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经典散文 > 叙事散文 > 正文

春节与鹅的故事

作者: 张南山2016/02/27叙事散文

腊月二十四一过,农村的年味越来越浓了。

春节来到,吴廷回家过年是必须的,不仅父母年过古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已是奔百老人。更有那些一起长大的“猪兄狗弟”,平时东西南北天各一方,也该见见面,交流交流人生心得。

归心似箭,一点也不为过。

在吴廷的记忆中,每逢春节,家里总刣鹅。

小时候的春节,吴廷家只刣一只鹅,本来养的是两只,一只被父亲卖掉,换成别的年货,诸如紫菜、虾米、猪皮、红枣、白糖等等。

吴廷从小就喜爱放鹅,对鹅充满敬畏之心,尤其是公鹅,它高大的身体,高昂的脖子,硕长的翅膀,嘹亮的歌喉,还有那个喜欢夹人的坚硬嘴巴,嘴里粗糙如锯齿,夹上,准乌青一片,疼痛难忍。吴廷尤其敬畏狮头鹅,夹中了人的大腿后居然不放。鹅一见生人,就伸出长长的脖颈,孩提时代常常被吓得大哭着奔跑。母鹅从不咬人,只想生蛋,故获得人类诸多好感。吴廷的奶奶经常双手捧着硕大的鹅蛋,笑得合不拢嘴,向邻居炫耀。每当母鹅生蛋,公鹅就在周围巡逻,有时高亢,有时低沉,忽然又高叫几声,拒人于千里之外。

吴廷经常看见大人们摁住公鹅的脖子,抓住鹅嘴往石头面上磨,听他们权威地讲,这样一磨,公鹅就不会咬人了。

吴廷认为,鹅咬人也是一种自卫,谁家的鹅都不会产生对人类无缘无故的袭击,只有“敌人”侵犯了它,它才发起攻击。否则,一般只远远地示威般大叫几声:鹅!鹅!鹅!

当鹅攻击人类的时候,简直是一只老鹰的英雄气概,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吴廷还深知,鹅是不会咬主人的,友谊所在。

放鹅的孩子们,总认为高人一等,哪家孩子没有虚荣心?

虚荣心,吴廷也有。吴廷家养的就是狮头鹅,鹅头上面的冠,又大又黑,在鹅群中,像一个王者。鹅是王者,吴廷就是王者的主人,沾沾自喜,自尊心很是满足。谁对吴廷不敬,他就产生放鹅去夹对方的冲动。

吴廷的父亲从河中林姓分到西山吴姓做儿子,母亲贾氏也是同样命运,于是,吴廷有两对爷爷奶奶,两对外公外婆,而且都健康长寿。

春节刣鹅是吴廷家一件隆重的大事,一般在除夕前一天开始。用大碗盛血,先在碗里放半碗水,加点盐。鹅血是很好吃的,听说还可以清理肠胃的垃圾。

家里刣鹅的时候,吴廷会选择走开,去干其它事情。

父亲把鹅刣好,母亲接过,烫水除毛,花去大半天时间,然后在大鼎煮熟,吊起来晾干。

吴廷七兄弟姐妹总喜欢蹲在地上看着父亲把鹅开膛,切开四臂,父亲边切鹅肉边说:“百善孝为先,公道自在人心。”

后两臂送给各自的亲生父母,前两臂送给各自的养父母,来年置换一下。

至此,吴廷家里只剩下鹅脚、鹅头、鹅翅、鹅血、鹅肠、鹅羹等。

鹅汤熬番粉,加点酸菜,几块鹅血,几节鹅肠,那个酸甜可口,难以用语言表达,吴廷经常吃得小肚滚圆。

吴廷认为,狮头鹅的肉味跟一般鹅肉不同,肉松软且鹅味重,甜而不腻,香而不腥。

养大吴廷父亲的爷爷奶奶除夕夜来吃团圆饭,父亲必须把鹅内脏切成“8”字形的薄片,披在鸡碗上面,这是特别孝敬老人的表现。

除夕晚餐,吴廷兄弟姐妹一边吃着鹅脚、鹅翅和鹅肠,一边给爷爷奶奶念鹅诗: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爷爷奶奶高兴至极,连连夸奖。饭后,父亲先给老人红包,然后,爷爷奶奶给孩子们红包,接过红包,吴廷兄弟姐妹立正叩头:祝爷爷奶奶健康长寿!

接下来初一初二去拜年,是吴廷一年中最兴奋的时刻。

年年如此,皆大欢喜。

今年春节,吴廷的父亲照样刣鹅,他养了四只珍珠鹅,肥肉少,骨头多,翅膀发达,鹅掌硕大,吴廷诧异于如今为什么有这样的鹅种呢?

孩子们围着爷爷,目不转睛:爷爷把鹅掌取下,分成四份;把鹅翅取下,分成四份;把鹅肝取下,分成四份……

然后,父亲笑着吩咐吴廷:“时间还早,你把这四份食物送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然后再回来吃年夜饭。”

“爸爸,送这些枝枝丫丫给老人家,他们咬得动吗?送鹅肝,粉粉的,我倒支持。”吴廷惊讶地问。

父亲开怀大笑:“让你妈妈说。”

妈妈笑着对吴廷说:“阿三,这是你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共同商量后的决定。”

“是吗?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也返老还童啦!”吴廷兴奋地说。

“正是正是!他们居然责怪我们,往年尽把肥肉塞给他们,把好东西留下自己吃。”妈妈一直微笑着。

吴廷笑得前仰后合,拍拍后脑勺,愉快而去。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郑重其事地接受了吴廷送的食物,本以为他们有所议论,却一味沉默,事先约定似的。

……

随之年龄不断增加,离开鹅的世界已经越来越远了,初七那天,吴廷在福建冠豕山的湖里看到几对天鹅,有白也有黑,也就浮想联翩一番。

吴廷利用正月的空闲时间重读有关《红楼梦》的书籍,看到贾母的丫头鸳鸯被英国人译成了“鹅”,捧腹大笑!

更多叙事散文

猜你喜欢

更多叙事散文

必读文章

更多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