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经典散文 > 原创散文 > 正文

童年记忆之四 挖药材

作者: 如海波澜[文集]2021/01/17原创散文

稍长,大概十岁左右,看到同村的叔叔大爷、哥哥姐姐们上山挖药材挣钱,羡慕不已。自己也拿上特制的小镐,小笼,到离家近的前后山上去刨黄芩。一则之前跟父亲上山下地时已经认识了黄芩从春到冬的样子,二则供销社春天最早收购的药材只有黄芩和苍术,三则我家前山后山离家很近的地方就有黄芩。

清明一过,在向阳的南坡,紧跟居久花之后拱出地面的植物就是黄芩,它的嫩芽绿得鲜亮,在干枯的小權木和茅草丛中显得格外醒目,只要瞥见一抹鲜绿,十有八九就是黄芩。先将上面的枯秧敲掉,再根据嫩芽的多少判断根的大小,约摸距嫩芽一尺的地方开挖,一会儿功夫,一棵黄芩的根就被我提出地面,主根上分出几个须根,赭黄色,老一点的颜色深些,嫩一点的颜色浅些,如果被挖断了,那断面则是鲜黄的颜色,很好看!

自己挖了几次以后,就想到更远的地方去挖,但是害怕,不敢独自去,就叫上同龄的四叔和大侄儿,一块儿搭伴儿上山,互相有个照应。我们一路说笑着上山,一边眼睛四下里搜寻,看到有黄芩分布,我们就立即分头寻找,呈品字型散开,各挖各的,时不时互相看一下,如果离的太远了,我们就会自动相互靠拢,始终保持大概相等的距离,以免走散或者一个发生危险时好及时救援。

开始时我们只挖黄芩,后来看到苍术也挖,苍术发芽稍晚于黄芩,主要分布在山头有裸露山石的石缝中,也有长在山脊阴阳交界的地方的,埋的较浅,比较好挖,块根,灰黑色,长满根须。只是它太不值钱,只有一分钱一斤,即使后来涨价,也没超过三分。所以,我们还是以黄芩为主,大约是六分钱一斤。

有时挖的起劲儿,一直到日落西山,我们才一块儿回家,为了保持药材的水分,不掉秤,还要在园地里挖一个坑,把挖回来的药材埋进土里。有时要攒好几天,然后一块儿拿到供销社去卖。如果多,有时可以卖到一两块钱,那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哦!超有成就感!

那时全公社只有供销社可以买卖东西。供销社在公社所在的大庄,旁边有两棵大槐树,要四五个人才能合抱的那种,据说有一千多岁了,每到春夏之交,槐树上便开满槐花,走在树下,闻得阵阵幽香。槐树边上还有一个戏台,记得在台下看过莲花落。戏台后面就是供销社,分三个门市,一个叫百货门市部,一个叫生产资料门市部,还有一个就是土产收购门市部。我们先把药材拿到土产收购门市部,在那里过秤,开票,上面写上了重量、单价、金额。拿了这张小票,再到百货门市部交给柜台里面的人,里面的人在钱匣子里找对了钱交到我们手里,还顺便问一声“买点儿什么呀?”我摇摇头,心说,我才不买呢,先攒着,以后买我喜欢的小人儿书!在门市部里转上一圈,看一看花花绿绿的商品,瞥一眼食品柜台里的糖果,捏一捏手里的钱,咽一口唾沫,一狠心,转身走出门市。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盘算着,趁着没开学,再挖几天药材,开学交学费、买纸笔墨水就不用跟家里要钱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把村子附近的山跑了个遍,不管是平缓的山梁,还是陡峭的悬崖,都留下了我们矫健的身影,挖的药材也不限于黄芩苍术,什么远志、天南星、元胡、桔梗、草河车、白尾、防风,等等等等。从春挖到夏,从夏挖到秋。

我挖药材的钱除了用在学习上以外,大部分变成了小人儿书,每当放学干完家务,或园子里的活计,我就打开我专用的书箱,拿出一本本小人儿书翻看,吸引我的不光有精彩的故事,还有精美的画面,而且是不同的画法,那时虽然叫不出名称,但那黑白的世界,就足以使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更多原创散文

猜你喜欢

更多原创散文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