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散文精选 > 写景散文 > 正文

他乡的春天

作者: 彦妮2017/02/11写景散文

渐近济南,山色愈加空蒙、绿树愈加繁密。看惯故乡的黄土山梁,到了泉城,人真如北雁南归,满眼皆景。

我们宿于山下“六号公寓”,俨然贵宾。四合院内,两棵柿子树,寓事事如意。竹林沐风,金银木繁花如雪,挨挨挤挤,好优雅所在。一餐饭毕,同学便如失散多年兄妹,竟携手照起相来。原本素不相识,分秒已成一家。没有顾忌,没有避讳,完全是小溪汇入江河,自然、坦荡。有人说:“写字人都不设防,容易敞开心扉。”也是,若我还负行囊,修路、盖楼、捞盐,即便与同伙厮守数月,也难如此交心。

黄昏来临,树影婆娑。槐花樱花争相绽放,唯恐我们不嗅其香。还有黄栌、合欢、青桐,虽新植不久,但叶片上挂满欢喜。长长的葡萄架走廊,皆用竹竿搭就,不比钢筋铁骨,硬邦邦,有拒人千里之感。斜阳,春光,一见如故。我们走近一湾浅湖,望粼粼波光,不时有绰绰鱼影,圈圈涟漪。同学便矫情,拍着巴掌连说:“看!看!”像地下室锁了数日之人,忽然望见霞光。

夜幕被蛙声拉开,悠扬清澈,缠绵激荡。月亮未满,可银光四射,黯淡了星星与灯火。远山轮廓宛如泼墨。芦苇菖蒲间一叶小舟,载不动同学缘。湖边有亭,亭间有凳。但没人坐,都站着。说月夜不可辜负,要来雅趣。便有人诵诗,有人跳舞,有人手机拍照。花香犹在、诗意朦胧。我只在心底说:莫失莫忘!莫失莫忘!

闻说山东大旱两月余,可清晨揭帘视之,居然春雨潇潇。檐下密密竹林,牵手相拥。合着鸟鸣节奏,我踩石板出院。烟雨朦胧,万木静立。树叶上积满了晶莹雨珠。四野空旷,远处高楼与车马喧声,似被隔于世外,而我们,便是这桃源求学之人。

雨停,太阳出,蜃气绵延。道旁有蜗牛蠕动,叫人不敢轻慢。有松直冲天,皆被修剪得文弱精瘦,宛如九零后孩子,只长个头不长骨骼。偶见古树,可双手抱。也有龙爪槐、苦楝树,树冠虽被截过,但新发枝桠繁密,近前观之,有逼迫感,沧桑感。

门外是生活,门内是文学。听着老师们真诚独到的演讲,我似乎理解了先生的那句名言:“无边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李一鸣说:要有慈悲心和怜悯心。要有家国情怀。好作品是混沌一片的。

彭学明说:文学的魅力其实就是语言的魅力。

马小淘说:不能把自己当做道德楷模,不能写公共经验。你的东西不能讨好所有人。

王秀云说:不要把编辑当做神。神坛的神是我们供起来的。

石耿立说:要拒绝合唱。要向“专制”和“范式”开火。

葛一敏说:不要端着架子去写,要有好题目,要有趣味。

叔本华说:要么是孤独,要么就是庸俗。

七天时间,真的没听够。老师们的谆谆教导犹如密集的词语子弹,射穿了我日益僵化的惯性思维。我透过桃花源中的“小口”,隐隐发现了一处异样的天地。同时,那些易使我固步自封的久积病症也似乎得到了治疗。虽不是一针见血,但也戳痛了我的麻木和庸常。

七天时间,我们像一群放生的游鱼,在中国温暖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遨游。蒹霞苍苍白露为霜。万亩槐花林。万亩芦苇荡。都是我们的水系,都是我们的疗养所。我们无拘无束、憨态可掬,优雅地滑翔于辽阔的蓝空之下。盐碱地里星罗棋布的磕头机,让我惊异于地下资源的奇妙。它们昼夜不息转动着的车轮,似在讲述一代又一代石油工人的传奇。

暮春四月,虽然树梢枝头尚未绽出团团簇簇的槐花,但是,我们还是被一阵浓似一阵的花香所袭击。五十年前,这里尚是一片荒滩,到处是废弃水域遗留的盐碱痕迹。而此刻,这里却是蔚为壮观的绿色海洋。听说将来这里还会被打造成温泉度假区、婚纱摄影区、拓展活动区、乡居生活区、科普游乐区等……听着都叫人神往。

尽管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地看看,但是,内心还是被某些看不见的东西不时地蛰一下。那些充满着泥土气息的草编系列,做工精美、绿色环保,堪称自然一绝。看着白花花的菌类、惟妙惟肖的沙画和芦苇画,我像是在他乡听到了春天的又一种表达。

令人兴奋的是,我还第一次在此看到了大海!浩瀚、辽阔、博大的景象,一度碾碎了我藏在皮肤下的“小”。我张开双手,像一只笨雀伸展着翅膀,不知道要从哪里开始练飞。浪花、贝壳、打渔船,这些大海的附属物,以前仅在报刊、影视中才能目睹它们的真容,此刻,却真真切切地进入了我的视野……

我呼唤着东营的名字,我在大海边感慨。我在鸟鸣和花香中颤栗。军垦文化、石油文化、槐林文化、黄河文化的熏染,致使我这个西北汉子也有了东部大汉的自信和力量。

我常会不由自主地问自己:我为什么会这么幸福?为什么是我?为什么不是村里的老会计?

更多写景散文

猜你喜欢

更多写景散文

必读文章

更多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