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经典散文 > 情感散文 > 正文

声声慢的关爱

作者: 逄维维2021/10/14情感散文

电话响,母亲马上从床上爬起慌里慌张的找电话,生怕电话那头的人等久了。“慢点,慢点啊,接不到,真有事的话,别人会再打的。”父亲唠叨的声音紧跟在母亲的身后。

我突然发现,今年,父亲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慢点啊。”

母亲每次出门,父亲都会在后面喊:“慢点,慢点啊!”走路慢点,小心摔倒;过马路慢点,小心南来北往的车辆,行人;在市场人多的地方,慢点挤,小心“三只手”光顾你;买东西时慢点选,别着急上火,动不动就发脾气……啥时候大大咧咧的父亲学会体贴入微了,我问母亲。

“不服老不行哟。厨房里转悠久了头晕,起床快了头晕,着急上火头晕……你爸紧记医生的叮嘱,人老了,慢是福。这不天天就像看小孩一样看着我。”“对!对!对!老爸,做得真好。”我赶紧对父亲竖起大拇指说:“姜是老的辣,夫妻是老的甜。脾气秉性如同孵蛋的母鸡一般绵善,越老越会爱了。”

“不缺吃啦,不缺穿啦,不缺钱啦,该有的都有啦,紧和睦慢和睦还嫌日子短呢,你老妈,风风火火快了一辈子,该慢下来了。你想啊,万一摔一跤,躺在医院里,受罪的不还是你吗?孩子再孝顺,我对你再好,也替不了你的病啊。”听着父母的对话,我竟被暖得流下了热泪。

从此后我也爱上了慢字。天天叮嘱父母,电话响,不急,慢点接,门铃响,不急,慢点开门,下车,不急,等车停稳了再下,不要猴急火燎的过一天,这声声慢的叮嘱,不是埋怨,不是警告,而是发自内心的关爱,担心和提醒。凡事不急,放慢节奏,安全系数才会更大一些。慢才是对自己和对子女负责的最好行动。

一个慢字,充满了关爱和温暖。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父母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慢点跑,别摔跤!慢点做,别出错!慢点吃,别噎到!”在声声慢的叮嘱中,我长大了,父母老了,变成了俗语中的老小孩,该轮到我来叮嘱他们了,把慢字传承发扬光大下去。循环一圈的慢字,让我分外感动、感激和温暖!简单的一句叮嘱,蕴含着一份沉甸甸的关爱,让我觉得入耳入心,听得舒服甜蜜,听得气畅心怡,近乎陶醉。

生活经验告诉我:从哲学的角度看,“快与慢”和“成与败”,不成正比。但是,它们是辩证的、相对的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是可以转化的。许多时候,许多事情都证明:速度快,不一定办事效率高。前人总结的经验说是:“欲速则不达”、“慢工出细活”,所以,要想成功,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稳中求胜,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坚持。

司机要想平安,无事故,就要牢记交通规则,不能争强好胜,不能抢红灯。老人要想长寿,就要注意养生,吃饭不能狼吞虎咽,慢慢地嚼,细细地品,才能吃出味道,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像那种三步并作两步走,事事都想“一口吃成个胖子”“一步登天”的人,往往事与愿违,欲速而不达,容易把事情办砸,办坏。所以,凡事都要把握好“度”,尤其是速度。

在“慢”字上,对于老年人来说,尤其重要。更要牢记“性急吃不了热豆腐”,在慢中求平安!不要执意去做超越自身能力的事情,这样不但会误了事情,还会惹了麻烦甚至酿成事故,反而增加子女的负担。

好想对天下的父母说:当你们告别健步如飞的青年,迎来步履蹒跚的老年时,我们做子女的真的不求父母再为我们做多大的贡献,而是只求父母能健康地活着,有你们在的家才是家。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所有的父母都不愿缺席子女的成长,子女也不应该缺席他们的衰老。在衰老面前我们要及时地提醒他们:“慢点,慢点啊。”

慢,可以放松筋骨,也可以卸载压力;可以修炼意志,也可以陶冶性情;可以冥想探幽大千世界,也可以返璞归真延年益寿。

现在我每天把这“声声慢”的关爱,送给父母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幸福。但我更愿天下的老人们,都能在声声慢的关爱中享受闲庭信步悠哉游哉的晚年生活。

更多情感散文

猜你喜欢

更多情感散文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