着曾经的历史,我近小学毕业时,学校在那里建操场和篮球场,把那一块块石板也连根揣掉了。

学校的厕所据说是解放后修建的,土木结构,走在上面仍是闪悠悠的,特别怕进去的人多,把它给踩跨了。而且厕所很小,有时要等很久,进去后很脏,很想赶快出来。有时还没有进去,上课的玲声就响了,只好忍住。到后来,有时做梦,还在着急地找厕所,老是梦见那腐朽的木板断裂,掉进厕所深坑。那个时代上厕所实在件苦恼人的事情。

就因这个厕所,在我读书时有位学生,那时不过十来岁,不知为何在厕所的木板上写了几句话,竟被说成是反动标语,结果不懂事的他还是被赶出了学校,成了时代的牺牲品。一个简陋的厕所里,一个无知少年的举动,会关联在一起,是历史的误会,还是一种机缘巧合。

后来,考上中专离开家乡小镇,到滇中的一个小城读书,我读中专是在卫校,我所就读的学校离城市很远,大约有七、八公里的模样,坐公共车需三角钱,但学校景色优美,都是参天的大树,整个是一热带风光。不愧是卫生学校,这里的卫生情况很好,到处都是绿树成荫,草坪终年绿油油的,大概是卫校的缘故,学校对卫生要求很严,每个人都必须讲究卫生,几乎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卫生扫除活动,到处都清理很干净整洁。尤其是这里的厕所,大约是学校在山里边,有许多的空地,除了种菜,修建了几个厕所,与众不同是这里的厕所大多是敞逢式的,通风透气极好,加之经常清洁又不似在城里那样的拥挤,因此便觉得很是惬意了。

八十年代在昆明,当然觉得那时昆明的厕所还是有些干净的,只是太少,有时作为外地人实在有些窘迫,给人不大方便的感觉。直到现在,有了收费的公厕,但人又太多,卫生状况还是不敢恭维。

现在城市里,人们的居住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家里有很好的卫生设备,不在为“方便”而不方便苦恼,但公共卫生的情况还不尽如意。我们要进入文明社会,要过上文明的生活,我想应该从大家都不注意的地方做起。不知要到什么时候,人们才不在为厕所而苦恼,当我们有一天真正的感受到卫生间的卫生时,才能说得上我们已经走进文明。

在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在这场由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会议上,“厕所革命”上升至国家层面。看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最好去看它的公厕,公厕怎样,整个社会文明就怎样。

更多原创散文

猜你喜欢

更多原创散文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