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经典散文 > 情感散文 > 正文

陪你慢慢变老

作者: 蓝云2016/01/02情感散文

每次走在这条幽静的小路,我都会觉得格外轻松快乐,不仅仅是这条路没有尘世的嘈杂喧闹,更因为这条路的两旁站立的是那种原始的梧桐树。这个季节,地上的梧桐树叶,片片叠叠像绣毯铺在地上,宁静中透着美艳。走在这条路上不仅仅有怀旧感,更有心灵释放的快慰。

每个周末我都会走过这条小路,去看望父亲。不知从什么时候始,父亲的右手有些抖,看过医生也查过百度,说是老年性的,无法根治,但不影响生活。可是,没过多久,便见他的右手抖得更厉害,连右脚也有轻微的抖动。虽然父亲还是对我的到来嘘寒问暖,我却觉得父亲老了,以前那个英俊儒雅满腹学识的父亲真的老了。

我一直以为,父亲是一家之主,虽然儿女们都有自己的小家,也都成了各自家庭的男女主角,可总抹不去父亲的顶梁柱角色。父亲行伍出身,从小饱读诗书,16岁从老家走出,以后的岁月便是四处为家,他最年轻最美好的年华就在那身军装里。1949年他所在的人民解放军二野解放大西南,他从军的步伐走过了大半个中国。1950年已经行军至鸭绿江边准备赴朝参战的父亲,从师部严格的文化考核和身体体检中,被选拔去北京军事学院,参加为期两年的军事学习。毕业后便去了南京军事学院,成为坦克兵教练。记得小时候,家里的镜框和相册里,总是满满地嵌着父亲的照片,庞大笨重的苏式坦克旁边那个着坦克服英俊洒脱的年轻男子,经典的黑白照片,看着总让人浮想联翩。还有父母的合影是彩色的,母亲微卷的齐肩短发,父亲一身戎装,那些老照片让我们的童年充满了快乐和想象。

父亲虽说行伍出身,但他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温暖男人,或许与他的文化修养有关,相对于今天网络语言“暖男”,父亲该是当之无愧。我是家中的小女儿,印象中,父亲就没有对我说过一句重话。父母养育了三个儿女,他们教育儿女要好好读书,好好工作,好好做人。传统而正能量的家庭教育,使我们兄妹三人养成了低调做人踏实做事的为人处事风格和严于律自友善待人的优良品格。这个温暖的男人,不仅给予我们生命,更教育我们成人。上世纪70年代物质还是比较贫乏的,别说空调,连电风扇也没见过。每到夏天,父亲每晚总要起来两三次,给睡在蚊帐里的我们打扇,那把芭蕉扇留下了多少儿时的温暖记忆。江南的冬天冷而潮湿,父亲每晚都会将我们的鞋袜放到火桶里烘着,第二天早上我们便能穿上暖和的鞋袜上学。而父亲最开心的时刻就是我们给他捧上的考试成绩单和期末的“三好学生”奖状。

时间总是不等儿女完全成熟,便催父母老去。母亲去世后,父亲突然之间衰老了,还因心梗做了心脏支架手术,之后,便一直在家静养,这与父亲喜静不爱热闹的性格很是相符。父亲一生爱读书看报,关心时政军事。即便年已耄耋,仍每晚央视七套军事栏目必看,每周“海峡两岸”必看,《参考消息》《环球时报》每年必订。父亲的军事知识历史地理知识丰富,我这个所谓的小知也常常向他请教。父亲还爱看京剧,甚至看越剧。或许父亲是在那些生旦净末丑的角色里,通过舞台人物的唱念做打,去看重人间的悲欢离合看淡人生的生死荣辱。父亲的书房里总是摆满了叠放得整整齐齐的各种书报刊,每次回家看到父亲或在书桌旁看书,或坐在沙发上看电视,随口问上一声“爸爸,身体还好吗?”他总是一叠声地说“还好,还好!”那个时候,我与他的心中都会充满了欢喜。

这是个雨后的早晨,我又走在这条铺满梧桐树叶的小道上,初冬的几场薄雨将往日美艳的黄叶濡染得湿嗒嗒的,如我此时的心境。父亲病了,当年在南京军事学院指导学员练车时受伤的肺部又感染了,虽然之前也多次感染,可毕竟年老了,身体抵抗力不比从前。病榻上的父亲没有多少病容,可精神明显差了,他希望儿女时刻都能陪在他身边,可又担心影响儿女的工作,知道他的矛盾心理,我们兄妹几人便轮流去医院陪他。虽说只是和他聊聊周几几号天气之类的废话,可就是这些废话却能给父亲带来无尽的温暖。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做儿女的只希望父亲的晚年快乐幸福,即便在病榻也要让他舒适。有时,我们也要父亲回忆从前的事情,当他听说我那军营中的女儿授的军衔比他1955年授的军衔还高时,开心地笑了。时间,有时就像一面魔镜,晃一下,便改变了容颜。父亲老了,他的儿女也人至中年,而他的孙辈已成了时代的主角。

今天,我再次来这条梧桐小道走走,想再寻得从前的心情——那种去看望父亲时满心欢愉的心情。黄叶依然如此美艳,好比父亲曾经挡不住的绝代风华;小道依然幽静,亦像父亲安静美好的性情。我只想父亲早日康复,让我这个长不大的孩子永远有个家——一个永远有父亲的家。然后,陪父亲慢慢变老……

更多情感散文

猜你喜欢

更多情感散文

必读文章

更多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