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经典散文 > 优秀散文 > 正文

满屋粽子香

作者: 祝宝玉2021/07/02优秀散文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端阳,那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母亲教我的歌谣,每到这个时节便会想起。

我想母亲,母亲也想我。上周末,她从乡下来到我家,我去车站接她,见她拎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大袋子,打开一看,里面装着苇叶、藨草和糯米。我告诉母亲这些东西超市里都有,何必大老远从家里带来。母亲却说,家里的不花钱,超市里的还要买。

见奶奶来了,小儿嚷着吃粽子,我告诉他奶奶累了,要休息。小儿挺懂事,不闹了。可母亲怜惜孙子,不顾车马劳顿,决定下午就包粽子。

还是那个老程序,先把苇叶上的污渍一点点地清洗干净,然后连同藨草一起放到沸水里煮一煮,这样既可以杀菌消毒,也可以让粽叶和藨草变得更柔软一些。煮好的苇叶放进凉水里镇一镇,一家三口便围坐在母亲身边,包起了粽子。母亲是包粽子的老手,只见她把苇叶轻轻展平,灵巧的手指一翻一折,折出一个三角形的漏斗,灌下糯米,为了照顾小家伙的口味,她还在里面放了蜜枣、葡萄干,捏严实了,再把剩余的苇叶折翻过来,用藨草绑紧,一个粽子便包好了。

想起自己第一次学包粽子的情形,老费劲了,手忙脚乱的,浪费了十多张苇叶,拉断了几十根藨草,洒了一地糯米,吭哧了半个多小时才包好一个粽子,一点形都没有,简直就是个四不像。看看自己包的粽子,再看看母亲包的,自惭形秽。我强烈要求拆了重新包,母亲却说第一次包成这样已经不错了,包得多了就好看了,那个你不吃我吃……现在,母亲年龄大了,可包起粽子来还是那么娴熟,她包五个我才包一个,她包的粽子棱角分明,有模有样,可我包的粽子说圆不圆、说长不长。这么多年了,包粽子技术一点没进步,叫人情何以堪。

妻子有另一种包法,是岳母教的。捻开两片苇叶,两只手齐上阵,食指中指并用,夹住苇叶前端,再轻轻地往内一弯,左手里便出现一个可爱的圆锥体,她别出心裁地在糯米里加入了小米、红豆、黑米等好几样杂粮,美其名曰让美食与美容同在。再把苇叶翻折,盖住米,握紧,系牢。小儿惊叹,嚷着就吃他妈妈包的好看的粽子。那模样,和我小时候一模一样。

忙乎了两个小时,我们包了满满一大盆,旁边的小儿准确了报了数字,48个。看他认真的样子,我们忍俊不禁。在煮粽子的等待中,小儿给我们唱了一首幼儿园教的歌谣:“转眼又逢端午忙,泡盆黄米煮苇秧。小小粽子母亲手,飘得满屋粽子香。”他一边唱一边做动作,萌萌的样子把大家都逗笑了。

前两年过端午,图省事从超市里买了几个粽子,不好吃,都扔了。今年吃了母亲包的粽子,不禁令人感慨万分,这就是母亲的味道,也才是真正的端午味道。

更多优秀散文

猜你喜欢

更多优秀散文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