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经典散文 > 生活散文 > 正文

乡村的叫卖声

作者: 东麓野叟2016/04/13生活散文

家在乡下,最爱听的就是那阵悠扬悦耳的叫卖声。

天刚蒙蒙亮,在一阵清脆的铃铛声中,乡间小道便响起了熟悉的叫卖声:“豆腐—豆浆—”、“米线—小粑粑—”、“豌豆油粉—米油粉—”声音悠长动听,此起彼伏,特别是那声长长的尾音,带着乡下女人特有的韵味,在小道两旁的村庄回荡。

于是乡村醒了,它们揉揉朦胧的眼睛,以清秀的面容展现在人们眼前。

清晨的乡间小道是静谧的,路旁的田地里只有一两个农人的身影,新建的房屋上也只有几缕炊烟,大铁门“哐当”一下打开了,摩托车轰鸣而出,声音传得很远。三三两两的农人等候在装着豆腐、油粉、米线的三轮车旁,没有集市上常见的讨价还价声,也不用担心缺斤少两。因为都是乡邻熟人,谁也不会贪便宜自损声誉。称豆腐时,女人会将称杆翘得老高,表示分量足,以诚待客。买豆腐的男人也不吝啬,他憨厚的笑道:“两角零钱就不用找了。”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人们各买所需,你来我往,其乐融融。

赶早集的村姑少妇欢快地上路了,她们担着黄瓜、豆荚、茄子、小葱,一脸的自豪欣喜,目光中写满生活的激情。进城打工做生意的小伙子、读书的学生也匆匆出了门。小道上欢笑声、拖拉机的轰鸣声、自行车的铃铛声、架子车的伊呀声、面包车的喇叭声,汇成一曲欢快的乡村交响曲。

太阳被惊醒了,它蹬开云被,睡眼惺忪地打量着小道上的人群。最先照到阳光的是村后山顶的树木,它先是淡红、橙红,然后是鲜红,就像树梢上挂着个大红灯笼。山脚的竹林、果树、房屋都染上一层喜庆的色彩,村庄里洋溢着一片安宁祥和的气氛。人人脸上挂着幸福的微笑,小道上车来人往;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眼前的一切就是一幅绝妙的乡村图画。蹬着三轮车叫卖的身影便是画中的一个景点,乡下女人以自己的勤劳能干证明,她们不只会喂猪种地,也会经商做生意。一旦她们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就能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出最新最美的图画。看吧,那一个个花木扶疏的农家小院,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楼房,一个个瓜豆满架的大棚,一个个果实累累的果园,以及杨柳依依的鱼塘,荷花灿烂的荷塘,便是她们刚刚描绘出的精彩一笔。

乡下女人颇会做生意,什么季节卖什么食品,她们把握得恰到好处。赤日炎炎的夏季,清凉可口的凉粉、凉虾、甜米酒最受欢迎,一声“卖甜米酒哎——”路旁干活的农人便闻声而至。米酒盛在土罐里,揭开盖子,一阵清香随风飘散,将田野氲氲得一片清凉。卖米酒的女人走到哪儿,哪儿便散发出生活的芬芳。

如果说清晨的叫卖声是一支婉转清新的小曲,适合十七八岁的女孩敲着碗碟来唱的话,傍晚的叫卖声便是一支雄浑嘹亮的歌,只能由关东大汉似的男人操菜刀、提砧板来唱。时下,乡里人的腰包鼓起来了,隔三差五吃顿肉已是常事。遇上农忙时节,家家户户都要以酒肉款待帮忙干活的乡邻,杀猪卖肉的便应运而生。当女人的叫卖声渐行渐远时,男人粗犷的叫卖声又在耳旁回荡:“买─肉—啰——”声若洪钟,浑厚嘹亮,给人耳目一新之感。那声音在夕阳西下时格外诱人,于是不由得循声走去。

有的叫卖声则与食品无关。比如:“收酒瓶啰——”、“收废铁啰——”这些人都是蹬着三轮车上门收购。小到手机、饮料瓶、旧书报、水泥袋,大到废弃的自行车、摩托车、电视机,每次都能满载而归。如今,乡里人已掀掉瓦房建楼房,弃掉自行车买小轿车了,家具、电器、生活用品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在这阵欢快的叫卖声中,我看到了改革开放后乡村的巨大变化,看到了中国梦的灿烂美景,看到了父老乡亲创造新生活的激情。受了这阵欢快气氛的感染,我也情不自禁吼上几嗓子,算是对生活的回应。

更多生活散文

猜你喜欢

更多生活散文

必读文章

更多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