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社 > 经典散文 > 优秀散文 > 正文

矮寨的路

作者: 邓宏顺2020/07/18优秀散文

人这一辈子不知要走多少路,有的路走过数次,难有深刻印象;矮寨的路走过一次却满脑子刻着“矮寨路”;因为矮寨的路总是在不可能有路的地方出路!

地壳原以为从海边延伸到云贵高原会是其路漫漫,就把平原铺得太平,太宽,及至到了矮寨这地方才突然明白,此处已逼近云贵高原;于是,它似乎心情有些急躁,行动有些匆忙,一阵拱动,将多余地皮全都抖落、堆放在了这方地域,皱成了高山,也皱起了深谷,这里就有了享誉天下的“谷韵”。矮寨的奇路,就与这山这谷相联。

老子有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可见世事总以矛盾存世,高山和深谷相随也自然成理;因而数十年前湘川公路要从矮寨经过,就遭遇了这山谷的“天险”!

那一年的某一天,一位公路设计师带人来到这矮寨北坡,俯视脚下峒河激流,仰望头顶“矮寨天险”,而湘川公路又必经此地不可。他的测量数据告诉他:这面天险崖坡横向的水平距离不到100米,而纵向的垂直高度却有440米,坡度约70—90度。望着这样的绝地,他像雕刻大师拿着一截有限的象牙,拿着一块有限的玉石,拿着一颗有限的宝珠,开始调动他独有的构思。

和艺术雕刻不一样,公路设计师的作品要接受汽车行驶的考验。汽车当然可以爬坡,但需要延缓公路坡面的水平距离;面对这种水平距离不能达到公路坡面要求的险恶地理条件,公路几乎无法按正常规律设计。这位设计师在反反复复地思考里踱步,或者锁眉静神、凝思良久,也一定扔掉过很多张设计草图;他翻阅过了所有公路建设史,都没有找到在这种绝处修建公路的先例或者参考资料。但是,他得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无论如何他要在这绝处修出一条公路!

公路从矮寨上来后,前面就到绝壁;公路本是要向右转爬坡,但右边坡陡如削,且水平距离太短,第一道弯没法转折;惟有左边的山势稍有平缓,但左边与公路走向相反。显然,设计师的灵感来自于他的锲而不舍,他竟让公路朝着相反的方向即左边走去,而后设计了一座桥梁回旋到公路上面凌空过去,再回到右边的路基。这不仅解决了转弯问题,还一下爬升了一段理想的垂直距离。

于是,矮寨的这座桥梁据说成了中国公路史上的“第一”;当代人对立交桥已熟视无睹,习以为常,但在当时要创下这第一座立交桥,那可是需要敢为天下先的智慧与勇气!难道这不比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更值得敬佩?

不知要多少曲折才能爬完这道险崖,据说后来施工人员的施工方法就是按照图纸,首先开挖出26段几乎平行的台阶,然后将台阶连通起来,形成了13道精致的弯道;每道弯全是锐角,且路面宽处不过7米,窄处不过4米。如今,远远望去,矮寨公路就如压紧的一段弹簧,就如随风摆动的一段飘带,就如延至云雾的一架天梯;它仍是209和319国道的复合线路,故车辆来往如市,穿梭鱼贯。

如果在今天,凭着机械施工,修成这段路也许不能算作难题,但当时限于施工条件,要凭人工在这样的悬崖上凿出一条公路,其艰难程度我们实难想象;不过,现在公路中途的转角处有一座砖塔,砖塔下安息着为修这段公路而牺牲的员工。为怀念这些筑路英雄,后人在附近还立有一尊高为5.7米的“开路先锋”铜像:一位壮汉脚踏大地,头顶蓝天,左手执凿,右手执锤,仰天劳作,气冲霄汉,绝壁凿路姿态活现,似听得铁锤声声,钢凿连连。

今天当我们的车子走在这条路上,想起这些筑路员工,看着这些纪念性建筑,真是不能不令我肃然起敬!

山还是那座山,谷还是那个谷,而如今,这里的公路要换成高速,全线贯通的最大困难依旧出在矮寨大峡谷;矮寨的大峡谷深为数百米,无法修成高架桥,高速公路的的建设者又必须在这不可能有路的地方修出路来。

当代设计师来到这里,当他面对深难见底的大峡谷,俯视谷底房子小如豆腐块的时候,他想到了一种斩新的桥梁。与当年修建矮寨公路相比,今天的设计师已经站在现代科技的肩上,于是,在他的脑海里出现的是一座矮寨特大悬索桥。我们来到悬索桥头扶栏遥望时,负责施工的年轻工程师告诉我们:该桥在吉首矮寨镇上空335米处跨越德夯大峡谷,吊索采用71对钢丝绳,索塔采用双柱式门式框架结构,两索塔间跨度达到1176米,它是世界上跨越峡谷最大的钢桁梁悬索桥。我无不感叹工程的宏伟!

中国公路建筑史上的第一座立交桥和当代跨越峡谷最大的悬索桥均出现在矮寨,我们不得不想,矮寨才多大的地方?矮寨的路当然让人见过不忘!

矮寨的路不仅是奇特的公路,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启迪我们的思路。它的这两项奇迹或许能告诉我们:天无绝人之路!其实在没路的时候往往能想出很好的新路!

更多优秀散文

猜你喜欢

更多优秀散文

好文章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