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经典散文 > 散文阅读 > 正文

千户苗寨的“芦笙恋歌”

作者: 李思悦2015/11/30散文阅读

一定有些地方,让你感到赞叹与惊奇;一定有些歌声,经常出现在你的梦里……印象中,西江千户苗寨就是这样的曼妙之地。

千户苗寨,位于黔东南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苗族聚集地。当年,余秋雨先生到过西江后留下“用美丽回答一切,看西江知天下苗寨”的名句。

前不久,我和几位媒体同仁乘车去西江苗寨,走过重重叠叠迤逦崎岖的山岭,刚进村子就被震住:偌大的坝子,一字儿站着数百名身着民族服装的村民,他们以古老的习俗夹道迎客。

入寨门时,两位漂亮的苗家姑娘笑吟吟地端着一杯酒,她们身边站着白发苍苍的寨老。寨老笑着说:“不喝不许你们进去,这叫拦寨酒。尝尝吧。”

同行的一位贵州小伙说,在苗族人的眼里,男人如果酒量够好、酒胆够大,还可以一排一排喝过去,没准某个未婚的苗家妹子会看上你呢。

远远看去,寨前山水环绕,绿树成荫,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一条白水河穿寨而过。那鳞次栉比紧紧连着的吊脚楼房子,如森林般生长在雷公山上,郁郁葱葱,足足盖过了两个山头。

我们下榻的客栈是河岸一处两百平米的吊脚楼,主人叫阿贡,二十五岁。他妻子阿敏,是寨子里的大美女。

在阿贡家,大伙一边喝着米酒,一边听他讲苗族青年的“芦笙恋歌”:在千户苗寨,有一个专供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叫“游方坡”。三年前的清明节,白水河边鼓乐齐鸣,苗族侗族的飞歌、情歌、酒歌洒满山坡。人群中,阿贡拿出口哨、夜箫、芦笙,唱得悠悠扬扬,这是他有的放矢唱给人群中的十九岁少女阿敏听的。

那天,靓丽窈窕的阿敏身着新衣裙,头戴银首饰,颈配银项圈。她对阿贡也瞩目已久。两人即景生情,现编现唱。晚上,月华如水,他俩相邀到树林,阿贡向阿敏索取花带,阿敏则将花带系在他的芦笙管上……

那天上午,我们走在寨子的山路上,鸡犬之声相闻,鸟鸣不绝于耳。四名苗族大妈走着走着忽然停下来,互相笑笑,张口对起歌来。我一句也听不懂,后来得知,她们是在为各自的孩子说媒,彼此情况都是靠他们“唱”出来的。苗族没有文字,先民为了保存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将它们编成歌用演唱的方式传承。

夜间,我们听到一阵沉钝的铜锣声,这是有人用苗语念口号,提醒大家,天干物燥,小心火烛。苗家木楼最大的天敌就是火灾。生命呈现的方式,在这里是如此质朴而旺盛。

那两天在千户苗寨,我们没有感到一点时间在浪费,所有的时间被各种惊喜瓜分殆尽:过个河,岸上有人在唱古老的山歌;走在风雨桥,忽然跳出个将自己打扮成土匪的小男孩;吃个饭,一席长桌宴吃得人荡气回肠通体舒坦……

这些年的行游生涯中,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越来越多的古村落在商业改造中变得千篇一律,发展与保护成为一个“左右互搏”的难题。按城里人的审美目光,古村落似乎有一种沧桑之美,但这是原住民认同的美吗?城里人自己住在舒适便捷的房子里,有什么理由去苛求别人一直住在破烂老屋、延续一以贯之的窘困闭塞呢?只有被适度开发,让当地百姓的日子过安逸了,他们才愿意留下来,他们留下了,原始的农耕生态环境才可能保持下去,动人的歌声才会流水般恒久传扬。

更多散文阅读

猜你喜欢

更多散文阅读

必读文章

更多必读文章