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经典散文 > 原创散文 > 正文

桃花源的前世今生

作者: 夏集文印(金奇)[文集]2020/09/20原创散文

4月2日,古镇夏集如约奉献了一场桃花盛宴。

千亩桃花盛开,天地之间一片云蒸霞蔚,景色颇为壮丽。短暂的花期里,美艳的桃花被赋予了人性,引数万游客同你相伴,惹一对对痴男怨女与你相怜。置身这曼妙可人的风景中,不禁啧啧感叹自然造化对这片桃园的恩馈,更激起我们对守护经营这份春色而辛勤付出故事的探觅。

桃花源,前身为子婴果园,由4个村民小组和1个厂圃组成,1958年由宝应县农委发起筹建,栽植果树花木700多亩,后扩大到千亩,一个响当当的国营单位。三年自灾害期间,粮食短缺“瓜菜代”,这里的苹果、梨、葡萄、草莓、棉、板栗、银杏等一时成了“救命果”。

与外面的世界一样,建场之初,也让来自全县的80多名员工深切体验到了创业的艰难。一段凄婉的恋爱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桃花源绕梨林西行,绵亘一条小河,名曰王涵子,南起子婴河,北连广洋湖。西南角一株雪松绿叶繁茂,傲然而立。这独具灵性的雪松是1959年果园场刚刚创建时,一对青年男女栽植的。在桃园劳动、生活中,彼此产生了纯真的恋情,并共同在这棵雪松上刻下一个入木三分的“爱”字,见证着这对恋人情深意笃、海誓山盟。后来,这位女青年落实政策返城工作,情不得已而暂别心爱的果园。果园男雪松下朝思暮想,对着这“爱”字慨叹离愁别恨。“流水落花春去也”,男子终未能等来爱情的果熟蒂落而撒手人寰。

光阴荏苒,斗转星移。五十多年后,该女子携孙女故园重游,来到这棵雪松下,被风霜斑驳了的“爱”痕仿佛依稀可辨,睹物思人,“泪眼问树树不语,桃花飞过王涵去”。 嗟叹嘘唏于半个多世纪前的这段刻骨铭心的恋情,久久难以平静。

斯人已去,此情长存。为着她眷念着的夏集果园,老人拟与孙女共同投资,打造人间仙境“桃花源”,让这第二故乡的人们过上怡然自乐、不再有遗恨的现代田园生活。

有着几十年光荣历史的子婴果园,在经济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不会有“世外桃源”的独善其身,历经了几次改革的阵痛。然而,果园人潇洒告别“香饽饽”的国营时代,不辍劳作,艰辛探索,迎来发展新机遇。80年代,果园场大面积改种桃树,紧接着实行“大包干”, 果树分给厂部职工家庭和4个村民小组农户经营,产品直接投放市场销售。1983年,厂圃还办起了汽酒厂,注册商标“双车园”牌,主要产品:桔子汽水、小香槟、苹果汽酒等,1994年达到年产值80万元,纯收入40万元。

在桃树栽培上,接受江苏农学院指导,被订为“苏农实习基地”。在新品种、新技术应用上得到优先。80年代全面推广桃树新品种雨花露、冈山早生、冈山白,晚北风沙红和油桃系列;栽培技术上,限制化肥和化学农药的使用。2011年被江苏省农林厅定为“江苏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同时被省电视台授予“江苏省最具品牌价值生态果业基地”,2012年被南京农业大学定为“蜜蜂授粉提质增效技术示范基地”。2016年被江苏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授予“2015年度龙头协会”。场支部书记沈益明同志2015年被省科协、省财政厅授予“江苏省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

2000年,乡镇区划调整,随子婴河镇一同划归夏集镇,并改名为夏集镇果园场,桃园面积也扩大到了3500亩。

2017年4月,夏集镇政府、宝应县农委、宝应县旅游局联合举办了“2017年夏集镇首届乡村桃花旅游节”。从此,沉寂了几十年“夏集桃花源”名字就这么被唤醒了、叫响了。热情好客的果园人,面对一下涌入的数万赏花踏春的游人,一张张懵懂、惊喜、兴奋的脸谱急速地向着热情奔放变幻着,果农们有的站在村口迎客;有的打理好农家院落、饭庄,俨 然一副桃花源主争相接待“武陵人”的场景再现;有的像是带着亲人畅游自家的花园,扶枝、贴脸、拍照;更为亮眼的是,一袭粉色装扮的村姑们,引领着俊男靓女,来到桃树下,挂牌系带,认领结缘。……

2017年5月,在市、县、镇政府的组织下,通过申报和论证,果园场又迎来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新时代。植入农耕庄园、农技试验、果树认种等项目,带动林果产业富起来;丰收广场、水榭廊桥、林间观景台等设施的新建,彰显农家果园特色,村庄更美了;如今的桃花源,四季花海如春、林间步道勾串、水系配套合理,自然生态优势更加凸显了。

“三月桃花开,夏集等你来”!一封封请柬第三次从这里发出,一路路游人墨客来这里汇集。一切都是心醉的颜色,到处都是沁人心脾的馨香,今天的桃花源更加美丽。(2019年4月1日)

更多原创散文

猜你喜欢

更多原创散文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